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群体认知的设计表达:对山西黎侯虎的设计人类学考察
1
作者 刘轶娜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24年第2期16-19,共4页
传统农耕社会背景下,手工艺制作在人们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对于山西省黎城人来说,他们长期相互沟通、合作,创造出了超过个人的群体智能。群体认知不但能够进行创造实践活动,它在复杂环境下产生的设计表达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当地社会... 传统农耕社会背景下,手工艺制作在人们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对于山西省黎城人来说,他们长期相互沟通、合作,创造出了超过个人的群体智能。群体认知不但能够进行创造实践活动,它在复杂环境下产生的设计表达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当地社会文化根基的发展路径。本文利用设计人类学田野调查研究方法,探讨群体认知的影响因素及其指导设计活动的重要性,旨在为设计和传承黎侯虎提供联系当地文化内涵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认知 黎侯虎 设计表达 设计人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民族志到设计人类学——设计学与人类学的偕同向度 被引量:11
2
作者 耿涵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22,共6页
本文从设计学立场分析了人类学介入所带来的视野、理论和方法上的扩展,并从人类学立场阐述了设计学对当代人类学转向所产生的影响。通过两种立场下的分析与综合,表明设计人类学并非一种学科建构,而是一种开放而切实的人文态度和人文举措。
关键词 设计 人类学 人文精神 民族志 设计人类学 偕同向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迈向超学科融合:设计人类学的知识谱系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朵朵 李浩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22年第6期56-63,70,共9页
设计人类学是设计学与人类学学科交汇处诞生的一个新兴热点领域。本文从设计人类学独特的认知特性入手,基于对现有的设计人类学发展历程与标志性文献的研究,梳理出设计人类学的三条知识发展脉络:社会文化研究的设计人类学(dA)、应用设... 设计人类学是设计学与人类学学科交汇处诞生的一个新兴热点领域。本文从设计人类学独特的认知特性入手,基于对现有的设计人类学发展历程与标志性文献的研究,梳理出设计人类学的三条知识发展脉络:社会文化研究的设计人类学(dA)、应用设计人类学(Da)与超学科融合的设计人类学(DA)。随后,分别对每条知识脉络展开深入分析,明确相应的关键概念及方法。最后,本文指出面向未来的、超学科融合的设计人类学将会是我国相关学术领域的发展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人类学 认知特性 知识谱系 超学科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过程”的发现与探究——设计人类学的内在转向与理论范式 被引量:7
4
作者 陈昭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1-129,共9页
设计人类学是当下设计产业发展和人类学自我审视下诞生的研究分支。缘起1990年代,于2010年代确立其学科分野的地位。研究类型可分为应用性和批判性两大类。受到21世纪以来艺术人类学和科学社会学思潮的影响,人类学视域下的设计,不再仅... 设计人类学是当下设计产业发展和人类学自我审视下诞生的研究分支。缘起1990年代,于2010年代确立其学科分野的地位。研究类型可分为应用性和批判性两大类。受到21世纪以来艺术人类学和科学社会学思潮的影响,人类学视域下的设计,不再仅仅被作为物化"结果",而是被更多地作为行为的"过程"加以探讨。"设计",不再是某种文化含义或社会结构的固态投射,更是"文化或社会"生成过程之本身。这一由"结果"的设计转为"过程"的设计的内在转向,是设计人类学确立的根本动因。"符号学"和"ANT理论",是现今设计人类学对"过程"之"设计"探求的两大理论范式。瞬息万变的当代社会,不断对以"文化与社会"为核心概念的结构化方法提出挑战。对"过程"之设计的探索,无疑对未来人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过程 设计人类学 ANT理论 符号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公共空间与共同记忆:对一幢民国居民楼的设计人类学考察 被引量:4
5
作者 孙海燕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84-190,共7页
本文以南京民国时期建造的一栋居民楼为考察对象,以设计人类学的视角进行描述和分析,试图在这个充满归属感的社区中寻找公共空间被创造出来的痕迹和缘由。并通过这种人类学方式的社区研究与当下的社区设计进行比较,提出社区公共空间与... 本文以南京民国时期建造的一栋居民楼为考察对象,以设计人类学的视角进行描述和分析,试图在这个充满归属感的社区中寻找公共空间被创造出来的痕迹和缘由。并通过这种人类学方式的社区研究与当下的社区设计进行比较,提出社区公共空间与共同记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从而进一步号召对社区归属感进行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人类学 社区公共空间 共同记忆 归属感 回龙桥13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身性实践:设计人类学的一种方法论 被引量:1
6
作者 朱文涛 魏洁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23年第4期92-98,共7页
