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中国城市绿色创新的影响及其异质性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马军杰 杨晨 王晔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36,共10页
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杠杆,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不仅有力推动了减排目标的达成与低碳经济的蓬勃发展,而且在引领城市迈向绿色创新之路上发挥着关键作用。基于2006—2021年城市层面绿色专利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碳排放权交... 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杠杆,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不仅有力推动了减排目标的达成与低碳经济的蓬勃发展,而且在引领城市迈向绿色创新之路上发挥着关键作用。基于2006—2021年城市层面绿色专利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城市绿色创新的激励作用以及区域异质性、政策机制异质性在其中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城市绿色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策略性创新领域。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在东部地区的实施效果优于中、西部地区,在非资源型城市的实施效果优于资源型城市,其中在Ⅱ型大城市效果最强。此外,政策机制设计也会对其实施效果产生重要影响,研究表明,有偿配发和高交易价格更能激励绿色创新。因此,为推动城市绿色创新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应加强绿色创新审查与补贴,优化碳排放交易政策,制定试点城市差异化策略,推行有偿配发模式,并建立健全严格的监管体系,加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透明度和信息披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交易政策 绿色创新 双重差分模型 区域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低碳供应链韧性的影响
2
作者 马晶梅 倪洁 +1 位作者 刘毅 赵雨薇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59,共11页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市场化减排工具,探究其是否能够提升企业低碳供应链韧性及其作用机制,对于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该研究以韧性特征为基础,对低碳供应链韧性进行解构,通过匹...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市场化减排工具,探究其是否能够提升企业低碳供应链韧性及其作用机制,对于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该研究以韧性特征为基础,对低碳供应链韧性进行解构,通过匹配2008—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上下游供应商与企业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了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企业低碳供应链韧性的影响,并从绿色关系资本视角出发,检验其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①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显著提高了企业低碳供应链韧性,并且低碳供应链凝聚力、复原力和抗压力均有所增强。该结果经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反事实检验和排除其他政策干扰等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②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实施能够显著增加企业的绿色关系资本,进而提高企业低碳供应链韧性,并且绿色关系资本的中介作用主要体现在低碳供应链凝聚力和抗压力维度。③异质性分析表明,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低碳供应链韧性的提升效果因政策设计和企业特性的不同而呈现差异性。具体而言,在采用碳配额混合分配方法的地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作用更加显著;对于市场影响力较强的企业,其低碳供应链韧性提升效果更为显著。因此,建议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强化其促进低碳供应链韧性的作用;加强绿色关系资本建设,增加企业获取绿色转型所需的资金来源;推动碳配额分配机制逐步转向更加灵活的市场化分配方式,促进碳交易市场的价格信号传递,同时实施差异化扶持政策,助力中小企业低碳供应链韧性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交易政策 供应链韧性 绿色关系资本 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与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3
作者 耿晓媛 王少敏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1-19,共9页
文章以2012—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作为原始样本,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使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探究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能够显著促进企业新质生产... 文章以2012—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作为原始样本,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使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探究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能够显著促进企业新质生产力水平的提升,这一结论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PSM-DID、更换因变量度量方式的验证后依旧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能够通过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与绿色创新进而影响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在非国有控股及中部和东部地区上市的企业中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文章不仅丰富和拓展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微观效应研究,而且为更好地利用市场型环境规制政策提升企业新质生产力水平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交易政策 新质生产力 数字化转型 绿色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促进企业绿色双元创新了吗?
