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试论康德的认识对象学说
1
作者
董云虎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8-17,共10页
康德是西方哲学史上对认识对象(以及认识主体)观念作了深刻变革的哲学家。对康德的认识对象学说,哲学界有不同的理解。本文试对此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
康德
物自身
认识
对象
客体
对象
观
认识的对象
统一性
唯心
实在性
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认识对象或内容与客观存在的同一
2
作者
吕国欣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1期59-63,共5页
认识的对象或内容与客观的存在着的物质世界的关系,是认识论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全部哲学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在哲学史上长期存在着争论,目前我国的哲学界也有不同的认识。本文想就这个问题谈一些不成熟的意见,以就教于有关同志。
关键词
认识
对象
客观存在
认识
论
重大问题
认识的对象
物质世界
哲学史
哲学界
长期存在
客观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思维定势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
被引量:
9
3
作者
刘怀惠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48-50,共3页
思维定势是思维运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它是思维由显著的变动诸如灵感、顿悟转向稳定、平和的一种态势。有的说,思维定势“指的是人们受已有知识、观念的影响,在解决问题时,所具有的倾向性和心理准备”.又有的说思维定势是指人们解...
思维定势是思维运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它是思维由显著的变动诸如灵感、顿悟转向稳定、平和的一种态势。有的说,思维定势“指的是人们受已有知识、观念的影响,在解决问题时,所具有的倾向性和心理准备”.又有的说思维定势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所具有的心理倾向”.这些对思维定势的解释,都是把思维定势作为一种心理现象进行考察的。其实,从根本上来说,思维定势是一种思维认识的结构,一种思维的传统习惯。因此,我们对思维定势的考察,首先应该把它放在认识论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破思维定势
地位和作用
思维运动
人脑
思维
认识
对思维
现代思维
负效应
认识的对象
耗散结构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教科书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基本的感知对象
被引量:
1
4
作者
花永泰
《课程.教材.教法》
1981年第1期71-75,共5页
从本质上看,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教导下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教学中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活动,体现着人类认识世界的一般规律,是从感知对象开始的。在对这些对象毫无感性认识的情况下,教学工作是无法进行的。 教学工作中学生的感知活动,主...
从本质上看,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教导下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教学中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活动,体现着人类认识世界的一般规律,是从感知对象开始的。在对这些对象毫无感性认识的情况下,教学工作是无法进行的。 教学工作中学生的感知活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对实际的事物、图表、模型、实验以及运用幻灯、电影、电视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所呈现的图象及音响的感知;其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过程
感知
对象
教科书
语文学科
认识
过程
马克思主义
认识
论
学生
认识
客观世界
认识的对象
教学工作
语言文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宏观认识论与微观认识论
被引量:
1
5
作者
郭立田
《求是学刊》
1986年第6期24-28,共5页
关键词
微观
认识
论
宏观
认识
认识
活动
认识
客体
认识
主体
认识
功能
认识
结构
马克思主义哲学
正解
认识的对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新解
6
作者
张尚仁
《人文杂志》
1984年第3期36-40,共5页
众所周知,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但是,掌握一个理论观点,却不能停留在命题的提法和它的字面意义,更重要的是要揭示该命题的深刻含义和丰富内容,要根据认识和实践的新经验,去深化和丰富原...
众所周知,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但是,掌握一个理论观点,却不能停留在命题的提法和它的字面意义,更重要的是要揭示该命题的深刻含义和丰富内容,要根据认识和实践的新经验,去深化和丰富原有观点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
工具
主体和客体
认识
对象
认识的对象
认识
能力
劳动实践
认识
和实践
自然物
认识
活动
认识
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论证的再思考———与传统哲学教科书商榷
7
作者
吴仁平
王金福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3期4-8,共5页
“实践是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活动”这一观点并不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实践一般本质的正确理解。所以,现行哲学教科书以这一观点为前提对真理标准所作的论证存有严重的理论问题:其一,从逻辑上必然否定真理标准的客观性观点;其二,...
“实践是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活动”这一观点并不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实践一般本质的正确理解。所以,现行哲学教科书以这一观点为前提对真理标准所作的论证存有严重的理论问题:其一,从逻辑上必然否定真理标准的客观性观点;其二,难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的立场上说明包括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在内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系列观点。要解决上述理论问题,必须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立场对认识的对象和实践的一般本质重新理解,把认识的对象理解为实践,把实践的本质理解为客观物质活动,这样,才能正确地论证说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理标准的论证
真理标准的客观性
实践的一般本质
认识的对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真理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
被引量:
2
8
作者
王智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1期63-65,共3页
真理是不是客观的,有没有客观真理?许多哲学教材都给予了明确的肯定的回答。但是,这些回答及其解释却存在着问题。本文将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真理首先是主观的,然后在作为再认识的对象时,它才是客观的。
关键词
真理的内容
真理
的对象
客观真理
客观事物
主观世界
客观
对象
主观和客观
认识的对象
认识
对象
正确的
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恩格斯所理解的哲学
9
作者
刘永富
林日葵
《探索(浙江)》
1987年第4期18-20,共3页
目前许多哲学教科书,在说明构造现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时,一般都认为,现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来源于恩格斯。但是,当我们对恩格斯的哲学思想作深入的分析和考察之后,就会发现现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不仅不是来自于恩格斯,相反,...
