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能时代的认识论转向:面向大语言模型的儿童未来学习
1
作者 张敬威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60,共15页
大语言模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是数字化学习环境变革的节点,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厘清大语言模型对教育实践、儿童未来学习的影响尤为重要。“数字模式”与“模拟模式”是人工智能与人脑思维的两种形式,在这两种思维形式的人机互动中,... 大语言模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是数字化学习环境变革的节点,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厘清大语言模型对教育实践、儿童未来学习的影响尤为重要。“数字模式”与“模拟模式”是人工智能与人脑思维的两种形式,在这两种思维形式的人机互动中,儿童学习发展的主要变化体现为从身体感知到机器感知。大语言模型带来的学习环境变化为儿童的未来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指向通论的学习,以面对作为“通”家的大语言模型;指向人机互通的学习,以面对作为“他者”的大语言模型;指向对符号体系反思的学习,以面对作为未来环境重要构成的大语言模型。所以,在儿童未来学习的研究与教育实践中,应以“机器感知”开辟未来学习的新视角,以“数字情境探索”作为未来学习的新领域,以教育技术伦理作为构建教育大语言模型的限度,进而迎接大语言模型为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语言模型 教育数字化 儿童学习 人工智能 认识论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研究认识论转向与民族学知识体系重构 被引量:22
2
作者 何明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8,共8页
我国民族研究缺乏解释力、信度和效度的深层次原因,为初民社会研究范式、本质论和实在主义的旧认识论。只有推动民族研究的认识论转向,建立起复杂社会研究范式、实践论和关系主义的新认识论,才有可能实现我国民族学的知识体系重构。
关键词 民族研究危机 认识论转向 复杂社会范式 关系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认识论转向的意义——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 被引量:5
3
作者 孙利天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8-23,共6页
在改革开放之初,以高清海先生为代表的一批学者提出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理解,开始了改革传统哲学原理教科书的尝试,实现了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认识论转向。这一转向开启了哲学研究的学院化、学术化方向,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 在改革开放之初,以高清海先生为代表的一批学者提出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理解,开始了改革传统哲学原理教科书的尝试,实现了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认识论转向。这一转向开启了哲学研究的学院化、学术化方向,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转变。由于认识论问题的超越性和永恒性,即使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出现实践论和生存论转向之后,认识论转向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认识论转向 哲学研究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研究的现象学与认识论转向:斯特劳森的“珍珠串理论”
4
作者 高新民 马明秀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14,共8页
在自我研究的方法论和程序问题上,斯特劳森发起了革命性转向,强调应优先探讨关于自我感的现象学问题、认识论问题,而不能一开始就回答形而上学或本体论问题。但对自我的形而上学探讨又有必要性和必然性,这应放在现象学探讨之后进行。人... 在自我研究的方法论和程序问题上,斯特劳森发起了革命性转向,强调应优先探讨关于自我感的现象学问题、认识论问题,而不能一开始就回答形而上学或本体论问题。但对自我的形而上学探讨又有必要性和必然性,这应放在现象学探讨之后进行。人身上的作为具体客体的自我是多,且没有统一性,即不存在由多个自我构成的统一我,也没有最高的、统领一切的自我。这一理论提出的新问题对自我研究以及认识的未来发展的意义绝不亚于他所阐发的观点本身。他的问题和思想不仅诱发了新的争论,而且还成为了人们创新的出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 认识论转向 现象学转向 珍珠串 自我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性王国的盛衰──认识论转向与西方前期现代美学
5
作者 王一川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3-40,共8页
理性王国的盛衰──认识论转向与西方前期现代美学王一川本文拟从“理性”权威的盛衰历程,考察17──19世纪西方美学理论的演变线索,着重阐明美学的演变对“理性”权威的盛衰的依赖关系。“美学之父”鲍姆嘉通说过:“低级认识能... 理性王国的盛衰──认识论转向与西方前期现代美学王一川本文拟从“理性”权威的盛衰历程,考察17──19世纪西方美学理论的演变线索,着重阐明美学的演变对“理性”权威的盛衰的依赖关系。“美学之父”鲍姆嘉通说过:“低级认识能力不需要用暴力强制,而需要稳妥地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化 认识论转向 盟主权 理性王国 现代美学 逻各斯 理性主义 感性化 理性与感性 德国古典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认识论到意志论 被引量:9
6
作者 黄玉顺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26-31,共6页
本文对哲学界流行的西方哲学“认识论转向”和“语言学转向”的说法提出了异议,认 为西方哲学的两次转向实际上应是近现代的“意识论转向”(包括近代的“认识论转 向”、近现代的“意志论转向”及现代的“潜意识转向”三个阶段)和现... 本文对哲学界流行的西方哲学“认识论转向”和“语言学转向”的说法提出了异议,认 为西方哲学的两次转向实际上应是近现代的“意识论转向”(包括近代的“认识论转 向”、近现代的“意志论转向”及现代的“潜意识转向”三个阶段)和现当代的“符号论 转向”,并集中对哲学史上认识论到意志论的转变做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志论 西方哲学 认识论转向 意识论 哲学界 哲学史 “语言学转向 近现代 实际 转变
全文增补中
镜子隐喻与哲学转向三题 被引量:3
7
作者 田海平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2-47,共6页