4
作者 朱艳丽 张群芳 姚遥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6,共12页
“双碳”目标背景下,碳排放权交易作为典型的市场型环境规制手段,能否推动企业绿色双元创新是学术界的重要议题。基于2006~2020年中国上市企业面板数据,通过手动整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市场所覆盖的控排企业,借助多时点DID模型,探究了该... “双碳”目标背景下,碳排放权交易作为典型的市场型环境规制手段,能否推动企业绿色双元创新是学术界的重要议题。基于2006~2020年中国上市企业面板数据,通过手动整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市场所覆盖的控排企业,借助多时点DID模型,探究了该政策对企业绿色双元创新(探索式与利用式绿色创新)的影响。此外,进一步考察了碳配额分配机制、碳价以及企业自身特征对政策激励效果的差异化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显著促进了企业绿色双元创新,尤其是探索式绿色创新;基线法和高碳价情景下,政策对探索式绿色创新的激励作用更强;政策对提升非国有企业和大规模企业的探索式绿色创新的作用更加明显。最后,基于以上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交易政策 绿色双元创新 多时点DID 配额分配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数字化转型、绿色创新与碳绩效——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与公众环境关注度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35
5
作者 马苓 刘硕 郑敏娜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3-73,共11页
随着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利用数字化优势助力企业绿色转型已成为“双碳”背景下的必然趋势。从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信号理论出发,以2014—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工业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否提升碳绩效,并探讨了绿色创新... 随着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利用数字化优势助力企业绿色转型已成为“双碳”背景下的必然趋势。从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信号理论出发,以2014—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工业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否提升碳绩效,并探讨了绿色创新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以及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和公众环境关注度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了碳绩效,并通过绿色创新正向影响企业碳绩效水平。同时,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与公众环境关注度均能发挥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异质性分析显示,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碳绩效的促进作用在非高新技术企业和高市场竞争程度的情境下更为明显,但产权性质的影响并不显著。研究结论厘清了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促进绿色创新进而提升碳绩效的驱动机制,为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以实现绿色发展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数字化转型 绩效 绿色创新 排放交易政策 公众环境关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能否促进碳减排——基于地级市面板数据的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张兴祥 孙赛杰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0-178,共19页
建设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也是实现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减排承诺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宏观视角,借助中国2013年以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准... 建设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也是实现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减排承诺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宏观视角,借助中国2013年以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采用2003—2017年地级市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模型估计了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有效性。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实施会使碳排放量平均显著下降7.1%、碳排放强度平均显著下降6.7%,且该结论在PSM-DID模型下也稳健。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碳交易所(中心)交易数据、政府工作报告碳排放相关词频数据进行机制检验和讨论,发现减排效应通过市场机制、行政规制等渠道得以实现。进一步,基于城市绿色专利数据及电力短缺指数,本文发现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实施既能促使试点地区取得绿色低碳技术进步,也能帮助试点地区更少地依赖拉闸限电等“一刀切”做法,并讨论了两类机制在此过程中的实际效果。此外,本文又进行了一系列异质性分析,发现碳减排效应在非资源型城市和财政压力较大的城市以及惩罚力度更大、国企占比更高的碳市场更加显著。最后,本文给出了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交易 试点政策 减排 市场机制 行政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 被引量:16
7
作者 孔晓旭 张新旭 唐晓萌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4-178,共5页
