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具设计的现代性 被引量:1
1
作者 许美琪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共3页
当代国内的家具设计需要回答三个问题,一是家具设计的现代、二是家具设计的现代性、三是家具设计的现代化,本文讨论了其中之二“家具设计的现代性”。家具设计的现代性指的是它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即对世界所持的认知和态度。现代家具设... 当代国内的家具设计需要回答三个问题,一是家具设计的现代、二是家具设计的现代性、三是家具设计的现代化,本文讨论了其中之二“家具设计的现代性”。家具设计的现代性指的是它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即对世界所持的认知和态度。现代家具设计以现代主义作为主导思想,但是也对现代主义提出了质疑和批判,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风格流派,它们为现代家具设计增光添彩,丰富了现代家具设计的内容。现代家具设计是为大多数人服务的,二战后由于技术的进步,使现代主义的理念成为现实,现代家具为寻常百姓提供了美好的家园。现代家具设计的内容是为人、经济、市场和社会的服务;现代家具设计的目的是处理好人与物、人与环境、人与泛义的机器之间的关系,为了使现代人拥有良好的、安全的、舒适的、美观的工作及家居生活的环境与空间。随着后工业时代的到来,现代家具设计今后从事的设计必须是能集家具、灯具、家电、家饰、建材和家居用品于一体的综合设计,进入一个“大设计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具 设计 现代性 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妙的中间路线:20世纪60~70年代印度NID设计的“现代性”语境与探索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敏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9-116,共8页
20世纪60~70年代,印度NID根植于后殖民时期国家经济建设的现实需求,在设计中采取了走中间路线的策略。本研究结合冷战背景与印度语境,分析了这个时期NID设计在“现代性”语境下选择中间路线的三个主要原因,并解读其“好设计”思想的核... 20世纪60~70年代,印度NID根植于后殖民时期国家经济建设的现实需求,在设计中采取了走中间路线的策略。本研究结合冷战背景与印度语境,分析了这个时期NID设计在“现代性”语境下选择中间路线的三个主要原因,并解读其“好设计”思想的核心内容与价值体系。微妙的中间路线,指NID设计在冷战对抗与经济援助、农村手工艺与现代化目标、传统价值观与后殖民思想等多重因素作用下,采取折中、谨慎的选择与批判性。该路线清晰地表达了印度为避免陷入消费主义的“再殖民”境地,呈现由政府主导而不是由市场主导设计的现象,是设计服务于意识形态的实践。研究揭示了从传统的Lota到甘地的“手摇织机革命”,再到NID设计教育的模式,均有以共同创造为基础的印度式印记。在NID设计中并存着两个原则:一个是被精心选择的微妙中间路线;另一个是从传统延续而来的共同创造,这两个原则奠定了印度式“好设计”的创新基础。最后指出,NID设计的共同创造转变为一种社会参与模式,能够缓解不同种姓之间的文化隔离并消除了传统手工艺与设计之间的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战 印度语境 NID设计 中间路线 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服装设计中民族性和现代性结合的思考 被引量:20
3
作者 张长敏 徐东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5期53-55,59,共4页
研究中国服装民族化与现代化相结合的问题.以旗袍改制和其它民族元素在现代服装中的运用为中心,选取谭燕玉、张肇达、汤姆·福特和罗伯特·卡瓦利等中外设计师及其作品进行述评,分析比较其设计思路以及取得的成就.
