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社交网络的记忆框架——基于MH370客机失联事件相关微博的考察
被引量:
5
1
作者
施海泉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0-72,共3页
本文以MH370事件为切入点,以其失联百天(2014年6月15日)及7月17日MH17坠毁事件发生一周时的相关微博为考察对象,从莫里斯·哈布瓦赫的记忆理论视角出发,梳理社交网络记忆的一般形态,分析其形成与演变的影响机制,从而构建社交网络记...
本文以MH370事件为切入点,以其失联百天(2014年6月15日)及7月17日MH17坠毁事件发生一周时的相关微博为考察对象,从莫里斯·哈布瓦赫的记忆理论视角出发,梳理社交网络记忆的一般形态,分析其形成与演变的影响机制,从而构建社交网络记忆的细部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网络
沟通
记忆
记忆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复合记忆-遗忘模型框架的连续教学策略优化控制
2
作者
刘丹青
李雅芝
+2 位作者
吴振强
郭强
刘建国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20,共9页
通过对教学现象进行数学建模和分析,定量地研究教学策略对知识传播系统的影响并优化控制教学管理目标。深入考察学习者认知学习时大脑中知识存量的变化规律,将学习者大脑分为短时记忆室和长时记忆室两个仓室,提出连续教学中的复合记忆-...
通过对教学现象进行数学建模和分析,定量地研究教学策略对知识传播系统的影响并优化控制教学管理目标。深入考察学习者认知学习时大脑中知识存量的变化规律,将学习者大脑分为短时记忆室和长时记忆室两个仓室,提出连续教学中的复合记忆-遗忘模型框架;并根据两个仓室内知识扩散的不同方式,进一步构建双边连续扩散、单边脉冲扩散和双边脉冲扩散三种不同的知识扩散模型;针对不同的记忆模型,应用种群动力学基本理论和数学分析法,通过控制教学力度E或教学周期Th这两种教学策略,优化知识存量或学习成效这两个教学管理目标;最后通过实例予以说明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
记忆
-遗忘模型
框架
知识扩散模型
连续教学
教学策略
优化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全球传播语境中的国家创伤与媒介记忆——中、日、美、英“南京大屠杀”相关报道(1949-2014年)的内容分析
被引量:
15
3
作者
余霞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9-137,共9页
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对"南京大屠杀"进行表征和记忆,关系到其意义能否真正得到世界认同。高度媒介化的社会,集体记忆依赖于大众传播媒介,可通过媒介如何表征记忆来观察和理解集体记忆。本文将"南京大屠杀"媒介记忆置...
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对"南京大屠杀"进行表征和记忆,关系到其意义能否真正得到世界认同。高度媒介化的社会,集体记忆依赖于大众传播媒介,可通过媒介如何表征记忆来观察和理解集体记忆。本文将"南京大屠杀"媒介记忆置于全球传播语境中,力图呈现它的世界面貌。主要运用媒介记忆理论、创伤记忆理论和框架理论,以内容分析法为主,研究1949—2014年间中、日、美、英四国媒体有关"南京大屠杀"及相关事件的报道,旨在描述不同国家媒介记忆的差异,分析其记忆框架,探讨形成差异的原因。研究发现:(1)各国媒介对"南京大屠杀"的记忆采用了不同的框架。中国以"创伤"为框架,围绕历史之痛和现实之伤展开记忆;日本以"质疑"为主导框架,回避自己加害方和中国受害方的身份,报道立场和情感偏向模糊、暧昧;美国和英国以"冲突"为主要框架,强调事件的新闻价值,即冲突本身以及冲突的解决。(2)不同媒介记忆框架对"南京大屠杀"意义的解读存在差异。中国将它定为国家创伤进行纪念在全球传播语境中可获得支持。(3)各国"南京大屠杀"媒介记忆框架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各种框架之间的竞争、对立和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全球传播
国家创伤
媒介
记忆
记忆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社交网络的记忆框架——基于MH370客机失联事件相关微博的考察
被引量:
5
1
作者
施海泉
机构
南京大学历史学系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传媒学院
出处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0-72,共3页
文摘
本文以MH370事件为切入点,以其失联百天(2014年6月15日)及7月17日MH17坠毁事件发生一周时的相关微博为考察对象,从莫里斯·哈布瓦赫的记忆理论视角出发,梳理社交网络记忆的一般形态,分析其形成与演变的影响机制,从而构建社交网络记忆的细部框架。
关键词