文章基于2011—2021年A股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以中国实施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等考察试点政策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实施对于控排名单中上市企业的... 文章基于2011—2021年A股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以中国实施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等考察试点政策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实施对于控排名单中上市企业的ESG表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该政策的实施效果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异质性检验发现,对于非国有企业和非高污染企业,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企业ESG表现的促进作用更强;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通过强化高管可持续发展意识来提高企业履行ESG的积极性,尤其对ESG分项指标中的E和S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目标 ESG 排放交易试点政策 多期双重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偏向性技术进步的碳减排效应:来自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冲击 被引量:1
8
作者 雷朱家华 罗良文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6-51,共16页
从生产效率视角识别企业碳减排效应的来源既是纾缓企业低碳减排与生产经营矛盾的必要前提,也是推动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环节。该研究首先借鉴大气定量遥感反演的方法,估算了2007—2021年上市企业的碳排放量与偏向性技术进步,采用双... 从生产效率视角识别企业碳减排效应的来源既是纾缓企业低碳减排与生产经营矛盾的必要前提,也是推动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环节。该研究首先借鉴大气定量遥感反演的方法,估算了2007—2021年上市企业的碳排放量与偏向性技术进步,采用双向固定效应的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了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及其制度要素(包括碳价格、碳市场活跃度、碳市场规模)的碳减排效应,并进一步探讨了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企业偏向性技术进步与碳减排效应之间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①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及其制度要素能够显著促进上市企业碳减排,同时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显著提升了企业产出偏向性技术进步,抑制了中性技术进步,但对企业投入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影响不显著,表明上市企业的碳减排效应主要源自企业降低生产前沿面而不是技术进步,该结果通过了稳健性检验。②企业类型差异会引起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企业碳减排效应与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异质性影响,劳动密集型企业或高耗能企业相较于资本密集型企业或低耗能企业展现出更显著的碳减排效果和偏向性技术进步;企业技术偏向类型的差异也会引起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碳减排效果存在异质性,产出减少型企业比产出增加型企业碳减排效果更显著,能源要素或劳动要素偏向型企业比资本要素偏向型企业碳减排效果更显著,且降低能源投入、增加劳动投入均能够促进企业碳减排。③当上市企业面对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制度要素冲击时,技术进步企业的碳减排效果显著优于技术退步企业;同时,较低水平的碳价格和碳市场活跃度,以及较高水平的碳市场规模能够显著调节碳交易政策通过企业偏向性技术进步产生的碳减排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偏向性技术进步 环境规制制度要素 排放交易政策 企业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如何影响企业环境绩效——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9
9
作者 李荣华 杜昊 张磊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3-181,共19页
本文以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在试点地区的实施构造准自然实验,基于2006—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检验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显著优化企业环境绩效,该结论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 本文以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在试点地区的实施构造准自然实验,基于2006—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检验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显著优化企业环境绩效,该结论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机制分析显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能够促使目标企业通过转型升级效应和绿色技术进步效应优化企业环境绩效,阻止环境绩效较差的企业进入或促使其退出市场,激励环境绩效较优的企业进入市场,强化优胜劣汰的市场选择机制,从而对企业环境绩效产生积极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该政策在东部和西部地区、民营和外资企业、非重污染行业以及劳动和资本密集型行业的改善效应更为显著。动态演进视角拓展分析表明,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带来的行业资源配置效率和市场竞争程度的提高将有利于企业优化环境绩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交易政策 企业环境绩效 转型升级 绿色技术进步 企业动态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公司治理效应——来自高管薪酬契约调整的证据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兴亮 周艺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0-112,共13页