文章由镜子隐喻透视哲学转向。拈出三题 :近代笛卡尔、培根开始铸造认识论哲学转向的基本形态 ,它遵循“镜子隐喻” ;20世纪维特根斯坦哲学通过用语言问题取代心灵镜喻凸出了哲学的语言转向 ,而后期维特根斯坦对语言表象论的镜子模型的... 文章由镜子隐喻透视哲学转向。拈出三题 :近代笛卡尔、培根开始铸造认识论哲学转向的基本形态 ,它遵循“镜子隐喻” ;20世纪维特根斯坦哲学通过用语言问题取代心灵镜喻凸出了哲学的语言转向 ,而后期维特根斯坦对语言表象论的镜子模型的摧毁则是一种走出西方知识论传统的运思之路 ;由“言”与“知”的视角 ,联系中国古代庄子学说 ,从一种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到中西哲学之分殊及其会通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子隐喻 认识论转向 语言转向 庄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弗洛姆的道德认识理论
8
作者 孔文清 《伦理学研究》 2007年第4期87-92,共6页
弗洛姆的道德认识理论建立在对人的研究的基础上。认识善、恶以及道德规范,主要是对人性以及蕴含在人性中的可能性的认识。由于人是有生命的,处于不断的生成过程中,因此,对人的认识必须打破客观主义的认识模式,认识主体打破与对象之间... 弗洛姆的道德认识理论建立在对人的研究的基础上。认识善、恶以及道德规范,主要是对人性以及蕴含在人性中的可能性的认识。由于人是有生命的,处于不断的生成过程中,因此,对人的认识必须打破客观主义的认识模式,认识主体打破与对象之间的鸿沟,实现融合合一,以整个的内在体验对象,从而获得如对象本来所是的样子去认识对象。弗洛姆的体验性知识在强调人的主观情感投入到认识中的同时,认为认识对象是外在实在的,知识是普遍性有效的,因而是一种客观的认识。弗洛姆的道德认识理论与认识论的实践转向的暗相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科学 体验性知识 客观性 认识论的实践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黑格尔学习如何做哲学——《精神现象学》的启发 被引量:1
9
作者 赵敦华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6-62,共7页
本文通过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解释,从哲学真理与认识论、怀疑论、宗教文化、数学逻辑、哲学史、常识和诗等七个方面的关系入手,分析了黑格尔哲学在德国文化转型时期的重要作用,以及对当前的中国哲学工作者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 精神现象学 宗教文化 认识论转向 常识哲学 概念思维 数学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调哲学:语言哲学研究的新开拓
10
作者 卞敏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5-198,共4页
西方哲学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古代的本体论阶段、近代的认识论阶段和现代的语言哲学阶段.维特根斯坦作为语言哲学代表人物之一,认为哲学的本质只能在语言中寻找.他消解传统形而上学的唯一本质,为哲学寻找新的发展方向.二十世纪... 西方哲学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古代的本体论阶段、近代的认识论阶段和现代的语言哲学阶段.维特根斯坦作为语言哲学代表人物之一,认为哲学的本质只能在语言中寻找.他消解传统形而上学的唯一本质,为哲学寻找新的发展方向.二十世纪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被许多人看作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哲学从认识论转向语言哲学,标志着哲学主题的转换与思维方式的革命,即从近代哲学“可以认识什么”的问题,转换为语言哲学“可以言说什么”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哲学 哲学研究 语调哲学 “哥白尼式的革命” 现代西方哲学 “语言学转向 认识论转向 传统形而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迈向多元、关联与合作:关系民族志的新思考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正府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8-95,共8页
关系主义范式的转向是当代人类学民族志研究的新视角,是从本体论与认识论出发,侧重于对本质论、实在论和实证主义的反思,克服主体/客体、本质/现象简单二元划分以及静态式结构分析的弊端。首先分析本质论、结构主义与二元论的视野盲点,... 关系主义范式的转向是当代人类学民族志研究的新视角,是从本体论与认识论出发,侧重于对本质论、实在论和实证主义的反思,克服主体/客体、本质/现象简单二元划分以及静态式结构分析的弊端。首先分析本质论、结构主义与二元论的视野盲点,然后分别从世界、社会、文化的三重维度来阐释民族志中关系主义研究的重要性,最后总结出:跨界、多元、复数与混合是当下世界的现实。关系民族志是全球化时代的产物,也是世界体系下研究复杂社会与文化越来越重要的方法。我们应提倡一种动态的、情景的、关联性的整体观,迈向多元、关联与合作,实现民族志新的知识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论转向 关系民族志 关系主义 整体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读书做人 被引量:1
12
作者 于漪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4-5,共2页
浅谈读书做人于漪看到青年教师成长,成才,心中有说不出的快慰。与此同时,也就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青年时代的教学生涯。我深深体会到每一节课都要认认真真教好极其不容易。精心准备几篇课文,教到一定的水平,虽有难度,但还比较好办... 浅谈读书做人于漪看到青年教师成长,成才,心中有说不出的快慰。与此同时,也就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青年时代的教学生涯。我深深体会到每一节课都要认认真真教好极其不容易。精心准备几篇课文,教到一定的水平,虽有难度,但还比较好办。难的是每一节课都有质量,学生都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教师 中学语文教学 认认真真 语文学科性质 语文教育 语言转向 西方哲学 主客体关系 认识论转向 青年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毛泽东的哲学观
13
作者 王文虎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12,共4页
将实际解释为包含事与理于自身之中的巨大螺旋结构是毛泽东对哲学理解的本体论起点;在本体论起点上,毛泽东促使哲学在中国实现了从本体论向认识论、从认识论到实践论的转向及方法论的转向;以一般和个别的螺旋为主轴的证实与发展无限循... 将实际解释为包含事与理于自身之中的巨大螺旋结构是毛泽东对哲学理解的本体论起点;在本体论起点上,毛泽东促使哲学在中国实现了从本体论向认识论、从认识论到实践论的转向及方法论的转向;以一般和个别的螺旋为主轴的证实与发展无限循环的求是过程构成了毛泽东哲学观的不倦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实际的哲学 认识论转向 实践论转向 方法论转向 求是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