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认识主体性研究中的三大“偏向” |
舒远招
杨清明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0 |
|
2
|
评认识主体性研究中的几种倾向 |
尚仲生
陈自元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2 |
0 |
|
3
|
能动反映与认识主体性 |
陈铁民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1 |
1
|
|
4
|
马克思主义在认识主体性上的革命变革 |
彭隆辉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2 |
1
|
|
5
|
认识主体性刍议 |
蓝乾亮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1990 |
0 |
|
6
|
波普尔的“科学探照灯说”及其认识主体性思想 |
崔永杰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0 |
|
7
|
认识主体性的类型小议 |
郭新华
|
《江淮论坛》
CSSCI
|
1989 |
0 |
|
8
|
洛克认识论中的主体性思想述评 |
张正军
|
《人文杂志》
|
1988 |
0 |
|
9
|
论自由与认识的主体性 |
高岸起
|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1 |
1
|
|
10
|
论认识对象的客观性和认识的主体性——与杜丽燕等同志商榷 |
李崇富
|
《人文杂志》
|
1987 |
0 |
|
11
|
认识的主体性与真理的客观性 |
叶玉殿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0 |
|
12
|
康德的“经验对象”与认识的主体性 |
辜堪生
|
《人文杂志》
|
1987 |
0 |
|
13
|
培根假相说中的主体性思想 |
崔永杰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93 |
2
|
|
14
|
论康德作为历史发展学说的审美主体性理论 |
雨田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0 |
0 |
|
15
|
巴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及其主体性思想 |
崔永杰
郝丽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9 |
0 |
|
16
|
波普尔与康德主体性思想之比较 |
崔永杰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95 |
0 |
|
17
|
人的主体性的生成—实现的内在机制 |
李朝祥
|
《求实》
北大核心
|
2004 |
0 |
|
18
|
现代主体视角内的认识和谬误 |
刁康
郑立国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0 |
|
19
|
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理论诉求 |
陈金美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20
|
认识论、方法论研究的可喜成果——评《认知与方法丛书》 |
王玉樑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