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限训政:一种政治发展途径的选择 被引量:1
1
作者 梁承碧 李鹏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01Z期10-12,共3页
当下中国借鉴训政的方式不可能是总体训政,而只能是有限训政。这取决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现实规定性,即改革的必然性与民主政治训练的必要性。同时,改革与训政两种政治建设方案的亲和性也决定了有限训政的实际可行性。有限训政的实现... 当下中国借鉴训政的方式不可能是总体训政,而只能是有限训政。这取决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现实规定性,即改革的必然性与民主政治训练的必要性。同时,改革与训政两种政治建设方案的亲和性也决定了有限训政的实际可行性。有限训政的实现形式乃是党内民主与基层训政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训政 改革 有限训政 政治发展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训政:一种政治发展模式的考察——基于东方国家(地区)广泛经验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梁承碧 《云梦学刊》 2017年第2期76-80,103,共6页
训政并非近现代中国民主革命中的独特现象,是频见于东方国家的一种政治发展模式。作为一种政治发展模式,训政既有其自足的动力机制,也有其合理的运作途径,并且从政治发展效果上看都可以达至预期。较之其他民主建设方略或政治发展模式,... 训政并非近现代中国民主革命中的独特现象,是频见于东方国家的一种政治发展模式。作为一种政治发展模式,训政既有其自足的动力机制,也有其合理的运作途径,并且从政治发展效果上看都可以达至预期。较之其他民主建设方略或政治发展模式,训政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但由于本质上是对西方竞争性民主的模仿,因而也难以宣称在所有的情势下都是最具恰适性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训政 东方国家 政治发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赫尔利调停国共谈判史实考辨——兼评《中美关系史(1911—2000)》上卷与《联合政府与一党训政》 被引量:1
3
作者 姜涛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3-117,共5页
1944年底至1945年初,赫尔利(Patrick J.Hurley)先后作为美国总统私人代表与美国驻华大使参与了国共和谈的调解。这是美国首次介入国共和谈。从此,美国卷入到国共政争之中,直至1949年后“丢失”中国。赫尔利的这一调懈具有重要的... 1944年底至1945年初,赫尔利(Patrick J.Hurley)先后作为美国总统私人代表与美国驻华大使参与了国共和谈的调解。这是美国首次介入国共和谈。从此,美国卷入到国共政争之中,直至1949年后“丢失”中国。赫尔利的这一调懈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历来为学界所争论。不过,由于各种原因,有关这一调解的史实在不同学者的笔下仍有些出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政府与一党训政 史实考辨 赫尔利 中美关系史 国共谈判 美国总统 调停 国共和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中山“训政”思想与现代政治民主 被引量:1
4
作者 卢珂 《贵州文史丛刊》 CSSCI 2010年第4期18-21,共4页
以革命手段推翻专制制度和逐步地建立"民主政治",是孙中山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之一。而颇有特色的是,孙中山把这一建设过程分为军政、训政、宪政三个阶段。训政时期是进入宪政时期、实现五权宪法的必经阶段,是一种程序设计,也... 以革命手段推翻专制制度和逐步地建立"民主政治",是孙中山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之一。而颇有特色的是,孙中山把这一建设过程分为军政、训政、宪政三个阶段。训政时期是进入宪政时期、实现五权宪法的必经阶段,是一种程序设计,也是在革命三阶段中别出心裁而又最具争议的部分。尽管它与孙中山毕生追求的民权目标存在内在冲突,但在一定程度仍对现代民主政治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训政思想 政治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民党训政时期的中政会 被引量:1
5
作者 陈雷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48-51,共4页
训政时期中政会作为国民党训政的最高指导机关和党政间的"惟一"连锁与枢纽,从政治上、组织上保证了国民党对训政大权的垄断和对国民政府的有效控制,成为国民党一党专政和以党治国的重要工具。训政时期也是中政会形态最完备、... 训政时期中政会作为国民党训政的最高指导机关和党政间的"惟一"连锁与枢纽,从政治上、组织上保证了国民党对训政大权的垄断和对国民政府的有效控制,成为国民党一党专政和以党治国的重要工具。训政时期也是中政会形态最完备、组织最健全、作用发挥最充分的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党 训政时期 中政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孙中山的训政构想不存在“实践困境”