关键词 民族性 现代性 服装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间剪纸艺术在包装设计中的现代性转向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王宇 张凯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08-311,共4页
目的探究民间剪纸艺术在包装设计中的意义及应用,以及民间剪纸艺术在其中所进行的一系列现代性转向。方法从市场经济对人们生活的改变谈起,引出这一背景下的现代包装设计所进行的民族化尝试,并以民间剪纸艺术为基点就其在包装设计中的... 目的探究民间剪纸艺术在包装设计中的意义及应用,以及民间剪纸艺术在其中所进行的一系列现代性转向。方法从市场经济对人们生活的改变谈起,引出这一背景下的现代包装设计所进行的民族化尝试,并以民间剪纸艺术为基点就其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必要性进行探究,得出其在迎合人们审美、顺应设计需求和适应社会发展方面所表现出的重要特点及意义,接着从剪纸艺术的技法、文字、图形、色彩与审美内蕴等方面落脚,对包装设计所做的全新的现代性转向与尝试进行分析。结论民间剪纸艺术在包装设计领域所进行的现代性转向与尝试,能够赋予包装设计更多的表现形式和更加丰富的内涵,让包装设计具备浓厚的传统文化韵味,并与现代性元素相结合,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从而更加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剪纸艺术 包装设计 现代性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逻辑起点与核心主题:现代性议题与社会学理论的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文军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3-80,共8页
作为现代性产物之一的社会学,其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就是现代性。不仅如此,从其诞生之时起,社会学理论研究的命运就与现代性紧紧拴在一起了。无论是古典社会学,还是现代社会学和当代社会学理论研究,其核心主题都是围绕现代性而展开的。同... 作为现代性产物之一的社会学,其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就是现代性。不仅如此,从其诞生之时起,社会学理论研究的命运就与现代性紧紧拴在一起了。无论是古典社会学,还是现代社会学和当代社会学理论研究,其核心主题都是围绕现代性而展开的。同时,其形成的研究范式也是一种以民族国家中心论、西方中心论和人类主体中心论为特征的现代性研究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起点 核心主题 社会学理论 古典社会学 现代社会学 当代社会学 现代性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性: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建构的起点 被引量:6
6
作者 叶方兴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2期54-56,92,共3页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建构需要我们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视角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寻求确定的研究起点。现代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学科建构的逻辑和历史起点:一方面,由现代性催生的现代社会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产生...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建构需要我们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视角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寻求确定的研究起点。现代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学科建构的逻辑和历史起点:一方面,由现代性催生的现代社会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产生的社会场域,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提供了前提性的准备;另一方面,现代性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现代性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学科问题意识萌生的源泉,也是学科构建、理论运思的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 学科 起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版式设计的现代性转型 被引量:3
7
作者 杨艳芳 倪建林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1-156,188,共6页
