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索绪尔符号学的认识论基础——《普通语言学手稿》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肖娅曼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5-161,共7页
索绪尔结构主义符号学的根本特征之一就是"能指-所指"的二元对立。但人们往往将其理解为反映或表达的关系,即"所指"被理解为对客观对象的反映、或对预先存在的概念的表达。然而,近年发现的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手稿... 索绪尔结构主义符号学的根本特征之一就是"能指-所指"的二元对立。但人们往往将其理解为反映或表达的关系,即"所指"被理解为对客观对象的反映、或对预先存在的概念的表达。然而,近年发现的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手稿》充分证明:索绪尔符号学的认识论基础既非唯物反映论,亦非先验理性论;他所说的"所指"既不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也不是先于语言符号的概念的表达。为此,索绪尔严格区分了"内在现象"与"外在现象",其中,"外在现象"指客观事物和先于语言符号的概念,而"内在现象"才是其"所指"。索绪尔认为,能指与所指在语言符号之外或语言符号之前并不存在,它们是语言任意创造的,因而它们是同质的,都是"内在的精神"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绪尔 符号学 认识论基础 《普通语言学手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堂教学“后模式时代”的认识论基础透视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磊 王舜华 付强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15年第2期11-15,共5页
"后模式时代"的认识论基础表现出三个方面的特点:"可验证性"为特征的知识观,标志着人们认识上的根本转变;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为特征的教学观,是"后模式时代"一个突出的特点;"探究式教学... "后模式时代"的认识论基础表现出三个方面的特点:"可验证性"为特征的知识观,标志着人们认识上的根本转变;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为特征的教学观,是"后模式时代"一个突出的特点;"探究式教学"为特征的教学策略,是一种可实现的、自然的、有效的学习框架。探讨课堂教学"后模式时代"的认识论基础,在于指出:一是教学观、知识观对教师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不容忽视,应鼓励教师形成自己科学的教学与知识理论和观点;二是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以利于教师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教学 后模式时代 认识论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事实与哲学眼光--谈语言研究的认识论基础 被引量:3
3
作者 霍永寿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8-65,共8页
在语言理论的建构过程中,哲学眼光作为理性化的哲学智慧或科学研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识之思"在认识元思维层面上集中体现为四个过程,即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定义问题的性质、对有关问题的信息进行表征以及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语言理论的建构过程中,哲学眼光作为理性化的哲学智慧或科学研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识之思"在认识元思维层面上集中体现为四个过程,即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定义问题的性质、对有关问题的信息进行表征以及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本研究通过对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论、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和乔姆斯基生成语言学理论建构过程的分析论证,语言学作为经验性科学可以从对语言事实的观察入手,然后经由上述四个元思维过程,逐步走向学科理论的建构,并进而对世界语言学产生影响。这一过程是哲学眼光指引下的取舍、抽象、深入、系统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事实 哲学眼光 语言研究 认识论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教育认识论基础的反思与重建——中西比较的视角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平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7-91,共5页
道德来自文化,是文化的一部分。中西方不同的文化传统造成了各自传统道德教育的差异。在道德教育的过程和基础上,西方重"认知",中国重"情感";在道德教育的结果和逻辑上,西方遵循"由外而内"的逻辑,中国遵... 道德来自文化,是文化的一部分。中西方不同的文化传统造成了各自传统道德教育的差异。在道德教育的过程和基础上,西方重"认知",中国重"情感";在道德教育的结果和逻辑上,西方遵循"由外而内"的逻辑,中国遵循"由内而外"的逻辑。文化价值多元、知识性质改变和道德本身的复杂等一系列因素共同造成现代社会道德教育的认识论困境。借鉴对中西方道德教育差异的思考,现代道德教育必须改变单一的以"知识"或者"情感"为基础的认识论传统,在"知性"与"感性"的结合中,统筹人的复杂性和人类生活的多样性,从人性和人生发展的复杂性出发,重建道德教育的认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教育 认识论基础 中西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是发现真理的唯一途径──邓小平理论的认识论基础
5
作者 陈朝宗 《理论学习月刊》 1998年第10期5-7,共3页
关键词 邓小平理论 历史决定论 认识论基础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历史发展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真理 社会主义理论 人类思维 邓小平同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觉思维:印度佛学中国化的认识论基础 被引量:2
6
作者 曹玉涛 韦留柱 杨仁忠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5期9-11,共3页
关键词 直觉思维 认识论基础 印度佛学 佛教中国化 庄子 顿悟成佛 中国古代哲学 印度佛教 魏晋玄学 中国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平跨居”理论的认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分析--知识社会学的视角 被引量:1
7
作者 杨猛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9-68,共10页
