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认知语用学与翻译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刘般若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1-155,共5页
从认知视角开展的翻译研究,可以揭示出言语交际中的许多现象,在本质上是一种语用认知问题。翻译作为双语言语交际的一种方式,受语境而定,它的认知语用研究应与文化研究结合起来,把握翻译的认知方法和话语策略,对翻译理论和实践进行语境... 从认知视角开展的翻译研究,可以揭示出言语交际中的许多现象,在本质上是一种语用认知问题。翻译作为双语言语交际的一种方式,受语境而定,它的认知语用研究应与文化研究结合起来,把握翻译的认知方法和话语策略,对翻译理论和实践进行语境化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用学 翻译 关联理论 语言语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年十大汉语流行语翻译:认知语用学视阈 被引量:1
2
作者 孙宁宁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82-84,共3页
从认知语用学的视角,根据比利时语言学家耶夫.维索尔伦的顺应性理论,以2008年十大汉语流行语为例,探讨了当代汉语流行语翻译的特点与策略,指出汉语流行语翻译应具有时尚性、大众性与新颖性,以实现翻译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和创造价值。
关键词 认知语用学 顺应性理论 流行语 翻译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批评认知语用学视角下的操纵——以《自然》关于叶诗文的报道为例
3
作者 陈文革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0-23,26,共5页
本文以《自然》杂志对叶诗文的报道为语料,结合批评话语分析视角和关联理论,分析并揭示《自然》杂志如何操纵读者以利于自己的方式理解话语。研究发现,《自然》报道的操纵策略包括夸大、弱化、模糊化、省略、隐含等手段。这些手段与《... 本文以《自然》杂志对叶诗文的报道为语料,结合批评话语分析视角和关联理论,分析并揭示《自然》杂志如何操纵读者以利于自己的方式理解话语。研究发现,《自然》报道的操纵策略包括夸大、弱化、模糊化、省略、隐含等手段。这些手段与《自然》的权威声誉、作者良好的论证等叠加在一起,一方面导致读者只能在有限的语境内对信息进行粗浅加工;另一方面有效地阻止了其他语境假设的触发。因此,批评话语分析应多从语篇接收者的认知角度来分析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认知语用学 操纵 关联理论 批评话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语用学中关于语用模块论的相关探讨
4
作者 王宇翔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347-349,共3页
认知模块的研究是认知语用学领域被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模块语用观和非模块语用观之间存在着根本的不同,对交际的认识也是不同的。语用问题并不是模块问题,即不存在语用模块。
关键词 认知语用学 认知模块 心理语言 认知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认知语用学中情境化话语的理论建构功能剖析
5
作者 周红辉 朱卓卉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2-111,共10页
社会认知语用学(SCA)是近几年发展起来并有较大影响力的语用学理论。本文注意到在理论的启蒙、发展、成熟阶段及相关重要概念和议题的阐释与探讨中都大量地运用了“情境化话语”(SBUs),通过梳理研究发现:SBUs这种特殊的程式性话语不但... 社会认知语用学(SCA)是近几年发展起来并有较大影响力的语用学理论。本文注意到在理论的启蒙、发展、成熟阶段及相关重要概念和议题的阐释与探讨中都大量地运用了“情境化话语”(SBUs),通过梳理研究发现:SBUs这种特殊的程式性话语不但能很好解析SCA理论中的合作-自我中心、凸显-关联、意图-注意、前语境-现实情境语境等核心概念,也能较好阐释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ELF)和交叉文化的语用现象,揭示了SBUs在SCA理论建构中的重要作用。本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SCA的理论内涵,也有益于拓展程式性话语的研究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境化话语 社会-认知语用学 理论构建 语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讽交际的社会-认知语用模型初探
6
作者 赵虹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54,共6页
语用学与认知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交叉融合,特别是情感转向的出现,为阐释反讽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本文基于社会-认知语用观和情感分析理念,构建反讽交际的社会-认知语用模型,以整合、动态和辩证的视角重点考察反讽的情感认知和社交共建... 语用学与认知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交叉融合,特别是情感转向的出现,为阐释反讽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本文基于社会-认知语用观和情感分析理念,构建反讽交际的社会-认知语用模型,以整合、动态和辩证的视角重点考察反讽的情感认知和社交共建,进而揭示反讽话语实践的动态共建。反讽交际的社会-认知语用研究将个体因素和社会因素兼容对接,并顺应国际语用研究的情感转向和辩证路向,是推进言语反讽研究整体发展的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反讽 社会-认知语用学 情感认知 社交共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语用学研究及其代际关系综论
7
作者 荣立武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30,共7页
