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议兵之争所见唐宪宗朝藩镇政策的形成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殷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4-83,共10页
宪宗元和年间,议兵的意义在于君臣之间不断形塑的政治共识。宪宗主张以最直观的战争形式征讨逆地藩镇,而何时开启用兵、如何选择用兵的对象,以及以怎样的形式罢兵,能最大程度地维系君主的权威与恩信,是百僚应对藩镇问题的要义,由此政治...
宪宗元和年间,议兵的意义在于君臣之间不断形塑的政治共识。宪宗主张以最直观的战争形式征讨逆地藩镇,而何时开启用兵、如何选择用兵的对象,以及以怎样的形式罢兵,能最大程度地维系君主的权威与恩信,是百僚应对藩镇问题的要义,由此政治招抚方式得以应用。在经历成德议兵与魏博归朝事件后,宪宗用兵淮西不仅显示朝廷以武力削藩的决心,也向朝中百僚宣示了皇权决策的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议兵
之争
唐宪宗朝
藩镇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史笔与兵略之间:商鞅军事形象的历史生成逻辑
2
作者
张倩茹
蒋重跃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0-73,206,共15页
荀子曾指出,商鞅是“世俗之所谓善用兵者”,但与孙吴之辈一样,所用的不过是“隆势诈、尚功利”的“盗兵”。《史记》记载商鞅不止一次率军战胜魏、楚,《商君列传》却只取一场战役中商鞅使用诈术取胜的一个片段加以描述。这些都是受传统...
荀子曾指出,商鞅是“世俗之所谓善用兵者”,但与孙吴之辈一样,所用的不过是“隆势诈、尚功利”的“盗兵”。《史记》记载商鞅不止一次率军战胜魏、楚,《商君列传》却只取一场战役中商鞅使用诈术取胜的一个片段加以描述。这些都是受传统道德史观影响的表现。20世纪以来,商鞅的军事家身份逐渐被更多学者承认。但在具体的历史叙事中,商鞅善于用兵的事实并未得到系统说明。据《孙子兵法》“用兵”一词的内涵,商鞅变法与《商君书》所反映的商鞅思想及其影响,再加上商鞅本人多次统兵胜敌,称其为“善用兵者”在传统兵学意义上应该是成立的。至于对商鞅的某些制度设计以及在军事行动中采用变诈手段给予道德批判,与承认他用兵为社会发展和天下一统作出贡献,两者可以同真,不构成逻辑上的矛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鞅
《荀子·
议兵
》
《史记·商君列传》
道德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民心是阵”:战国儒家兵学思想演变考论——兼论清华简《天下之道》学派属性与学术价值
3
作者
白立超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8-158,共11页
清华简《天下之道》以攻守的兵学概念和言说方式讨论以民为本的儒家思想,文意清晰,在兵儒融合以及先秦儒学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孔子思想是开放和多元的,其兵学思想暗含了孟子和荀子等孔门后学对待战争、兵学的态度。其中,以孟子为...
清华简《天下之道》以攻守的兵学概念和言说方式讨论以民为本的儒家思想,文意清晰,在兵儒融合以及先秦儒学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孔子思想是开放和多元的,其兵学思想暗含了孟子和荀子等孔门后学对待战争、兵学的态度。其中,以孟子为代表的先秦主流儒者强烈抨击战争,缺乏战争常识,反对兵家思想,否定战争在历史进程中的客观作用。而《天下之道》提出“民心是阵”,以兵学概念来表达儒家的民心思想,显然这并非孟子或孟学的作品。战国后期,荀子秉持儒家思想,积极了解战争,主动研究各国兵制、武器等。尤其是荀子主动充分吸收兵家思想,如重视将帅作用、讲究作战时机、治军崇尚赏罚等。荀子兵学理论中谈到如何取胜的具体操作层面,其思考丝毫不亚于当时的著名兵书。在此基础上,荀子将这些兵家之术作为实现儒家兵道、政道的重要方式,《议兵》正是在他以儒家思想为本、充分吸收兵家思想而完成儒家论兵的集大成之作。从先秦儒学史来看,《议兵》的出现并非偶然,《天下之道》等文献正是荀子之前的先秦儒者试图融合兵家思想的具体努力,是荀子论兵的先声。先秦儒者融合兵家思想的线索一直以来隐而不显,而《天下之道》的发现使得这条暗线为学界所认识,并且可能激活了长期以来误读的一些儒家论兵的文献,对丰富儒家的认识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下之道》
兵儒合流
民心
《
议兵
》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看“之所以”
被引量:
1
4
作者
王建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9期24-24,共1页
吕叔湘先生《四十年间》一文在谈到目前常见的语病时,举了两个例子,其二谓: “之所以落得如此下场,实为咎由自取。”在文言里可以说“什么什么之所以如何如何……”,可是不能用“之所以”起句;如果前面没有“什么什么”,就用“其所以”...