公司治理是企业决策与行动的基础,研究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是否有公司治理效应,有助于厘清试点政策对环境治理的作用机制。本文认为,试点政策打破了股东与高管之间的博弈均衡,需要对高管薪酬契约进行调整以达到新的均衡。基于上市公司... 公司治理是企业决策与行动的基础,研究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是否有公司治理效应,有助于厘清试点政策对环境治理的作用机制。本文认为,试点政策打破了股东与高管之间的博弈均衡,需要对高管薪酬契约进行调整以达到新的均衡。基于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试点政策使企业调低了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且在高碳行业中更显著;机制检验结果表明,由于试点政策降低了企业业绩,为了提高企业绿色转型的内部动力,企业做出降低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决策。研究还发现,试点企业采用股权激励的可能性更高,并且那些降低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的试点企业会有更多的绿色创新和更好的ESG表现。本文是对研究试点政策效果文献的补充,也能为如何激发企业环境治理的内部动力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治理效应 排放交易试点政策 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 激励 绿色创新 ES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多维影响研究
11
作者 郝政 何刚 +1 位作者 张振扬 张勇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90-94,共5页
文章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3—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应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了该政策对试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能显著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区域间碳... 文章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3—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应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了该政策对试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能显著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区域间碳交易价格形成机制、工业企业中国企占比和环境执法力度对政策效果有显著异质性影响;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主要通过“优化存量经济”和“筛选增量经济”驱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交易试点政策 经济高质量发展 双重差分模型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网络中企业绿色转型的溢出效应--基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紫薇 尚子璐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4-120,共17页
企业绿色转型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和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检验生产网络中企业绿色转型的溢出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关联公司(供应商... 企业绿色转型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和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检验生产网络中企业绿色转型的溢出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关联公司(供应商或客户)所在地实施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显著促进了非试点地区上市公司的绿色转型,价值传导机制和信息流动机制是生产网络溢出效应的主要渠道,国有、非重污染行业以及高转换成本的上市公司受到生产网络中企业绿色转型溢出效应更强,地理距离和制度距离显著削弱了生产网络中企业绿色转型的溢出效应。本文为利用生产网络溢出效应加快推动企业绿色转型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网络 绿色转型 溢出效应 排放交易试点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交易试点政策发展现状及其对公共建筑的碳减排效应分析
13
作者 朱维娜 秦颖 +1 位作者 马丁媛 黄道涵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9-86,共8页
2013年我国通过碳交易试点政策将公共建筑纳入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以北京市碳交易试点政策为例,基于2014—2021年的数据,从公共建筑碳交易重点控排单位统计分析、配额清缴、配额分配等方面,系统梳理与分析北京市碳交易试点政策在城市公... 2013年我国通过碳交易试点政策将公共建筑纳入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以北京市碳交易试点政策为例,基于2014—2021年的数据,从公共建筑碳交易重点控排单位统计分析、配额清缴、配额分配等方面,系统梳理与分析北京市碳交易试点政策在城市公共建筑领域的交易现状及发展趋势,并采用碳排放因子法核算公共建筑实际碳排放量,以历史排放法结合基准线法核定公共建筑碳配额量。结果表明,2014—2021年北京市公共建筑碳配额缺口量累计值约为619.70万吨,支付碳配额缺口量的交易成本累计值约为4631.92万美元;公共建筑碳配额交易量以及碳配额缺口量整体呈增长趋势。进一步基于公共建筑碳配额缺口量的分析表明,碳交易试点政策对北京市公共建筑碳排放起到积极的减排效果。最后基于扩大公共建筑碳交易市场、稳步推进建筑领域低碳转型、提高碳核算体系的科学性与准确性等提出相关建议,以期通过市场激励机制提升公共建筑碳减排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点政策 交易 公共建筑 排放交易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证书交易与碳排放权交易对中国电力市场的政策效果 被引量:25
14
作者 谭忠富 刘文彦 刘平阔 《技术经济》 CSSCI 2014年第9期74-84,共11页
