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影与记忆的工业化——贝尔纳·斯蒂格勒的电影哲学 被引量:20
1
作者 李洋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19,共7页
法国当代哲学家贝尔纳·斯蒂格勒的电影思想从胡塞尔关于意识的两种记忆形式出发,即第一记忆(感觉)和第二记忆(回想),提出了"第三记忆"理论。斯蒂格勒认为,在电影中,视听记录技术创造了"意识的容器",成为一种... 法国当代哲学家贝尔纳·斯蒂格勒的电影思想从胡塞尔关于意识的两种记忆形式出发,即第一记忆(感觉)和第二记忆(回想),提出了"第三记忆"理论。斯蒂格勒认为,在电影中,视听记录技术创造了"意识的容器",成为一种如同记忆只能在时间中才能自我展开的"时间客体",成为随时可以把过去带到当下的意识副本。依靠外部物质存储的人的"第三记忆"正被迅速工业化,这带来了两个后果:一是电影与人的意识高度同化,摧毁了欲望经济;二是改造了人的一般性审美体验,可以被精细化的数字技术所调节,导致人类丧失了原始的自恋能力以及图像的盲视式毁灭,斯蒂格勒称之为"符号的贫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记忆 记忆技术 记忆工业 物化意识 电影作为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后现代技术的品性和实践 被引量:3
2
作者 张之沧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28,共6页
以信息、语言、记忆工业和时间物体为代表的后现代技术,批判现代技术的机械化、商品化、功利化、权力化人类中心主义以及物化和异化带来的各类难以预测的事故和灾难。主张在非祛魅性、多元性、生态性和非决定论的后现代科学基础上,根除&... 以信息、语言、记忆工业和时间物体为代表的后现代技术,批判现代技术的机械化、商品化、功利化、权力化人类中心主义以及物化和异化带来的各类难以预测的事故和灾难。主张在非祛魅性、多元性、生态性和非决定论的后现代科学基础上,根除"技术官僚主义",推动后现代技术往更加人道、民主、自由、智慧和艺术的方向发展,将技术进一步人性化和真善美一体化,使其真正为新人民和全人类的文明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技术 技术异化 记忆工业 时间物体 技术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船厂废弃地的植物景观营造——以青岛东风船厂改造段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丁芹 《现代园艺》 2021年第17期99-102,共4页
船厂废弃地作为滨海海岸带上常见的工业废弃地之一,其植物景观的营造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局限性。本研究以青岛东风船厂改造实际项目为例,深入探讨了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利用植物造景将滨海景观带的边缘效应和场地的文化内涵融入设计中,着... 船厂废弃地作为滨海海岸带上常见的工业废弃地之一,其植物景观的营造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局限性。本研究以青岛东风船厂改造实际项目为例,深入探讨了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利用植物造景将滨海景观带的边缘效应和场地的文化内涵融入设计中,着重研究滨海景观带船厂废弃地植物配置的策略和方法,以期对后续相关设计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厂废弃地 植物造景 工业记忆 滨海景观带 生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