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韦昭《国语》注的训词条例
1
作者 郗政民 薛安勤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2期24-28,共5页
《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自汉代以来,不少学者为它做注,但大都散佚失传了。现在最早的注本是三国时期吴国韦昭的注本(以下简称《韦注》),它保存了著名训诂学家郑众、贾逵、虞翻、唐固等人《国语》注本的片断,对我们阅读研究《国语... 《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自汉代以来,不少学者为它做注,但大都散佚失传了。现在最早的注本是三国时期吴国韦昭的注本(以下简称《韦注》),它保存了著名训诂学家郑众、贾逵、虞翻、唐固等人《国语》注本的片断,对我们阅读研究《国语》很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语 韦昭 三国时期 训词 注本 晋语 注释 条例 解释 词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四方面军训词的由来
2
作者 冯毅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I0010-I0010,共1页
1934年11月1日至9日,红四方面军在赤江县委驻地,即今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毛浴镇召开了规模空前的党政工作会,到会代表800余人。这次会议,将全军各部队军训时的训词进行了规范,统一为“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 1934年11月1日至9日,红四方面军在赤江县委驻地,即今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毛浴镇召开了规模空前的党政工作会,到会代表800余人。这次会议,将全军各部队军训时的训词进行了规范,统一为“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并庄严地举行了以训词为基本内容的军训宣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四方面军 训词 1934年 党政工作 通江县 巴中市 四川省 军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说文》同训词的语义问题
3
作者 卢凤鹏 张友群 《现代中文学刊》 1999年第4期44-47,共4页
《说文》是东汉许慎对先秦词义的集大成,同时也是汉语词义的源头。先秦词义主要贮存在"五经""诸子"之中,而"五经""诸子"正是古代先民生产、生活、风俗、典章制度、思想观念等的反映。《说文》... 《说文》是东汉许慎对先秦词义的集大成,同时也是汉语词义的源头。先秦词义主要贮存在"五经""诸子"之中,而"五经""诸子"正是古代先民生产、生活、风俗、典章制度、思想观念等的反映。《说文》是对先秦文献典籍词义系统进行总结性的归纳整理而成的。许慎对"六艺群书之诂皆训其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 训词 语义系统 义位 词义系统 语义特征 思想观念 汉语词义 先秦 许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形训与声训——兼谈字与词、义与训在实践中的区分 被引量:7
4
作者 王宁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37-42,共6页
古代训诂学家把训释分为义训、声训、形训三类。这种把三者平列起来的分类方法严格说起来是不科学的。从理论上说,训释都是表述词义的。从实际情况分析,形训和声训的目的仍在解释词义,而不在说形、说声。它们不过是两种特殊的义训,... 古代训诂学家把训释分为义训、声训、形训三类。这种把三者平列起来的分类方法严格说起来是不科学的。从理论上说,训释都是表述词义的。从实际情况分析,形训和声训的目的仍在解释词义,而不在说形、说声。它们不过是两种特殊的义训,是广义义训的下位概念。旧训诂学的术语有相当一批从内在联系看是缺乏清晰的逻辑层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训 声训 训释词 义训 本义 实义 词义特点 造意 同源词 训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爪牙”一词谈起 被引量:4
5
作者 华学诚 《高校教育管理》 1982年第2期57-58,共2页
“爪牙”是古汉语中出现较早的一个双音复合词.“爪”和“牙”本来都是单音词:“爪”是一个象形字,泛指手、脚、指甲等,如《列子·天瑞》:“皮肤爪发,随世随落.”“牙”也是一个象形字,就是“牙齿”.这两个单音词在先秦时期已经常... “爪牙”是古汉语中出现较早的一个双音复合词.“爪”和“牙”本来都是单音词:“爪”是一个象形字,泛指手、脚、指甲等,如《列子·天瑞》:“皮肤爪发,随世随落.”“牙”也是一个象形字,就是“牙齿”.这两个单音词在先秦时期已经常常结合在一起使用了,如《荀子·劝学》:“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韩非子·二柄》:“夫虎之所以能服狗者,爪牙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训词 反训字 比喻义 修辞手法 象形字 修辞学 汉语词汇 单音词 词义 古汉语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训研究三题 被引量:1
6
作者 华学诚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3期71-76,81,共7页
