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认识论视域下的中国道路:逻辑前提、多维透析及其合理前瞻 被引量:3
1
作者 曾异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7-140,共4页
社会认识论是一个复杂宽广的研究领域,是将认识论研究与社会历史问题结合起来的一种积极尝试。它高度关注中国社会现实发展以及世界局势变化,具有鲜明的实践指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充满魅力,其最大特点就是把诸多看来悖反的要素... 社会认识论是一个复杂宽广的研究领域,是将认识论研究与社会历史问题结合起来的一种积极尝试。它高度关注中国社会现实发展以及世界局势变化,具有鲜明的实践指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充满魅力,其最大特点就是把诸多看来悖反的要素内在地融合在一起。对中国道路及其复杂性的正确认知决定着把握当代中国问题的深度、广度和准确程度。因此,中国道路需要社会认识论去深度研究,认识愈清,则道路愈明、信念愈坚。社会认识论研究需要对中国社会的历史与现实、机遇与挑战作出科学的判断与合理的前瞻,对社会本身的深刻认识是我们继续开拓中国道路的重要起点。可见,社会认识论既为中国道路提供高质量的理论服务、智慧支撑,也将进一步彰显社会认识论研究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时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论研究 社会认识论 当代中国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 逻辑前提 实践指向 中国社会现实 认识论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建构的视域转换 被引量:1
2
作者 冯建华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20,共8页
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建构中,本体论视域曾经很长时间作为主导视域,基于这一视域考察可以看到,这一建构进程是从实践唯物主义到两种实践本体论,再到历史唯物主义,其主导视域是从认识论视域转换到本体论视域,又从本体论... 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建构中,本体论视域曾经很长时间作为主导视域,基于这一视域考察可以看到,这一建构进程是从实践唯物主义到两种实践本体论,再到历史唯物主义,其主导视域是从认识论视域转换到本体论视域,又从本体论视域转换到后本体论视域。第一次转换是为了更加突出实践的作用,提升实践的地位,相应建构了主体性实践本体论、生存论实践本体论两种典型形态。第二次转换正在进行之中,它的目标是建构当代中国历史唯物主义新形态,转换的原因一是本体论视域的缺陷已经显现,其从某种脱离现实的终极原则出发来看待现实,必然导致教条主义和理想主义;二是后本体论视域具有更加充分的马克思文本依据;三是新时代中国道路实践的现实要求,此为根本原因。当代中国历史唯物主义新形态的研究范式是出场学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建构 认识论视域 本体论视域 当代中国历史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