设计人类学以新兴学科的面目出现,意味着其形成更新意义的知识生产,包含特定的功能原则、理论与方法。本文提出以“反身性实践”作为设计人类学的方法论原则,是对其独立学科的本体论认识也作为可操作的指导,在研究主体、设计概念和实践... 设计人类学以新兴学科的面目出现,意味着其形成更新意义的知识生产,包含特定的功能原则、理论与方法。本文提出以“反身性实践”作为设计人类学的方法论原则,是对其独立学科的本体论认识也作为可操作的指导,在研究主体、设计概念和实践行动中建立逻辑的方法集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人类学 方法论 反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人类学角度的家具设计用户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朱婕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7年第12期28-30,共3页
设计人类学是设计学与文化人类学(人种志)协同交叉的一门学科。设计人类学从文化人类学中汲取了核心的研究理念和研究方法,以人本主义的精神为核心价值,以客观观察为主要研究方法,在设计理论和设计实践中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家具产品... 设计人类学是设计学与文化人类学(人种志)协同交叉的一门学科。设计人类学从文化人类学中汲取了核心的研究理念和研究方法,以人本主义的精神为核心价值,以客观观察为主要研究方法,在设计理论和设计实践中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家具产品自身所包含的功能属性、空间属性必须通过真实情景的观察才能深入理解用户的需求。家具设计必须重新审视和理解用户研究的内涵和实质,需要从设计人类学研究方法中引入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深化应用,从而保证家具设计用户研究的客观性以及对家具设计的正面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人类学 家具设计 用户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年代”的景观与本真:对一幢民国居民楼的设计人类学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孙海燕 《美术大观》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7-93,共7页
本文以一栋南京民国时期建造的居民楼为调查对象,用设计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展开观察与分析,试图揭示在这个建筑中呈现出来的“80年代”氛围的特点及其来源。并与现在流行的“80年代”商业景观进行比较,强调设计的本真对于日常生活的重要意... 本文以一栋南京民国时期建造的居民楼为调查对象,用设计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展开观察与分析,试图揭示在这个建筑中呈现出来的“80年代”氛围的特点及其来源。并与现在流行的“80年代”商业景观进行比较,强调设计的本真对于日常生活的重要意义,并进一步指出本真生活的回归与重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抗商业社会对人与生活的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人类学 日常生活批判 景观社会 异化 本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人类学视域下贵州水族马尾绣田野调查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欢 《设计艺术研究》 2022年第3期16-19,24,共5页
田野调查方法作为人类学民族志的研究方法,近年来被运用到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艺术学、设计学等学科领域。贵州水族马尾绣是水族最古老又最具民族特色的一种刺绣工艺,在设计人类学视域下,利用田野调查方法研究贵州水族马尾绣,不仅... 田野调查方法作为人类学民族志的研究方法,近年来被运用到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艺术学、设计学等学科领域。贵州水族马尾绣是水族最古老又最具民族特色的一种刺绣工艺,在设计人类学视域下,利用田野调查方法研究贵州水族马尾绣,不仅可以探索马尾绣的本体内涵,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可以为其他少数民族手工艺的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人类学 贵州水族 马尾绣 田野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人类学的引介及其前景 被引量:3
10
作者 何振纪 《创意与设计》 2018年第5期11-17,共7页
在过去数十年里,作为一门综合了设计学与人类学研究的学科,设计人类学在设计发展的进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认知方式与实践方法。笔者自2014年于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设计学系开设名为"设计与人类学原理"的专业选修课... 在过去数十年里,作为一门综合了设计学与人类学研究的学科,设计人类学在设计发展的进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认知方式与实践方法。笔者自2014年于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设计学系开设名为"设计与人类学原理"的专业选修课程,向美术与设计实践专业的学生们推介设计人类学的理论及研究动态。本文系该课程第一讲当中有关设计人类学的形成介绍以及中国的设计人类学发展情况略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人类学 研究 引介 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人类学背景下的节日食品文创设计趋势