笔者将现代主义版式设计视为以视觉符号为单位的、相互关联又各有差别的系统。在这个系统内,文字、图形、色彩及其关系依赖结构中的意义表达而存在,它们以灵活的方式形成对立和关联的存在,而现代版式设计的意义正因这种关联和差别而存... 笔者将现代主义版式设计视为以视觉符号为单位的、相互关联又各有差别的系统。在这个系统内,文字、图形、色彩及其关系依赖结构中的意义表达而存在,它们以灵活的方式形成对立和关联的存在,而现代版式设计的意义正因这种关联和差别而存在。以开放的相对主义替代古典的理想主义,是"现代性"观念为版式设计形式所赋予的精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版式设计 系统 对立 关联 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渐进的现代性--改革开放初期的现代设计意识形成(1978-1989) 被引量:6
8
作者 陶海鹰 王敏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14,共9页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中国开始了向西方现代化工业文明的学习,20世纪又一轮的“西学东渐”开始了。当再一次打开国门,人们意识到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生活水平、管理模式、社会秩序、消费能力及城市建设等都远远领先。西方的...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中国开始了向西方现代化工业文明的学习,20世纪又一轮的“西学东渐”开始了。当再一次打开国门,人们意识到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生活水平、管理模式、社会秩序、消费能力及城市建设等都远远领先。西方的现代性观念又重新被认识,在恢复生产和亟待发展经济的历史时刻,连接生产与消费的设计再次得到重视,设计的现代性意识也逐渐形成,从西方设计与教育理念、工艺美术自身革新到民间工艺的创新发展,中国设计界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改革开放 设计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现代设计 弘扬造物文化——中华传统造物文化的现代性转化 被引量:14
9
作者 管宁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4-30,共7页
中华传统文化在类别上可大致分为精神文化和造物文化两种传统,在历史上都曾经拥有辉煌的成就并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进程。近代以来,精神文化传统较好地实现了现代性转化,而造物文化传统的现代性转化则显得迟缓甚至中断,以致被西方所超越... 中华传统文化在类别上可大致分为精神文化和造物文化两种传统,在历史上都曾经拥有辉煌的成就并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进程。近代以来,精神文化传统较好地实现了现代性转化,而造物文化传统的现代性转化则显得迟缓甚至中断,以致被西方所超越。与此相应,现代设计教育和设计文化的确立亦为时甚晚,无法适应当今世界设计引领经济、文化发展的趋势。重视造物文化在传播中华文化、提升国家形象和软实力中的作用,推动现代设计启蒙、确立设计引领理念、树立前瞻设计思维,是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探索优秀传统造物文化与现代设计文化的有机融合与转化,是弘扬传统造物文化、造就具有当代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造物文化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造物文化 现代设计 现代性转化 文化软实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美学研究不同理论向度的现代性思考--从尧斯的“接受美学”到舒斯特曼的“实用主义美学”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超德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21年第4期97-106,共10页
本文追溯西方美学史上自古希腊以来唯心主义美学传统的相关论述,寻找英国启蒙主义思想家休谟经验论美学观点的关联性。从阿尔斯拉诺夫批判的“颓废美学”入手,比较本雅明“闲逛者理论”的异同,围绕尧斯“接受美学”的产生对设计美学研... 本文追溯西方美学史上自古希腊以来唯心主义美学传统的相关论述,寻找英国启蒙主义思想家休谟经验论美学观点的关联性。从阿尔斯拉诺夫批判的“颓废美学”入手,比较本雅明“闲逛者理论”的异同,围绕尧斯“接受美学”的产生对设计美学研究的影响作出了分析。文章最后围绕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到舒斯特曼的“实用主义美学”理论进行了梳理,结合美国实用主义哲学传统脉络的研究,从不同理论向度对设计美学研究提出了有价值的现代性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美学 现代性 接受美学 实用主义美学 尧斯 舒斯特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场”与“去蔽”:追问现代设计的现代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红玉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2-35,187,共4页
