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际著名学者许靖华教授应邀访青
1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海洋地质动态》 1987年第9期25-25,共1页
地矿部授衔华裔学者许靖华教授为海洋地质研究所名誉顾问8月18日午后3时,海洋地质研究所在学术厅举行隆重授衔仪式,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业治铮教授代表地矿部颁发了证书,授予瑞士苏黎世联邦高等工业大学华裔学者许靖华教授为海洋地质研... 地矿部授衔华裔学者许靖华教授为海洋地质研究所名誉顾问8月18日午后3时,海洋地质研究所在学术厅举行隆重授衔仪式,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业治铮教授代表地矿部颁发了证书,授予瑞士苏黎世联邦高等工业大学华裔学者许靖华教授为海洋地质研究所名誉顾问。海洋地质研究所所长何起祥副教授致贺词,青岛市施稼声副市长光临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 名誉顾问 授衔仪式 许靖华 海洋地质研究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垩纪末期生物大批死亡引起的环境变化及其演化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许靖华 何起祥 +16 位作者 J.A.Mckenzie H.Weissert K.Perch-Nielsen H.Oberhnsli K.Kelts J.LaBrecque U.Krhenbühl S.F.Percival R.Wright R.Z.Poore A.M.Gombos K.Pisciotto A.M.Karpoff N.Petersen P.Tucker M.F.Carman E.Schreiber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1982年第1期1-14,共14页
DSDP 524区中生代最晚期和第三纪最早期的沉积物中,保存着白垩纪末期环境变化和生物演化的详细纪录。我们对该孔进行了加密取样,样品间距大致相当于100年或1000年的时间间隔,同时对样品进行了碳酸盐含量、微量元素成分及碳氧同位素分析... DSDP 524区中生代最晚期和第三纪最早期的沉积物中,保存着白垩纪末期环境变化和生物演化的详细纪录。我们对该孔进行了加密取样,样品间距大致相当于100年或1000年的时间间隔,同时对样品进行了碳酸盐含量、微量元素成分及碳氧同位素分析。我们所得到的数据可以解释为白垩纪末期生物大批死亡的结果,当时大量远洋地区的生物扫地以尽。养料锐减导致部分从河流带来的溶解CO_2转移到大气圈,致使在长达40,000年的时间内,空气中的CO_2剧增。由此产生的温室效应就是氧同位素所揭示的温度升高的原因。 第三纪最早期沉积物中,包括来自“白垩纪生物群”中的化石,有的已经过再沉积作用,有的则是这场灾难的最后幸存者。我们的资料表明,大量远洋生物的灭绝是在第三纪最早期的不利环境中发生的。而这种异常的环境则是生物大批死亡的结果,且持续有几千年之久。恐龙就是因为温度灾难性升高产生的热异常而灭绝的。 大洋中生物大批灭绝的原因,与巨大的天外星体的陨落有关,界线附近的铱异常即其标志,我们的资料与许靖华不久前发表的彗星冲击说是不抵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变化 碳氧同位素 碳同位素 碳酸盐含量 许靖华 大气圈 半深海沉积 过渡带 铱异常 有孔虫化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海南、广东地体 被引量:3
3
作者 陈耀钦 黄宇辉 +2 位作者 陈培权 廖露妮 吴安生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1989年第4期13-19,共7页
本文系“广东省石炭纪岩相古地理及沉积、层控矿产远景预测”研究课题成果之一。笔者认为这些成果对研究我国东南沿海大地构造格局及其演化、岩相古地理展布以及矿产分布规律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借以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通过实际工... 本文系“广东省石炭纪岩相古地理及沉积、层控矿产远景预测”研究课题成果之一。笔者认为这些成果对研究我国东南沿海大地构造格局及其演化、岩相古地理展布以及矿产分布规律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借以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通过实际工作和资料分析,笔者认为在石炭纪,广东大陆和海南岛分别属于二个联合地体。前者属华南地体的一部分(许靖华,1987),它是在加里东褶皱的基础上形成的,在石炭系沉积前(实际上古生代早期就开始),它与扬子地体已经形成了一个联合地体。后者包括了海南岛主体部分及其南端(九所—陵水断裂之南)。本文仅讨论石炭纪时的二个联合地体。地矿部南京地矿所李耀西、张瑛及成都地矿所潘杏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相古地理 沉积前 加里 大地构造 碎屑岩 碳酸盐岩 潘杏 许靖华 矿产分布 生物化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82年总目录
4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1982年第4期111-112,共2页
关键词 长春地质学院 前寒武纪 铁矿床 磁异常 构造变形 冯本智 许靖华 储水系数 中国辽宁 伊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