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和评价研究 |
佘双好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
2015 |
10
|
|
|
2
|
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的认识和评价 |
佘双好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
2015 |
4
|
|
|
3
|
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识和评价的特点分析 |
邢鹏飞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
4
|
对反映性认识和评价性认识的反思 |
辛望旦
|
《人文杂志》
|
1986 |
1
|
|
|
5
|
论认识和评价 |
胡寿鹤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2 |
0 |
|
|
6
|
榜样对比对少年学生自我评价的作用 |
聶世茂
|
《心理学报》
|
1966 |
2
|
|
|
7
|
大学生获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途径和载体研究 |
佘双好
|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
2015 |
4
|
|
|
8
|
“五四”:在多元阐释中重建知识叙事 |
陈卫平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
|
|
|
9
|
新时期以来郁达夫其人其作研究综述 |
刘茂海
|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
2
|
|
|
10
|
正确对待下属的逆反心理 |
陈光军
|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
1998 |
0 |
|
|
11
|
影响案件调查的社会心理效应 |
韩卫涛
|
《会计之友》
|
1995 |
0 |
|
|
12
|
人际知觉的“晕轮效应”与体育教学 |
刘伟
张鹏
|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
1988 |
2
|
|
|
13
|
浅议学习心理障碍及其对策(上) |
肖尧望
|
《教育学报》
|
1995 |
3
|
|
|
14
|
“何有于我哉”是自谦之辞吗? |
汪秋明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1999 |
0 |
|
|
15
|
论活动的道德教育意义 |
朱洪发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98 |
1
|
|
|
16
|
“晕轮”效应与体育教学 |
曹芹
|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6 |
2
|
|
|
17
|
毛泽东同志的教学思想 |
吴定初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1990 |
0 |
|
|
18
|
评冯雪峰的《鲁迅的文学道路》——兼谈鲁迅研究的若干问题 |
楚石
|
《河北学刊》
|
198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