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5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认识活动发生学探纲 被引量:3
1
作者 陈文江 何云峰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3期19-26,共8页
一、认识活动发生的基本条件 认识过程中包含着两种主体,一是认识活动主体,一是认识运动主体。毫无疑问,认识作为一种活动过程,其主体是人。正是活生生的、现实的人使认识发动起来,并按照自己的意愿控制它。但作为认识活动本身的目的来... 一、认识活动发生的基本条件 认识过程中包含着两种主体,一是认识活动主体,一是认识运动主体。毫无疑问,认识作为一种活动过程,其主体是人。正是活生生的、现实的人使认识发动起来,并按照自己的意愿控制它。但作为认识活动本身的目的来讲,它要努力达到把握事物的各个方面及其规律,因而在认识活动中运动主体却是认识本身。这好似一架机器,是人在启动和关闭它,但在其运行过程中,总是被加工的东西本身在运动(原料——→成品)。从这一点来说,黑格尔认为,认识的主体是绝对精神,确有一定的道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活动 活动主体 认识手段 目标点 运动主体 认识对象 发生学 实践活动 认识 动力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学材料的意义——兼论教学认识活动中学生的直接客体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杨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8-105,共8页
教学材料的意义维度是教学材料的"灵魂",只有着眼于它的意义维度,才能认清它真正的价值所在。教学材料作为教学认识活动中的直接客体,它的意义是由教师根据知识展开的,同时也是由作为活动主体的学生生成的,外部的控制力量与... 教学材料的意义维度是教学材料的"灵魂",只有着眼于它的意义维度,才能认清它真正的价值所在。教学材料作为教学认识活动中的直接客体,它的意义是由教师根据知识展开的,同时也是由作为活动主体的学生生成的,外部的控制力量与主体的内部力量共同构成了教学材料的意义维度。以意义为出发点来看待教学材料,打破了它原有形象上的局限性,给它带来了形象上新的延展,但同时也为它的形象的呈现划定了特定的场域,表明它绝非无处不在、多多益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材料 教学认识活动 学生 直接客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交往和认识活动 被引量:1
3
作者 周文彰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4-9,共6页
考察人的认识活动,考察社会文化背景对认识活动的影响,就不能不研究人们的社会交往。社会文化是通过人们相互交往而对认识发生作用的。交往把个体卷入了社会文化背景,交往又把社会文化因素传递给个体,从而实现了个体认识与社会文化因素... 考察人的认识活动,考察社会文化背景对认识活动的影响,就不能不研究人们的社会交往。社会文化是通过人们相互交往而对认识发生作用的。交往把个体卷入了社会文化背景,交往又把社会文化因素传递给个体,从而实现了个体认识与社会文化因素的相互作用或相互影响。因此交往在认识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和意义。沙夫指出:“交际似乎是一个同一切有关认识的过程不可分割地联系着的要素,甚至在独白中的没有盲语的思想,也是广义的交际的一种特殊的行为。所以如果我们要以任何合理的方式来研究认识论的话,哲学就不能不注意交际的问题,这是没有可奇怪的。”把交往作为认识活动的环节和前提来研究。把交往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范畴确立起来,按理说是应该没有什么疑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交往 认识活动 情感交往 非语言交往 个体认识 社会文化背景 主体认识图式 社会文化因素 交往关系 社会交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认识活动的种种预设
4
作者 何云峰 鲍宗豪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4期92-96,共5页
本文作者认为,在主体认识客体的现实认识活动中,有许多基础性的预设信念存在。因为主体对诸如对象的存在、主体自身的认识能力、认识(知识)的本质等等基础性问题必须首先给予解答,这是认识活动开展的前提。但是,这种解答往往又很... 本文作者认为,在主体认识客体的现实认识活动中,有许多基础性的预设信念存在。因为主体对诸如对象的存在、主体自身的认识能力、认识(知识)的本质等等基础性问题必须首先给予解答,这是认识活动开展的前提。但是,这种解答往往又很少以显性的方式表现于外,而是以预设的形式存在于主体的全部信念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 认识活动 预设 信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认识活动中的约定因素
5
作者 许玉乾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13-17,共5页
使人类认识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因素很多。若从认识本身来看,使其得以进行和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便是约定。虽然约定在人类认识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迄今还没有引起认识论研究者的高度重视,本文拟对人类认识活动中的约定... 使人类认识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因素很多。若从认识本身来看,使其得以进行和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便是约定。虽然约定在人类认识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迄今还没有引起认识论研究者的高度重视,本文拟对人类认识活动中的约定因素作一初步探讨,以期引起广大认识论研究者对于约定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之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者 假说 思维创造 认识活动 客体 约定 术语 认识 初步探讨 科学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人类认识活动的基本方式
6