11
作者 唐亮 华文雨 聂瑜 《丝网印刷》 2023年第17期11-15,共5页
阐述了设计人类学在中国节日食品包装文创设计领域的影响,为中国节日食品包装文创设计带来的新分类和设计形式。基于设计人类学的实践和学理的视野以及人文关怀的思考,用案例分析法例证其对节日食品包装文创设计的影响,提出节日食品包... 阐述了设计人类学在中国节日食品包装文创设计领域的影响,为中国节日食品包装文创设计带来的新分类和设计形式。基于设计人类学的实践和学理的视野以及人文关怀的思考,用案例分析法例证其对节日食品包装文创设计的影响,提出节日食品包装文创设计不仅仅是对食品包装本身狭义上的设计,而是对整个民族民俗文化活动的策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人类学 节日食品包装 文创设计 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图罗·埃斯科瓦尔的设计人类学思想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磊 武塑杰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23年第3期42-47,68,共7页
美国人类学家阿图罗·埃斯科瓦尔提出的多元世界、本体设计和自主性设计等思想观念,在当代西方设计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后发展时代”的替代愿景,“多元世界”源自人类学本体论转向和新兴的政治本体论的分析框架。“本体设计”... 美国人类学家阿图罗·埃斯科瓦尔提出的多元世界、本体设计和自主性设计等思想观念,在当代西方设计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后发展时代”的替代愿景,“多元世界”源自人类学本体论转向和新兴的政治本体论的分析框架。“本体设计”的认识论揭示了设计构造多元世界的巨大潜力,从而催生出设计与人类学结合的第四种范式—为多元世界的设计。为多元世界的设计有“为转型而设计”和“为自治而设计”两种取向。自主性设计既是本体设计的核心,也是以自治为目标的设计方法论。本文认为,为多元世界的设计集中体现了埃斯科瓦尔独树一帜的设计人类学思想特征,既是对西方中心主义式设计话语的反思和批判,也为去殖民化的设计实践创造了一个开放和激进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斯科瓦尔 多元世界 本体设计 自主性设计 设计人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设计人类学视角的儿童哮喘医疗产品设计
13
作者 邓玥 邓嵘 《艺术科技》 2022年第3期154-158,共5页
游戏化设计是儿童医疗产品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文章从设计人类学的视角对哮喘儿童医疗产品开展用户调研与分析,通过三种常用的转译方式总结设计机会点,结合多模态隐喻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产出产品设计方案。
关键词 设计人类学 哮喘 儿童 多模态隐喻 产品设计 健康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视人类时代——意大利设计里的设计人类学考量
14
作者 许昌梅 《艺术科技》 2021年第1期132-134,共3页
“Mede in Italy”一直是设计界的标杆,这诠释着意大利设计的精细考究和意大利制造的顶级工艺。而更为重要的是“Modo Italiano”,这是在意识形态上的批判性研究方式,从社会学、人类学等多面向反思社会现象,解读设计的价值,这也是意大... “Mede in Italy”一直是设计界的标杆,这诠释着意大利设计的精细考究和意大利制造的顶级工艺。而更为重要的是“Modo Italiano”,这是在意识形态上的批判性研究方式,从社会学、人类学等多面向反思社会现象,解读设计的价值,这也是意大利设计哲学之所在。本文回溯意大利设计的个案,探究其中的设计人类学考量,以设计为介质审视人类时代的来临,为现代设计的诸多症结提供多方面的讨论,也让重塑设计的定义有了更多可能性。而如今人类学在商业运用中更加广泛,作为设计者需谨慎视之,思考如何以更高的社会责任感和设计伦理自觉在设计中实践以人为本的设计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时代 意大利设计 设计人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人类学研究方法的实践应用
15
作者 许昌梅 《艺术科技》 2021年第2期174-175,共2页
文化人类学是对人所处的社会和文化的比较研究,而设计人类学在设计领域的应用根植于人类学的研究成果。设计人类学是以人类学家的思考路径、理论方法对集成的厚数据进行系统性梳理、分析、研究、反思,并将研究成果作用于研究对象存在问... 文化人类学是对人所处的社会和文化的比较研究,而设计人类学在设计领域的应用根植于人类学的研究成果。设计人类学是以人类学家的思考路径、理论方法对集成的厚数据进行系统性梳理、分析、研究、反思,并将研究成果作用于研究对象存在问题,即提出创造性解决方案。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问题日益增多,如现代社会的新现象、新议题,尤其是数字技术、信息产业等问题。设计人类学的应用更加多元,其重要性也越发突出。设计不再以创造具有功能的物为目标,也无意让使用者以此表彰身份地位或异国情调。设计旨在为环境体系提供正确的解决之道,扮演人与工作、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人类学 设计方法研究 设计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人类学视阈下窑洞符号在当代民宿中的应用
16
作者 刘轶娜 《美与时代(城市)》 2022年第11期21-23,共3页
