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现、星丛和真理性内涵——本雅明《认识批判序言》中对真与美关系的讨论 被引量:5
1
作者 赵千帆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1-88,116,共9页
文章对本雅明《德国悲苦剧的起源》的《认识批判序言》中关于真与美关系的讨论进行了细致的解读,将之放到包括叔本华、海德格尔、康德和黑格尔的思想在内的哲学史上下文中进行重新考察,明辨异同,分梳脉络,指出他关于这一问题的构想——... 文章对本雅明《德国悲苦剧的起源》的《认识批判序言》中关于真与美关系的讨论进行了细致的解读,将之放到包括叔本华、海德格尔、康德和黑格尔的思想在内的哲学史上下文中进行重新考察,明辨异同,分梳脉络,指出他关于这一问题的构想——美是未来的真理性内涵在过去中直接地表现给现在——是对德国美学传统的"美的救赎"的动机的重新部署。与此同时,也对他的关键性概念如"表现""星丛""美的真理性内涵"等给出尽可能明晰的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雅明 认识批判序言》 真理性内涵 理念 表现 星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贝马斯认识批判的危机理论 被引量:1
2
作者 钱厚诚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28-33,共6页
哈贝马斯认为,近代以来的哲学,从康德到黑格尔直至马克思,在实证主义出现之前,具有批判和反思的品格,是“认识批判”活跃的历史,他称之为“实证主义的史前史”,但由于理论的失误和不足,其中也蕴涵着危机。实证主义出现以后,批判和反思... 哈贝马斯认为,近代以来的哲学,从康德到黑格尔直至马克思,在实证主义出现之前,具有批判和反思的品格,是“认识批判”活跃的历史,他称之为“实证主义的史前史”,但由于理论的失误和不足,其中也蕴涵着危机。实证主义出现以后,批判和反思被抛弃了,科学主义浪潮蔚为大观,客观主义话语甚嚣尘上,工具理性则成为理性的代名词,认识批判的危机全面爆发。所以,“实证主义的史前史”同时就是“认识批判的危机史”,因此,有必要重构认识批判。哈贝马斯通过批判和反思的方法,重新省察了这部“史前史”、“危机史”,从中获得诸多重构认识批判的启示。最终,基于反对实证主义、批判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立场,哈贝马斯提出了重构认识批判的草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贝马斯 认识批判 社会批判 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价值形式分析的现象学阐释——理解马克思的社会认识批判
3
作者 冯波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15,共8页
马克思对价值形式的分析具有浓厚的现象学意味,对马克思价值形式分析的现象学阐释,有助于我们发掘马克思理论中的认识论内涵,理解马克思的社会认识批判。价值形式是价值表现或显现为交换价值的方式,因此交换价值是价值的显现或现象。物... 马克思对价值形式的分析具有浓厚的现象学意味,对马克思价值形式分析的现象学阐释,有助于我们发掘马克思理论中的认识论内涵,理解马克思的社会认识批判。价值形式是价值表现或显现为交换价值的方式,因此交换价值是价值的显现或现象。物象化是价值现象所展现出来的假象认识。价值现象既是对价值本质内容即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的遮蔽,同时又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假象形态的揭示。马克思的社会认识批判,正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假象形态及其促发的假象认识的批判,并以革命实践的方式将其彻底铲除。因此马克思的社会认识批判同时也是一种社会批判理论和革命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形式 现象学 物象化 社会认识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起源、体系与物化的“狂欢”——《认识论的元批判》中的法西斯主义之思
4
作者 侯振武 黄亚明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18,共7页
在《认识论的元批判》中,阿多诺以胡塞尔现象学为契机,展开了对起源哲学的批判,其中渗透着批判法西斯主义的内在逻辑。起源哲学对“第一者”的狂热追求使其对同一性原则做了“越界”运用,这正是法西斯主义的理论基点。起源哲学与法西斯... 在《认识论的元批判》中,阿多诺以胡塞尔现象学为契机,展开了对起源哲学的批判,其中渗透着批判法西斯主义的内在逻辑。起源哲学对“第一者”的狂热追求使其对同一性原则做了“越界”运用,这正是法西斯主义的理论基点。起源哲学与法西斯主义的这种同构性,更为突出地表现在具有强制的齐一性与排他性的“体系”。这种体系以第一者为起源,但这第一者存在着不可克服的悖论。法西斯主义的这种结构及其悖论,实际上植根于物化的资本主义社会,是这一社会的意识形态与存在结构的极端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论的元批判 法西斯主义 起源哲学 体系 物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起源逻辑到起源—历史:本雅明《认识—批判序言》对柯亨“起源”概念的批评 被引量:3
5
作者 姚云帆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7-85,共9页
