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侦查讯问策略运用的法律界限 被引量:24
1
作者 毕惜茜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98-102,共5页
讯问策略是利用对方的劣势和弱点进行的心战智斗。在法律允许范围具有正当性,但是又天然地具有危险性。如何在讯问中既充分发挥策略的作用,又保障犯罪嫌疑人的权利,有必要以法制原则透视讯问策略运用,明确讯问策略运用的法律界限,建立... 讯问策略是利用对方的劣势和弱点进行的心战智斗。在法律允许范围具有正当性,但是又天然地具有危险性。如何在讯问中既充分发挥策略的作用,又保障犯罪嫌疑人的权利,有必要以法制原则透视讯问策略运用,明确讯问策略运用的法律界限,建立讯问策略应有的法律保障体系,将讯问活动真正纳入法制轨道。对此笔者提出了讯问策略运用的比例原则、诚信原则、公序良俗原则和防止虚假证据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讯问策略 运用 法律界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讯问策略与非法讯问方法的界限 被引量:17
2
作者 刘梅湘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29-133,共5页
现行《刑事诉讼法》第43条将欺骗、威胁、引诱的讯问方法规定为非法,有关的司法解释还进一步规定了对采用此种方法获得的言词证据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而在讯问中采用的相当一部分讯问策略在不同程度上具有欺骗、威胁、引诱的性质,这些... 现行《刑事诉讼法》第43条将欺骗、威胁、引诱的讯问方法规定为非法,有关的司法解释还进一步规定了对采用此种方法获得的言词证据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而在讯问中采用的相当一部分讯问策略在不同程度上具有欺骗、威胁、引诱的性质,这些策略的采用既具有必要性,也不失其合理性,因此,法律不应对其一律禁止,而应当区别对待,即只是对那些严重危害社会公共道德、可能导致虚假陈述的欺骗、威胁、引诱的讯问方法予以禁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讯问策略 非法讯问方法 合理性 界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犯罪嫌疑人的类型划分及讯问策略选择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孙亚赛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1-136,共6页
侦查讯问中策略的使用历来是学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集中体现了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的价值博弈。对犯罪嫌疑人的类型进行划分是有效获取口供的基础,也符合未来我国侦查讯问结构化、规范化的发展方向。在借鉴域外经验的基础上,... 侦查讯问中策略的使用历来是学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集中体现了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的价值博弈。对犯罪嫌疑人的类型进行划分是有效获取口供的基础,也符合未来我国侦查讯问结构化、规范化的发展方向。在借鉴域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提出我国犯罪嫌疑人类型的本土化划分,应将犯罪嫌疑人的态度或反应置于首要关注的地位,以此为基础,针对对抗型和非对抗型的犯罪嫌疑人应分别采取"改变态度——引导陈述"模式和"纠正错误——引导陈述"模式。改变态度策略在不同的讯问阶段有所差异,纠正错误的策略方法主要包括认知询问法和系统提问法,引导陈述则主要从发散性思考和紧缩式提问两个方面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嫌疑人 类型划分 讯问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讯问方法与引供、诱供、指名指事问供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6
4
作者 邢福和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4期48-51,共4页
“讯问——是一种侦查和审判活动,是审讯机关或法院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从受讯问人那里获取他所知道的对正确判决刑事案件有意义的信息。”(H·N·波鲁鲍夫著,冯树梁译《预审中讯问的科学基础》,第10页,群众出版社,1985年版)... “讯问——是一种侦查和审判活动,是审讯机关或法院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从受讯问人那里获取他所知道的对正确判决刑事案件有意义的信息。”(H·N·波鲁鲍夫著,冯树梁译《预审中讯问的科学基础》,第10页,群众出版社,1985年版)这个定义反映了讯问的本质特征,它是侦查机关和法院的侦查、审判活动,这种活动必须具有合法性;侦讯审判人员与被讯问对象之间存在一种冲突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侦审人员需从被讯问人那里获得与案件有关的客观事实(证据)。这就得施行正确有效的讯问方法和讯问策略。一般说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讯问方法 侦讯人员 被告人 讯问策略 讯问 犯罪分子 讯问被告 合法性 刑事诉讼法 客观事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谈讯问中的问句设计
5
作者 刘新力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5期23-26,共4页
讯问被告人时,尽管法律赋予讯问人以优势和主动地位,但被告人是否肯说话,尤其是否肯说真话、肯如实地交待问题,主动权却没有完全掌握在讯问人手中,而是在被告人手里。因此,怎样讯问就成了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仅就问句的设计谈... 讯问被告人时,尽管法律赋予讯问人以优势和主动地位,但被告人是否肯说话,尤其是否肯说真话、肯如实地交待问题,主动权却没有完全掌握在讯问人手中,而是在被告人手里。因此,怎样讯问就成了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仅就问句的设计谈点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问句 隐含判断 被告人 讯问策略 说真话 深层结构 回答 设计 讯问被告 重要课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作语言学应用于讯问活动初探
6
作者 卞兆平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5期6-8,共3页
动作语言学这门学科于七十年代建立,讫今为止,在全球只有少数国家和地区把它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交叉学科、软管理学科进行研究和应用.随着改革开放的潮流,八十年代末期它被作为当代公共关系学的一部分引进国内,应用于文化艺术、... 动作语言学这门学科于七十年代建立,讫今为止,在全球只有少数国家和地区把它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交叉学科、软管理学科进行研究和应用.随着改革开放的潮流,八十年代末期它被作为当代公共关系学的一部分引进国内,应用于文化艺术、医学、贸易等领域.笔者致力将其应用于侦查活动,特别是讯问活动中,在近几年的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本文就此作扼要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讯问活动 讯问 动作语言 犯罪事实 被害人 讯问策略 畏罪心理 动作表 身体动作 语言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口供的重新解读 被引量:5
7
作者 冯涛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6-129,共4页
口供是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一种重要证据,对查明案件事实具有直接性,但口供又具有不稳定性和复杂性,故对口供既不能轻信也不可轻视。在我国将不可避免地确立某种形式的沉默权的背景下,正确认识口供与沉默权、口供与讯问策略的关系,能更好... 口供是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一种重要证据,对查明案件事实具有直接性,但口供又具有不稳定性和复杂性,故对口供既不能轻信也不可轻视。在我国将不可避免地确立某种形式的沉默权的背景下,正确认识口供与沉默权、口供与讯问策略的关系,能更好地在控制犯罪与保障人权之间寻求平衡。同时,为了避免翻供给诉讼活动带来的被动,采用行之有效的对策获取真实合法的口供并予以巩固也是必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供 沉默权 讯问策略 翻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