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认识的主观性和客观性 被引量:5
1
作者 张三萍 《湖北社会科学》 2004年第8期79-81,共3页
历史认识既具有主观性也具有客观性,历史认识的主观性并没有消解其客观性,历史认识主观性是获得客观的历史认识的重要条件。历史认识具有主观性,但主观性并不等于主观随意性;历史认识的主观性,尤其是认识主体的形上观念并不一定会消融... 历史认识既具有主观性也具有客观性,历史认识的主观性并没有消解其客观性,历史认识主观性是获得客观的历史认识的重要条件。历史认识具有主观性,但主观性并不等于主观随意性;历史认识的主观性,尤其是认识主体的形上观念并不一定会消融历史认识的客观性;历史认识主体的主观性是从事历史认识活动的先决条件,客观的历史认识只有在正确的观念的指导下才能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认识 主观 客观性 认识主体 历史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历史认识的客观性与主观性的关系 被引量:7
2
作者 马雪萍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2期26-33,共8页
一、历史认识的客观性与相对性历史认识是以过去的事件为对象的,对于过去了的事件,历史家当然不能直接观察。因为这些事件与历史家处在不同的时间段落中,所以,历史认识论或方法论的特点表现为:关于过去的客观知识只能通过研究者的主观... 一、历史认识的客观性与相对性历史认识是以过去的事件为对象的,对于过去了的事件,历史家当然不能直接观察。因为这些事件与历史家处在不同的时间段落中,所以,历史认识论或方法论的特点表现为:关于过去的客观知识只能通过研究者的主观经验来获得。这表明了历史认识的结果对认识主体有很大程度的依赖性。但是,可否由此推得:历史陈述只依赖于历史家的主观性而缺乏历史的客观性呢?我们的观点是:由于历史科学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性 主观 相对主义 主观因素 认识主体 历史事实 方法论 历史观 相对 客观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诉证据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 被引量:6
3
作者 邓文定 《现代法学》 1983年第1期29-31,共3页
对于刑事诉讼证据是否具有主观性?当前我国法学界存在着重大的分岐。有的同志否认刑事诉讼证据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把刑事诉讼证据理解为纯客观的东西。说什么“证据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事实,在刑事诉讼活动中,既不能凭空... 对于刑事诉讼证据是否具有主观性?当前我国法学界存在着重大的分岐。有的同志否认刑事诉讼证据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把刑事诉讼证据理解为纯客观的东西。说什么“证据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事实,在刑事诉讼活动中,既不能凭空创造它,也不能任意废除它。”“你认识它,它是证据;你不认识它,它作为证据的本质也不变”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证据 主观 客观性 证据概念 司法人员 客观存在 刑事诉讼活动 客观 刑诉 案件真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谈真理内容和形式的客观性与主观性 被引量:1
4
作者 黄勇 《浙江学刊》 1982年第1期56-57,共2页
《浙江学刊》今年第一期和第三期连续发表了几篇文章,就真理的内容与形式的特性,即关于它们的客观性与主观性的问题展开了讨论,这是很有意义的。因为这是一个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不成其为问题而实际上却一直未能解决的问题,而讨论这个问题... 《浙江学刊》今年第一期和第三期连续发表了几篇文章,就真理的内容与形式的特性,即关于它们的客观性与主观性的问题展开了讨论,这是很有意义的。因为这是一个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不成其为问题而实际上却一直未能解决的问题,而讨论这个问题的意义,也远远超出了它本身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理 客观性 内容与形式 主观 客观事物 问题展开 表现形式 客观存在 认识 正确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识的内容、形式及其客观性和主观性之我见 被引量:1
5
作者 迟克举 《齐鲁学刊》 1984年第6期8-12,共5页
“意识按其形式来说是主观的,而按其内容来说则是客观的”。这一表述,长时间以来,在许多哲学教科书中似乎已成定论。但是,若对其加以详细认真的探究,就会发现,它实际上并没有科学地、准确地解决意识的内容、形式及其主观性和客观性问题... “意识按其形式来说是主观的,而按其内容来说则是客观的”。这一表述,长时间以来,在许多哲学教科书中似乎已成定论。但是,若对其加以详细认真的探究,就会发现,它实际上并没有科学地、准确地解决意识的内容、形式及其主观性和客观性问题。一这种表述割裂了在认识论界限内,作为物质对立面的主观意识自身的内容与形式。客观事物有其自身的内容和形式,意识同样有自己的内容和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容与形式 认识 主观 意识形式 意识内容 客观性 意识对象 客观对象 哲学教科书 唯心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观性与客观性——对艺术史的一种新解释 被引量:1
6
作者 苏兹·盖布丽克 英子 伟冬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1997年第2期89-92,共4页