目前许多哲学教科书,在说明构造现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时,一般都认为,现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来源于恩格斯。但是,当我们对恩格斯的哲学思想作深入的分析和考察之后,就会发现现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不仅不是来自于恩格斯,相反,它与恩格斯所理解的哲学也有许多不同。因此,本文主要就思格斯所理解的哲学谈谈笔者的一些看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逻辑学
恩格斯
实证科学
自然观
认识的对象
认识
论
社会历史观
思维活动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辩证逻辑问题(上)
被引量:
1
10
作者
肖前
《人文杂志》
1985年第3期4-9,共6页
讲三个问题:一、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的一致。二、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以及辩证思维规律。三、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 一 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的一致 我想结合《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一书的结构讲述。 第一 辩证逻辑这一章在我们...
讲三个问题:一、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的一致。二、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以及辩证思维规律。三、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 一 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的一致 我想结合《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一书的结构讲述。 第一 辩证逻辑这一章在我们这本书中的地位,或者说,为什么我们要添加这一章。 辩证逻辑是思维的辩证法,它所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给人们一个正确的思维方法。哲学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个武器,哲学之所以有用,之所以有威力,就在于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正确的思想方法。在长征到陕北以后,毛泽东同志花了很多时间,研究哲学和讲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证逻辑
认识
论
理论思维
主客观
辩证法
本体论
逻辑学
哲学
真理的标准
认识的对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在主体—客体问题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
11
作者
胡宝琛
《人文杂志》
1984年第5期52-58,共7页
近年来我国哲学界热烈开展起来的关于主体——客体问题的讨论,所争论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就是客体是不是依赖于主体而存在。这个问题,显然是直接同如何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联系着,本文也就想从这个角度谈一些不成熟的...
近年来我国哲学界热烈开展起来的关于主体——客体问题的讨论,所争论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就是客体是不是依赖于主体而存在。这个问题,显然是直接同如何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联系着,本文也就想从这个角度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向同志们请教。 一 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体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认识
对象
认识的对象
客观事物
认识
论
列宁
影响和作用
认识的
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康德的认识对象学说
1
作者
董云虎
机构
中共中央党校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8-17,共10页
文摘
康德是西方哲学史上对认识对象(以及认识主体)观念作了深刻变革的哲学家。对康德的认识对象学说,哲学界有不同的理解。本文试对此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
康德
物自身
认识
对象
客体
对象
观
认识的对象
统一性
唯心
实在性
感性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认识对象或内容与客观存在的同一
2
作者
吕国欣
出处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1期59-63,共5页
文摘
认识的对象或内容与客观的存在着的物质世界的关系,是认识论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全部哲学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在哲学史上长期存在着争论,目前我国的哲学界也有不同的认识。本文想就这个问题谈一些不成熟的意见,以就教于有关同志。
关键词
认识
对象
客观存在
认识
论
重大问题
认识的对象
物质世界
哲学史
哲学界
长期存在
客观真理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思维定势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
被引量:
9
3
作者
刘怀惠
机构
郑州大学哲学系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48-50,共3页
文摘
思维定势是思维运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它是思维由显著的变动诸如灵感、顿悟转向稳定、平和的一种态势。有的说,思维定势“指的是人们受已有知识、观念的影响,在解决问题时,所具有的倾向性和心理准备”.又有的说思维定势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所具有的心理倾向”.这些对思维定势的解释,都是把思维定势作为一种心理现象进行考察的。其实,从根本上来说,思维定势是一种思维认识的结构,一种思维的传统习惯。因此,我们对思维定势的考察,首先应该把它放在认识论的范围。
关键词
突破思维定势
地位和作用
思维运动
人脑
思维
认识
对思维
现代思维
负效应
认识的对象
耗散结构理论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教科书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基本的感知对象
被引量:
1
4
作者
花永泰
出处
《课程.教材.教法》
1981年第1期71-75,共5页
文摘
从本质上看,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教导下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教学中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活动,体现着人类认识世界的一般规律,是从感知对象开始的。在对这些对象毫无感性认识的情况下,教学工作是无法进行的。 教学工作中学生的感知活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对实际的事物、图表、模型、实验以及运用幻灯、电影、电视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所呈现的图象及音响的感知;其二。
关键词
教学过程
感知
对象
教科书
语文学科
认识
过程
马克思主义
认识
论
学生
认识
客观世界
认识的对象
教学工作
语言文字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宏观认识论与微观认识论
被引量:
1
5
作者
郭立田
出处
《求是学刊》
1986年第6期24-28,共5页
关键词
微观
认识
论
宏观
认识
认识
活动
认识
客体
认识
主体
认识
功能
认识
结构
马克思主义哲学
正解
认识的对象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新解