吕叔湘先生《四十年间》一文在谈到目前常见的语病时,举了两个例子,其二谓: “之所以落得如此下场,实为咎由自取。”在文言里可以说“什么什么之所以如何如何……”,可是不能用“之所以”起句;如果前面没有“什么什么”,就用“其所以”起句。可是现在“之所以……”已经满天飞了。关于用“之所以”起句的问题,吕老以前已指出过这是一种错误的用法,解释与上述略同:“‘之’字的作用是一手托两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叔湘先生
起句
文在
古汉语虚词
叶先生
议兵
古书虚字集释
义法
古代汉语
现代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议兵之争所见唐宪宗朝藩镇政策的形成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殷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
出处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4-83,共10页
文摘
宪宗元和年间,议兵的意义在于君臣之间不断形塑的政治共识。宪宗主张以最直观的战争形式征讨逆地藩镇,而何时开启用兵、如何选择用兵的对象,以及以怎样的形式罢兵,能最大程度地维系君主的权威与恩信,是百僚应对藩镇问题的要义,由此政治招抚方式得以应用。在经历成德议兵与魏博归朝事件后,宪宗用兵淮西不仅显示朝廷以武力削藩的决心,也向朝中百僚宣示了皇权决策的加强。
关键词
议兵
之争
唐宪宗朝
藩镇政策
Keywords
debate of using military forces
the period of Emperor Xianzong(宪宗)
policy of military town
分类号
E291 [军事—军事理论]
D69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K242.3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史笔与兵略之间:商鞅军事形象的历史生成逻辑
2
作者
张倩茹
蒋重跃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出处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0-73,206,共15页
文摘
荀子曾指出,商鞅是“世俗之所谓善用兵者”,但与孙吴之辈一样,所用的不过是“隆势诈、尚功利”的“盗兵”。《史记》记载商鞅不止一次率军战胜魏、楚,《商君列传》却只取一场战役中商鞅使用诈术取胜的一个片段加以描述。这些都是受传统道德史观影响的表现。20世纪以来,商鞅的军事家身份逐渐被更多学者承认。但在具体的历史叙事中,商鞅善于用兵的事实并未得到系统说明。据《孙子兵法》“用兵”一词的内涵,商鞅变法与《商君书》所反映的商鞅思想及其影响,再加上商鞅本人多次统兵胜敌,称其为“善用兵者”在传统兵学意义上应该是成立的。至于对商鞅的某些制度设计以及在军事行动中采用变诈手段给予道德批判,与承认他用兵为社会发展和天下一统作出贡献,两者可以同真,不构成逻辑上的矛盾关系。
关键词
商鞅
《荀子·
议兵
》
《史记·商君列传》
道德史观
Keywords
SHANG Yang
XUN Zi-Bing《荀子·
议兵
》
Records of the Grand Historian-Biography of Shang Jun
moral views of history
分类号
K092 [历史地理—历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民心是阵”:战国儒家兵学思想演变考论——兼论清华简《天下之道》学派属性与学术价值
3
作者
白立超
机构
西北大学历史学院
出处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8-158,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一般项目“《尚书》新诠:以近年新出土文献为中心”(20FZSB012)。
文摘
清华简《天下之道》以攻守的兵学概念和言说方式讨论以民为本的儒家思想,文意清晰,在兵儒融合以及先秦儒学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孔子思想是开放和多元的,其兵学思想暗含了孟子和荀子等孔门后学对待战争、兵学的态度。其中,以孟子为代表的先秦主流儒者强烈抨击战争,缺乏战争常识,反对兵家思想,否定战争在历史进程中的客观作用。而《天下之道》提出“民心是阵”,以兵学概念来表达儒家的民心思想,显然这并非孟子或孟学的作品。战国后期,荀子秉持儒家思想,积极了解战争,主动研究各国兵制、武器等。尤其是荀子主动充分吸收兵家思想,如重视将帅作用、讲究作战时机、治军崇尚赏罚等。荀子兵学理论中谈到如何取胜的具体操作层面,其思考丝毫不亚于当时的著名兵书。在此基础上,荀子将这些兵家之术作为实现儒家兵道、政道的重要方式,《议兵》正是在他以儒家思想为本、充分吸收兵家思想而完成儒家论兵的集大成之作。从先秦儒学史来看,《议兵》的出现并非偶然,《天下之道》等文献正是荀子之前的先秦儒者试图融合兵家思想的具体努力,是荀子论兵的先声。先秦儒者融合兵家思想的线索一直以来隐而不显,而《天下之道》的发现使得这条暗线为学界所认识,并且可能激活了长期以来误读的一些儒家论兵的文献,对丰富儒家的认识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意义。
关键词
《天下之道》
兵儒合流
民心
《
议兵
》
Keywords
The Law of Existenceand Extinction of a State
The confluence of military science and Confucianism
Popular Support
On Military Affairs of Xunzi
分类号
K223 [历史地理—中国史]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E892 [军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看“之所以”
被引量:
1
4
作者
王建
出处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9期24-24,共1页
文摘
吕叔湘先生《四十年间》一文在谈到目前常见的语病时,举了两个例子,其二谓: “之所以落得如此下场,实为咎由自取。”在文言里可以说“什么什么之所以如何如何……”,可是不能用“之所以”起句;如果前面没有“什么什么”,就用“其所以”起句。可是现在“之所以……”已经满天飞了。关于用“之所以”起句的问题,吕老以前已指出过这是一种错误的用法,解释与上述略同:“‘之’字的作用是一手托两家。
关键词
吕叔湘先生
起句
文在
古汉语虚词
叶先生
议兵
古书虚字集释
义法
古代汉语
现代汉语
分类号
H19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议兵之争所见唐宪宗朝藩镇政策的形成
李殷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史笔与兵略之间:商鞅军事形象的历史生成逻辑
张倩茹
蒋重跃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民心是阵”:战国儒家兵学思想演变考论——兼论清华简《天下之道》学派属性与学术价值
白立超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我看“之所以”
王建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