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塑形:从认识型到话语事件场的转变——福柯《认知考古学》解读 被引量:4
1
作者 张一兵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30,共7页
在《认知考古学》一书中,福柯一改《词与物》中那种认识型统摄文化的历史观察视角,而着眼于某种看不见的当下建构和解构的话语运行场。这就是所谓话语实践,在实体存在的意义中,它恰恰是以不在场的出场方式存在的。正是这个话语实践同时... 在《认知考古学》一书中,福柯一改《词与物》中那种认识型统摄文化的历史观察视角,而着眼于某种看不见的当下建构和解构的话语运行场。这就是所谓话语实践,在实体存在的意义中,它恰恰是以不在场的出场方式存在的。正是这个话语实践同时塑形了社会存在中的客体与主体,并生成全新的社会生活中的策略性统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柯 《认知考古学》 认识型 话语事件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典认识型:话语、自然和财富中的三种大写的构序——青年福柯的《词与物》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一兵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8-46,共9页
青年福柯认为,17世纪出现的古典认识型在整个西方文化历史存在中建构了三种新的大写的有序:一是作为一门符号科学的普通语法,这是对话语活动的构序;二是重新确定"自然的连续性和错综复杂性"存在的自然史,这是向大自然立法的构... 青年福柯认为,17世纪出现的古典认识型在整个西方文化历史存在中建构了三种新的大写的有序:一是作为一门符号科学的普通语法,这是对话语活动的构序;二是重新确定"自然的连续性和错综复杂性"存在的自然史,这是向大自然立法的构序;三是"准许交换和确立起人们的需求或欲望之间的等值的符号的科学"——货币理论和价值理论,这是关于经济活动的构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柯 《词与物》 古典认识型 表象 构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柯知识权力理论及其教育学意蕴 被引量:27
3
作者 李孔文 王嘉毅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32,共10页
福柯知识权力理论与其学术发展是相适应的,沿着"考古学-谱系学-伦理学",认识型的更迭反映了知识的自主与回归,主体的微观权力是力量关系,知识-权力的共生关系形成了现代社会的真理制度,解决策略为局部斗争和生存美学。在教育... 福柯知识权力理论与其学术发展是相适应的,沿着"考古学-谱系学-伦理学",认识型的更迭反映了知识的自主与回归,主体的微观权力是力量关系,知识-权力的共生关系形成了现代社会的真理制度,解决策略为局部斗争和生存美学。在教育领域,福柯知识权力理论在主体观、知识观、师生观、目的观、价值观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权力 认识型 微观权力 教育学意蕴 福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后现代主义观照的教育主体现代化 被引量:54
4
作者 熊川武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9-16,8,共9页
我国近年来教育现代化的个别方面或环节,似乎是在一种肯定的而非反省的思维方式指导下展开的。这反映在对教育主体的认识上,人们多从教育主体定位上做文章,先后提出了“教师主体”、“学生主体”、“教师与学生联合主体”等见解和“目... 我国近年来教育现代化的个别方面或环节,似乎是在一种肯定的而非反省的思维方式指导下展开的。这反映在对教育主体的认识上,人们多从教育主体定位上做文章,先后提出了“教师主体”、“学生主体”、“教师与学生联合主体”等见解和“目的性”、“选择性”、“创造性”、“自我调节性”等主体性,这尽管为教育主体现代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主体 主体性 主体间性 后现代主义思想 认识型 教育实践 不合理性 主体地位 哈贝马斯 伦理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柯《知识考古学》的起源与话语分析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孙虎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7-45,共9页
在20世纪60年代,福柯提出哲学的考古学方法,这在他的思想发展中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性起点,对理解他思想的独特性具有决定性意义。《知识考古学》是福柯唯一明确讨论方法论的著作,注重揭示科学的知识话语类型。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福柯又... 在20世纪60年代,福柯提出哲学的考古学方法,这在他的思想发展中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性起点,对理解他思想的独特性具有决定性意义。《知识考古学》是福柯唯一明确讨论方法论的著作,注重揭示科学的知识话语类型。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福柯又提出了自己的谱系学方法,与哲学的考古学方法不同,考古学方法是从一种认识型出发描述历史现象,谱系学引入了权力概念,将不同的认识型看作权力的效果,关注权力与知识关系的揭示,这是对考古学方法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柯 知识考古学 认识型 谱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分类到本体论承诺 被引量:4
6
作者 澜清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0-64,共5页
分类是人们认识事物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对事物的认知可能由于分类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结果。本体论承诺是一种通过“物与词”的对应关系,来寻找事物根源和本质联系的方法,这种分类方法能够让持不同分类方法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得到共性... 分类是人们认识事物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对事物的认知可能由于分类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结果。本体论承诺是一种通过“物与词”的对应关系,来寻找事物根源和本质联系的方法,这种分类方法能够让持不同分类方法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得到共性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类 认识型 知识考古学 本体论承诺 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性的人:一个晚近的历史建构事件——青年福柯《词与物》解读 被引量:1