设计的现代性及其历程是与消费文化相向而生的,消费文化见证了设计的发展历程。在实践中,设计、消费、文化与现代性四者处于一种不断变化却又相互渗透的密切关联之中,设计的图像和产品作为经验的对象从而成为个体通往现代性的途径。设... 设计的现代性及其历程是与消费文化相向而生的,消费文化见证了设计的发展历程。在实践中,设计、消费、文化与现代性四者处于一种不断变化却又相互渗透的密切关联之中,设计的图像和产品作为经验的对象从而成为个体通往现代性的途径。设计参与了消费文化和现代性的建构,成为当代文化的显性要素,对消费文化有着不可忽视的形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文化 设计 现代性 文化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欧洲艺术设计的现代性转变 被引量:2
12
作者 邢博川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78-282,共5页
目的 分析形式、构造和功能在设计观念中的排序。方法 运用举例与描述、文献与图像、事理与思辨相结合的方法,从“反形式论”与欧洲艺术设计的现代性转变历程出发,论述红蓝椅与瓦西里椅的产生及其过程,阐述红蓝椅是在“反形式论”的艺... 目的 分析形式、构造和功能在设计观念中的排序。方法 运用举例与描述、文献与图像、事理与思辨相结合的方法,从“反形式论”与欧洲艺术设计的现代性转变历程出发,论述红蓝椅与瓦西里椅的产生及其过程,阐述红蓝椅是在“反形式论”的艺术思潮中艺术设计产品结构的现代性探索,瓦西里椅是艺术设计产品功能的现代性实现与意义升华。结果 “反形式论”是欧洲艺术设计现代性转变的艺术背景,“红蓝椅”与“瓦西里椅”是探究欧洲艺术设计现代性转变的2件典型设计产品。结论 阐释了“反形式论”、红蓝椅、瓦西里椅与欧洲艺术设计现代性转变的关系,指出艺术设计的现代性转变,关键在于思考设计中形式、构造、功能三大要素在设计观念中的排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设计 现代性 反形式论 红蓝椅 瓦西里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一种现代性的哲学批判——西方现代主义设计的风格和问题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红文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3年第1期127-132,共6页
现代主义设计是现代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重要力量,但是,它割裂工业与人文传统、技术与艺术、功能与形式的联系,从而造成整齐、划一、呆板的“国际风格”。现代主义设计的基本观念和风格是技术至上论、理... 现代主义设计是现代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重要力量,但是,它割裂工业与人文传统、技术与艺术、功能与形式的联系,从而造成整齐、划一、呆板的“国际风格”。现代主义设计的基本观念和风格是技术至上论、理性主义、功能主义和简洁主义(“少就是多”)。反思西方现代主义设计,对于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以及整个物质文化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西方现代主义设计 风格 工业文明 设计文化 技术决定论 理性主义 功能主义 简洁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工艺意匠到设计批评——关于20世纪前半期中国设计的现代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芦影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7年第1期71-77,共7页
本文以1939年出版的《工艺意匠》一书为研究切入点,针对20世纪前半期工艺意匠的现代转型,从观念意识、文化传播、审美标准、城乡经济等不同角度分析特定历史情境下中国设计的"现代性"表征及构成;探究意匠问题与设计批评的关系... 本文以1939年出版的《工艺意匠》一书为研究切入点,针对20世纪前半期工艺意匠的现代转型,从观念意识、文化传播、审美标准、城乡经济等不同角度分析特定历史情境下中国设计的"现代性"表征及构成;探究意匠问题与设计批评的关系,作为"现代性"的一种客观事实和问题表述,探讨如何介入工艺变革和创新教育;归纳"工艺意匠学"作为现代设计理念与实践方法的结合,在改良国货、改善民生、推动商品经济方面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和方法论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前半期 工艺意匠 设计批评 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内设计中“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博弈 被引量:2
15
作者 庄新燕 杨大禹 杨丽丽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1期184-187,共4页
探讨了室内设计中民族性与现代性的设计理念对室内设计者的影响.根据博弈论的观点,指出现代室内设计应将传统文化及设计理念融入到具体设计中,通过民族性与现代性在室内设计中的融合,体现设计现代化的价值、功能及艺术需求.
关键词 民族性 现代性 室内设计 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性与本土性:从细部设计看江南地区近代建筑的现代转型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春霞 过伟敏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5-162,共8页