6
作者 梁承碧 《云梦学刊》 2016年第4期71-74,共4页
批评认为孙中山的训政构想存在"实践困境",实质上这是片面解读训政而导致的错误推论。孙中山的训政理念以通过地方自治养成民主政治文化为根本使命,因而将荡涤专制依存的基础,确保导向民主。孙中山的训政规划也旨在完成训政... 批评认为孙中山的训政构想存在"实践困境",实质上这是片面解读训政而导致的错误推论。孙中山的训政理念以通过地方自治养成民主政治文化为根本使命,因而将荡涤专制依存的基础,确保导向民主。孙中山的训政规划也旨在完成训政的根本使命,台湾训政更以实践佐证了训政导向民主的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训政 实践困境 民主政治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中山训政理论与中国宪政
7
作者 刘蕾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97-100,共4页
孙中山先生为完成民主共和的任务,提出"革命程序论",将革命程序从开始到结束分为军政、训政和宪政三个阶段。"革命程序论"是实现民主宪政建设的路径选择,孙中山认为训政时期是完成民主宪政必不可少的过渡阶段,训政... 孙中山先生为完成民主共和的任务,提出"革命程序论",将革命程序从开始到结束分为军政、训政和宪政三个阶段。"革命程序论"是实现民主宪政建设的路径选择,孙中山认为训政时期是完成民主宪政必不可少的过渡阶段,训政理论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仍有缺陷。文章主要从以党治国和地方自治两方面论述孙中山的训政理论,并简要分析其对我国宪政发展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训政理论 中国宪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述南京国民政府的训政制度
8
作者 卢艳香 《改革与开放》 2012年第01X期83-84,共2页
1928年6月,国民革命军底定平津,全国统一基本实现,训政开始。国民党各派系在训政制度确立过程中,展开新的斗争,直至1931年5月由蒋介石力行通过《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从而成为国民党统治全国的法律依据。本文试图通过对南京国民政府... 1928年6月,国民革命军底定平津,全国统一基本实现,训政开始。国民党各派系在训政制度确立过程中,展开新的斗争,直至1931年5月由蒋介石力行通过《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从而成为国民党统治全国的法律依据。本文试图通过对南京国民政府的训政制度的考察,有利于对该时期国民党政党政治状况有所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国民政府 训政 五院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析国民党训政时期的中政会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劲松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1992年第2期83-84,100,共3页
中央政治会议,有时亦称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简称“中政会”,是隶属于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的政治指导机构。它经历了国民党统治的所谓军政、训政和宪政三个时期。只是在国民党宣布训政开始后十年间(1928年——1937年),中政会的地位、... 中央政治会议,有时亦称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简称“中政会”,是隶属于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的政治指导机构。它经历了国民党统治的所谓军政、训政和宪政三个时期。只是在国民党宣布训政开始后十年间(1928年——1937年),中政会的地位、职权和组织机构有了定制,演变为国民党一党专制的重要工具。本文试就这一阶段内中政会在国民党一党专政中的作用和地位加以分析,以就教于史界同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政会 中央执行委员会 训政时期 一党专制 蒋介石集团 胡汉民 指导机构 以党治国 组织机构 中原大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共产党人对训政道路的超越
10
作者 梁承碧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8-11,共4页
在政治民主化道路选择方面,国民党在台湾地区的训政道路从政治转型技术层面看是成功的,但由于其模仿西式竞争性民主而存在民主至上论、割弃传统以及忽略民主构建与发展之关联等重大局限性。中国共产党人主导的民主化道路克服了这些局限... 在政治民主化道路选择方面,国民党在台湾地区的训政道路从政治转型技术层面看是成功的,但由于其模仿西式竞争性民主而存在民主至上论、割弃传统以及忽略民主构建与发展之关联等重大局限性。中国共产党人主导的民主化道路克服了这些局限性,并创造出不同于西方经验的新型民主模式。当然,中国共产党人对训政道路的超越并非简单否定抛弃,而是有所吸纳的"扬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民主化 中国共产党人 中国式民主 训政道路 超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努力提高军训政工效益
11