本雅明的《认识—批判序言》中,对“起源”的论述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这些论述不仅决定了本雅明早期文论思想的核心关切,并对其历史哲学有着重要影响。在国内外相关研究,尤其是国内研究中,对“起源”概念的思想史起源的研究较为稀少。德... 本雅明的《认识—批判序言》中,对“起源”的论述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这些论述不仅决定了本雅明早期文论思想的核心关切,并对其历史哲学有着重要影响。在国内外相关研究,尤其是国内研究中,对“起源”概念的思想史起源的研究较为稀少。德国犹太哲学家柯亨在《纯粹认识逻辑》中将“起源”看作重要的范畴加以论述。柯亨认为,“起源”范畴发端于纯粹思维的起源判断,以“一”这一先验的数量规定性为中介,起源判断沟通处于“前存在”状态的“存在(Sein)”和可被思维和度量的最基础存在者“现在(Seinde)”,从而规定了让一切存在者可被思维所把握的基础范畴,进而将“前存在(Vor-Sein)”“一”和“现在”的关系转化为可被数学—逻辑方法所把握的不定存在、作为数量一的限定存在和连续性之间的关系。本雅明认为,柯亨试图通过数学—逻辑方法来认识和理解存在的方法忽略了存在和其表征形式之间的差异与否定关系。他指出,只有区分设置和起源的关系,并将起源概念理解为不断运动的起源—历史,才能真正把握起源概念的实质。但是,本雅明保留了柯亨将“起源”看作“一”的判断在认识论领域的意义,并依托此将存在的单一性和认识形式统一性之间张力结构呈现出来,构造了一种基于“一”的差异存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源 认识批判序言》 《纯粹认识逻辑》 赫尔曼·柯亨 本雅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出体系哲学:阿多诺认识论元批判的理论启示
6
作者 陈胜云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0-64,共5页
体系哲学的最大理论弱点在于主观地设定一种第一性 ,并自觉不自觉地以之为基础来同构世界 ,其结果 ,是形成一种不向现实实践开放的封闭理论体系。体系哲学的本质特征表现在对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颠倒上。在作出这些判断时 ,德国学者阿多诺... 体系哲学的最大理论弱点在于主观地设定一种第一性 ,并自觉不自觉地以之为基础来同构世界 ,其结果 ,是形成一种不向现实实践开放的封闭理论体系。体系哲学的本质特征表现在对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颠倒上。在作出这些判断时 ,德国学者阿多诺是正确的。但同时 ,我们又要看到 ,当阿多诺把辩证唯物主义也当作第一性哲学来批判的时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系 第一性 认识论元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出关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关系认识的樊篱
7
作者 叶险明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38-239,共2页
叶险明撰文《关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关系认识的方法论批判》指出,改革开放以来,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关系就一直是中国社会科学的一个主题。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中国社会科学界的每一次思想解放,都与超越对这一主题原有认识中存在着的... 叶险明撰文《关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关系认识的方法论批判》指出,改革开放以来,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关系就一直是中国社会科学的一个主题。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中国社会科学界的每一次思想解放,都与超越对这一主题原有认识中存在着的樊篱息息相关。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这是当代中国社会科学发展的一种规律性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评 书介绍 叶险明 《关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关系认识的方法论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合理设计的逻辑思维替代现象学方法
8
作者 崔平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12,共8页
探求认识的可能条件这一认识批判事业,合乎提问逻辑而应该坚持下去直到取得足以安然面对理性的结果。胡塞尔现象学的悲剧根源仅仅在于现象学方法相对认识批判目标的逻辑缺陷。在现象学方法的机智简捷外表下面隐藏着的,不仅有现实操作上... 探求认识的可能条件这一认识批判事业,合乎提问逻辑而应该坚持下去直到取得足以安然面对理性的结果。胡塞尔现象学的悲剧根源仅仅在于现象学方法相对认识批判目标的逻辑缺陷。在现象学方法的机智简捷外表下面隐藏着的,不仅有现实操作上的笨重,而且还有夸父逐日式的惨烈。其实,现象学方法和理念的逻辑意蕴已经启示着某种逻辑思维的方向,至少并未根本封闭逻辑思维的可能性。胡塞尔试图用现象学方法追求的意识哲学,完全可以通过设计一种特殊的逻辑思维方案来实现,此即具有彻底前提批判逻辑形式、能够直接切中普遍意识存在的演绎方法。这种也许被讥以陈旧过时的经典方法,不但蕴含着能够满足现象学方法哲学追求的逻辑品质,而且提供完成认识批判的逻辑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批判 现象学方法 彻底前提批判 演绎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批评的阐释 被引量:5
9
作者 管建华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8-24,共7页
