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马面裙形制结构考释及其现代设计思辨
1
作者 鲍殊易 郭天娇 《丝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20,共11页
基于文化自信与传统文化振兴的背景下,马面裙代表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走进大众视野、走向国际舞台。文章纵向整理马面裙发展的历史脉络、横向梳理马面裙的款式差别,同时立足现代服装设计,对于马面裙从平面结构的对比到立体形态的差异... 基于文化自信与传统文化振兴的背景下,马面裙代表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走进大众视野、走向国际舞台。文章纵向整理马面裙发展的历史脉络、横向梳理马面裙的款式差别,同时立足现代服装设计,对于马面裙从平面结构的对比到立体形态的差异进行拓展研究。采用实验法、比较研究法,将马面裙实物数据为基础样本,进行实物复原和形制特征记录。同时依据现代裙装结构制版方法,进行相同数据的多样本制作和横向的形制比对。采用概率逻辑分析,从平面结构的比对到立体形态的差异进行拓展分析。通过对比实验结果,就马面裙的结构复原、改良方案和创新视角展开设计思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面裙 形制结构 实验分析 传统服饰 设计思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想象与行动的伦理学:面向新兴技术的设计思辨 被引量:7
2
作者 张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8-83,共6页
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日常化及其“科林格里奇”困境已构成了相当复杂的伦理挑战。面对新兴技术无法预判的社会影响,如何在动态的价值框架之中去推测并思辨未来技术的伦理后果,从而主动影响甚至干预技术选择与应用的决策权,既是当代伦... 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日常化及其“科林格里奇”困境已构成了相当复杂的伦理挑战。面对新兴技术无法预判的社会影响,如何在动态的价值框架之中去推测并思辨未来技术的伦理后果,从而主动影响甚至干预技术选择与应用的决策权,既是当代伦理学面临的主要难题,也为思辨设计发挥想象与行动伦理提供了机遇。思辨设计从时间、知识和权力三个维度试图解除技术伦理学的“科林格里奇”困境,通过设计虚构和思想实验将用户纳入到技术伦理的决策环节,以想象力践行“智识平等”的预设,以共同选择的未来兑现技术人工物的伦理价值并实现设计赋能。思辨设计作为方法论的主要优势体现在实现了从设计师到用户、从技术到社会、从未来到现实、从想象到行动的伦理跨域及其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伦理学 设计伦理 思辨设计 设计赋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辨设计视角下绵竹年画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洪敏嘉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8-103,共6页
传统文化是中国当代艺术创作中创意和衍生的核心精神,伴随着传统工艺振兴,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受到重视。在大众消费习惯和审美需求多元化的今天,绵竹年画受到当代数字艺术和印刷技术的多重冲击,文章进行多角度思辨设计,创作符合未来语境... 传统文化是中国当代艺术创作中创意和衍生的核心精神,伴随着传统工艺振兴,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受到重视。在大众消费习惯和审美需求多元化的今天,绵竹年画受到当代数字艺术和印刷技术的多重冲击,文章进行多角度思辨设计,创作符合未来语境的新体系绵竹年画,探索绵竹年画创新设计思维、发展方向和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竹年画 思辨设计 创新 未来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虚拟偶像的思辨设计原型构建流程研究
4
作者 吕游 贾煜洲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306-314,共9页
