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团体人际心理干预与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对社交焦虑的疗效 被引量:39
1
作者 黄慧兰 刘新民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24-327,共4页
目的:比较团体人际心理干预和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疗效。方法:方便选取1314名大学生,采用交往焦虑量表(Interaction Anxiousness Scale,IAS)进行测试,筛取IAS总分≥49分(高焦虑者)275人。参照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 目的:比较团体人际心理干预和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疗效。方法:方便选取1314名大学生,采用交往焦虑量表(Interaction Anxiousness Scale,IAS)进行测试,筛取IAS总分≥49分(高焦虑者)275人。参照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DSM-IV)关于社交焦虑障碍诊断标准的症状学描述,根据自愿的原则,选取社交焦虑程度较重的大学生45名,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人:IPT组,采用团体人际心理干预,每周1次,共8周;CBT组,实施认知行为干预,每周1次,共8周;对照组,实验过程中不予干预。各组在干预前测定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ocial Avoid-ance and Distress Scale,SADS),干预后再进行IAS和SADS的测定,比较IPT组、CBT组干预前后的疗效及其差别。结果:干预前3组间IAS总分、SADS总分、回避因子分、苦恼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IPT组与CBT组的社交焦虑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IPT组与CBT组间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PT组干预后各项指标得分均低于干预前;CBT组干预后SADS总分、回避因子分、苦恼因子分低于干预前;对照组各项指标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人际心理干预与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均能有效缓解社交焦虑水平,人际心理干预可作为治疗社交焦虑的一个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际心理 认知行为 社交焦虑 团体治疗 随机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行为疗法在心理护理工作中的运用 被引量:80
2
作者 张银玲 雷鹤 张茹英 《护理研究》 2001年第3期125-126,共2页
为指导护理人员在实施心理护理中更好地运用认知行为疗法 ,重点介绍了护理工作中实施认知行为疗法的确认阶段、帮助和改变阶段及结束阶段 ,详细描述了认知重建法、放松训练法、脱敏法、学习法和奖励法在护理工作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 认知行为疗法 心理护理 认知重建法 放松训练法 脱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行为治疗在心理护理实践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1
3
作者 周焓 张军 范湘鸿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11期94-96,共3页
回顾认知行为治疗的理论及方法,从改善患者负性情绪、促进患者健康行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阐述认知行为治疗的效果,为护理工作提供依据。
关键词 认知行为治疗 心理护理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患者自杀风险短程认知行为干预方案的构建与初步验证
4
作者 丁小萍 饶贞丽 +3 位作者 张垠莹 何春燕 李岚 胡德英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0-74,共5页
目的构建宫颈癌患者自杀风险短程认知行为干预方案并进行初步验证,为癌症患者自杀预防和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吉利汉博士开发的7周认知行为疗法为理论框架,结合证据总结和专家会议,构建宫颈癌患者自杀风险短程认知行为干预方案。采用非... 目的构建宫颈癌患者自杀风险短程认知行为干预方案并进行初步验证,为癌症患者自杀预防和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吉利汉博士开发的7周认知行为疗法为理论框架,结合证据总结和专家会议,构建宫颈癌患者自杀风险短程认知行为干预方案。采用非随机同期对照设计,将2023年5-6月在某三甲医院妇科肿瘤科就诊的26例宫颈癌患者按病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短程认知行为干预,包括设定目标并计划行动、建立新的思维模式、恢复生机、提升生活质量、直面癌症复发恐惧、制订安全计划以及融会贯通7个单元,总干预时长不超过7 h。收集干预前、干预后即刻、干预后1个月两组的自杀意念、抑郁、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泌尿系统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组留存率为100%,接受度为100%,家庭作业依从率为30.77%~100%。干预后干预组自杀意念、抑郁、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得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而生活质量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均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自杀风险短程认知行为干预方案具有可行性,接受度好。应用该方案能有效降低宫颈癌患者自杀风险,提高生活质量,为临床心理护理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自杀预防 短程认知行为疗法 自杀意念 抑郁 不良反应 生活质量 心理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化疗并发抑郁情绪患者认知行为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5
