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赋能“设计创意与策划”课程的四维创新实践研究
1
作者 王子琪 方恩印 《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3-209,共7页
本文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设计创意与策划”课程中的多方位应用,通过资源建设、教学创新、科研转化和文化育人四个维度,推动课程改革,构建了人工智能赋能课程改革四维模型,开发多模态课程资源,丰富教学素材。创新启用“双平台+多模态... 本文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设计创意与策划”课程中的多方位应用,通过资源建设、教学创新、科研转化和文化育人四个维度,推动课程改革,构建了人工智能赋能课程改革四维模型,开发多模态课程资源,丰富教学素材。创新启用“双平台+多模态”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并以非遗数字化科研项目为载体,实现科研反哺教学,利用AI生成非遗纹样创意教学,强化文化育人效果。实践结果表明,该模型显著提升了学生满意度、创意作品产出效率和科研竞赛获奖数量,为印前设计类课程的人工智能赋能提供了可复制方案,助力非遗文化的数字化传承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教学改革 设计教育创新 非遗数字化 文化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设计教育:艺术设计高等教育跨学科发展趋势 被引量:37
2
作者 汤箬梅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5-128,共4页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艺术设计内涵不断丰富与延伸,具备多视角、多领域和多学科特征,对艺术设计高等教育提出跨学科研究要求。当下全球领域的设计跨学科协同教育:美国斯坦福大学The D School创新学院、英国C4D中心和荷兰阿尔托大学的成立,...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艺术设计内涵不断丰富与延伸,具备多视角、多领域和多学科特征,对艺术设计高等教育提出跨学科研究要求。当下全球领域的设计跨学科协同教育:美国斯坦福大学The D School创新学院、英国C4D中心和荷兰阿尔托大学的成立,都为国内艺术设计高等教育的跨学科提供了较为准确与细致的案例研究。最终我国将实现以设计思维为导向的创新设计教育,将设计与科学结合,实现艺术设计高等教育的不断前进,培养出创新型复合型的设计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设计教育 跨学科 艺术设计 高等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性工业设计教学模式 被引量:19
3
作者 尹虎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59-463,共5页
本培养模式重点在于把以前被割裂开来的课程体系重新整合成为相互联系的整体,以适应设计学科专业交叉融合的发展趋势,建立综合性的工业设计教学体系。此教学模式强调以工业设计为中心,有机地融合设计、工程和经济管理相关知识,使学生在... 本培养模式重点在于把以前被割裂开来的课程体系重新整合成为相互联系的整体,以适应设计学科专业交叉融合的发展趋势,建立综合性的工业设计教学体系。此教学模式强调以工业设计为中心,有机地融合设计、工程和经济管理相关知识,使学生在更宽的专业思维和视野环境中培养设计创新能力。具体教学环节采用研究型教学模式和突出以主题研究项目为载体的实践环节,突破了知识传授型的传统教学模式,建立了以学生为核心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由教师、企业管理人员和设计师组成的教学团队,从不同视角为学生讲解产品创新理念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科学地开展主题研究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设计教育 学科交叉融合 研究型教学模式 设计教育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创意思维训练到视觉语言研究——关于现代视觉传达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被引量:15
4
作者 朱永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2-154,共3页
当前,许多以创意思维训练为导向的视觉传达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由于片面理解创新设计内涵,过于注重形式语言及视觉趣味的创造表现,导致新的形式主义蔓延。而以视觉语言研究为导向的课程教学,着眼于以视觉符号为主体的视觉语言和视... 当前,许多以创意思维训练为导向的视觉传达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由于片面理解创新设计内涵,过于注重形式语言及视觉趣味的创造表现,导致新的形式主义蔓延。而以视觉语言研究为导向的课程教学,着眼于以视觉符号为主体的视觉语言和视觉符号环境研究为核心的视觉文化创造,超越了创意思维训练导向的局限性,是视觉传达设计和创新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传达 创意思维训练 创新设计教育 视觉语言 语言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