作者 郑仓元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43-47,共5页
一 认知型、评价型、审美型等认识方式,是人类认识活动的基本方式,这三种方式在遵循认识是主体对客体反映这一原则的前提下。具有各自不同的运行特点。
关键词 认识活动 人类 认识方式 运行特点 审美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主体性
7
作者 孔易人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75-78,共4页
关键词 智能结构 实践和认识 人的主体性 认识和实践 认识活动 实践理念 能力结构 人的素质 认识结构 主体差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主体知识对认识活动的负面影响
8
作者 王炳书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86-88,共3页
关键词 认识活动 负面影响 主体知识结构 已有知识 思维定势 参照系 认识能力 负效应 吸收知识 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类认识活动中的模糊性
9
作者 梁世民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36-40,共5页
本文论述模糊性在人类认识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
关键词 认识活动 模糊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历史认识活动与需要的关系
10
作者 赵建群 《安徽史学》 1999年第1期4-7,49,共5页
需要是社会科学许多学科的重要范畴,历史学科也必须注重对这一范畴本身及相关课题的研究。关于历史认识活动与需要的关系,即属于此一类型的课题。一、历史认识活动与需要的本质性关系历史认识活动与需要之间的关系,存在于不同的层面... 需要是社会科学许多学科的重要范畴,历史学科也必须注重对这一范畴本身及相关课题的研究。关于历史认识活动与需要的关系,即属于此一类型的课题。一、历史认识活动与需要的本质性关系历史认识活动与需要之间的关系,存在于不同的层面。就两者之间内在的固有关系而言,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认识活动 史学研究 历史研究 历史认识问题 研究历史 历史认识主体 思维调节 历史学科 历史知识 科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认识活动到意指实践:教学理解的文化转向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金运 张立昌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0-35,共6页
教学理解作为对教学的基本认识,影响着师生的教学生活。基于认识活动的教学理解范式以知识传授为目的,在提高师生认识水平的同时,遮蔽了教师的教育角色,规训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当代哲学的文化转向为教学理解提供了新的视角,教学由此被... 教学理解作为对教学的基本认识,影响着师生的教学生活。基于认识活动的教学理解范式以知识传授为目的,在提高师生认识水平的同时,遮蔽了教师的教育角色,规训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当代哲学的文化转向为教学理解提供了新的视角,教学由此被视为一种意指实践。作为意指实践的教学,是对教学文化性的确认,它以意义世界的建构为目的,确立文化育人的价值追求,表征不同知识类型的文化意义,确定师生的文化主体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理解 认识活动 意指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非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
12
作者 王红艺 吕洪涛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5期66-68,共3页
人,既是理性的存在者,又是非理性的存在者,是以理性为主导的理性和非理性的统一体。这就决定了人的认识过程也必然是一个理性和非理性相统一的整体性过程。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既相互排斥又相互协调、相互补充,都是认识活... 人,既是理性的存在者,又是非理性的存在者,是以理性为主导的理性和非理性的统一体。这就决定了人的认识过程也必然是一个理性和非理性相统一的整体性过程。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既相互排斥又相互协调、相互补充,都是认识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近年来,随着国内对人的非理性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广泛、深入,正确认识非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理性因素 认识活动 非理性问题 认识过程 相互补充 理性能力 情感 灵感 整体性 直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认识活动中的信念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学德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1期48-52,共5页
本文从认识论的角度入手,论述了什么是信念、信念同认识的关系,哲学信念与具体信念的区别和联系,库恩范式理论中的信念观,夏佩尔对库恩范式理论的修正,人们的认识与信念的辩证发展等问题。
关键词 信念 认识活动 客观世界 库恩范式 科学研究 科学活动 秩序性 思维结构 可知性 信念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认识活动的一般形式与过程
14
作者 王诚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5-93,共9页