作者 闫红志 《政工学刊》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36-37,共2页
努力提高军训政工效益闫红志立足"快",在进人和展开的速度中求效益快,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所谓兵贵神速就是这个道理。军训政治工作也不例外,只有在进入和展开的速度上做到快速反应,才能适应未来战争要求,才有效益可言。... 努力提高军训政工效益闫红志立足"快",在进人和展开的速度中求效益快,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所谓兵贵神速就是这个道理。军训政治工作也不例外,只有在进入和展开的速度上做到快速反应,才能适应未来战争要求,才有效益可言。要做到"快",就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工作 训练改革 努力提高 思想工作 训练质量 训政 军事训练 高效益 利益原则 技术难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作训政工的两点思考
12
作者 刘文平 《政工学刊》 北大核心 1996年第7期34-34,共1页
对作训政工的两点思考刘文平一、紧紧围绕训练改革的任务和特点,努力把训练中思想政治工作做得到位、扎实、有效。近年来,以战法牵引训法,以训法启动战法的训练改革在海军部队如火如。特别是一批高新技术装备陆续列编部队,成为战斗... 对作训政工的两点思考刘文平一、紧紧围绕训练改革的任务和特点,努力把训练中思想政治工作做得到位、扎实、有效。近年来,以战法牵引训法,以训法启动战法的训练改革在海军部队如火如。特别是一批高新技术装备陆续列编部队,成为战斗力建设的"脊梁",为训练改革和战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训练改革 训练中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 局部战争 战法研究 政工干部 训政 高技术战争 高技术条件 未来高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训政工“五到位”
13
作者 肖平 《政工学刊》 1998年第9期31-31,共1页
军事训练是我军和平时期的中心工作。服务保证军事训练工作,是政工干部义不容辞的职责。对政工干部来说,怎样才能把这一工作做得实、做得好和做得富有成效呢?关键在于政工干部要坚持“五到位”的原则。团结中心常想事———心要到位... 军事训练是我军和平时期的中心工作。服务保证军事训练工作,是政工干部义不容辞的职责。对政工干部来说,怎样才能把这一工作做得实、做得好和做得富有成效呢?关键在于政工干部要坚持“五到位”的原则。团结中心常想事———心要到位。发挥政治工作的服务保证作用,就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政工干部 军事训练 五到位 思想政治工作 要到位 训政 训练工作 及时发现 意义和重要性 善于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标准做好军训政治工作
14
作者 韩耀玉 义海 +1 位作者 红旗 均奇 《政工学刊》 1997年第9期30-31,共2页
高标准做好军训政治工作○韩耀玉义海红旗均奇加强和改进军事训练中政治工作,必须用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不断统一党委思想,真正保证军事训练的中心位置。保证各级党委把军事训练始终摆到部队经常性思想工作的中心位置,是训练中政治工... 高标准做好军训政治工作○韩耀玉义海红旗均奇加强和改进军事训练中政治工作,必须用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不断统一党委思想,真正保证军事训练的中心位置。保证各级党委把军事训练始终摆到部队经常性思想工作的中心位置,是训练中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一要不断用战斗力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训练 训练中政治工作 军事战略方针 加强和改进 新时期 训政 邓小平军队建设思想 思想教育 政工干部 领导机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展军训政工竞赛
15
作者 董关尧 《政工学刊》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35-35,共1页
开展军训政工竞赛董关尧开展军训政工竞赛是和平时期训练中政治工作的一种特殊形式。做好军训政工竞赛中的各项工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眼务和保证作用,是训练中政治工作的重要课题之一。前不久,某基地组织了一次较大规模的军训... 开展军训政工竞赛董关尧开展军训政工竞赛是和平时期训练中政治工作的一种特殊形式。做好军训政工竞赛中的各项工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眼务和保证作用,是训练中政治工作的重要课题之一。前不久,某基地组织了一次较大规模的军训政工竞赛活动,通过政工理论笔试、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基层政工干部 训政 训练中政治工作 政治工作条例 竞赛 考实际操作 军队基层建设 理论笔试 政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南京国民政府训政时期的地方党政关系 被引量:7
16
作者 钟声 唐森树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1998年第2期31-34,共4页