在对艺术与认识心理学之间关系的价值作有益的讨论之前,将皮亚吉著作中与我们所探讨的问题有关的部分作一些解释是有所裨益的。这样我们就得暂时离开原先划定的路线。但实质上我们绝非去讨论一个题外之题,因为我们要作的解释是试图为说... 在对艺术与认识心理学之间关系的价值作有益的讨论之前,将皮亚吉著作中与我们所探讨的问题有关的部分作一些解释是有所裨益的。这样我们就得暂时离开原先划定的路线。但实质上我们绝非去讨论一个题外之题,因为我们要作的解释是试图为说明我的观点提供一些必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史 客观性 主观 格式塔心理学 思维 阿恩海姆 转换体系 发展过程 格式塔理论 认识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识中的主体性和主观性的本质及其联系 被引量:2
7
作者 沈明明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89年第12期21-24,28,共5页
一、主体性的本质主体性包含着认识和人文两方面的意蕴。就认识方面而言,主体性也就是认识主客关系的主动方面和能动方面。总体来说,这种主体性大致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主动性和自发性。这一特征标明,主体意识与对象的关系并不是以意识... 一、主体性的本质主体性包含着认识和人文两方面的意蕴。就认识方面而言,主体性也就是认识主客关系的主动方面和能动方面。总体来说,这种主体性大致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主动性和自发性。这一特征标明,主体意识与对象的关系并不是以意识接受对象、反映客体为主导方面的,而是以意识消溶对象、同化客体为实质的。意识以自身特有的方式领悟、建立对象,它的功能即是扬弃对象的外在特征、自在处境而把握其内在结构和本质。同时,意识还具有自我建构、自我完善的调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 主观 本质 主体认识 实践活动 客观性 个体差异 客体 思维形式 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证据的客观性问题
8
作者 王希仁 《宁夏社会科学》 1985年第3期84-88,共5页
关于证据的性质问题,我国法学界曾有长期争论,至今仍在继续。争论的焦点之一,是证据具有客观性,是否也具有主观性?或二者兼有,又以何者为主?由于这个问题涉及到认识论这样的根本观点,又是确定证据概念的基本内容,必须对它作出明确的回答... 关于证据的性质问题,我国法学界曾有长期争论,至今仍在继续。争论的焦点之一,是证据具有客观性,是否也具有主观性?或二者兼有,又以何者为主?由于这个问题涉及到认识论这样的根本观点,又是确定证据概念的基本内容,必须对它作出明确的回答,因而有深入探讨之必要。笔者认为,首先了解一下我国法学界近几年来,对证据问题存在的几种有代表性的看法,有助于我们对这个问题的全面认识和深入探讨。我国法学界的几种有代表性的看法是: 一、认为证据是不依人的主观认识和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的事实。例如:“刑事诉讼中的证据,首先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是不依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存在 主观意志 基本内容 问题 正确认识 证据价值 客观性 主观 客观事实 主观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黑格尔对康德哲学主观性的批评 被引量:1
9
作者 武潇洁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3期15-21,共7页
黑格尔批评康德先验哲学是主观观念论,并不是否认知性范畴的客观有效性,因为康德已经改变了客观性的含义。黑格尔所反对的是:仅仅从思维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这个角度来讨论思维。康德为了说明思维的客观性,使存在仅仅成为对知识有意义的... 黑格尔批评康德先验哲学是主观观念论,并不是否认知性范畴的客观有效性,因为康德已经改变了客观性的含义。黑格尔所反对的是:仅仅从思维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这个角度来讨论思维。康德为了说明思维的客观性,使存在仅仅成为对知识有意义的东西,讨论沦为对象的存在只是在讨论主观性,存在的绝对统一性丧失了。黑格尔要解决的不仅是思维与存在在认识论上的统一,还要解决二者在本体论上的统一。他一方面接受康德的观点,承认存在的概念特征,另一方面把康德的知性范畴转化成客观理性的概念。存在被视为一个将自身概念化的整全之一,概念也在对存在的规定中将自身展开为一个绝对的整体。在这个概念的总体中,主客之分就被超越了,存在的规定就是理性自身的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康德 先验哲学 存在 主观 客观性 概念 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真理的主观性
10
作者 彭维民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2期65-69,共5页
关于“真理的主观性”,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本文刊出,目的在于贯彻百家争鸣的方针,活跃学术思想,在讨论中取得对真理的正确认识。
关键词 真理的主观 真理认识 认识主体 真理的客观性 认识结果 主体因素 主体和客体 人脑 反射活动 参照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主观意识和客观意识的划分
11
作者 黎永泰 《社会科学研究》 1985年第3期37-39,共3页