为了反对“意义即使用”,格赖斯在“语言”“思维”“实在”的耦合关系中描述了真值概念和意义概念的原型,刻画了意义的中心性范畴。不过,随着语用学的认知转向,格赖斯对话语意义分析的整体设想遭遇了语言的不充分确定性和“读心”两大... 为了反对“意义即使用”,格赖斯在“语言”“思维”“实在”的耦合关系中描述了真值概念和意义概念的原型,刻画了意义的中心性范畴。不过,随着语用学的认知转向,格赖斯对话语意义分析的整体设想遭遇了语言的不充分确定性和“读心”两大挑战。为解决这些问题,以关联理论为代表的第二代语用学抛弃了格赖斯的“所言”概念,寻求“语言”与“思维”的直接对应关系。聚焦于不同类型的语用学理论以及它们对逻辑联结词丰富意涵的解释,澄清不同界代理论语用学的理论关注,并通过实验语用学的研究成果对其各自的理论预设进行检视,最终得出结论:没有充分证据表明语用学的代际转换已经完成,因此格赖斯语用学与认知语用学是互补的而不是相互竞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义的中心性 哲学语用学 认知语用学 实验语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用学概略 被引量:80
8
作者 何自然 吴亚欣 《外语研究》 2001年第4期10-16,共7页
本文追溯了语用学的发展过程 ,概括了语用学的两大流派和主要的研究面 ,并对现有的语用学定义进行分类 ,阐明语用学的研究宗旨。此外 ,本文还进一步探讨了语用学的学科基础及其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 ,本文对语用学领域内各... 本文追溯了语用学的发展过程 ,概括了语用学的两大流派和主要的研究面 ,并对现有的语用学定义进行分类 ,阐明语用学的研究宗旨。此外 ,本文还进一步探讨了语用学的学科基础及其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 ,本文对语用学领域内各个分支的不同研究内容作一简要的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学 语用语言学 跨文化语用学 社会语用学 认知语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用学与英语学习》评介
9
作者 冉永平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64-65,共2页
十年前,何自然教授编著的《语用学概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4月,下简称《概论》)向国内读者介绍了语用学这门年轻学科的概貌。何教授的另一本新作《语用学与英语学习》(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年9月)又面世了;... 十年前,何自然教授编著的《语用学概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4月,下简称《概论》)向国内读者介绍了语用学这门年轻学科的概貌。何教授的另一本新作《语用学与英语学习》(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年9月)又面世了;该书在内容上可以说是《概论》的新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学 英语学习者 关联理论 文化差异 语用翻译 语用失误 社会语用学 语用推理 语言交际 认知语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认知语用角度看英汉会话语篇中的话轮沉默 被引量:6
10
作者 田成泉 郭坤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7年第12期47-51,共5页
作为非言语交际手段之一的话轮沉默是交际过程中常见的现象,同时,也是最容易被我们忽视的。国内外语言学界关于话轮沉默的研究较少,且有诸多不足之处。本文试从前人研究的薄弱环节入手,在关联理论(Sperber&Wilson,1986)和认知语境... 作为非言语交际手段之一的话轮沉默是交际过程中常见的现象,同时,也是最容易被我们忽视的。国内外语言学界关于话轮沉默的研究较少,且有诸多不足之处。本文试从前人研究的薄弱环节入手,在关联理论(Sperber&Wilson,1986)和认知语境等相关知识构建的平台之上,结合英汉会话语篇中有关话轮沉默的例子,探讨其丰富含义的生成和理解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联理论 认知语用学 话轮沉默 英汉会话语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语用角度下隐喻的哲学阐释 被引量:3
11
作者 陆秀英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5-37,共3页
人们对隐喻的研究早已超出了修辞学的范畴。从认知语用学的视角,在Searle、Lakoff和Wilson等语言哲学家对隐喻的认知语用分析基础上,围绕隐喻与人类的思维认知发展,隐喻的意义、语境与人类生活世界的关系,可以对隐喻进行哲学的解读和阐释。
关键词 隐喻 认知语用学 意义 语境 生活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用·认知·社会文化·外语教学 被引量:10
12
作者 何自然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8-11,共4页
英语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语用学概论》、《现代英语语法教程》、《语用学与英语学习》等。发表论文近百篇。根据1997年7月在长春召开的第五届全国语用学研讨会(以下简称长春会议)上获得的信息,我们语用学者的任务,首要的... 英语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语用学概论》、《现代英语语法教程》、《语用学与英语学习》等。发表论文近百篇。根据1997年7月在长春召开的第五届全国语用学研讨会(以下简称长春会议)上获得的信息,我们语用学者的任务,首要的还是继续大力普及语用学,同时要继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学研究 关联理论 社会文化 《外语教学与研究》 语用分析 语用语言学 认知语用学 社会语用学 研究方法 发展语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语插入语的认知语用功能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潇雨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09-110,共2页
插入语是一种特别常见的话语现象,以往对插入语的研究仅仅局限于语法形式或脱离具体话语情境的分析。以关联理论为基础,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对俄语插入语进行了认知语用的阐释,分析了插入语在话语生成和理解过程中的作用。
关键词 俄语 认知语用学 关联理论 插入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用与认知
14
作者 张绍杰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8-9,共2页