音乐批评应该成为音乐学术研究的基本理念,当今它对于社会的音乐文化发展的理论功用价值越来越突出。本文试图从哲学的解释学中寻求音乐批评的人文学科基础与方法,并将音乐批评与当今各种文化批评视界相融合,既扩大音乐批评广阔的文... 音乐批评应该成为音乐学术研究的基本理念,当今它对于社会的音乐文化发展的理论功用价值越来越突出。本文试图从哲学的解释学中寻求音乐批评的人文学科基础与方法,并将音乐批评与当今各种文化批评视界相融合,既扩大音乐批评广阔的文化视野,也探求中国音乐批评在今后全球文化相互影响中对话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批评 解释学 主体性批评 边缘批评 后殖民批评 文化批评 认识批判 跨文化并置 解释人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状态下的胡塞尔与康德——利奥塔论审美反思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骁远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9-116,共8页
胡塞尔继承了康德的超越论哲学,在批判心理主义的基础上进行认识批判,发展出了现象学反思的方法。这种方法被利奥塔用于解读康德美学中的审美反思,批判现代宏大叙事。通过现象学的视角,首先,审美反思是先验的反思,具有“启发性”特征,... 胡塞尔继承了康德的超越论哲学,在批判心理主义的基础上进行认识批判,发展出了现象学反思的方法。这种方法被利奥塔用于解读康德美学中的审美反思,批判现代宏大叙事。通过现象学的视角,首先,审美反思是先验的反思,具有“启发性”特征,即确保感性在认识过程中的奠基性并限制诸认识能力的使用范围,防止超越性知识的出现;其次,审美反思具有“自指性”特征,是与反思性判断力相关的审美感觉,它保证了反思的内在性和批判的纯粹性,防止知识能力与超越性对象形成直接联系。这种认识批判为知识找到了明见性的基础,同时为后现代的崇高美学和伦理学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奥塔 审美反思 认识批判 康德 胡塞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理性和神秘之间——哈耶克经济自由主义的价值困境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以明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21,共7页
哈耶克经济自由主义代表了当代实践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即将认识论批判的思想引入实践哲学。认识论批判使哈耶克在实践领域走向了形式主义的方法,反对全面的、实质性的理性建构,但是,哈耶克的方法论原则却使他陷入价值虚无主义的深... 哈耶克经济自由主义代表了当代实践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即将认识论批判的思想引入实践哲学。认识论批判使哈耶克在实践领域走向了形式主义的方法,反对全面的、实质性的理性建构,但是,哈耶克的方法论原则却使他陷入价值虚无主义的深渊无法自拔,而不得不向神秘主义求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批判 方法论 虚无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物关系问题的解决:从胡塞尔到海德格尔
12
作者 刘丽霞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5期52-58,共7页
西方哲学史上,自笛卡尔至胡塞尔的认识论范式内,对主观意识如何认识外物的认识论难题,有四种不同的解决方式:实在论、内在观念论、先验观念论以及先验现象学。胡塞尔1906年首次提出了认识批判,它来自康德但又在其先验现象学框架内对康... 西方哲学史上,自笛卡尔至胡塞尔的认识论范式内,对主观意识如何认识外物的认识论难题,有四种不同的解决方式:实在论、内在观念论、先验观念论以及先验现象学。胡塞尔1906年首次提出了认识批判,它来自康德但又在其先验现象学框架内对康德作了批判。因胡塞尔仍在笛卡尔的认识论范式内,其先验现象学的问题亦受这一认识方式本身的局限。海德格尔提出切近物的首要方式不再是人的理性认识,而是此在的非理性的、情绪性的生存体验的基础存在论,使他走出了认识论框架,建立了新的心与物的关系范式,实现了问题的"范式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塞尔 认识批判 先验现象学 心物关系 认识论范式 西方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多诺对胡塞尔现象学的批评及其反思 被引量:1
13
作者 单斌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8-33,共6页
阿多诺一直将胡塞尔现象学作为其哲学批判对话的对象,其认识论元批评的核心即是从事物的超越性问题出发分析胡塞尔范畴直观、本质直观,试图从胡塞尔思想内部找到Noema与Noesis之间并不是直接性的,而必须是中介性的,先验哲学追求的起源... 阿多诺一直将胡塞尔现象学作为其哲学批判对话的对象,其认识论元批评的核心即是从事物的超越性问题出发分析胡塞尔范畴直观、本质直观,试图从胡塞尔思想内部找到Noema与Noesis之间并不是直接性的,而必须是中介性的,先验哲学追求的起源根本无法达到。依此阿多诺以否定辩证法来描述其认识论批判所揭示的同一性哲学的真实困境。然而这种否定辩证法是以忽视和歪曲胡塞尔超越论现象学为代价的,忽视胡塞尔意向性结构及其发生现象学对起源的深入探索是超越主体—客体二元对立框架的。是崩溃、模糊的否定辩证法还是起源探问的先验现象学依然是我们在当下哲学论争中面临的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物感知 认识论元批判 本质直观 中介性 否定辩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