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影与记忆的工业化——贝尔纳·斯蒂格勒的电影哲学 被引量:20
1
作者 李洋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19,共7页
法国当代哲学家贝尔纳·斯蒂格勒的电影思想从胡塞尔关于意识的两种记忆形式出发,即第一记忆(感觉)和第二记忆(回想),提出了"第三记忆"理论。斯蒂格勒认为,在电影中,视听记录技术创造了"意识的容器",成为一种... 法国当代哲学家贝尔纳·斯蒂格勒的电影思想从胡塞尔关于意识的两种记忆形式出发,即第一记忆(感觉)和第二记忆(回想),提出了"第三记忆"理论。斯蒂格勒认为,在电影中,视听记录技术创造了"意识的容器",成为一种如同记忆只能在时间中才能自我展开的"时间客体",成为随时可以把过去带到当下的意识副本。依靠外部物质存储的人的"第三记忆"正被迅速工业化,这带来了两个后果:一是电影与人的意识高度同化,摧毁了欲望经济;二是改造了人的一般性审美体验,可以被精细化的数字技术所调节,导致人类丧失了原始的自恋能力以及图像的盲视式毁灭,斯蒂格勒称之为"符号的贫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记忆 记忆技术 记忆的工业化 物化意识 电影作为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