随着认识论研究的深入,人的意识本身越来越成为认识的研究对象,即成为认识客体范畴的重要内容。意识在认识论领域中已经一分为二:一部分是主体的意识,一部分是作为认识客体范畴内的意识。由于它们所属范畴不同,因此它们在性质上也有所... 随着认识论研究的深入,人的意识本身越来越成为认识的研究对象,即成为认识客体范畴的重要内容。意识在认识论领域中已经一分为二:一部分是主体的意识,一部分是作为认识客体范畴内的意识。由于它们所属范畴不同,因此它们在性质上也有所不同。为了使对意识的性质得到全面、科学的规定,应当对意识作出符合实际的划分,也就是把意识划分为主观意识和客观意识两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说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时指出,意识是人脑的产物,是对物质的反映;相对于具有唯一客观实在性的物质,它是主观的。经典作家对意识性质的规定,具有深刻的科学性。它正确说明,物质决定意识,但又不等同于物质,这就划清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意识 马克思主义认识 客体范畴 客观意识 客观性 认识主体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研究对象 客观实在 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确认识实践的两重性
12
作者 舒平 《浙江学刊》 1981年第1期41-44,共4页
近年来,哲学界关于“认识源泉”和“真理标准”的讨论中,围绕“实践”的主观性和客观性的问题,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见解。有些同志认为认识的源泉和检验真理的标准应是“客观实在”,不能是带着“主观性”的实践;有些同志则肯定实践是认识... 近年来,哲学界关于“认识源泉”和“真理标准”的讨论中,围绕“实践”的主观性和客观性的问题,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见解。有些同志认为认识的源泉和检验真理的标准应是“客观实在”,不能是带着“主观性”的实践;有些同志则肯定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检验真理的标准。本文试图就这个问题进行一些分析。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社会的人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它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是“主体和客体的一致”。人们进行实践,首先总有一个实践目的,有一个实现此项目的的计划方案,这是从现实产生的对所要争取的东西的假设和蓝图。为了进行实践,人们还必须具有一定的物质手段,如搞科研的实验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性 主观 认识实践 真理标准 马克思主义 实践对象 旧唯物主义 费尔巴哈 计划方案 物质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对概念辨析 被引量:19
13
作者 黄楠森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3,共3页
1992年8月28日至29日,由北京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北京市哲学学会与《人文杂志》编辑部发起,在北京大学勺园召开了主体性问题研讨会。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 1992年8月28日至29日,由北京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北京市哲学学会与《人文杂志》编辑部发起,在北京大学勺园召开了主体性问题研讨会。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光明日报》社、《哲学动态》编辑部、北京市哲学学会、《人文杂志》编辑部、《高校理论战线》编辑部等单位的学者及部分哲学专业博士生共3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就主体性、主体性原则问题展开了讨论。持有不同见解的学者,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和“百家争鸣”的方针,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使主体性、主体性原则的讨论深入了一步。现将这次研讨会上的主要论文、发言及讨论综述集中发表出来,欢迎读者就此进一步展开争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与客体 客体 概念辨析 主体 客观性 物质现 主观 精神现象 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善美统一的认识根源──关于真善美统一的思考之一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魁森 李连科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5-22,共8页
狭义认识论和广义认识论在对主客体之间的认识关系、认识目的以及认识形式的理解上都有着重要的分歧,因此,循着广义认识论的路径,使认识论的研究综合化、多元化,从总体上考察人类认识活动,把真善美统一起来,便成了现代认识论发展... 狭义认识论和广义认识论在对主客体之间的认识关系、认识目的以及认识形式的理解上都有着重要的分歧,因此,循着广义认识论的路径,使认识论的研究综合化、多元化,从总体上考察人类认识活动,把真善美统一起来,便成了现代认识论发展的必然趋势。之所以如此,是由于真善美反映着人类认识世界的不同层次关系,因而三者的统一才是人类追求的理想认识境界。人类确实具有达到真善美统一的客观基础,这就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认识 真善美统一 狭义认识 认识根源 广义认识 客观性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人的需要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主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性范畴系论纲 被引量:3
15
作者 徐梦秋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82-87,共6页