英语教授,正在攻读博士学位。著有《语言理论与应用研究》(合著)、《语用·认知·交际》(主编)等;发表论文20多篇。人类对现实世界的认识过程,实际上是一种认知过程。这个过程涉及两种不同而又相互联系的活动,使用符... 英语教授,正在攻读博士学位。著有《语言理论与应用研究》(合著)、《语用·认知·交际》(主编)等;发表论文20多篇。人类对现实世界的认识过程,实际上是一种认知过程。这个过程涉及两种不同而又相互联系的活动,使用符号的交际活动和人脑的智能活动。这两种人类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用学 明示推理模式 语用原则 认知过程 非言语交际 符号学 非语言符号 语用推理 代码约定 自然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语境因素结构化 被引量:12
15
作者 刘森林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54-59,共6页
本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讨论了 :(1)认知语境因素结构化的理论基础 ;(2 )认知语境因素如何实现结构化 (概念化、命题化过程 )而成为命题、草案、框架、图式、社会心理表征等等问题以及它们对话语的解释力。认知语境因素结构化的研究为... 本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讨论了 :(1)认知语境因素结构化的理论基础 ;(2 )认知语境因素如何实现结构化 (概念化、命题化过程 )而成为命题、草案、框架、图式、社会心理表征等等问题以及它们对话语的解释力。认知语境因素结构化的研究为语用推理和语用意义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境因素 结构化 理论基础 语用推理 语用意义 命题 草案 框架 图式 社会心理表征 认知语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文电影幽默动态言语隐喻认知分析——以华裔导演Alice Wu的《Saving Face》(爱·面子)为例
16
作者 邵朝霞 穆凤英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68-69,共2页
一、引言幽默作为一种语用策略,是交际者根据交际需求所进行的语言策略的选择,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根据语境和交际目的的需要选择、协商和调整语言策略(Verschueren,1999)。
关键词 幽默语言 英文电影 动态言语 认知分析 隐喻理论 幽默言语 语言策略 面子 语境 认知语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用意义推理的体验哲学阐释
17
作者 夏露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6期10-13,共4页
作为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础,体验哲学提示了认知语用学和普通语用学之间的关系以及语用现象和认知结构或者理想化认知模式(ICM)之间的关系。本文认为,体验哲学的思想揭示了格莱斯会话语用意义推理机制的实质。
关键词 体验哲学 认知语用学 ICM 认知模式 语用推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十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征文通知
18
作者 本刊记者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21-521,共1页
第十届中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拟于2017年10月21至22日(10月20日是报到日期和会前认知语言学讲习班)在南京召开,本届研讨会由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本次会议主题包括认知语言学的传统和新的研究领域。征文范围(但不限于这些研... 第十届中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拟于2017年10月21至22日(10月20日是报到日期和会前认知语言学讲习班)在南京召开,本届研讨会由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本次会议主题包括认知语言学的传统和新的研究领域。征文范围(但不限于这些研究主题):1)隐喻与转喻;2)心理空间与概念整合;3)认知语法与构式语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到日期 认知语法 构式语法 研究主题 转喻 第一语言习得 心理空间 第二语言习得 认知语用学 批评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语言否定”的多维阐释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龙根 崔敏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00-104,共5页
否定性表达式在言语交际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自然语言中的否定现象纷繁复杂。无论是对一般的否定现象,还是就所谓的“元语言否定”而言,传统的单一解释模式证明难以奏效。认知语用学的发展为研究否定提供了一种多维度的全新视角。基于这... 否定性表达式在言语交际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自然语言中的否定现象纷繁复杂。无论是对一般的否定现象,还是就所谓的“元语言否定”而言,传统的单一解释模式证明难以奏效。认知语用学的发展为研究否定提供了一种多维度的全新视角。基于这种多维视角,择取一种多元的阐释路径,方可在不断拓展与深化(元语言)否定现象之研究中,对这一论题做出更加新颖而科学合理的解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否定 元语言否定 认知语用学 多维阐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故宫导游词中话语标记“那么”的功能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红斌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1-74,共4页
本文根据33名导游讲解故宫景点的录音转写材料,讨论了导游词中话语标记词“那么”的六种功能。在分析了这六种功能与其中19名导游的社会变项之间的关系之后,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提出了话语标记词“那么”规范使用的建议。
关键词 认知语用学 话语标记词 功能 认知 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