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认识主体性研究中的三大“偏向”
1
作者 舒远招 杨清明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42-48,共7页
随着认识主体性问题研究的逐步深入,人们对传统的机械反映论不断作出反省与批评。毋容置疑,这些反省与批评对于认识理论研究的深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而且。
关键词 人类中心主义 认识主体性 进化认识 认识主体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 客观化 拟人化 认识结构 康德 相对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认识主体性研究中的几种倾向
2
作者 尚仲生 陈自元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28-33,27,共7页
近几年来,理论界关于主体性问题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二十世纪现代科学技术和当代社会发展的新趋势,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但是,在研究中也出现了某些不正确的倾向。有的研究者过分夸大主体性,把它抬高到本体、本原的地位,... 近几年来,理论界关于主体性问题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二十世纪现代科学技术和当代社会发展的新趋势,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但是,在研究中也出现了某些不正确的倾向。有的研究者过分夸大主体性,把它抬高到本体、本原的地位,试图建立一种不同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哲学”。我们认为有必要对其主要观点和倾向进行认真分析,以澄清是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认识主体性 主体性原则 主客体 马克思恩格斯 主观唯心主义 主体性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 客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动反映与认识主体性 被引量:1
3
作者 陈铁民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3期64-68,75,共6页
认识主体性问题是当今认识论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长期以来,认识论的研究比较强调反映的客观性而忽视认识的主体性,在一些教科书中,对认识主体性阐述得很少.因此,对于什么是认识主体性、反映与主体性的关系以及如何正确发挥认识主体性等... 认识主体性问题是当今认识论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长期以来,认识论的研究比较强调反映的客观性而忽视认识的主体性,在一些教科书中,对认识主体性阐述得很少.因此,对于什么是认识主体性、反映与主体性的关系以及如何正确发挥认识主体性等理论问题,不甚明确.近年来,学术界就这些问题展开了讨论,这对于正确认识上述问题是有益的,但在讨论中出现一种片面夸大主体性的错误倾向.把认识的主体性与能动反映论对立起来,把能动反映论等同于直观反映论.我们认为,研究认识主体性不是为了否定能动反映论,而为了使之更加完善、更加充实.为此,必须正确理解辩证反映与主体性的关系,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点看法. 认识是主体意识对客体存在的反映.那么,什么是反映?从现代系统论来看,所谓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主体性 能动反映论 马克思主义认识 列宁 认识结构 认识对象 黑格尔 认识过程 正确认识 自然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在认识主体性上的革命变革 被引量:1
4
作者 彭隆辉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1期79-83,共5页
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认识主体性问题上的缺陷,在于前者只讲认识的客观性否认认识的主体性,后者只讲认识的主体性否认认识的客观性。马克思在哲学内容上的革命变革的一个重要表现,就在于把实践的观点引进了认识论,阐明了认识的主体性... 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认识主体性问题上的缺陷,在于前者只讲认识的客观性否认认识的主体性,后者只讲认识的主体性否认认识的客观性。马克思在哲学内容上的革命变革的一个重要表现,就在于把实践的观点引进了认识论,阐明了认识的主体性与客观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创立了科学的认识主体性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主体性 实践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识主体性刍议
5
作者 蓝乾亮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11-16,共6页
随着认识主体性的增强,认识的客观性是提高还是降低了? 有些论者在分析了主体因素对认识结果的干扰和影响之后,得出结论说:随着主体因素的增强,认识发展的方向偏离反映事物本来面目的“客观真理愈来愈远,而在与客体自在状态相符合意义... 随着认识主体性的增强,认识的客观性是提高还是降低了? 有些论者在分析了主体因素对认识结果的干扰和影响之后,得出结论说:随着主体因素的增强,认识发展的方向偏离反映事物本来面目的“客观真理愈来愈远,而在与客体自在状态相符合意义上所理解的客观知识,也是不存在的”,“追求知识纯粹客观性的理想是破灭了”。这是在认识主体性讨论中相当普遍的一种意见。这种意见是片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主体性 客体 认识的客观性 知识因素 逻辑 为我关系 认识主体性 主体因素 普遍必然性 认识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普尔的“科学探照灯说”及其认识主体性思想
6
作者 崔永杰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8-22,共5页
波普尔认为,在科学活动中起作用的不是水桶说所强调的知觉,而是,“观察“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而观察的前提是问题、假设。正是假设充当了我们的向导,我们今天的科学是建立在昨天的科学之上的,是昨天的科学─—探照灯起作用的结果... 波普尔认为,在科学活动中起作用的不是水桶说所强调的知觉,而是,“观察“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而观察的前提是问题、假设。正是假设充当了我们的向导,我们今天的科学是建立在昨天的科学之上的,是昨天的科学─—探照灯起作用的结果。科学探照灯说的主体性思想表现在:它肯定了主体认识结构在认识活动中的能动建构作用;试图说明主体认识结构的重构问题。科学探照灯说的主体性思想也有其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普尔 认识主体性 主体性思想 主体认识结构 探照 水桶 建构作用 认识活动 认识主体性 主体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识主体性的类型小议
7