首先,在描述和分析可交易绿色证书制度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基础上,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来解释两种制度的作用机理。然后,研究两种制度作用于中国电力市场的机理,并对其政策作用效果进行模拟仿真。结果表明:可交易绿色证书制度和碳排放... 首先,在描述和分析可交易绿色证书制度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基础上,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来解释两种制度的作用机理。然后,研究两种制度作用于中国电力市场的机理,并对其政策作用效果进行模拟仿真。结果表明:可交易绿色证书制度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不仅可影响中国电力市场的上网电价,而且可通过设定合理的规划目标组合来促进中国发电产业的发展;在可交易绿色证书机制和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协同作用下,中国电力市场可形成相对合理的上网电价;科学的规划目标不仅有利于增强监管规划期内电价的合理性,而且可以有效调整发电产业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易绿色证书 排放交易 政策效果 电力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能权与碳排放权可交易政策组合下的经济红利效应 被引量:37
15
作者 刘海英 王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0,共10页
市场机制具有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和建立正确激励机制的优势,用能权交易与碳排放权交易是典型的市场化能源政策,如果将这两类能源政策进行组合使用,理论上可以更好地实现节能和CO_2减排。本文从潜在产出增量、节能量、CO_2减排量和绿色全... 市场机制具有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和建立正确激励机制的优势,用能权交易与碳排放权交易是典型的市场化能源政策,如果将这两类能源政策进行组合使用,理论上可以更好地实现节能和CO_2减排。本文从潜在产出增量、节能量、CO_2减排量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四个维度评价不同政策组合的经济红利效应。运用非参数DEA方法模拟了命令控制型、混合型和市场交易型三种不同情形下的能源政策组合,并据此测算了"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中国30个省区(西藏和港澳台除外)的潜在产出增量、节能量和CO_2减排量。采用基于非径向方向性距离函数的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表征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并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解为节能、CO_2减排和经济增长三个驱动因素的贡献。相关实证结果表明:①在用能权与碳排放权同时可交易的市场交易型政策组合下,潜在产出增量、节能量、CO_2减排量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都会显著提高,体现出最佳的经济红利效应;②在混合型政策组合下,用能权与碳排放权一方实施可交易政策,而另一方仍受行政命令管制,政策间会发生掣肘作用,此时潜在产出增量、节能量、CO_2减排量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均逊于用能权与碳排放权同时可交易的市场交易型政策组合的结果;③当实施命令控制型政策组合时,能源消耗与CO_2排放均受到严格的行政命令管制,其产生的经济红利效应最小;④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指数分解结果表明,节能、CO_2减排与合意产出(GDP)增加都是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因素,但是与追求合意产出(GDP)增加相比,节能与CO_2减排更容易提升中国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能交易 排放交易 能源政策组合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迈向合作治理: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治理体系的重构 被引量:11
16
作者 顾向一 祁毓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3-172,I0004,I0005,共12页
碳排放权交易是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重要制度之一。在政府主导的碳排放权交易治理模式下,透过中央和地方立法互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逐步从地方试点向全国统一市场过渡。通过开发碳金融、碳核算、碳技术等多重举措,碳排放权交易... 碳排放权交易是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重要制度之一。在政府主导的碳排放权交易治理模式下,透过中央和地方立法互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逐步从地方试点向全国统一市场过渡。通过开发碳金融、碳核算、碳技术等多重举措,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稳中向好。但是,政府治理与碳排放权交易的市场化需求之间的冲突导致碳排放权交易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具体表现为碳排放权的法律属性不明、碳排放权交易依据不足、监管主体治理能力有限等。要激活和再造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合作治理是改革和发展的可欲路径。合作治理要求政府、控排企业、公众等多元主体,共同致力于控排目标的实现。在明确碳排放权的公权和私权双重属性前提下,政府、企业、第三方组织等主体应共同制定以碳排放权交易为核心的多元规范,为合作治理提供制度供给。在此基础上,明确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监管主体,建立科学的碳排放权交易监管制度,提升各方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的积极性,运用税收、金融等激励性手段,促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高效运行,从而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合作治理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交易市场 合作治理 法律属性 监管机制 多元化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交易体系下的排放权交易会计政策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承智 潘爱玲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7-82,共6页
