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认识论美学向当代存在论美学的跨越——薇拉·凯瑟的生态审美观刍议 被引量:4
1
作者 付景川 孙凌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3-125,共3页
薇拉.凯瑟是美国20世纪上半叶最具影响力的小说家之一。她以具有丰富生态内涵的美国西部边疆为背景,在内布拉斯加大草原上精心营造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两性融溶共存的"诗意地栖居"的理想家园。本文从三个层次着重探究凯... 薇拉.凯瑟是美国20世纪上半叶最具影响力的小说家之一。她以具有丰富生态内涵的美国西部边疆为背景,在内布拉斯加大草原上精心营造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两性融溶共存的"诗意地栖居"的理想家园。本文从三个层次着重探究凯瑟作品中所蕴含的人与自然和社会达到动态平衡、和谐一致的处于生态审美状态的崭新的生态存在论美学观,以期为正面临生态与生存危机的当代人类示范一种符合生态规律的审美的存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论美学 存在论美学 生态审美 自然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 交融性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体验论美学对认识论美学的挑战——评王岳川《艺术本体论》
2
作者 支宇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63-64,共2页
本体论话题自80年代中后期在文艺理论界、美学界提出以后,便力图跳出认识论文艺学的框架重新建构文艺学、美学体系。但过去的文学本体论至少在以下两个方面存在严重的理论缺陷:1.
关键词 艺术本体论 体验论美学 认识论美学 本体论与认识论 文学本体论 艺术认识论 王岳川 艺术本质 认识论文艺学 文艺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识论·实践论·本体论——当代中国美学研究思维方式的嬗变与发展 被引量:9
3
作者 张伟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9-23,共5页
当代中国美学研究的思维方式经历了从认识论美学到实践论美学,再到本体论美学的嬗变。这三种美学研究思维范式的转换说明人们对美的理解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体现了我国当代美学研究的深化与发展。
关键词 认识论美学 实践论美学 本体论美学 嬗变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学的根本问题不是美本质而是“物何以美”——兼论康德美学的科学性和超前性 被引量:8
4
作者 李志宏 孟凡君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18,共6页
美学曾经长久地以“美本质”及“美是什么”问题为根本问题和主要研究对象,西方美学界从20世纪开始反思其合理性.从此至今的研究表明,不但不能说美的本质问题不容置疑,还必须对美本质研究加以彻底否定.但是,当陈旧观念习惯成自然时,谬... 美学曾经长久地以“美本质”及“美是什么”问题为根本问题和主要研究对象,西方美学界从20世纪开始反思其合理性.从此至今的研究表明,不但不能说美的本质问题不容置疑,还必须对美本质研究加以彻底否定.但是,当陈旧观念习惯成自然时,谬误就被当作不证自明的真理.其典型表现,是以张玉能先生为首的美本质固守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理论 美学研究 美的本质 康德美学 张玉能 实践美学 实践观点的美学 当代美学 认识论美学 根本 科学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认识文论”走向“审美文论” 被引量:1
5
作者 杜书瀛 张婷婷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08-111,共4页
关键词 审美文论 革命文论 认识论文艺学 新时期文艺学 中国文论 认识论美学 现实主义文艺 文艺现象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象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美的本质到审美活动:当代中国美学研究对象转换问题再审视 被引量:2
6
作者 范永康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55-161,共7页
当代中国美学将研究对象从“美的本质”转向“审美活动”,研究重心从“美”转向“审美”,哲学基础从认识论、实践论转向现象学和存在论,颠覆了主客二分的认识论美学模式,使得美学从附属于哲学的尴尬地位中独立出来。但是,当代中国美学... 当代中国美学将研究对象从“美的本质”转向“审美活动”,研究重心从“美”转向“审美”,哲学基础从认识论、实践论转向现象学和存在论,颠覆了主客二分的认识论美学模式,使得美学从附属于哲学的尴尬地位中独立出来。但是,当代中国美学不应完全否定认识论美学和实践论美学在“美的本质”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过分迷信现象学和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哲学,而应当坚守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以此为底线,兼容其他美学方法论,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美学创新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的本质 审美活动 研究对象 认识论美学 实践论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与现代:叔本华、尼采美学的根本差异 被引量:2