作者 郭新华 《江淮论坛》 CSSCI 1989年第4期48-49,共2页
近来,认识的主体性已成为哲学界所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与认识的主体性相关联的是认识主体性的类型,弄清这个问题,对于我们理解认识活动的构成、机制和本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哲学家都探讨过认识主体性的类型。
关键词 认识主体性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认识活动 哲学史 哲学界 哲学家 认识 课题 主体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克认识论中的主体性思想述评
8
作者 张正军 《人文杂志》 1988年第3期21-26,共6页
在传统的认识论史中,洛克以其“白板论”而著名,因此,洛克被认为是典型的机械论、被动论、否认认识主体性的哲学家。诚然,洛克具有浓厚的机械论色彩,同时他又对认识的主体性作了不少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认识 主体性思想 洛克 认识主体性 机械论 哲学家 白板 简单观念 述评 复杂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自由与认识的主体性 被引量:1
9
作者 高岸起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4-8,共5页
自由是人追求的最高价值。自由不仅具有终极意义 ,也具有当下的意义。人类和个体为了争取更多的自由 ,必须充分合理地发挥认识的主体性。自由是各种限制的目的 ,是人认识必然性的目的 ,是人从事实践活动的目的 ,是人生活的目的。
关键词 自由 认识主体性 限制 必然 实践 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认识对象的客观性和认识的主体性——与杜丽燕等同志商榷
10
作者 李崇富 《人文杂志》 1987年第6期41-47,40,共8页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以社会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坚持能动反映论的基本观点,综合概括现代科学的成就,是认识论发展和深化的理论方向。杜丽燕、尚新建同志的《对反映论的初步反思》(以下简称《反思》)一文,对反映论的诘难是颇具启...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以社会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坚持能动反映论的基本观点,综合概括现代科学的成就,是认识论发展和深化的理论方向。杜丽燕、尚新建同志的《对反映论的初步反思》(以下简称《反思》)一文,对反映论的诘难是颇具启发性的;但对能动反映论的根本性的否定,则是值得商榷的。文章说,能动反映论所坚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对象 认识主体性 客观性 微观客体 能动反映论 《反思》 能动的反映论 认识 认识活动 社会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识的主体性与真理的客观性
11
作者 叶玉殿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2-15,共4页
关键词 认识主体性 真理的客观性 主体性因素 认识客体 真理的内容 参考系 客观真理 客体属性 主体制约 制约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德的“经验对象”与认识的主体性
12
作者 辜堪生 《人文杂志》 1987年第1期13-13,共1页
康德提出主体认识的不是纯粹的自然物(物自体),而是主体用时空先天形式和感性材料构成的“经验对象”(现象)。对康德这种从主体角度去规范认识对象,马克思曾给予某种赞赏。他说:“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 康德提出主体认识的不是纯粹的自然物(物自体),而是主体用时空先天形式和感性材料构成的“经验对象”(现象)。对康德这种从主体角度去规范认识对象,马克思曾给予某种赞赏。他说:“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主体性 经验对象 康德 认识对象 先天形式 物自体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主体 感性活动 主体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根假相说中的主体性思想 被引量:2
13
作者 崔永杰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3期21-24,共4页
以往人们在谈及认识的主体性问题时,总是将它与近代康德等人的唯心主义哲学及某些现代西方哲学流派相联系,至于哲学史上其他哲学往往不予注意。其实,认识的主体性思想,并非某些近代唯心主义者及个别现代西方哲学家的专和。比如,早在17... 以往人们在谈及认识的主体性问题时,总是将它与近代康德等人的唯心主义哲学及某些现代西方哲学流派相联系,至于哲学史上其他哲学往往不予注意。其实,认识的主体性思想,并非某些近代唯心主义者及个别现代西方哲学家的专和。比如,早在17世纪英国经验论哲学家培根的假相说中,就曾对认识论的主体性问题进行过较为深刻的探讨。深入剖析培根假相说中的主体性思想,不仅有助于更全面地评价培根的假相说乃至其整个哲学,而且还可以使我们从中吸取一些宝贵的经验教训,获得一些对当前关于认识论的研究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思想 主体因素 认识 认识主体性 现代西方哲学 培根 性问题 英国经验论 客观性 唯心主义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康德作为历史发展学说的审美主体性理论
14
作者 雨田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43-48,共6页
本文认为,康德“批判哲学”的体系,以其“三大批判”中的《判断力批判》为中介,把《纯粹理性批判》和《实践理性批判》有机地统一起来,以审美主体性“统一了认识主体性和伦理主体性,从而使人的创造能力由片面趋于全面,由分裂走向整一”... 本文认为,康德“批判哲学”的体系,以其“三大批判”中的《判断力批判》为中介,把《纯粹理性批判》和《实践理性批判》有机地统一起来,以审美主体性“统一了认识主体性和伦理主体性,从而使人的创造能力由片面趋于全面,由分裂走向整一”。它既不同于“上帝创世说”和无神论的“自然进化论”,也区别于青年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它给予前者以毁灭性的打击,“在人类思想的各个领域开辟了一个以人为最后目的的新纪元”,但与后者相比,它“把人类创造能力看作社会历史得以形成的最早原因”,则充分表明它“未能看到人类的全部创造能力,包括人的全部感觉都来自人类物质生产和创造。就此而言康德美学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其“审美主体性的唯心主义色彩特别浓重”。因此,从历史发展的观点看,“康德成为现当代西方哲学界和美学界唯心主义流派与代表者的鼻祖”是极其自然的。然而,康德的审美主体性理论展示的未来——尽管这种未来还是一种看不清的抽象历史观——则是其“美学的合理内核”,它为青年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美学的确立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料,“从而成为人类精神宝库中的不朽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哲学 主体性理论 认识主体性 历史唯物主义 康德美学 唯心主义 青年马克思 物质生产 批判哲学 实践理性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及其主体性思想