6
作者
张尚仁
出处
《人文杂志》
1984年第3期36-40,共5页
文摘
众所周知,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但是,掌握一个理论观点,却不能停留在命题的提法和它的字面意义,更重要的是要揭示该命题的深刻含义和丰富内容,要根据认识和实践的新经验,去深化和丰富原有观点的内容。
关键词
认识
工具
主体和客体
认识
对象
认识的对象
认识
能力
劳动实践
认识
和实践
自然物
认识
活动
认识
成果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论证的再思考———与传统哲学教科书商榷
7
作者
吴仁平
王金福
机构
江西师范大学政法系
苏州大学管理学院
出处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3期4-8,共5页
文摘
“实践是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活动”这一观点并不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实践一般本质的正确理解。所以,现行哲学教科书以这一观点为前提对真理标准所作的论证存有严重的理论问题:其一,从逻辑上必然否定真理标准的客观性观点;其二,难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的立场上说明包括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在内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系列观点。要解决上述理论问题,必须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立场对认识的对象和实践的一般本质重新理解,把认识的对象理解为实践,把实践的本质理解为客观物质活动,这样,才能正确地论证说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关键词
真理标准的论证
真理标准的客观性
实践的一般本质
认识的对象
分类号
B023.3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真理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
被引量:
2
8
作者
王智
机构
广东教育学院政治系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1期63-65,共3页
文摘
真理是不是客观的,有没有客观真理?许多哲学教材都给予了明确的肯定的回答。但是,这些回答及其解释却存在着问题。本文将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真理首先是主观的,然后在作为再认识的对象时,它才是客观的。
关键词
真理的内容
真理
的对象
客观真理
客观事物
主观世界
客观
对象
主观和客观
认识的对象
认识
对象
正确的
认识
分类号
B02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恩格斯所理解的哲学
9
作者
刘永富
林日葵
机构
西安交大哲学教研室
中共浙江省纪委教育处
出处
《探索(浙江)》
1987年第4期18-20,共3页
文摘
目前许多哲学教科书,在说明构造现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时,一般都认为,现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来源于恩格斯。但是,当我们对恩格斯的哲学思想作深入的分析和考察之后,就会发现现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不仅不是来自于恩格斯,相反,它与恩格斯所理解的哲学也有许多不同。因此,本文主要就思格斯所理解的哲学谈谈笔者的一些看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逻辑学
恩格斯
实证科学
自然观
认识的对象
认识
论
社会历史观
思维活动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辩证逻辑问题(上)
被引量:
1
10
作者
肖前
出处
《人文杂志》
1985年第3期4-9,共6页
文摘
讲三个问题:一、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的一致。二、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以及辩证思维规律。三、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 一 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的一致 我想结合《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一书的结构讲述。 第一 辩证逻辑这一章在我们这本书中的地位,或者说,为什么我们要添加这一章。 辩证逻辑是思维的辩证法,它所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给人们一个正确的思维方法。哲学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个武器,哲学之所以有用,之所以有威力,就在于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正确的思想方法。在长征到陕北以后,毛泽东同志花了很多时间,研究哲学和讲哲学。
关键词
辩证逻辑
认识
论
理论思维
主客观
辩证法
本体论
逻辑学
哲学
真理的标准
认识的对象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在主体—客体问题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
11
作者
胡宝琛
出处
《人文杂志》
1984年第5期52-58,共7页
文摘
近年来我国哲学界热烈开展起来的关于主体——客体问题的讨论,所争论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就是客体是不是依赖于主体而存在。这个问题,显然是直接同如何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联系着,本文也就想从这个角度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向同志们请教。 一 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关键词
客体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认识
对象
认识的对象
客观事物
认识
论
列宁
影响和作用
认识的
主体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试论康德的认识对象学说
董云虎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认识对象或内容与客观存在的同一
吕国欣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思维定势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
刘怀惠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教科书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基本的感知对象
花永泰
《课程.教材.教法》
198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论宏观认识论与微观认识论
郭立田
《求是学刊》
198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新解
张尚仁
《人文杂志》
198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论证的再思考———与传统哲学教科书商榷
吴仁平
王金福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真理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
王智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恩格斯所理解的哲学
刘永富
林日葵
《探索(浙江)》
198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关于辩证逻辑问题(上)
肖前
《人文杂志》
198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在主体—客体问题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
胡宝琛
《人文杂志》
198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