目的探讨数字时代下虚拟偶像思辨设计原型的功能与价值。方法基于虚拟偶像发展的现状进行思考,聚焦思辨设计理论中思辨原型概念的发展转向,通过文献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以教学实践为例探索基于虚构角色与世界观的思辨原型构建流程并... 目的探讨数字时代下虚拟偶像思辨设计原型的功能与价值。方法基于虚拟偶像发展的现状进行思考,聚焦思辨设计理论中思辨原型概念的发展转向,通过文献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以教学实践为例探索基于虚构角色与世界观的思辨原型构建流程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提出虚拟偶像思辨原型的构建流程,即问题假设、叙事文本、虚构情境、交互方式、美学风格。结论虚拟偶像作为思辨媒介,以思辨设计原型进行虚构的主题叙事,通过角色与世界观的展演生动表达了极具人文价值的思辨过程。这不仅拓展了虚拟偶像的设计功能,也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与判断其未来的多元发展可能性,为我国虚拟偶像产业的设计发展提供了可行性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偶像 思辨设计 思辨设计原型 世界观 未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思辨的话语性设计思维模式探索与实践
5
作者 王蕾 陈泊霖 +1 位作者 刘松 郭文静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04-316,共13页
目的围绕思辨设计视阈下的设计创新展开研究,通过话语性设计这一枢纽实现思辨设计与产品创新的耦合,构建基于思辨的话语性设计思维模式,为思辨设计补充方法依据。方法使用模型构建与实践论证的方法。首先,基于思辨设计的对话性及对话性... 目的围绕思辨设计视阈下的设计创新展开研究,通过话语性设计这一枢纽实现思辨设计与产品创新的耦合,构建基于思辨的话语性设计思维模式,为思辨设计补充方法依据。方法使用模型构建与实践论证的方法。首先,基于思辨设计的对话性及对话性设计鼓励对话的属性并构建两者联系;其次,融合未来思维和确认式设计思维提出基于思辨的话语性设计思维模式并对其进行阐释;最后,通过设计实践论证该思维模型的可行性。结果基于思辨的对话性设计思维模型,通过映射场景的搭建实现核心对话问题的转换,再通过感知性场景使用户置身其中,实现与设计师的对话。结论探索了确认式设计和思辨设计之外的新设计思维模式,一方面有效削弱了思辨设计的精英主义,通过具身体验将思辨论题向用户进行渗透,提升了思辨论题传播的有效性与传播广度;另一方面,该思维模式有利于设计师寻找以商业为导向的设计方法之外的替代方案,促进设计师与用户之间关系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辨设计 话语性设计 映射场景 感知性场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激进到思辨:设计如何催化社会梦想 被引量:22
6
作者 张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19,共6页
本文将引介"思辨设计(speculative design)"这一作为社会梦想催化的全新概念及其案例,并简要梳理"思辨设计"之前、从"激进设计"到"批判性设计"的观念进化史。
关键词 思辨设计 批判性设计 想象力 设计虚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物为媒:从技术哲学的“物转向”看思辨与批判性设计的伦理潜能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黎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20年第1期59-65,共7页
在新兴技术逐渐成为社会发展取向重要因素的时代语境中,结合技术哲学"物转向"的特点,从思辨与批判性设计(SCD)的认识论基础、智识来源入手,理解SCD以物为媒的伦理潜能。与传统设计伦理不同,SCD将抽象的技术前景置于日常生活... 在新兴技术逐渐成为社会发展取向重要因素的时代语境中,结合技术哲学"物转向"的特点,从思辨与批判性设计(SCD)的认识论基础、智识来源入手,理解SCD以物为媒的伦理潜能。与传统设计伦理不同,SCD将抽象的技术前景置于日常生活中并予以具象化,将未知的技术未来予以视觉化虚构,从而将技术讨论从专家拓展到大众。SCD作为一种前瞻性的批评策略,以具体的物而非抽象的语言为媒介,对技术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进行具体的、就事论事的讨论。在技术哲学进入"物转向"的当下,SCD以物为媒,呈现出"前瞻性""建构性""经验性"的伦理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哲学 思辨与批判性设计 道德物化 设计伦理 物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构的价值:思辨设计的美学政治与未来诗学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黎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2-160,共9页