15
作者 崔永杰 郝丽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4期52-55,101,共5页
“存在就是被感知”是巴克莱非物质主义哲学最主要的认识论命题。这一命题的提出,并非仅仅针对洛克的唯物主义学说,而是直接指向“怀疑主义”;它涉及到巴克莱对认识主体、认识客体及其相互关系等问题的独特见解,并以其特有的方式肯... “存在就是被感知”是巴克莱非物质主义哲学最主要的认识论命题。这一命题的提出,并非仅仅针对洛克的唯物主义学说,而是直接指向“怀疑主义”;它涉及到巴克莱对认识主体、认识客体及其相互关系等问题的独特见解,并以其特有的方式肯定了认识主体性思想;内含于该命题中的主体性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就是被感知 巴克莱 怀疑主义 认识主体性 主体性思想 认识对象 认识 生理因素 主体认识结构 实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普尔与康德主体性思想之比较
16
作者 崔永杰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2期26-30,共5页
波普尔与康德主体性思想之比较崔永杰一肯定主体因素尤其是主体认识结构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是贯穿于康德的批判哲学与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之中主体性思想的基本内容。就这一思想的提出而言,二者都是针对经验主义认识论的。然而,... 波普尔与康德主体性思想之比较崔永杰一肯定主体因素尤其是主体认识结构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是贯穿于康德的批判哲学与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之中主体性思想的基本内容。就这一思想的提出而言,二者都是针对经验主义认识论的。然而,仔细分析他们对经验论的批判就会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认识结构 波普尔 康德 主体性思想 认识功能 经验论 主体因素 普遍必然性 科学知识 认识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的主体性的生成—实现的内在机制
17
作者 李朝祥 《求实》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2期61-62,共2页
关键词 人的主体性 主体能力 主体性生成 主体需要 内在机制 认识主体性 目标客体 价值取向 价值观念 人的需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主体视角内的认识和谬误
18
作者 刁康 郑立国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9-23,共5页
在并不否认能动的反映论的前提下,人们正更多地从认识主体的视角来深化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研究。应当承认,在坚持认识论上的唯物主义即反映论方面,在强调社会实践对认识的作用和意义方面,我们已经较为充分。在“现代主体意识增强”的历... 在并不否认能动的反映论的前提下,人们正更多地从认识主体的视角来深化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研究。应当承认,在坚持认识论上的唯物主义即反映论方面,在强调社会实践对认识的作用和意义方面,我们已经较为充分。在“现代主体意识增强”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当注意到主体性问题已经为认识论的研究展开了广阔而深远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活动 现代主体 认识主体性 价值认识 真理和谬误 马克思主义认识 认识谬误 事实认识 认识论研究 反映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理论诉求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金美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5-78,共4页
深化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研究、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理论诉求,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认识方法的多视角分析;二是认识主体性及其与现实的关系的微观探讨;三是认识非理性因素、理性因素及其作用的比较研究;四是当代科技新成果的认识论寓... 深化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研究、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理论诉求,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认识方法的多视角分析;二是认识主体性及其与现实的关系的微观探讨;三是认识非理性因素、理性因素及其作用的比较研究;四是当代科技新成果的认识论寓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方法 认识主体性 非理性因素 科技新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识论、方法论研究的可喜成果——评《认知与方法丛书》
20
作者 王玉樑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27-128,共2页
爱因斯坦说:“认识论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成为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认识论——只要这真是可以设想的——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爱因斯坦文集》,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一卷,第480页)。冯特说:“自然科学史从各个方面使我们铭... 爱因斯坦说:“认识论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成为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认识论——只要这真是可以设想的——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爱因斯坦文集》,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一卷,第480页)。冯特说:“自然科学史从各个方面使我们铭记在心的一个通则是:科学的发展是同研究方法上的进展密切相关的。近年来,整个自然科学的起源都来自方法学上的革命,而在取得巨大结果的地方,我们可以确信,它们都是以先前方法上的改进或者新方法的发现为前奏的。”(《西方心理学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1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 方法论研究 可喜成果 认识的客观性 主体性 现代科学 科学说明 认识主体性 科学方法论 逻辑与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