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塑形:从认识型到话语事件场的转变——福柯《认知考古学》解读 |
张一兵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4
|
|
|
2
|
古典认识型:话语、自然和财富中的三种大写的构序——青年福柯的《词与物》研究 |
张一兵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
3
|
福柯知识权力理论及其教育学意蕴 |
李孔文
王嘉毅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7
|
|
|
4
|
论后现代主义观照的教育主体现代化 |
熊川武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54
|
|
|
5
|
福柯《知识考古学》的起源与话语分析研究 |
孙虎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5
|
|
|
6
|
从分类到本体论承诺 |
澜清
|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4
|
|
|
7
|
主体性的人:一个晚近的历史建构事件——青年福柯《词与物》解读 |
张一兵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
8
|
重思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现代性”范式——从“再解读”到“被压抑的现代性” |
张春田
|
《中文自学指导》
|
2008 |
3
|
|
|
9
|
语言的知识考古学和政治经济学——福柯和杰姆逊论语言逻辑的转换 |
朱康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
10
|
Metaethics(后伦理学)与Metaphysics(后物理学)——粗议中西哲学之异同及中国有无哲学的问题 |
赵妙法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4 |
2
|
|
|
11
|
数控线切割加工开放实验需要多层次发展 |
庞愉平
鄂大辛
|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
2003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