近代时期,中国由于受到西方新建筑思潮的影响,出现了大量具有现代主义设计特征的建筑。江南地区凭借地缘优势成为中国接受西方新建筑资讯的重要前哨站。文章以建筑的细部设计为切入点,从装饰符号、空间布局、功能构件、细部构造四个方面... 近代时期,中国由于受到西方新建筑思潮的影响,出现了大量具有现代主义设计特征的建筑。江南地区凭借地缘优势成为中国接受西方新建筑资讯的重要前哨站。文章以建筑的细部设计为切入点,从装饰符号、空间布局、功能构件、细部构造四个方面,深入分析江南近代建筑的现代转型特征,由此可以认识和理解西方现代主义建筑文化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被吸收、改造的本土化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现代主义建筑 装饰符号 细部设计 现代性 本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不同的维度——设计中现代性与传统关系再思考 被引量:3
17
作者 冯燕娜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04年第3期146-147,共2页
以往对现代性与传统的探讨多从两者完美结合的角度进行,我认为这样做很大程度上束缚了设计思路,设计大师的行为和自己的日常体会又加深了我这一想法,所以我想换一个角度思考两者的关系问题。文章从现代性和传统的重要性、两者的独立性... 以往对现代性与传统的探讨多从两者完美结合的角度进行,我认为这样做很大程度上束缚了设计思路,设计大师的行为和自己的日常体会又加深了我这一想法,所以我想换一个角度思考两者的关系问题。文章从现代性和传统的重要性、两者的独立性及彼此自然融合的能力、设计中现代性与传统元素的取舍标准等方面论述了设计中现代性和传统的另一种处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传统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物感:书籍设计的中国式现代性品质探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于广华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0-95,共6页
当前需要创造出既具有民族特性,又具有现代性品质的书籍设计,但在具体的书籍设计实践中,传统文化符号与现代设计样式的简单拼贴,始终难以创造出一种中国式的现代品质感。文章基于物美学视角,在设计的功能与意义维度之外,提出物感维度,... 当前需要创造出既具有民族特性,又具有现代性品质的书籍设计,但在具体的书籍设计实践中,传统文化符号与现代设计样式的简单拼贴,始终难以创造出一种中国式的现代品质感。文章基于物美学视角,在设计的功能与意义维度之外,提出物感维度,深入剖析设计的现代性品质内涵。从最近几年"最美的书"获奖作品来看,通过传统文化与手工艺的现代性转化,一种具有中国式柔性物感的书籍设计范式正在生成,并将柔性物感拓展到人与物的居间性层面,柔性物感的中国式现代性品质的探索,凸显出数媒时代纸质书籍的文化意义,蕴含当前人与物关系重塑的设计伦理诉求,在西方理性化设计范式之外提供了中国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籍设计 物感 现代性 “最美的书” 民族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抽象艺术思维的建筑设计研究——西湖文体中心设计实践
19
作者 崔光亚 李澍田 浦欣成 《南方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4-101,共8页
在科技与文化快速更迭的21世纪,对建筑艺术本体的抽象性、本质性表达因承载更多内涵而被削弱。首先回顾了抽象派艺术与建筑设计的历史关联,受工业发展等影响,艺术走向抽象领域,多种艺术运动推动其发展,抽象艺术又通过几何抽象和抒情抽... 在科技与文化快速更迭的21世纪,对建筑艺术本体的抽象性、本质性表达因承载更多内涵而被削弱。首先回顾了抽象派艺术与建筑设计的历史关联,受工业发展等影响,艺术走向抽象领域,多种艺术运动推动其发展,抽象艺术又通过几何抽象和抒情抽象两类影响现代建筑运动,两者相互促进。其次,探究建筑设计与抽象派艺术创作思想的交融,追溯几何抽象为建筑提供视觉语言,在现代主义建筑设计中有重要意义。然后,以西湖区文体中心为例阐述应用。项目背景特殊,其几何性空间构成包括四个弧面隐喻及虚空,体现了几何逻辑美感与独特空间体验;抒情性空间体验涵盖漫游空间体系及虚空精神体验,实现室内外空间融合与功能的公共性。最后强调应反思建筑设计本质,去除附加物,回归抽象设计,关注建筑与环境基于存在论的互动,使建筑成为动态的、与环境共同演化的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象艺术 建筑本质 抽象性 建筑设计 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书籍设计的现代性品质构建——以吕敬人和朱赢椿的设计实践为例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丽梅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4-99,共6页
中国当下的书籍设计有了长足发展与进步,但仍无法回答如何实现自我身份的认同、完成具有个性与特色的现代性品质塑造问题。文章回顾了中国现当代书籍在现代性品质实现中的两个重要阶段——发展初期(清末民初的积极探索)和发展中期(改革... 中国当下的书籍设计有了长足发展与进步,但仍无法回答如何实现自我身份的认同、完成具有个性与特色的现代性品质塑造问题。文章回顾了中国现当代书籍在现代性品质实现中的两个重要阶段——发展初期(清末民初的积极探索)和发展中期(改革开放后的持续努力);以吕敬人和朱赢椿的设计实践为例,探讨了构建中国当代书籍设计现代性品质的三个路径:以民族文化为基石进行现代性设计、形成具有创新力的现代本土设计范式、弘扬中式美学。当书籍设计界通过群体努力将书籍设计方法、观念、范式等形成系统的、有特色的设计体系时,中国当代书籍设计现代性品质就能得到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书籍设计 现代性 品质 民族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