历史认识的主体不断地从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找到新的研究课题和新的研究方向,同时在这些研究中提升出新的研究方法和新的研究内容,因此,时代的发展和需要推动着历史认识的深化和发展。每一个历史认识主体能不能积极地顺应时代潮流,自... 历史认识的主体不断地从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找到新的研究课题和新的研究方向,同时在这些研究中提升出新的研究方法和新的研究内容,因此,时代的发展和需要推动着历史认识的深化和发展。每一个历史认识主体能不能积极地顺应时代潮流,自觉地将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与时代相结合,都会对历史认识的高度和水平产生影响。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历史认识活动是每一个历史认识主体的具体活动,但是想要深入了解历史,探寻历史背后更多的史实,还需要不同的历史认识主体相互协作,互相配合。一个时代的历史认识水平的高低,说到底并不是由哪一个独立的历史认识主体所决定的,而是由当时历史条件下所有历史认识主体共同的认识水平所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认识活动 认识过程 认知结构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活动与认识活动的一体性
15
作者 伊仁业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17,共2页
在人与世界的关系中,人对世界的改造形成了人的实践活动并限定了其内容;世界对人的改造形成了人的认识活动并限定了其内容。在人与世界改造与被改造的双向互动模式中,既不是单纯的实践模式或认识模式,也不是二者之间的简单相加。这... 在人与世界的关系中,人对世界的改造形成了人的实践活动并限定了其内容;世界对人的改造形成了人的认识活动并限定了其内容。在人与世界改造与被改造的双向互动模式中,既不是单纯的实践模式或认识模式,也不是二者之间的简单相加。这种双向互动模式可以称之为实践-认识一体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 实践活动 认识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价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被引量:1
16
作者 郑仓元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50-55,共6页
评价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郑仓元(浙江省委党校)评价是生活中无时不表现出来的精神活动内容,然而评价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精神活动?它同认识是什么关系呢?对此,有人认为评价是主观的、情感的表达,是对客观对象的态度、情感、意向、... 评价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郑仓元(浙江省委党校)评价是生活中无时不表现出来的精神活动内容,然而评价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精神活动?它同认识是什么关系呢?对此,有人认为评价是主观的、情感的表达,是对客观对象的态度、情感、意向、判断和选择,否认评价的认识特性;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活动 评价活动 认识活动 价值关系 主体和客体 人的需要 主体需要 评价理论 评价对象 根本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识活动的动力学考察
17
作者 袁金富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34-38,共5页
人类认识活动无论是从认识主体、认识客体抑或是从认识的主体——客体关系来看,都是一个由多层次子系统构成的复杂大系统。这个复杂的大系统还同更复杂更大的系统——社会文化系统以及大脑的生理机能系统存在着紧密的耦合关系,致使要对... 人类认识活动无论是从认识主体、认识客体抑或是从认识的主体——客体关系来看,都是一个由多层次子系统构成的复杂大系统。这个复杂的大系统还同更复杂更大的系统——社会文化系统以及大脑的生理机能系统存在着紧密的耦合关系,致使要对人类认识活动作出精确而全面理论描述(任何描述都是一种解释)的哲学认识论,不能恪守某个既成的理论视角。只有从不同的理论视角描述人类认识活动,形成理论上的互补效应,才有可能实现哲学认识论的理论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活动 社会驱动力 活动系统 价值观念 表现形式 形成理论 批判精神 激励力量 认识主体 主体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题是重要的认识活动
18
作者 吴刚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68-71,共4页
解题是重要的认识活动吴刚1“感性认识以及理性认识是如何形成的”这些近代认识论所探讨的基本问题,邓小平在他的认识论中未加涉及。作为现代认识论思想家,他感兴趣的是理解和解题问题。邓小平的认识论思想之所以会对当今人们的认识... 解题是重要的认识活动吴刚1“感性认识以及理性认识是如何形成的”这些近代认识论所探讨的基本问题,邓小平在他的认识论中未加涉及。作为现代认识论思想家,他感兴趣的是理解和解题问题。邓小平的认识论思想之所以会对当今人们的认识活动产生如此之大的影响,正在于他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认识 认识活动 接受者 解题活动 实事求 解放思想 性实践 接受活动 理性认识 现代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识工具在科学认识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田卫民 《思想战线》 1984年第2期6-11,共6页
翻开自然科学史册,我们清楚地看到,从文艺复兴时期伽利略发明第一台天文望远镜把人类的视野扩展到“新宇宙”,到近代牛顿利用三棱镜将白光复合体分解为它的各个组成部份——一个扇形的光谱,直到现代丁肇中用“佩特拉”正负电子碰撞机观... 翻开自然科学史册,我们清楚地看到,从文艺复兴时期伽利略发明第一台天文望远镜把人类的视野扩展到“新宇宙”,到近代牛顿利用三棱镜将白光复合体分解为它的各个组成部份——一个扇形的光谱,直到现代丁肇中用“佩特拉”正负电子碰撞机观察胶子喷注现象,无数科学事实都证明了认识工具给人类认识活动带来的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工具 主体认识 实践活动 马克思恩格斯 认识活动 自然科学 认识对象 地球 感觉器官 天文望远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价值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
20
作者 吴乃欣 《理论学习月刊》 1998年第8期31-33,共3页
关键词 认识活动 价值目标 马克思主义认识 实践活动 客体 人民群众 创造性 科学观 “文化大革命”期间 主体根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