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记忆碎片》的叙事特征与主题阐释
1
作者 刘莉华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69-172,共4页
影片《记忆碎片》是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的成名作,因其独特创新的叙事方式一直备受学界关注。通过非线性叙述、限制型叙述、嵌套叙述等叙事手法的巧妙结合,影片展现了主人公对记忆的追寻与真相的探索,挑战了观众对时间与现实的传... 影片《记忆碎片》是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的成名作,因其独特创新的叙事方式一直备受学界关注。通过非线性叙述、限制型叙述、嵌套叙述等叙事手法的巧妙结合,影片展现了主人公对记忆的追寻与真相的探索,挑战了观众对时间与现实的传统认知。影片深刻批判了西方文化中理性主义至上的价值观,引发了观众对真实、信仰和记忆的反思。诺兰的这部作品不仅在叙事上创新,更在文化层面上提出了对西方价值观的质疑,使其成为探讨记忆与认知的经典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碎片 非线性叙述 限制型叙述 嵌套叙述 自欺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电影符号在叙事中的作用——以影片《记忆碎片》为例 被引量:6
2
作者 高宏飞 戈海涛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61-63,共3页
从符号学角度来研究电影艺术,探讨影片叙事结构和内涵,这意味着将构成一部电影文本作品的要素看作是符号,那么这部作品就是经过特殊编码的符号集合。作为电影叙事研究而言,它更应该去发掘和探讨属于自己的建立在特定的包含符码、编... 从符号学角度来研究电影艺术,探讨影片叙事结构和内涵,这意味着将构成一部电影文本作品的要素看作是符号,那么这部作品就是经过特殊编码的符号集合。作为电影叙事研究而言,它更应该去发掘和探讨属于自己的建立在特定的包含符码、编码和解码的符号系统的规律之上的更富有个性、富有特色的叙事规律,从而形成观众喜爱的叙事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艺术 叙事结构 符号学 记忆碎片 影片 电影文本 叙事研究 符号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记忆碎片》的精神分析读解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昊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141-142,共2页
电影符号学是现代电影美学理论(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电影美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第二电影符号学)为理论依据,对英国导演克里斯托夫·诺兰的代表作《记忆碎片》(MEMENTO)进行分析,以"自我&qu... 电影符号学是现代电影美学理论(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电影美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第二电影符号学)为理论依据,对英国导演克里斯托夫·诺兰的代表作《记忆碎片》(MEMENTO)进行分析,以"自我""本我"和"超我"的"三重人格"理论来评论影片中的角色设定,并对影片的节奏把握、人物塑造、主题意旨与非线性的电影化叙事风格进行全面读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析学 三重人格 记忆碎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维的考验——从叙事学角度看《记忆碎片》 被引量:2
4
作者 余亚茹 《电影评介》 2012年第6期60-61,共2页
叙事,简单而言,就是讲故事。电影的叙事,不同于小说用文字叙事,不同于戏剧,用舞台空间上的矛盾叙事,而是有它自己独特的叙事方式——用活动影像进行叙事。而《记忆碎片》,则完美地展示了影像在叙事时的灵活性和优越性。
关键词 记忆碎片》叙事结构 叙事矛盾 叙事视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叙述狂欢——解析影片《记忆碎片》叙事策略的修辞格运用 被引量:8
5
作者 邱路 《电影评介》 2011年第11期62-64,共3页
传统的叙事学研究放诸于后现代电影的剧作结构几乎无解,后现代电影以自己的碎片化、游戏化、戏谑化叙事形式跳脱了经典叙事学的指涉范围。《记忆碎片》是一部典型的后现代电影,该电影在叙事策略上几乎融合了后现代电影的所有特质。
关键词 记忆碎片 后现代电影 叙述方式 修辞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电影《记忆碎片》看影视叙事时间 被引量:4
6
作者 唐喆 《电影评介》 2013年第5期76-78,共3页
影视艺术的出现让人类"降服时间"的渴望成为可能。电影时间可分为时序和时距,结合电影《记忆碎片》分析电影时序的三种叙事模式,通过类比、对比等方法探讨时序在影视中的具体作用。
关键词 时间 时序 叙事时间 记忆碎片》顺叙 倒叙 插叙 闪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事件切割对时距知觉的影响:基于记忆碎片效应的研究