南京国民政府训政时期党政关系的根本原则是“以党治国”。具体形式是在中央实行“以党统政”,在地方则实行党政分开与合作。地方党政分开的实行和党部在党政纠纷中处于劣势的实情,反映国民党地方党部在地方上难有作为,也反映了国民... 南京国民政府训政时期党政关系的根本原则是“以党治国”。具体形式是在中央实行“以党统政”,在地方则实行党政分开与合作。地方党政分开的实行和党部在党政纠纷中处于劣势的实情,反映国民党地方党部在地方上难有作为,也反映了国民党统治缺乏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国民政府 训政 地方党政关系 党政纠纷
全文增补中
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成立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大禹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19-624,共6页
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是基于孙中山糅合西方民主思想与中国传统政治所形成的独特制度理念的具体实践。皇权崩溃后权威缺失的政治环境是新生制度成长的土壤,五权宪法是该机构成立的理论前提。国民党完成全国统一定都南京后,实行五权分立的... 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是基于孙中山糅合西方民主思想与中国传统政治所形成的独特制度理念的具体实践。皇权崩溃后权威缺失的政治环境是新生制度成长的土壤,五权宪法是该机构成立的理论前提。国民党完成全国统一定都南京后,实行五权分立的训政制度,掌握国民政府最高行政权的行政院成立。行政院具有政治现代化的意愿,但受国民党政党组织与政治环境之局限,难以展现行政新气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党 行政院 训政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回顾与思考
18
作者 王兆刚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1年第3期1-8,共8页
从戊戌变法到新中国成立,近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演进经历了学习西方与效法苏俄、本土化等几个基本阶段,先后出现了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政体模式,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现了训政体制、战时体制与行宪体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建立了苏... 从戊戌变法到新中国成立,近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演进经历了学习西方与效法苏俄、本土化等几个基本阶段,先后出现了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政体模式,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现了训政体制、战时体制与行宪体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建立了苏维埃制、三三制与人民代表会议制。近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发展历程表明,处理好制度移植与本土化的关系,将现代政治文明与中国国情有机结合,将政治变革与社会变革相结合,建立与民众的密切联系,建立稳固的基层政权,加强政府能力,建立有效的政党政治,是中国政治制度近代化必须重视的基本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政治制度 君主立宪 民主共和 训政 宪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周铜器铭文与《书》类文献之关系
19
作者 赵培 《中原文化研究》 2023年第4期94-101,共8页
学术界习惯上所定义的五类铜器铭文,赏赐类和《书》类文献有较多交集,其铭文“阀阅之辞”分记录式和自述式两种,前者有铸刻册命仪式过程的史官记录者,亦有记录册命过程中命官之辞者。记录命官之辞者,所铸内容或为一次册命中多名史官所... 学术界习惯上所定义的五类铜器铭文,赏赐类和《书》类文献有较多交集,其铭文“阀阅之辞”分记录式和自述式两种,前者有铸刻册命仪式过程的史官记录者,亦有记录册命过程中命官之辞者。记录命官之辞者,所铸内容或为一次册命中多名史官所记内容,或将史官多次相关记录最后汇总成编。通过比较可知,自述式的铭文有着明显的拼合倾向,而其所据的材料似乎都出自一个“共享库”。这个“共享库”或与史官文书、贵族私家所藏文书档案以及口传文化均有关联。从毛公鼎铭文对史官所记命官之辞的汇合整编处理来看,《书》类文献中已有整合数次训政之辞为一篇者,如《大诰》《洛诰》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器铭文 史官记录 《书》类文献 阀阅之辞 训政之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现代中国政府》
20
作者 张宪文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75-76,共2页
吉林大学历史系陈瑞云教授,长期从事中华民国时期政治制度的研究,很有见地。1987年,她向南京“民国档案与民国史学术讨论会”提供了一篇研究国民党训政的论文。后来,她因故未能出席会议,但其论文受到中外学者的赞扬。1989 年春天。
关键词 学术讨论会 国民党 现代中国 南京政府 教授 研究 中华民国时期 政治制度 革命根据地 训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