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异化劳动四重规定的论述逻辑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涛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共7页
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的论述以产品异化开端,因为产品异化是感性的经济学事实,而感性必须是一切科学的基础。学界一般认为,从产品异化到劳动异化是由果溯因,异化劳动其余各规定间的过渡是因果推论。根据马克思的辩证感性论,人的感性生命具... 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的论述以产品异化开端,因为产品异化是感性的经济学事实,而感性必须是一切科学的基础。学界一般认为,从产品异化到劳动异化是由果溯因,异化劳动其余各规定间的过渡是因果推论。根据马克思的辩证感性论,人的感性生命具有二重性,即把自身对象化并在对象中直观自身。马克思把这种特性理解为人的类本质,认为人与自身的二重关系实现为、并且反映着人与人的关系。所以前两种异化与类的异化并非因果关系,而是异化现象与其本质的关系,并且三者只有联系到人与人的异化才具有现实性。概言之,马克思对异化劳动四重规定的论述以辩证感性论为立论根据,按照由异化现象到其本质、由理论思辨到社会现实的逻辑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化劳动 论述逻辑 感性 对象化 类本质 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国际战略:以“命运共同体”论述为重点的解读 被引量:7
2
作者 王海东 张小劲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6-83,157,158,共20页
本文采用文本-语境分析方法,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命运共同体”的论述文本为依据,在类型学的基础上展开梳理和分析,力图对“命运共同体”论述的发生与发展及其现实语境进行研究,进而对其实质内涵、实践意义及其战略指向进行探:讨,并以... 本文采用文本-语境分析方法,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命运共同体”的论述文本为依据,在类型学的基础上展开梳理和分析,力图对“命运共同体”论述的发生与发展及其现实语境进行研究,进而对其实质内涵、实践意义及其战略指向进行探:讨,并以此理解新时代条件下的中国国际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概括其特征及其之于中国和世界的意义。有关命运共同体的论述可分为全球命运共同体、地区命运共同体与国家命运共同体三个层面,不同层面的命运共同体论述又有不同的逻辑起点和侧重点,其构建既同时推进又相互联动,构成有机和完整的命运共同体体系.中国在推动构建命运共同体方面,既倡导群策群力,又主动亲历亲为,而且对某些特定的双边关系有着相当的期许通过构建亲缘型命运共同体、地缘型命运共同体和义缘型命运共同体,中国着力编织三层国际战略网络,使得新时代的中国国际战略布局逐渐成型,而这一国际战略则又具有包容性、务实性、模糊性的特征。从新时代中国国际战略的布局来看,关于命运共同体的策略选择已基本完成;从既有研究文献的解读来看,关于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建构仍显不足,有待学界更进一步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运共同体 涵盖范围 论述逻辑 构建方式 表述场域 新时代的中国国际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剧论对我国社会工作论述的启示——兼论社会工作的形态与本质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战旗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18-23,共6页
研究立足我国社会工作的基本经验和发展现状,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从教育和实务2个层面,对我国社会工作论述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社会工作发展中存在专业本质模糊及论述情境缺失的双重盲区,导致参与各方难以达成共识。对此,社会工作者... 研究立足我国社会工作的基本经验和发展现状,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从教育和实务2个层面,对我国社会工作论述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社会工作发展中存在专业本质模糊及论述情境缺失的双重盲区,导致参与各方难以达成共识。对此,社会工作者在专业实践中,要加强对专业本质的认知理解,提高对应用处境的洞察意识;在论述传播时,要基于受众熟悉的经验和习惯的语言,采用交流探讨的方式,结合特定的实践场景,积极建构"特定时空处境下的社会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 论述逻辑 拟剧论 台前幕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