7
作者 张嘉欣 陈璇 +3 位作者 钱彬彬 韩丹 王璐 张智君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5-151,共7页
当一段连续的运动被分割为多个片段且改变顺序时,观察者对它的时距估计会缩短,这一现象称为“记忆碎片效应”。该效应的产生是源于事件切割还是时空可预测性的变化,目前仍然存在争议。本研究在前人范式的基础上,通过控制时空可预测性、... 当一段连续的运动被分割为多个片段且改变顺序时,观察者对它的时距估计会缩短,这一现象称为“记忆碎片效应”。该效应的产生是源于事件切割还是时空可预测性的变化,目前仍然存在争议。本研究在前人范式的基础上,通过控制时空可预测性、诱发事件切割(实验1、2),或保持事件数不变、改变时空可预测性(实验3)来探讨上述问题。结果发现,事件切割可导致主观时距缩短,而时空可预测性的变化则不产生影响。由此可见,事件切割而非时空可预测性是产生记忆碎片效应的原因,且在记忆碎片效应下事件切割可导致主观时距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距知觉 事件切割 记忆碎片效应 时空可预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影片《记忆碎片》的叙事策略 被引量:1
8
作者 韩喆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142-144,共3页
所谓电影,无外乎就是通过银幕角色的演绎讲述一个故事。讲故事就会有多种多样的手法,有传统的,也有跳出以往思维模式的后现代手法。《记忆碎片》这种碎片化的叙事策略将整个故事结构打碎、分割开来,通过黑白胶片和彩色胶片两种不同的视... 所谓电影,无外乎就是通过银幕角色的演绎讲述一个故事。讲故事就会有多种多样的手法,有传统的,也有跳出以往思维模式的后现代手法。《记忆碎片》这种碎片化的叙事策略将整个故事结构打碎、分割开来,通过黑白胶片和彩色胶片两种不同的视觉效果将两条故事主线呈现在观众面前。本文旨在讨论这部电影在叙事策略上的诸多特点,以此帮助人们理解这部电影,看懂这部电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碎片 叙事策略 矛盾主体 叙事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性的迷思及其影像化呈现——探析电影《记忆碎片》的影像意蕴
9
作者 朱洋洋 《电影评介》 2014年第1期10-13,共4页
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当中,电影在不同时代、社会背景之下作为一种媒介工具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精彩演绎.随着社会经济、科技水平的提高和文化、思想观念的更新,电影自身也紧贴当下,日益进步,电影所涉及的题材不断丰富,电影的形式技... 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当中,电影在不同时代、社会背景之下作为一种媒介工具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精彩演绎.随着社会经济、科技水平的提高和文化、思想观念的更新,电影自身也紧贴当下,日益进步,电影所涉及的题材不断丰富,电影的形式技法也不断推陈出新.但无论电影的内容指涉何等广阔,电影语言、电影形式怎样更新、变化,电影作为一种话语方式所表达的始终是电影创作人员对生活、对世界、对生命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传递的是人类共通的情感情绪.“所有电影中的情感元素都通过形式结构,有系统地与其他部分互动.”[1]电影《记忆碎片》是凭借《盗梦空间》(Inception)(2010)、《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TheDark Knight Rises)(2012)成为世界影坛翘楚的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早期的代表作品,它在电影语言、电影形式方面可谓走到了极致,以至于大部分观众在第一次观看影片时无法看懂影片.该片对电影语言、电影形式的创新性运用彻底颠覆了观众的传统观影经验,但其隐藏在复杂、晦涩形式之下的正是编导艺术旨求、思想内涵的潜层表达,影片的艰涩、深度并未影响众多影人对它的喜爱和赞许.本文试图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解读《记忆碎片》的影像意蕴,探索其影像世界的谜团,发见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影像风格的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碎片 导演 观众 主人公 影片 影像世界 记忆 克里斯托弗·诺兰 生命个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失的记忆——解读电影《记忆碎片》
10
作者 朱筱筱 《电影评介》 2014年第8期42-44,共3页