窑洞作为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形式,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于窑洞的建造具有一定的地域限制,因此它成为黄土高原地区特有的象征符号。从远古祖先的洞穴到现在的窑洞,人类在生活与自然的关系平衡上体现了深厚的人文性... 窑洞作为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形式,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于窑洞的建造具有一定的地域限制,因此它成为黄土高原地区特有的象征符号。从远古祖先的洞穴到现在的窑洞,人类在生活与自然的关系平衡上体现了深厚的人文性、多样性与生态性。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的思想变化,窑洞逐渐在民居建筑中淡出的同时,窑洞民宿成为特色体验项目进行开发。以设计人类学为研究视阈,研究窑洞作为符号在民宿中的应用与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窑洞 设计人类学 民宿 符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人类学视角下星火日夜商店的设计理念及再思考
17
作者 何荃 《上海包装》 2023年第12期171-173,共3页
星火日夜商店的研究,不仅是对设计人类学的有力探索,更是对中国商业设计转型与设计的再思考。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了星火日夜商店的转型对本土社群与商业设计的影响,结合设计人类学的视角切入分析其运作模式及形成社区的民族志,从中抽... 星火日夜商店的研究,不仅是对设计人类学的有力探索,更是对中国商业设计转型与设计的再思考。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了星火日夜商店的转型对本土社群与商业设计的影响,结合设计人类学的视角切入分析其运作模式及形成社区的民族志,从中抽取出社群情感因素在经济秩序运作中的存在意义,并对未来为人民服务设计提出思考,以期为设计转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人类学 星火日夜商店 转型 “为人民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抵抗技术规训的在地文化:非正规住区中的自发性设计研究
18
作者 管永康 何培斌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2-66,I0011,共6页
技术系统在驱动都市空间重构的同时,也催生了非正规住区中的社会矛盾。本文运用设计人类学的方法观察居民与空间的身体交互,以“入侵-抵抗-思辨”的反身性分析逻辑,研究天津非正规住区个案中技术规训的空间表征,探讨居民利用自发性设计... 技术系统在驱动都市空间重构的同时,也催生了非正规住区中的社会矛盾。本文运用设计人类学的方法观察居民与空间的身体交互,以“入侵-抵抗-思辨”的反身性分析逻辑,研究天津非正规住区个案中技术规训的空间表征,探讨居民利用自发性设计抵抗的方法机制,并思考其背后的社会文化意义,分析“低技术”特质在实践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设计 文化经验 技术规训 非正规住区 设计人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迈向人民:艺术人类学视阈下日常生活审美化设计的范式转向
19
作者 荣树云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46-154,共9页
新时代,设计师如何从工业设计转向文化设计,特别是基于日常生活审美化层面的艺术人类学范式转向,是非常值得探讨的课题。艺术人类学的诸多理论对其带来诸多启发,如采用艺术民族志的方法对地方性文化元素进行梳理、解释、建构;运用费孝... 新时代,设计师如何从工业设计转向文化设计,特别是基于日常生活审美化层面的艺术人类学范式转向,是非常值得探讨的课题。艺术人类学的诸多理论对其带来诸多启发,如采用艺术民族志的方法对地方性文化元素进行梳理、解释、建构;运用费孝通的历史功能论,进行设计的文脉重塑;秉承文化整体论,增强设计的文化契合性;借用象征人类学的文化符号互动理论,进行物质文化的表征设计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人类学 日常生活审美化 设计人类学 艺术民族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中的设计:老龄痴呆症患者创新生活空间
20
作者 Megan Strickfaden 林妍婷(翻译) 《住区》 2018年第4期46-71,共26页
老龄痴呆症患者的生活空间(包括住房和护理机构)反映出当地政治和文化思想引导下的设计和运营方式。经过设计的事物可对人们产生潜在的深远影响,也可以是人们高质量生活的铺路石或绊脚石。本研究以设计人类学为框架,采用多种方法来为老... 老龄痴呆症患者的生活空间(包括住房和护理机构)反映出当地政治和文化思想引导下的设计和运营方式。经过设计的事物可对人们产生潜在的深远影响,也可以是人们高质量生活的铺路石或绊脚石。本研究以设计人类学为框架,采用多种方法来为老龄痴呆症人群实现潜在的可选生活空间。设计人类学是一个鲜为人知的研究领域。该学科的研究人员(有时候是设计师)通过研究复杂的社会问题,从而实现对环境、空间和/或产品的创造性设计方案。本研究所提及的三个案例各有特点,涵盖了针对老年人生活空间设计所进行的四年研究:(1)对荷兰Weesp失智村de Hogeweyk进行多年、深入的民族志研究;(2)在中国北京对经过设计的老年人居住环境进行的一个月概览;(3)对加拿大艾伯塔省所执行的政策文件、指导方针和原则所进行的两年研究。该研究的目的是更好地了解每个地方的文化意识形态,并为设计师提供设计老龄痴呆症患者生活空间的设计建议。文中的八个建议着重于以人为本、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的护理。它们分别为:深谋远虑而不去亡羊补牢;专注于能力而非残障;以增强身心体验进行设计;设计时注重多样化与个性化;设计时注意因地制宜;设计具有鲜明对比的空间;设计时权衡安全性与风险管理,并兼顾幸福感;以及设计多信息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设计 设计人类学 护理机构 复杂性 以人为本的设计 物质模型 多种方法 以人为本照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