在智能技术逐渐渗透到媒介社会每个毛孔的今天,"未来学"成为各个学科的显学之一。结合法国哲学家朗西埃的美学政治理论,论述思辨设计如何以虚构的方式对观众的可感性进行分配并制造出歧感,从而保留进一步想象与反思的空间,维... 在智能技术逐渐渗透到媒介社会每个毛孔的今天,"未来学"成为各个学科的显学之一。结合法国哲学家朗西埃的美学政治理论,论述思辨设计如何以虚构的方式对观众的可感性进行分配并制造出歧感,从而保留进一步想象与反思的空间,维持其作为未来诗学的活性。作为当今最具批判性的跨媒体实践,思辨设计以"如果……会……"的思想实验,凭借物理道具及其虚构美学,对新兴技术的副作用进行谨慎推论,从而使人们跳出"以消费为元逻辑的脚本",化被动消费者为具有能动性的行动主体。从西蒙的广义设计学来看,所有设计本质上都带有乌托邦属性,因为它总是以未来为参照致力于改造当下。思辨设计以未来为现在赋形,以平行世界反身观望现实世界,在技术乐观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当中冷静地反思技术的盲点。本着"智识平等"的观念,思辨设计只问不答,将决断的权力与行动的可能留给观众,思辨设计的虚构价值主要体现在其美学政治与未来诗学这两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辨设计 虚构 道具美学 歧感 未来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媒介的设计——思辨构型中的媒介观及其行动逻辑 被引量:3
9
作者 张译之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1-56,共6页
本文基于“作为媒介的设计”(Design as Medium)观点出发,对思辨设计探测方式及其行为机制展开一种媒介学角度的透视。厘清思辨设计背后的“媒介观”要义,揭示其如何释放“元传播”探针、善用媒介策略和扩音效应、采用媒介组织方式引入... 本文基于“作为媒介的设计”(Design as Medium)观点出发,对思辨设计探测方式及其行为机制展开一种媒介学角度的透视。厘清思辨设计背后的“媒介观”要义,揭示其如何释放“元传播”探针、善用媒介策略和扩音效应、采用媒介组织方式引入参与共创、建构共辩环境,以及分析如何浸染设计“媒介化”态势由此形塑社会互动与价值重构的媒介行为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为媒介的设计 思辨设计 媒介观 媒介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话语如何设计:另类之物与沟通伦理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黎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21年第5期58-64,共7页
在语意学转向或称为"诗性转折"的学科范式转变中,设计越来越被作为话语,以及成为制造话语的方式。本文引介了一种新的设计概念"话语性设计",以另类之物作为媒介,启发反思与对话、制造公共话语以实现沟通伦理。本文... 在语意学转向或称为"诗性转折"的学科范式转变中,设计越来越被作为话语,以及成为制造话语的方式。本文引介了一种新的设计概念"话语性设计",以另类之物作为媒介,启发反思与对话、制造公共话语以实现沟通伦理。本文将之理解为一种对设计价值的有效识别框架与意义构建机制,并从四个方面回答了"话语如何设计"这一问题。进而简要梳理了话语从言语现象转变为社会事件的知识脉络,分析了话语与设计的三种关系、指出"通过设计的话语"是话语性设计的主要领域,并从"设计——物——话语——行动"等四个向度分析了话语性设计的构成方式。最后,指出另类之物是实现沟通伦理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性设计 沟通伦理 另类之物 通过设计的话语 思辨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初契约论的哲学方法论意义
11
作者 贾中海 温丽娟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9-52,共4页
原初契约论是罗尔斯证明其公平正义原则的理性方法,具有重大的哲学方法论意义。罗尔斯通过思辨的哲学设计提出了原初状态,并运用"反思的平衡"方法论证了正义两个原则是处在原初状态中自由、平等、理性的人们达成的契约的结果... 原初契约论是罗尔斯证明其公平正义原则的理性方法,具有重大的哲学方法论意义。罗尔斯通过思辨的哲学设计提出了原初状态,并运用"反思的平衡"方法论证了正义两个原则是处在原初状态中自由、平等、理性的人们达成的契约的结果。"原初状态"的思辨设计为社会价值的合理性提供了一种证明方法,是作为公共反思和自我澄清的手段来发挥作用的。而"反思的平衡"方法则是辩证法在当代的一种表现形态,是理性思辨与经验相结合的思维方法,是发现社会价值与寻求意义的一种新的辩证思维方法。"反思的平衡"方法是思辨设计与反思地获得,是直觉与经验、选择与推理、理想与现实、理性与常识的辩证综合与统一的理性思维方法。这种辩证法对发现社会价值与寻求意义,寻求价值判断的合理性,无论是其理论合理性还是实践合理性,都具有方法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初状态 思辨设计 反思的平衡 辩证思维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