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许印芳的诗歌理论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文勋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24-30,36,共8页
许印芳,清代云南著名学者。他不仅细致地研究了诗歌格律问题,还深入研究了《毛诗序》以来的许多重要诗歌理论著作。他的诗歌理论有以下特点:标举风雅正宗,但不是儒学诗论的教条主义,而是十分注意诗歌的艺术特质;反对形式主义,主张兴会真... 许印芳,清代云南著名学者。他不仅细致地研究了诗歌格律问题,还深入研究了《毛诗序》以来的许多重要诗歌理论著作。他的诗歌理论有以下特点:标举风雅正宗,但不是儒学诗论的教条主义,而是十分注意诗歌的艺术特质;反对形式主义,主张兴会真实;反对摹拟抄袭。主张变通独创;反对浅陋粗俗,主张含蓄有致。他吸取传统理论的精华,批判前人理论中的一些谬误,对一些重要诗歌理论问题,有不少精到的阐发和创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印芳 诗歌理论 诗法 诗论 诗歌发展 王士祯 妙悟 司空图 实境 论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诗法萃编》看许印芳的审美情致
2
作者 杨开达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1期67-72,共6页
许印芳的《诗法萃编》,听取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它不仅放射出艺术辩证法思想光茫①,而且其中的一些审美观点,也值得我们研究、借鉴。刘勰谈文学批评时说过这么一句名言:“世远莫见其面,觇文辄见其心。”(《文心雕龙·知音》)这就是... 许印芳的《诗法萃编》,听取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它不仅放射出艺术辩证法思想光茫①,而且其中的一些审美观点,也值得我们研究、借鉴。刘勰谈文学批评时说过这么一句名言:“世远莫见其面,觇文辄见其心。”(《文心雕龙·知音》)这就是说,尽管年代久远,难见古人的面,但是读了他们的文章,却能窥见他们的思想。《诗法萃编》,是一部“采撷精英,溯源诗序”的诗论选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印芳 诗法 审美情致 自然之美 中和美 文心雕龙 思想内容 表现手法 审美观点 诗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朴窝”考释——兼论彝文献中的彝族祖先迁徙叙事与祖灵崇拜
3
作者 茶志高 段金生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15-221,共7页
云南古代汉语诗歌和地方志文献中保存了数量较多的彝语词汇,对研究汉译彝音、彝语方言、地名及辞书编纂等具有重要价值。清代著名诗人、诗学理论家许印芳《五塘诗草》《朴窝行》中有"朴窝"一词即滇东昭通彝语,为"坝子&qu... 云南古代汉语诗歌和地方志文献中保存了数量较多的彝语词汇,对研究汉译彝音、彝语方言、地名及辞书编纂等具有重要价值。清代著名诗人、诗学理论家许印芳《五塘诗草》《朴窝行》中有"朴窝"一词即滇东昭通彝语,为"坝子"之意。现滇西巍山彝族腊罗话亦言"朴窝",意为"山坳,山间平地"。"朴窝"一词有深厚的历史渊源,许印芳解释为彝族首领二木那所居之地,《昭通志稿》解释"二木那"为地名,应依后者。《勒俄特依》中载"滋滋蒲吾",彝族"六祖分支"所载祖地"氐导普卧""滋祖仆吾""德砥仆卧""德歹濮卧",即《明史》所载"窦地甸",为昭通府。"朴窝""普卧""蒲吾""蒲武""仆吾""仆卧"等为汉译彝音,实为一义,均指"平坝"。彝文典籍中反复出现的"某某朴窝",与彝族先民的迁徙路线、定居地点有密切关系。弄清"朴窝"之义,无疑对研究昭通的历史地位及彝族的历史文化、生活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 许印芳 朴窝 六祖分支 迁徙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法萃编》艺术辩证法初探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开达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4期46-53,共8页
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文学发展到清代不仅进入了一个新的辉煌的发展时期,而且还进入了一个全面总结时期,文学理论进入了一个系统时期。清代云南的文化也和内地一样,十分发达,不仅诗人辈出,而且还出现了许印芳这样的慧眼独具... 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文学发展到清代不仅进入了一个新的辉煌的发展时期,而且还进入了一个全面总结时期,文学理论进入了一个系统时期。清代云南的文化也和内地一样,十分发达,不仅诗人辈出,而且还出现了许印芳这样的慧眼独具的文艺理论家。许印芳(1832——1901),字茚山,一字麟篆,云南石屏人,同治举人,是清代云南经正书院的第一任山长。他“生性倜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印芳 诗法 艺术辩证法 文学发展 诗歌创作 文学理论 创作论 历史继承性 清代云南 继承与革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空图、严羽美学思想比较
5
作者 范海波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1期77-82,共6页
清朝许印芳在《与李先生论诗书跋》中云:“自表圣首揭味外之旨,逮宋沧浪严民,专主其说,衍为诗话,传教后进。”①指出了司空图和严羽在诗歌美学观点上的一致性和传承关系。后来谈论司空图、严羽的文章,也都这样把他们放在同一文学批评史... 清朝许印芳在《与李先生论诗书跋》中云:“自表圣首揭味外之旨,逮宋沧浪严民,专主其说,衍为诗话,传教后进。”①指出了司空图和严羽在诗歌美学观点上的一致性和传承关系。后来谈论司空图、严羽的文章,也都这样把他们放在同一文学批评史进程中一笔带过,而不深究两者的异同。本文有感于此,欲作一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空图 美学思想 文学批评史 诗歌美学 传承关系 许印芳 一致性 异同 书跋 美学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