一、反训词是客观存在的语言事实 为了便于讨论,先酌举数例于下: 例一、乱。“乱”有“紊乱”(甲)和“治理’(乙)两义。甲义如.“用乱败厥德于下。”(《尚书·微子》)“勇而无礼则乱。” (《论语·泰伯》) “内以自乱,外以惑人... 一、反训词是客观存在的语言事实 为了便于讨论,先酌举数例于下: 例一、乱。“乱”有“紊乱”(甲)和“治理’(乙)两义。甲义如.“用乱败厥德于下。”(《尚书·微子》)“勇而无礼则乱。” (《论语·泰伯》) “内以自乱,外以惑人。”(《荀子·解蔽》)乙义如:“殷其弗或乱正四方。”(《尚书·微子》)“予有乱臣十人。”(《论语·泰伯》)“孔子仁知且不蔽,故学乱术,足以为先王者也。”(《荀子·解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训词 训诂方法 三题 本义 甲义 反义词 训诂学 词义 释词 共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旧中国第七届“全运会”开幕式及其特点 被引量:1
7
作者 金玉良 《体育文化导刊》 1997年第2期28-29,23,共3页
旧中国第七届“全运会”开幕式及其特点金玉良一、前言旧中国自1910年(清宣统二年)举行第一届“全运会”至1948年最后一届“全运会”,共举办过7届。据体育史料记载,从第四届至第六届由政府负责筹办,但运动会的规模和设施... 旧中国第七届“全运会”开幕式及其特点金玉良一、前言旧中国自1910年(清宣统二年)举行第一届“全运会”至1948年最后一届“全运会”,共举办过7届。据体育史料记载,从第四届至第六届由政府负责筹办,但运动会的规模和设施以及政府当局的参与度,应首推第七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运会” 运动员 开幕式 火炬接力 旧中国 蒋介石 国民党政府 训词 奥运会 总统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训浅析
8
作者 王继洪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4期89-93,共5页
所谓反训,即在同一个词中包含着正反不同的词义,是古汉语词义训解中的一个比较特殊的现象。反训的研究由来已久,首先是东晋的郭璞在注《尔雅·释诂》中提出的:“以徂为存,犹以乱为治,以曩为曏,以故为今,此皆诂训义有反覆旁通,美恶... 所谓反训,即在同一个词中包含着正反不同的词义,是古汉语词义训解中的一个比较特殊的现象。反训的研究由来已久,首先是东晋的郭璞在注《尔雅·释诂》中提出的:“以徂为存,犹以乱为治,以曩为曏,以故为今,此皆诂训义有反覆旁通,美恶不嫌同名”。同时,他在注《方言》时,又提出了同样的观点。此后,孔颖达、段玉裁、钱大昕等历代训诂学家都有过研究。近年来,反训的讨论比较活跃,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可有些文章对反训还缺乏本质上的分析,对反训的构成和归类也有不尽合理之处。因此,本文认为有必要在总结和补充的基础上,作些分析和探讨,并藉拙文提出古汉语词汇中的重言反训现象,而至今这一现象还未引起应有的重视。一、在字的形体结构上,或者说,在组成其本义的要素中,包含着反训的意义。乱(乱):治也;乱也。《说文》:“乱,治也。从乙。乙,治之也。从(?)”。许慎指出,“乱”字。从乙”“从(?)”,在《说文》中,凡“从某从某”或“从某某”即表明该字是会意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训词 说文 古汉语词义 段玉裁 汉语词汇 形体结构 方言 重言 孔颖达 本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反训
9
作者 吴永坤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2期114-120,共7页
汉语,特别是古代汉语,有正反两义共词的现象。正反两义所共之词,可以名之为“反训词”。基于此,训诂学有所谓反训条例。这一条例,从《尔雅》成书起,中经司马迁撮译《尚书》、扬雄作《方言》、许慎写《说文》、郭璞为《尔雅》和《方言》... 汉语,特别是古代汉语,有正反两义共词的现象。正反两义所共之词,可以名之为“反训词”。基于此,训诂学有所谓反训条例。这一条例,从《尔雅》成书起,中经司马迁撮译《尚书》、扬雄作《方言》、许慎写《说文》、郭璞为《尔雅》和《方言》作注,直到本世纪三十年代,两千余年,一直被绝大多数训诂学家所确认。但近四十年来,反训条例受到不少攻讦。第一个起来发难的是郭老。他说:“在这儿我顺便还要解决一个字,便是《楚辞》在煞尾处每每要用短歌来作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训词 说文解字 司马迁 尔雅 反义 楚辞 方言 条例 左传 古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训辨
10
作者 张凡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4期45-51,共7页
古汉语中有些比较特殊的词,一身而兼有正反两个意义,如“仇”,现在通常理解为“仇敌”,但在古汉语中,它既当“仇敌”讲,又当“匹”、“伙伴”、“朋友”讲。《诗经》中就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逑为仇之假借字,朱熹注:“逑,匹也……... 古汉语中有些比较特殊的词,一身而兼有正反两个意义,如“仇”,现在通常理解为“仇敌”,但在古汉语中,它既当“仇敌”讲,又当“匹”、“伙伴”、“朋友”讲。《诗经》中就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逑为仇之假借字,朱熹注:“逑,匹也……汉康衡曰,窈窕淑女,君子好仇。”)、“赳赳武夫,公侯好仇”(朱熹注:“仇与逑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训 古汉语 《诗经》 赳赳武夫 假借字 朱熹 “仇” 淑女 训词 朋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