7
作者 寇鹏程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5-159,共5页
叔本华认为摆脱了生命意志的驱使而直观到"物自体"本身就是美,他仍然是把认识事物的"本质"作为真正美的根源,仍然是一种传统的认识论美学,只是他认为要认识到"物自体"不再是理性的认知方式所能达到的,只... 叔本华认为摆脱了生命意志的驱使而直观到"物自体"本身就是美,他仍然是把认识事物的"本质"作为真正美的根源,仍然是一种传统的认识论美学,只是他认为要认识到"物自体"不再是理性的认知方式所能达到的,只有"非理性"色彩的直观方式才能达到,在这一点上具有与传统不同的"现代性"。尼采则是完全转到了感性生存论的价值上,认为原始生命强力的直接展现本身就是最高的价值,就是美之所在,这与叔本华是有根本区别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叔本华 尼采 直观 生存论 事物 认识论美学 生命意志 原始生命 认知方式 区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德格尔与西方美学的后现代主义走向 被引量:6
8
作者 徐良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1-10,共10页
在西方美学由现代向后现代转折的过程中,海德格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思想标志着现代美学的完成和后现代美学的开始。正因为如此,美学的后现代主义在海德格尔的基础上,以更为激进的方式扭转了现代精神价值,把人类的思想文化推... 在西方美学由现代向后现代转折的过程中,海德格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思想标志着现代美学的完成和后现代美学的开始。正因为如此,美学的后现代主义在海德格尔的基础上,以更为激进的方式扭转了现代精神价值,把人类的思想文化推向了一个新的临界点,并以此形成后现代时期美学的基本原则和普遍倾向,从而确定了这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美学的基本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后现代主义美学 存在物 认识论美学 德里达 存在论 近代西方美学 释义学 本体论 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音乐美学的基础文献--《论音乐的形象性》的历史读解 被引量:4
9
作者 明言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8-122,共5页
文章针对赵宋光先生的《论音乐的形象性》的历史地位、理论意义等进行了一定的分析。指出了赵先生文论的理论基础及其历史贡献,并对赵先生当年隐讳在文论内层的对认识论音乐美学的批判,做出了自己的深度解析与理性思考,认为当东欧和中... 文章针对赵宋光先生的《论音乐的形象性》的历史地位、理论意义等进行了一定的分析。指出了赵先生文论的理论基础及其历史贡献,并对赵先生当年隐讳在文论内层的对认识论音乐美学的批判,做出了自己的深度解析与理性思考,认为当东欧和中国的音乐美学家们大多都沉溺于认识论的音乐美学观念中的时候,他就开始寻找补充这种狭隘观念的方法。从补充以后的效果来看,赵先生的理论修正相对于当时东欧及中国的音乐美学家们而言,理论陈述的确是圆满了、逻辑关系的确是顺畅了、体系架构的确是丰韵了。这是一个具有超越时代、空间的理论家的睿智和胸怀才能够达到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美学 音乐的形象性 认识论音乐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出“形式—意蕴”表里结构的思维定式──对审美形式表现性和动力性的生态思考 被引量:1
10
作者 曾永成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3期49-56,共8页
审美形式的意蕴来自世界象征之网中的客观对应,“象罔”神话揭示形式的这一作用。审美形式的生态本质主要在于其节律特征所具有的动力性,它使形式的意义通过美感体验而为生命所持有。中国古代美学的重要范畴“兴”揭示了审美形式的动... 审美形式的意蕴来自世界象征之网中的客观对应,“象罔”神话揭示形式的这一作用。审美形式的生态本质主要在于其节律特征所具有的动力性,它使形式的意义通过美感体验而为生命所持有。中国古代美学的重要范畴“兴”揭示了审美形式的动力性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现性 动力性 审美形式 认识论美学 意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反映”若干问题的澄清
11
作者 石然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1-25,共5页
反映论论争是中国文艺理论界掀起的又一场论争。反映论是思维与存在关系的根本揭示,不能简单地把反映论当作"科学认知层面的哲学方法论";"简化为镜子"是机械唯物主义的反映论,绝非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文艺理论应... 反映论论争是中国文艺理论界掀起的又一场论争。反映论是思维与存在关系的根本揭示,不能简单地把反映论当作"科学认知层面的哲学方法论";"简化为镜子"是机械唯物主义的反映论,绝非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文艺理论应遵守反映论的普遍指导,具体地认识文艺的审美反映;审美反映是文艺的特性,但文艺仍可能具有知性、伦理性等其他反映形式;当代"认识论美学"和"认知美学"进一步证实了"审美"与"认识"具有内在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映论 审美反映 认识论美学 认知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