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复杂地质条件气藏型储气库建库关键技术与实践
被引量:
103
1
作者
马新华
郑得文
+3 位作者
申瑞臣
王春燕
罗金恒
孙军昌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89-499,共11页
针对中国复杂地质条件和储气库周期性大流量强注强采交变载荷工况,建立了包括选址评价、指标设计、钻完井、地面工程、风险预警和评估等方面的气藏型储气库建库关键技术,并总结了矿场应用实效。建立了开发中后期构造破碎气藏建库选址圈...
针对中国复杂地质条件和储气库周期性大流量强注强采交变载荷工况,建立了包括选址评价、指标设计、钻完井、地面工程、风险预警和评估等方面的气藏型储气库建库关键技术,并总结了矿场应用实效。建立了开发中后期构造破碎气藏建库选址圈闭密封性评价技术,提出了以非均质水侵储集层有效库容量设计为核心的建库关键指标设计方法,建立了适应超深超低压地层和交变载荷工况的安全钻井、高质量固井技术和高压大流量地面注采工程优化技术,实现了高压注气压缩机等储气库地面核心装备国产化,建立了储气库地下、地面全系统风险预警和评估技术。5项关键技术成功应用于新疆呼图壁等6座气藏型储气库群的选址、设计、建设和运行,方案设计主要指标与实际动态高度吻合,已建成调峰能力超过75.0×10~8 m^3,实现了建设和运行高效且零事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藏型储气库
圈闭动态密封性
关键
指标
设计
有效库容量
超深超低压钻完井
交变载荷
地面工程
核心装备
风险评估与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跨航站楼隔震结构屈重比影响规律
被引量:
8
2
作者
解琳琳
黄曼婷
+4 位作者
李爱群
卜龙瑰
束伟农
王心宇
刘谦敏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3-200,共8页
为满足机场航站楼隔震层、钢筋混凝土框架主体结构、钢屋盖及其支承钢柱的综合控制需求,以一个8度区机场航站楼隔震结构为原型,设计了屈重比分别为2.04%、2.47%、2.97%、3.52%、4.03%的5个分析案例,研究了屈重比对9个隔震设计关键指标...
为满足机场航站楼隔震层、钢筋混凝土框架主体结构、钢屋盖及其支承钢柱的综合控制需求,以一个8度区机场航站楼隔震结构为原型,设计了屈重比分别为2.04%、2.47%、2.97%、3.52%、4.03%的5个分析案例,研究了屈重比对9个隔震设计关键指标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对于隔震层,大震下隔震层最大位移随屈重比的降低显著增加,当屈重比达到2.47%时隔震层位移达到规范上限值660 mm;对于上部结构,面积大、高度高的A1区钢结构的设计关键指标在整体结构抗震性能中起控制作用,中震减震系数、大震最大绝对加速度和大震最大位移角随屈重比的增加近似线性增加,当屈重比为3.52%时A1区的中震减震系数达到0.404,无法满足规范抗震设防烈度降一度的隔震目标.建议机场航站楼隔震设计过程中重点关注面积大、高度高的钢结构,并充分检验各结构区段的隔震控制效果能否满足预期性能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隔震
机场航站楼
屈重比
设计关键指标
钢屋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复杂地质条件气藏型储气库建库关键技术与实践
被引量:
103
1
作者
马新华
郑得文
申瑞臣
王春燕
罗金恒
孙军昌
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油气地下储库工程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规划总院
中国石油集团石油管工程技术研究院
出处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89-499,共11页
基金
中国石油重大科技专项"地下储气库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15E-40)
文摘
针对中国复杂地质条件和储气库周期性大流量强注强采交变载荷工况,建立了包括选址评价、指标设计、钻完井、地面工程、风险预警和评估等方面的气藏型储气库建库关键技术,并总结了矿场应用实效。建立了开发中后期构造破碎气藏建库选址圈闭密封性评价技术,提出了以非均质水侵储集层有效库容量设计为核心的建库关键指标设计方法,建立了适应超深超低压地层和交变载荷工况的安全钻井、高质量固井技术和高压大流量地面注采工程优化技术,实现了高压注气压缩机等储气库地面核心装备国产化,建立了储气库地下、地面全系统风险预警和评估技术。5项关键技术成功应用于新疆呼图壁等6座气藏型储气库群的选址、设计、建设和运行,方案设计主要指标与实际动态高度吻合,已建成调峰能力超过75.0×10~8 m^3,实现了建设和运行高效且零事故。
关键词
气藏型储气库
圈闭动态密封性
关键
指标
设计
有效库容量
超深超低压钻完井
交变载荷
地面工程
核心装备
风险评估与控制
Keywords
gas field storage
trap dynamic sealing capacity
key index design
effective storage volume
drilling and completion in ultra-deep and ultra-low pressure formation
alternating load
surface engineering
core equipment
risk assessment and control
分类号
TE8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储运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跨航站楼隔震结构屈重比影响规律
被引量:
8
2
作者
解琳琳
黄曼婷
李爱群
卜龙瑰
束伟农
王心宇
刘谦敏
机构
北京建筑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北京建筑大学大型多功能振动台阵实验室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出处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3-200,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22YFC3003602)
北京建筑大学英才资助项目(JDYC20200306)。
文摘
为满足机场航站楼隔震层、钢筋混凝土框架主体结构、钢屋盖及其支承钢柱的综合控制需求,以一个8度区机场航站楼隔震结构为原型,设计了屈重比分别为2.04%、2.47%、2.97%、3.52%、4.03%的5个分析案例,研究了屈重比对9个隔震设计关键指标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对于隔震层,大震下隔震层最大位移随屈重比的降低显著增加,当屈重比达到2.47%时隔震层位移达到规范上限值660 mm;对于上部结构,面积大、高度高的A1区钢结构的设计关键指标在整体结构抗震性能中起控制作用,中震减震系数、大震最大绝对加速度和大震最大位移角随屈重比的增加近似线性增加,当屈重比为3.52%时A1区的中震减震系数达到0.404,无法满足规范抗震设防烈度降一度的隔震目标.建议机场航站楼隔震设计过程中重点关注面积大、高度高的钢结构,并充分检验各结构区段的隔震控制效果能否满足预期性能目标.
关键词
基础隔震
机场航站楼
屈重比
设计关键指标
钢屋盖
Keywords
base isolation
airport terminal
yield ratio
critical design index
steel roof
分类号
TU352.1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复杂地质条件气藏型储气库建库关键技术与实践
马新华
郑得文
申瑞臣
王春燕
罗金恒
孙军昌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0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大跨航站楼隔震结构屈重比影响规律
解琳琳
黄曼婷
李爱群
卜龙瑰
束伟农
王心宇
刘谦敏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