“和平跨居”理论,作为中国学者原创的学术理论,是滥觞于中国跨国民族研究过程中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重要理论。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出发,检视作为知识的“和平跨居”概念的生产过程,“和平跨居”理论的实践方式,进而发掘其深层的认识论基... “和平跨居”理论,作为中国学者原创的学术理论,是滥觞于中国跨国民族研究过程中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重要理论。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出发,检视作为知识的“和平跨居”概念的生产过程,“和平跨居”理论的实践方式,进而发掘其深层的认识论基础,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便更好地呈现“和平跨居”理论的有效性及其不足,促进理论的完善。目前的“和平跨居”理论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基础,但也存在二元论认识论的缺陷,需要在实践中将其弥合,并回到具体的生活世界,以达到更好地为解决现实问题服务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平跨居 认识论基础 知识社会学 跨国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中国自然哲学的认识论基础及特征
8
作者 祁洞之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2年第6期66-70,共5页
与西方自然哲学发展的轨迹不同,中国的自然哲学一开始就关注于即使在今天看来也令科学望而生畏的认知领域:以关联、耦合、分歧、突变为典型特征的有机界自然秩序的衍变。而在西方,关于该领域的认识论,直至本世纪,确切地说是在普利高津... 与西方自然哲学发展的轨迹不同,中国的自然哲学一开始就关注于即使在今天看来也令科学望而生畏的认知领域:以关联、耦合、分歧、突变为典型特征的有机界自然秩序的衍变。而在西方,关于该领域的认识论,直至本世纪,确切地说是在普利高津的远离平衡态耗散结构理论及哈肯协同理论问世以后才产生对过去守恒的、可逆的传统自然理性发生挑战的契机。而当中西方的自然哲学发生碰撞的时候,中西两方面的学者均没有深刻意识到中西自然哲学差异的意义。1600年(明神宗万历28年),利玛窦带着传教的使命来到北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秩序 自然哲学 认知逻辑 古代中国人 社会科学 东西方 使命 哲学认识论 认识论基础 西方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与思维——二程论教学的认识论基础
9
作者 吴宣德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51-59,共9页
在二程的教育哲学体系中,关于知识与思维的论述占据了一个重要地位。在那里,二程对'天理'内在于人的实际形态作了分析,从而论证了教学过程的认识论基础。与此同时,他们对知识的来源问题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一、论知识的构成众... 在二程的教育哲学体系中,关于知识与思维的论述占据了一个重要地位。在那里,二程对'天理'内在于人的实际形态作了分析,从而论证了教学过程的认识论基础。与此同时,他们对知识的来源问题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一、论知识的构成众所周知,在二程的理论中,'理'的存在方式可以区分为两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程 德性之知 闻见之知 教育哲学 认识论基础 本质认识 事物本质 精思 天地之间 感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诡辩论的认识论基础
10
作者 卢良梅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8-15,共8页
诡辩论作为一种辩论方法,早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就已存在,并且在哲学发展的各个阶段不断地出现,特别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后,它更成为资产阶级思想家。机会主义者宣扬错误观点、攻击马克思主义的一种手段。诡辩论的产生有其认识上的原因,研... 诡辩论作为一种辩论方法,早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就已存在,并且在哲学发展的各个阶段不断地出现,特别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后,它更成为资产阶级思想家。机会主义者宣扬错误观点、攻击马克思主义的一种手段。诡辩论的产生有其认识上的原因,研究诡辩论的认识论基础,对于深入批判诡辩论,总结思维的经验教训是十分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诡辩论 辩证法 认识论基础 唯心主义 相对主义 列宁 黑格尔 灵活性 相对性 非集合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评乔姆斯基语言理论的认识论基础
11
作者 吴益民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3期1-6,共6页
乔姆斯基认为,人的语言知识是不可能全靠后天的归纳而得来的。人先天就有一种语言习得机制(Lauguage Acquisition Device简称LAD)。这种机制包含一套形式上和内容上的语言共性(Lauguage Universals)。这些先天的语言共性经过后天具体语... 乔姆斯基认为,人的语言知识是不可能全靠后天的归纳而得来的。人先天就有一种语言习得机制(Lauguage Acquisition Device简称LAD)。这种机制包含一套形式上和内容上的语言共性(Lauguage Universals)。这些先天的语言共性经过后天具体语言材料的诱发,转化为具体语言的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论基础 天赋观念 莱布尼茨 笛卡尔 潜在能力 理性主义 经验主义 唯心主义 本体论 内部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科学预见与认识论基础
12
作者 江家齐 周穗明 《学术研究》 1985年第3期40-45,共6页
科学预见作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认识手段,在近代的社会实践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社会科学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的科学预见,在自然科学中爱因斯坦关于相对论的科学预见,曾经极大地启发了人们的思想,刷新了人... 科学预见作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认识手段,在近代的社会实践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社会科学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的科学预见,在自然科学中爱因斯坦关于相对论的科学预见,曾经极大地启发了人们的思想,刷新了人们的观念,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并突出地展示了科学预见的认识论功能,确实为世人所瞩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预见 社会实践 客观规律 认识主体 马克思 认识论基础 恩格斯 自觉性 主体自觉能动性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判断改革姓“社”姓“资”标准的认识论基础
13
作者 郑俊钦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11-15,共5页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谈话中,针对改革开放中阻碍人们前进的最大障碍——被姓“社”姓“资”问题所困扰这一要害,深刻地提出了判断改革姓“社”姓“资”的标准,这就是:“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关键词 社会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国家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 思想 认识论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改革开放 邓小平同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建设社会主义文明的认识论基础
14
作者 孔阶平 《学术研究》 1982年第6期26-33,共8页