社交网络
沟通
记忆
记忆框架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复合记忆-遗忘模型框架的连续教学策略优化控制
2
作者
刘丹青
李雅芝
吴振强
郭强
刘建国
机构
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青海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
陕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上海理工大学复杂系统科学研究中心
上海财经大学科研实验中心
出处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20,共9页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50108
261001236)
+1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371125
61374177)
文摘
通过对教学现象进行数学建模和分析,定量地研究教学策略对知识传播系统的影响并优化控制教学管理目标。深入考察学习者认知学习时大脑中知识存量的变化规律,将学习者大脑分为短时记忆室和长时记忆室两个仓室,提出连续教学中的复合记忆-遗忘模型框架;并根据两个仓室内知识扩散的不同方式,进一步构建双边连续扩散、单边脉冲扩散和双边脉冲扩散三种不同的知识扩散模型;针对不同的记忆模型,应用种群动力学基本理论和数学分析法,通过控制教学力度E或教学周期Th这两种教学策略,优化知识存量或学习成效这两个教学管理目标;最后通过实例予以说明和验证。
关键词
复合
记忆
-遗忘模型
框架
知识扩散模型
连续教学
教学策略
优化控制
Keywords
the compound memory-forgetting model frame
knowledge diffusion model
continuous teaching
teaching strategy
optimal control
分类号
O232 [理学—运筹学与控制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全球传播语境中的国家创伤与媒介记忆——中、日、美、英“南京大屠杀”相关报道(1949-2014年)的内容分析
被引量:
15
3
作者
余霞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
出处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9-137,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环境群体性事件网络舆论传播与演变机制研究"(13BXW053)
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访问学者项目(留金发[2014]2012号)
文摘
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对"南京大屠杀"进行表征和记忆,关系到其意义能否真正得到世界认同。高度媒介化的社会,集体记忆依赖于大众传播媒介,可通过媒介如何表征记忆来观察和理解集体记忆。本文将"南京大屠杀"媒介记忆置于全球传播语境中,力图呈现它的世界面貌。主要运用媒介记忆理论、创伤记忆理论和框架理论,以内容分析法为主,研究1949—2014年间中、日、美、英四国媒体有关"南京大屠杀"及相关事件的报道,旨在描述不同国家媒介记忆的差异,分析其记忆框架,探讨形成差异的原因。研究发现:(1)各国媒介对"南京大屠杀"的记忆采用了不同的框架。中国以"创伤"为框架,围绕历史之痛和现实之伤展开记忆;日本以"质疑"为主导框架,回避自己加害方和中国受害方的身份,报道立场和情感偏向模糊、暧昧;美国和英国以"冲突"为主要框架,强调事件的新闻价值,即冲突本身以及冲突的解决。(2)不同媒介记忆框架对"南京大屠杀"意义的解读存在差异。中国将它定为国家创伤进行纪念在全球传播语境中可获得支持。(3)各国"南京大屠杀"媒介记忆框架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各种框架之间的竞争、对立和冲突。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全球传播
国家创伤
媒介
记忆
记忆框架
Keywords
global communication
national trauma
media memory
memory frame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社交网络的记忆框架——基于MH370客机失联事件相关微博的考察
施海泉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复合记忆-遗忘模型框架的连续教学策略优化控制
刘丹青
李雅芝
吴振强
郭强
刘建国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全球传播语境中的国家创伤与媒介记忆——中、日、美、英“南京大屠杀”相关报道(1949-2014年)的内容分析
余霞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