碳排放权交易作为减少工业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手段已在我国多个行政辖区应用实施。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下的现行会计政策,对我国会计实务和准则制订有重要的参考借鉴作用。通过比较研究发现,政府补助法是较理想的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方法... 碳排放权交易作为减少工业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手段已在我国多个行政辖区应用实施。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下的现行会计政策,对我国会计实务和准则制订有重要的参考借鉴作用。通过比较研究发现,政府补助法是较理想的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方法,但要限制免费配额后续计量的重估模式和排放负债市价结算法的使用,实现政府补助法在会计方法层面的协调一致性,并择机对制造企业产品碳配额成本核算做出相应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盟排放交易体系 排放交易 会计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的空间减排效应:准自然实验与政策溢出 被引量:131
18
作者 李治国 王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6-36,共11页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已然成为我国节能减排的重要环境规制手段之一,但碳交易市场建设在空间维度上的溢出减排效应评估仍然存在不足,减排作用发挥的具体渠道和综合效果亦有待明晰。基于我国碳交易试点2007—2017年的样本数据,利用合成控制...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已然成为我国节能减排的重要环境规制手段之一,但碳交易市场建设在空间维度上的溢出减排效应评估仍然存在不足,减排作用发挥的具体渠道和综合效果亦有待明晰。基于我国碳交易试点2007—2017年的样本数据,利用合成控制法进行准自然实验并结合动态空间杜宾模型综合评估碳交易政策实施的空间减排效应;进而立足于经济发展、能源消费和技术进步渠道分析碳交易政策发挥减排作用的具体路径。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整体上有效促进试点地区的碳减排,其中天津、湖北等地响应迅速且显著。碳交易试点政策在有效抑制试点地区碳排放的基础上,通过政策溢出效应同时有助于抑制邻近地区的碳排放。碳交易政策减排效应发挥存在较长的周期性,长期内其减排作用逐渐显著,且直接减排作用要远强于间接减排作用。经济发展渠道是现阶段碳交易政策发挥减排作用的重要路径,但同时对周边地区碳排放具有促增威胁,而能源消费则是导致碳排放增长的主要阻碍。长期来看,技术进步将成为碳交易政策潜在减排效应有效发挥的关键所在。基于此,积极推动全国性碳交易市场建设,注重区域碳交易市场的均衡发展和有序推进,同时强化区域间绿色经济协同发展和知识技术交流合作,从而形成区域间良性协作的低碳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交易 减排效应 合成控制法 政策溢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试点与能源环境效率——来自中国287个地级市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42
19
作者 刘海英 郭文琪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2-86,共15页
为评估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在中国试点地区的节能减排效应,以2007—2018年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样本,从综合能源环境效率和纯能源环境效率两个维度测算城市能源环境效率,运用双重差分的准自然实验法,检验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试点对能源... 为评估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在中国试点地区的节能减排效应,以2007—2018年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样本,从综合能源环境效率和纯能源环境效率两个维度测算城市能源环境效率,运用双重差分的准自然实验法,检验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试点对能源环境效率的作用,并考察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能够有效推动试点城市能源环境效率的提升,促进试点城市的节能减排。进一步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于城市节能减排的促进作用受到城市产业结构、绿色创新强度以及要素市场发育的影响。此外,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还具有规模经济效应和工业结构差异,其对能源环境效率的提升效果在人口规模较大城市、老工业基地城市更为显著。由此,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在中国的进一步推进应注重产业结构优化、绿色创新引领和要素市场化改革,并重点在大城市、老工业基地城市开展,从而实现中国整体能源环境效率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 排放交易政策 能源环境效率 节能减排 绿色低 双重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完善与促进地区污染减排效应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双重差分分析 被引量:48
20
作者 李胜兰 林沛娜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82-194,共13页
中共十九大报告明确将污染防治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本文以2013年启动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为切入点,探讨环境权益交易市场在中国的减排有效性,运用双重差分法对2000—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 中共十九大报告明确将污染防治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本文以2013年启动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为切入点,探讨环境权益交易市场在中国的减排有效性,运用双重差分法对2000—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试点地区的二氧化碳和工业废水、工业二氧化硫、工业固体废物等三种工业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和人均指标都显著低于非试点地区,其中碳排放权交易对二氧化碳和工业固体废物的减排效果是逐年增加的,对不同工业污染物影响的动态效应存在差异。机制分析表明,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可以降低企业交易成本,通过能源结构效应和技术创新效应两种渠道影响地区污染物排放。本文的发现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利用市场交易治理生态环境的突出成效,为新阶段环境治理领域进一步推行市场型环境政策工具提供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减排 排放交易 市场型环境政策工具 双重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