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特征之一,是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保证。因此,探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探讨它的认识论基础,不仅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有重要的现实... 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特征之一,是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保证。因此,探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探讨它的认识论基础,不仅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从物质和精神、一般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各自的相互关系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差别,从认识论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马克思恩格斯 相互关系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认识论基础 社会主义社会 意识 自然界 物质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哲学基础及其逻辑展开 被引量:2
15
作者 霍登煌 张新民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19,共8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和本质特征,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新境界,具有内涵深邃而又逻辑严密的哲学基础,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的科学指南与根本遵... 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和本质特征,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新境界,具有内涵深邃而又逻辑严密的哲学基础,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的科学指南与根本遵循。其中,文化唯物论是其哲学立论基石,诠释了文化生发的社会根基;文化认识论是其精髓意涵,概括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内容要素与实践进路;文化方法论是其运行机理依循,为全面审视和解决新时代文化建设和发展领域的重大现实问题提供了逻辑导引与匡正方法;文化价值论是其思想和实践的目标意旨,反映了新时代文化建设工作的价值尺度与目标要旨。四重论域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共同构建起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宏大叙事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唯物论基础 认识论基础 方法论基础 价值论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一个新视角看休谟哲学的认识论
16
作者 姚定一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6期26-31,46,共7页
一 休谟感觉一元论中的唯物论 传统的哲学史观点把构成休谟哲学认识论基础的“感觉一元论”判定为主观唯心论,这种观点的理论源头来自苏联哲学界,例如苏联编写的多卷本《哲学史》称:“休谟和贝克莱都认为,‘物’是人的感觉的复合,而整... 一 休谟感觉一元论中的唯物论 传统的哲学史观点把构成休谟哲学认识论基础的“感觉一元论”判定为主观唯心论,这种观点的理论源头来自苏联哲学界,例如苏联编写的多卷本《哲学史》称:“休谟和贝克莱都认为,‘物’是人的感觉的复合,而整个自然界乃是人类意识中的观念的总和,两者都是主观唯心主义。”(敦尼克等主编《哲学史》第一卷,三联书店,一九五八年版,第492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谟哲学 认识论 哲学史 一元论 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论 哲学界 认识论基础 人类意识 唯物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决狭义认识论问题的别样方案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静芳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1-58,173,174,共10页
受"中国哲学逻辑与认识论意识不发达"这一观点的刺激,20世纪中国哲学家如张东荪、金岳霖、冯契等,特别重视认识论问题的研究。他们的贡献,不仅在于探索了一条认识论研究的"形上进路",还在于对西方认识论所关注的&qu... 受"中国哲学逻辑与认识论意识不发达"这一观点的刺激,20世纪中国哲学家如张东荪、金岳霖、冯契等,特别重视认识论问题的研究。他们的贡献,不仅在于探索了一条认识论研究的"形上进路",还在于对西方认识论所关注的"狭义认识论"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他们承认感觉的局限性,却另辟途径沟通天人、主客;承认范畴的重要作用,却致力于阐发不同的范畴体系;承认逻辑的重要性,却为认识论奠定了不同的"逻辑基础"。这些解决狭义认识论问题的新路向,是20世纪中国认识论研究的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认识论 “自然界”的扩展 中国哲学范畴体系 认识论的逻辑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美学美本质研究的哲学基础 被引量:1
18
作者 莫其逊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81-85,共5页
西方美学的美本质研究有其独特的哲学背景,具体而言,西方哲学史有一条“本体论──认识论──本体论”的脉络。以此为基础,西方美学对美本质的研究也就有着浓厚的理性主义认识论哲学的历史气氛和文化传统,当代西方美学的主观性、相... 西方美学的美本质研究有其独特的哲学背景,具体而言,西方哲学史有一条“本体论──认识论──本体论”的脉络。以此为基础,西方美学对美本质的研究也就有着浓厚的理性主义认识论哲学的历史气氛和文化传统,当代西方美学的主观性、相对性和非理性倾向并未从根本上走出西方哲学的二元论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美学 美本质 西方哲学 认识论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教育理念知识论基础的探讨
19
作者 刘影秋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99-101,105,共4页
现代哲学对知识体系的完备性提出了质疑,信息经济学揭示了学习成本的不可忽视,网络及其搜索引擎技术改变了人们获取知识的技术条件,在此情形下教育的认识论基础发生了变化,人们需要在新的前提下重新探讨教育理念的问题。
关键词 教育理念 认识论基础 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爱因斯坦的认识论思想
20
作者 谢庆绵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3期14-21,共8页
认识论同科学的关系是值得注意的。它们互相依存。认识论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成为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认识论——只要这真是可以设想的——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
关键词 认识论思想 经验事实 认识论基础 时空观 引力场 逻辑联系 少年时代 感性经验 感觉经验 毫不含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