7
作者 张一兵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0-24,共5页
福柯认为,作为主体而出现的人并非历来存在,而只是现代性认识型的特殊历史产物。现代性的人,在古典认识型的表象意义上只是一个空无,我们只有通过关于他的词、他的机体和他制造的客体才能靠近他,才能描绘他的面孔。这个新近被生成的人... 福柯认为,作为主体而出现的人并非历来存在,而只是现代性认识型的特殊历史产物。现代性的人,在古典认识型的表象意义上只是一个空无,我们只有通过关于他的词、他的机体和他制造的客体才能靠近他,才能描绘他的面孔。这个新近被生成的人在现代认识型中由四重规定性构成,即有限性、经验与先验、非思及起源。福柯断言,现代主体意义上的人,必定是一张在历史上必定被抹去的面孔。他还认为,人文科学如同人一样,并不是一种始终存在的东西,只不过也是一种19世纪以后出现的新事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柯 《词与物》 现代认识型 主体性的人 人文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思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现代性”范式——从“再解读”到“被压抑的现代性”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春田 《中文自学指导》 2008年第2期60-65,共6页
本文选择199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几种代表性的论述思路,清理、揭示这些问题关怀、概念范畴、表述模式在特定学术谱系中的来龙去脉.在肯定诸多研究视野对于现代文学研究的重大推动作用的同时,澄清、批评其中的盲点、误判、遮蔽和可... 本文选择199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几种代表性的论述思路,清理、揭示这些问题关怀、概念范畴、表述模式在特定学术谱系中的来龙去脉.在肯定诸多研究视野对于现代文学研究的重大推动作用的同时,澄清、批评其中的盲点、误判、遮蔽和可能的限度,意识到西方学术创造的理论模式在"本土化"过程中,知识与权力、学术与政治之间的复杂关系,也很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研究范式 认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的知识考古学和政治经济学——福柯和杰姆逊论语言逻辑的转换
9
作者 朱康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3-27,共5页
语言自身在其整体性的构型法则上经历着变化。福柯和杰姆逊分别沿着知识考古学与政治经济学的考察方法,将这一变化归于"认识型"与生产方式的转换,在那里语言被予以构型、组织与再生产的功能。同时,杰姆逊对福柯作了批判性考察... 语言自身在其整体性的构型法则上经历着变化。福柯和杰姆逊分别沿着知识考古学与政治经济学的考察方法,将这一变化归于"认识型"与生产方式的转换,在那里语言被予以构型、组织与再生产的功能。同时,杰姆逊对福柯作了批判性考察,将"认识型"纳入生产方式的整体性构造之中,从而,在生产方式、认识型与语言之间,呈现出了一种同构的关系。尤其在现代性的兴起之中,货币成为资本同时决定了语言成为符号,并且这一进程继续自我转化,在后现代的时刻,符号则最终变成能指的游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型 生产方式 语言逻辑 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taethics(后伦理学)与Metaphysics(后物理学)——粗议中西哲学之异同及中国有无哲学的问题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妙法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2期63-69,共7页
与西哲以metaphysics为核心相对应 ,中哲以metaethics为核心。在西哲中 ,metaphysics不仅为西方的物理学、自然科学 ,而且也为其伦理学提供哲学基础。在中哲中 ,metaethics不仅为中国的伦理道德作出了哲学的论证 ,而且使中国大哲在探讨... 与西哲以metaphysics为核心相对应 ,中哲以metaethics为核心。在西哲中 ,metaphysics不仅为西方的物理学、自然科学 ,而且也为其伦理学提供哲学基础。在中哲中 ,metaethics不仅为中国的伦理道德作出了哲学的论证 ,而且使中国大哲在探讨物理问题时也染上浓重的伦理学色彩。由此也决定了西哲认识论是物理型的 ,中哲认识论是伦理型的。两者之差异在于 ,西哲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征服世界 ,中哲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自己征服自己。这进一步使中西哲学各有一套独特的方法论 :与西哲的逻辑学和方法论相应 ,中哲的方法论即功夫论。中西哲学尽管类型不同 ,但都是关于人生智慧的学问 ,因此都是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ETHICS METAPHYSICS 伦理认识 物理认识 方法论 功夫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控线切割加工开放实验需要多层次发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庞愉平 鄂大辛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2003年第5期179-182,共4页
在数控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开放性教学实践中,我们将开放实验分类为:兴趣型认识实验、求知型自主实验和创新型专业实验等层次,取得了一点教学成果.由此,意识到在实验教学中既应该重视素质教育的普遍含义,同时也决不能忽视其中蕴育着的更... 在数控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开放性教学实践中,我们将开放实验分类为:兴趣型认识实验、求知型自主实验和创新型专业实验等层次,取得了一点教学成果.由此,意识到在实验教学中既应该重视素质教育的普遍含义,同时也决不能忽视其中蕴育着的更深层次的发展性、建设性含义.本文先就兴趣型认识实验和求知型自主实验,简略谈一谈它在整个开放实验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及其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线切割加工 开放实验 兴趣认识实验 求知自主实验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