当记忆遗失后,我们的生活还剩下什么? 一、独特的叙事结构呈现完美倒置 (一)始终倒叙的主线 导演Christopher Nolan在《记忆碎片》中使用了倒叙的手法来叙述整部影片的主线,主人公手拿照片是影片的第一个镜头,照片中是一个倒在血泊中的... 当记忆遗失后,我们的生活还剩下什么? 一、独特的叙事结构呈现完美倒置 (一)始终倒叙的主线 导演Christopher Nolan在《记忆碎片》中使用了倒叙的手法来叙述整部影片的主线,主人公手拿照片是影片的第一个镜头,照片中是一个倒在血泊中的人.随着镜头,照片的图像逐渐模糊,成为一张空白的胶片,这时,胶片缩回主人公手持的相机,镜头开始回放:手枪夹回到主人公的腰上,血液由下往上倒流,子弹缩回枪膛,手枪飞回主人公手中,死者复活.如果说电影的开始即是故事的结尾这样的开片并不罕见的话,那么导演在此塑造的完全倒置的故事情节却并不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碎片 主人公 导演 莱纳 影片 特写镜头 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记忆的废墟和历史的纪念碑——老藤《北地》与现实主义的可能性 被引量:3
11
作者 方岩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5-130,共6页
一常克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批北疆开拓者,他退休后患了阿尔茨海默症,他在恍惚间的自言自语被孩子录音并整理成"榻上呓语",这些"呓语"便成了有待解密的意义迷宫。与此同时,常克勋在患病之前未完成的自传提... 一常克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批北疆开拓者,他退休后患了阿尔茨海默症,他在恍惚间的自言自语被孩子录音并整理成"榻上呓语",这些"呓语"便成了有待解密的意义迷宫。与此同时,常克勋在患病之前未完成的自传提纲中留存下了只言片语,这些简略的句子又成为有待拼贴的记忆碎片。由此,本该被直观呈现的、被激荡的历史进程所塑形的常克勋复杂的人生经历便坍塌为语言和意义的废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症 老藤 记忆碎片 自言自语 现实主义 历史进程 呓语 废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叙事下的观影效果彰显——谈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叙事特点 被引量:12
12
作者 陈叶知 《电影评介》 2010年第15期7-10,共4页
非线性叙事属于形式主义叙事的一种,在后现代叙事学中突出表现为导演故意打乱时序或彰显、重组事件以得到最明确的主题。通过对克里斯托弗·诺兰导演的影片《追随》、《致命魔术》和《记忆碎片》中的叙事结构及其产生的观影效果的分... 非线性叙事属于形式主义叙事的一种,在后现代叙事学中突出表现为导演故意打乱时序或彰显、重组事件以得到最明确的主题。通过对克里斯托弗·诺兰导演的影片《追随》、《致命魔术》和《记忆碎片》中的叙事结构及其产生的观影效果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充分地了解非线性叙事的特点和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叙事 克里斯托弗·诺兰 《追随》 《致命魔术》 记忆碎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念的书写——评王尧长篇小说《民谣》
13
作者 肖涛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2023年第6期163-168,共6页
长篇小说《民谣》的故事完全建构在作者的记忆之上,不管是人物的出场还是事件的延展,以及隐匿在乡间的人伦情感和时事更迭都以碎片化的方式呈现,意念的书写穿插其中也覆盖整部作品;同时,《民谣》故事性的呈现不是最主要的,作为批评家的... 长篇小说《民谣》的故事完全建构在作者的记忆之上,不管是人物的出场还是事件的延展,以及隐匿在乡间的人伦情感和时事更迭都以碎片化的方式呈现,意念的书写穿插其中也覆盖整部作品;同时,《民谣》故事性的呈现不是最主要的,作为批评家的王尧在这部长篇创作中似乎更注重对语言的打磨和锤炼,以及在这些感知性语言描写的背后对人物、事件导引的尝试,其中夹杂着对死亡、时间、善恶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尧 《民谣》 记忆碎片 意念书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编剧本》的影像叙事建构
14
作者 王猛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56-58,共3页
电影被誉为第七艺术,是以影像画面为基础进行叙事创作。在早期,许多电影镜头与镜头之间的衔接方式并不成熟,导致了电影在叙事方面极易产生混乱。后来大量的剪辑手法等电影制作技巧被发明出来便是为了减少这种混乱,便于观众理解剧情,使... 电影被誉为第七艺术,是以影像画面为基础进行叙事创作。在早期,许多电影镜头与镜头之间的衔接方式并不成熟,导致了电影在叙事方面极易产生混乱。后来大量的剪辑手法等电影制作技巧被发明出来便是为了减少这种混乱,便于观众理解剧情,使得电影艺术在叙事方面更为清晰。近些年,在电影制作技巧已较为成熟的情况下,许多电影反其道而行之获得成功。如《盗梦空间》《穆赫兰道》《记忆碎片》等一系列影片,需要观众"二刷"电影才能理解剧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建构 《改编剧本》 影像 电影镜头 记忆碎片 电影制作 电影艺术 衔接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