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视纪录片《记住乡愁》:文化诗学视域下的共同体话语研究
1
作者 赵丽芳 刘思嘉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4-59,共6页
共同体是人类源远流长的文化期待、心灵归属与共同期盼,更是中国长期以来的宝贵倡议与伟大实践。本文以电视纪录片《记住乡愁》为引,探究其视听符码背后的共同体话语范式及国际传播效果,运用艺术美学与传播学理论进行文本分析,论其如何... 共同体是人类源远流长的文化期待、心灵归属与共同期盼,更是中国长期以来的宝贵倡议与伟大实践。本文以电视纪录片《记住乡愁》为引,探究其视听符码背后的共同体话语范式及国际传播效果,运用艺术美学与传播学理论进行文本分析,论其如何书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本研究发现《记住乡愁》将诗意与情感汇成一体,在文化记忆的翻新中增强民族凝聚力与共同体意识,可以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叙事策略与传播路径提供借鉴意义与影像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住乡愁 文化诗学 共同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革命老区传统村落的集体记忆研究--以《记住乡愁》系列纪录片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胡海胜 刘德财 +2 位作者 郑艳萍 林文凯 李萌丽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8-92,110,共6页
通过梳理《记住乡愁》系列纪录片中属于革命老区范围内的79个传统村落案例地,采用内容分析法,从主体要素、客体要素和时间要素三方面分析革命老区传统村落的集体记忆。结果表明:(1)纪录片中受访者以中老年人居多,提及内容与中国、历史... 通过梳理《记住乡愁》系列纪录片中属于革命老区范围内的79个传统村落案例地,采用内容分析法,从主体要素、客体要素和时间要素三方面分析革命老区传统村落的集体记忆。结果表明:(1)纪录片中受访者以中老年人居多,提及内容与中国、历史、村民、村里、子孙等高频词均有较多的交集,正向情绪占比很高,但负向情绪中懒惰情绪也特别值得关注。(2)生产生活场景平均被提及频次最高,其他由高到低依次为民俗文化、公共空间与景观、民居与公共建筑、村落空间格局、村落基本信息、文献资料、保护与发展情况,物质类要素受到的关注度比非物质类要素稍高,而保护发展方面受到的关注度则明显偏低。(3)传统村落的集体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衰退,村落的创始阶段、鼎盛阶段以及近现代阶段的人物、故事容易被人提起和记忆。各地应从增强传统村落主体认同感、保护传统村落地方特色要素、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宣传推广、促进村落红旅记忆元素的融合4个方面采取有力措施来提升所在村落的集体记忆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革命老区 集体记忆 内容分析 记住乡愁》系列纪录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留下记忆 记住乡愁 广州文化公园水产馆征集老照片、老物件
3
作者 罗茵 《海洋与渔业》 2020年第7期22-22,共1页
为丰富广州文化公园水产馆历史文化内涵,全面、客观、真实记录水产馆历史,日前,广州文化公园、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广州市摄影家协会启动"留下记忆、记住乡愁"——水产馆老照片、老物件征集活动。举办方介绍,此举是为生动... 为丰富广州文化公园水产馆历史文化内涵,全面、客观、真实记录水产馆历史,日前,广州文化公园、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广州市摄影家协会启动"留下记忆、记住乡愁"——水产馆老照片、老物件征集活动。举办方介绍,此举是为生动再现水产馆历史,保护和传承岭南文化,展示岭南现代建筑辉煌价值,见证广东渔业、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文化公园 摄影家协会 历史文化内涵 岭南文化 记住乡愁 老照片 举办方 真实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伦理何以“还乡”——从“乡愁”的哲学表达谈起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露璐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1-168,共8页
乡愁的哲学表达主要体现乡愁的主体、乡愁的对象和乡愁的根源,在不同学者对乡愁的释义或相关表达中,过去与现在、传统与现代、复原与重建、渴望与批判等,都呈现出乡愁根源的冲突性特质及其与乡愁主体之间的紧张关系。20世纪民族多样性... 乡愁的哲学表达主要体现乡愁的主体、乡愁的对象和乡愁的根源,在不同学者对乡愁的释义或相关表达中,过去与现在、传统与现代、复原与重建、渴望与批判等,都呈现出乡愁根源的冲突性特质及其与乡愁主体之间的紧张关系。20世纪民族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遭遇的同质化倾向,是导致文化乡愁成为现代性主要特征之一的重要原因。根植于乡村生活尤其是乡村人际关系、空间载体和道德生活记忆的乡愁,包含恋土、怀旧、思乡的复杂情感,兼具理想追求、身份认同、精神寄托等价值诉求和伦理意义,成为一种隐喻着城乡关系和农民身份认同的“现代性的中国话语”。“记住乡愁”充分彰显了乡村振兴背景中伦理“还乡”的价值旨归,伦理“还乡”需要通过乡愁实践的伦理“嵌入”,为“记住乡愁”提供有效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愁 伦理“还乡” 记住乡愁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题材纪录片的价值建构与传播机制 被引量:6
5
作者 殷敬淇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36-40,共5页
从新农村建设到脱贫攻坚,再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农村一直存在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伟大蓝图中。乡村振兴题材的纪录片成为存留时代记忆、建构价值体系、叩问现实之路的重要载体。这类影像作品由经济发展需要催化而产生,... 从新农村建设到脱贫攻坚,再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农村一直存在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伟大蓝图中。乡村振兴题材的纪录片成为存留时代记忆、建构价值体系、叩问现实之路的重要载体。这类影像作品由经济发展需要催化而产生,其拍摄形式具有多样性,表达内容扎根乡土现实,宏观叙事与微观叙事共存,群像跟拍与个人访谈结合,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融合建构,精神空间与物质空间双向流动。高质量的乡村振兴纪录片对中国乡村政策成功实践的案例进行立体化呈现,如《乡村里的中国》《记住乡愁》《美美乡村》等,使作品与政策都具备了更有效的传播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叙事 记住乡愁 纪录片 乡村振兴 物质空间 宏观叙事 影像作品 双向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相似型目的地集体记忆差异研究--以江南水乡4处古镇为例
6
作者 户文月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25-29,共5页
江南水乡古镇因较完整的传统建筑风貌、独特的选址格局,是承载传统文化与栖居情感的重要载体。但因其相近的地理区位、相似的文化习俗导致古镇间高度同质性,进而诱发区域间的不良竞争。研究从古镇集体记忆视角切入,借助《记住乡愁》纪录... 江南水乡古镇因较完整的传统建筑风貌、独特的选址格局,是承载传统文化与栖居情感的重要载体。但因其相近的地理区位、相似的文化习俗导致古镇间高度同质性,进而诱发区域间的不良竞争。研究从古镇集体记忆视角切入,借助《记住乡愁》纪录片,利用文本分析法对南浔、同里、枫泾、千灯古镇集体记忆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显示:4处古镇在“地域地方”“身份符号”“宗训信仰”“物质景观”“非物质景观”和“名人名仕”等六个方面均存在差异,且现存古镇保护状态与集体记忆具有直接的相互影响关系。群体内共享记忆中的价值越规范丰富,群体的文化认同感、向心力和竞争力越强;同时集体记忆的积极情感载体越丰富,集体记忆积极情感程度则越高。并就未来古镇建设发展从注重主体地位、保护记忆客体元素和活化记忆载体元素等三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古镇 集体记忆 差异研究 记住乡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