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认识活动发生学探纲 被引量:3
1
作者 陈文江 何云峰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3期19-26,共8页
一、认识活动发生的基本条件 认识过程中包含着两种主体,一是认识活动主体,一是认识运动主体。毫无疑问,认识作为一种活动过程,其主体是人。正是活生生的、现实的人使认识发动起来,并按照自己的意愿控制它。但作为认识活动本身的目的来... 一、认识活动发生的基本条件 认识过程中包含着两种主体,一是认识活动主体,一是认识运动主体。毫无疑问,认识作为一种活动过程,其主体是人。正是活生生的、现实的人使认识发动起来,并按照自己的意愿控制它。但作为认识活动本身的目的来讲,它要努力达到把握事物的各个方面及其规律,因而在认识活动中运动主体却是认识本身。这好似一架机器,是人在启动和关闭它,但在其运行过程中,总是被加工的东西本身在运动(原料——→成品)。从这一点来说,黑格尔认为,认识的主体是绝对精神,确有一定的道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活动 活动主体 认识手段 目标点 运动主体 认识对象 发生学 实践活动 认识 动力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认识工具
2
作者 张尚仁 《求是学刊》 1983年第4期11-18,共8页
关键词 认识工具 认识 认识活动 人类认识 认识形式 生产工具 认识主体 认识手段 认识世界 智能机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客体系统 被引量:1
3
作者 赵跃红 郭绍芳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2-24,共3页
试论客体系统赵跃红,郭绍芳系统论的创始人贝塔朗菲曾对系统有过定义:“系统是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部分的总体。”长期以来关于系统论的讨论很多。综观之,系统的本质特征至少有如下几点:其一,系统是有机... 试论客体系统赵跃红,郭绍芳系统论的创始人贝塔朗菲曾对系统有过定义:“系统是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部分的总体。”长期以来关于系统论的讨论很多。综观之,系统的本质特征至少有如下几点:其一,系统是有机整体,它体现了事物的连续性,表现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客体 认识活动 客体系统 客体制约 认识对象 自然物质 主体认识 认识手段 自然界 社会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代经验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4
作者 高蕴琦 《电化教育研究》 1987年第4期6-10,共5页
什么是'替代经验'替代经验(represented experience)这个术语,并不是哲学或心理学上的专门名词,而是美国教育家埃·戴尔在其名著《教学中的视听方法》一书中论述'经验之塔'(Cone of Experience)时提出的一个说法。... 什么是'替代经验'替代经验(represented experience)这个术语,并不是哲学或心理学上的专门名词,而是美国教育家埃·戴尔在其名著《教学中的视听方法》一书中论述'经验之塔'(Cone of Experience)时提出的一个说法。他在对教学过程中所接触到的各类经验按其抽象程度进行分类时,发现在使用语言符号表达的经验(抽象经验)和人们通过直接参与获得的直接经验之间,存在着一些过渡层次,其中包括参观展览、看电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过程 符号表 学习过程 中所 传授过程 视听材料 认识手段 学习效果 教学效果 局部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制约人物正确评价的原因
5
作者 李屏南 《湖湘论坛》 1994年第5期49-51,共3页
人物评价是历史研究和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由于它对后人具有多方面的启迪和借鉴作用,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然而,要对人物作出正确评价却并非易事,因为这种评价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因此,认真探讨制约人物正确评价的原因,对... 人物评价是历史研究和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由于它对后人具有多方面的启迪和借鉴作用,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然而,要对人物作出正确评价却并非易事,因为这种评价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因此,认真探讨制约人物正确评价的原因,对正确地开展人物评价大有裨益。本文试在这方面作一粗浅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客体 历史研究 思想品德修养 评价历史 现实生活 封建统治阶级 文化科学知识 人的评价 认识手段 阶级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语义学看中医 被引量:2
6
作者 马勇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1期1-3,共3页
本世纪以来,人们从物理学、心理学、数学、历史学等各个角度去探讨语言现象,形成了语言物理学、生理语言学、心理语言学、数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历史语言学等一连串的边缘学科,列入现代语言学的分支。对于中医学语言研究,在很大程度... 本世纪以来,人们从物理学、心理学、数学、历史学等各个角度去探讨语言现象,形成了语言物理学、生理语言学、心理语言学、数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历史语言学等一连串的边缘学科,列入现代语言学的分支。对于中医学语言研究,在很大程度上还局限在其自然语言的理解上,局限在用现代科学的名词去解释和阐述,而没有能用语言学的方法去探讨中医的语言现象,笔者认为中医语言学应当成为中医多学科研究的一个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研究 多学科研究 模糊语义 现代科学 语用学 认识手段 悟性思维 中医知识 语义研究 医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观的演进及其方法论
7
作者 李存芳 余炳辉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5期69-72,共4页
生命现象是至今人们所知道的只有在地球上才发生的独特现象。对于人类来说,怎样看待生命,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长期以来,人们对于什么是生命,生命从何而来,生命体与非生命体之间的关系如何。
关键词 生命观 生命有机体 活力论 生命运动 拉美特利 认识手段 运动现象 系统论观点 耗散结构 里弗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符号学观点看语言和文字的关系 被引量:4
8
作者 邢凯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8-22,共5页
七十多年前,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提出建立符号学(sémiologie)的设想,并指出:“将来符号学发现的规律也可以应用于语言学,所以后者将属于全部人文事实中一个非常确定的领域。”(《普通语言学教程》中译本第38页,商务印书馆... 七十多年前,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提出建立符号学(sémiologie)的设想,并指出:“将来符号学发现的规律也可以应用于语言学,所以后者将属于全部人文事实中一个非常确定的领域。”(《普通语言学教程》中译本第38页,商务印书馆,1982年)索绪尔提出的“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的思想奠定了全部现代语言科学的理论基础。“符号性”是语言这一事物的基本特征,系统方法是语言研究的根本方法。一、一般认为符号就是能够用来代表甲事物的乙事物。对这个定义必须作进一步说明。符号不是一般的自然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尔迪南 符号性 意义内容 普通语言学 视觉符号 认识手段 符号表示 符号系统 语文建设 物质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可知论的历史演变 被引量:1
9
作者 南普照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4期107-112,共6页
关键词 可知论 微观客体 自在之物 外部世界 主观与客观 认识手段 康德 哥本哈根学派 观测仪器 理性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