主体性和人性的差异,是作为主体的人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系而言所造成的差异;主体性既包括主体能动性,也包括这一功能的载体─—主体的要素与结构的特质;主体性既包括主观性,也包括人的躯体的一切特质,还包括作为脑力与体力之统一支... 主体性和人性的差异,是作为主体的人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系而言所造成的差异;主体性既包括主体能动性,也包括这一功能的载体─—主体的要素与结构的特质;主体性既包括主观性,也包括人的躯体的一切特质,还包括作为脑力与体力之统一支出的实践活动的种种特质。主体性与客观性,主体性与客体性等是既密切相联、又相互不同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 实践的客观性 主观 主体与客体 客体 认识的客观性 主体能动 参照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 要素与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闻价值是事实价值与认识价值的统一——与《新闻价值是一种认识价值》一文商榷 被引量:2
16
作者 邓年生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8-121,149,共5页
新闻价值是事实价值与认识价值的统一,把新闻价值的本质仅仅归结为一种认识价值是片面的、不完整的,因而也就无法合理地解释新闻价值的客观性与主观性问题。新闻价值从创造到实现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包含两个相对独立的阶段,即从新闻事实... 新闻价值是事实价值与认识价值的统一,把新闻价值的本质仅仅归结为一种认识价值是片面的、不完整的,因而也就无法合理地解释新闻价值的客观性与主观性问题。新闻价值从创造到实现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包含两个相对独立的阶段,即从新闻事实到传播主体、从新闻文本到受众。在新闻传播的不同阶段,新闻价值的客观性与主观性具有不同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价值 事实价值 认识价值 客观性 主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体育运动概念的规范化问题 被引量:3
17
作者 曹湘君 《体育科学》 1982年第4期31-34,共4页
关于体育运动术语的选定研究体育运动的概念,不外是把混淆不清的概念区分开来,把错误的概念纠正过来。在发展了的新的事实面前适当引入一些新的概念,从而促使体育运动的科学理论发展。我们在选定体育运动的术语时就要考虑这几个方面。... 关于体育运动术语的选定研究体育运动的概念,不外是把混淆不清的概念区分开来,把错误的概念纠正过来。在发展了的新的事实面前适当引入一些新的概念,从而促使体育运动的科学理论发展。我们在选定体育运动的术语时就要考虑这几个方面。术语的确定,既有客观性也有主观性。所谓客观性乃指术语的确定并非由人们任意决定的,而是要尽可能科学地反映客观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运动 竞技运动 术语 概念区分 体育学 身体娱乐 身体锻炼 客观性 理论发展 主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学主体与历史认识 被引量:2
18
作者 冷岫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33-137,142,共6页
本文从历史哲学的角度提出,史学主体的求真审美感知是联结史学主体与史实之间的桥梁,而在求真审美感知过程中起重大作用的是史学主体的认知结构和心理格局。本文认为,求真审美感知是史学主体历史认识的生长点。此外,本文还从历史本体论... 本文从历史哲学的角度提出,史学主体的求真审美感知是联结史学主体与史实之间的桥梁,而在求真审美感知过程中起重大作用的是史学主体的认知结构和心理格局。本文认为,求真审美感知是史学主体历史认识的生长点。此外,本文还从历史本体论和认识论两个方面分析了史学主体对历史认识的制约而形成的历史认识的软化与硬化特征,并通过对传统史学研究中的两种认识倾向的剖析,提出历史认识是史学主体主观性与史实客观性辩证统一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主体 历史认识 史学研究 主观 审美感知 客观史实 求真 客观性 客观真理 历史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关于统计推断性质的十四个难以理解和有待澄清的问题的思考(上)
19
作者 O.J.W.F.Kardaun D.Salomé +4 位作者 W.Schaafsma A.G.M.Steerneman J.C.Willems D.R.Cox 朱钰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04年第5期86-92,共7页
文章呈示了一组受过统计训练的科学家关于14个难以理解和有待澄清的统计问题的明确表述和回答。这些问题由D.R.Cox博士、教授于其1997年在格罗宁根大学(GroningenUniversity)所作的"伯努利演讲"后公之于众。
关键词 贝叶斯分析 决策分析 分布推断 认识的不确定 概率论与统计的基础 似然方法 非参数统计学 概率的客观性主观 可能理论 先验分布 半参数统计学 时间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概念的辩证本性
20
作者 章沛 《学术研究》 1962年第2期37-47,共11页
概念的基本矛盾,就是概念的主观性同客观性之间的矛盾。概念的辩证本性,其基本表现即为概念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的辩证统一。由此,产生出概念的一系列的辩证本性的具体表现,这些表现就是:概念的抽象性与具体性的辩证统一,概念的确定性与灵... 概念的基本矛盾,就是概念的主观性同客观性之间的矛盾。概念的辩证本性,其基本表现即为概念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的辩证统一。由此,产生出概念的一系列的辩证本性的具体表现,这些表现就是:概念的抽象性与具体性的辩证统一,概念的确定性与灵活性的辩证统一,概念的单一性与体系性的辩证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对象 抽象概念 客观性 主观 抽象过程 具体表现 具体 灵活 单一 形式与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