作者 宋江艳 李惠萍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年第22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肿瘤化疗 认知行为疗法 抑郁 心理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行为团体干预在焦虑症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玲花 董高怀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3961-3963,共3页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团体干预在焦虑症病人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住院的焦虑症病人90例,按入组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认知行为团体干预,每周2次,共6周,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6周末对两组采用焦...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团体干预在焦虑症病人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住院的焦虑症病人90例,按入组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认知行为团体干预,每周2次,共6周,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6周末对两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测评。[结果]干预6周末,观察组SAS和HAMA评分分别为(47.69±10.32)分、(10.51±5.46)分;对照组SAS和HAMA评分分别为(52.55±10.58)分、(14.20±5.92)分;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焦虑症的护理中应用认知行为团体干预,能有效缓解病人的焦虑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症 认知 行为 团体干预 心理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病人认知行为疗法护理 被引量:6
7
作者 周卓琳 马骏 +1 位作者 邱建 杨平珍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4年第1期76-77,共2页
对5例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病人,于安装ICD术前、术后及随访时,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原理,通过端正认知、积极面对现实、互相帮助等方法进行心理护理,使病人表现为逃避症状的心理转化为能坦然地面对顺其自然地接受及治疗,有效地缓解了心... 对5例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病人,于安装ICD术前、术后及随访时,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原理,通过端正认知、积极面对现实、互相帮助等方法进行心理护理,使病人表现为逃避症状的心理转化为能坦然地面对顺其自然地接受及治疗,有效地缓解了心理压力,防止及缓解了ICD病人的术前、术后的恐惧、焦虑及忧郁等不良心理障碍,尤其是对于经历过电击的病人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疗法 心理护理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颠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化认知行为疗法在慢性疼痛患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韩榕 张瀚丹 +1 位作者 安冉 尹永田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11-115,共5页
对网络化认知行为疗法的起源与发展以及用于疼痛管理的内容、管理形式(包括疼痛管理网站、应用程序及虚拟现实技术),在慢性疼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综述,为未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慢性疼痛 互联网 认知行为疗法 疼痛管理 自我管理 疼痛灾难化 心理护理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一年级医学生自动思维及应付方式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丛潜 丛征途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28-929,933,共3页
目的评估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大一医学生自动思维模式及行为应付方式的效果和作用。方法采用自动思维问卷(ATQ)和应付方式量表(CSS),在团体心理辅导前、后,分别对干预组和对照组大一医学生进行2次评估,比较2次问卷评估结果的差异。结果在... 目的评估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大一医学生自动思维模式及行为应付方式的效果和作用。方法采用自动思维问卷(ATQ)和应付方式量表(CSS),在团体心理辅导前、后,分别对干预组和对照组大一医学生进行2次评估,比较2次问卷评估结果的差异。结果在2次自动思维问卷评估中,干预组及对照组团体心理辅导前、后得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应付方式问卷评估中,团体辅导后干预组自责因子得分显著降低(P<0.05),求助因子得分显著增加(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因子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团体辅导前、后应付方式问卷评估各因子得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显著改善学生的自责、求助等应付行为,而对其他应付行为及自动思维的改善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生 自动思维 应付方式 认知 行为 团体心理辅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临终肿瘤患者护士的负性情绪干预 被引量:22
10
作者 马慧珍 李丹 +4 位作者 李倩 雷琰 何慧娟 魏丽丽 王宗烨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5期80-83,共4页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护理临终肿瘤患者护士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28名护理临终肿瘤患者护士分为CBT组和对照组,各14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支持性心理护理,CBT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均干预13周。干预前后对两组护士采...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护理临终肿瘤患者护士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28名护理临终肿瘤患者护士分为CBT组和对照组,各14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支持性心理护理,CBT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均干预13周。干预前后对两组护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测评。结果干预前,两组SCL-90、SAS、SDS及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SCL-90、SAS、SDS及PSQI评分均有所下降,CBT组四个方面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除PSQI外,其他3项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干预后(P<0.05,P<0.01)。结论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对护理临终肿瘤患者护士进行心理干预,可帮助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情绪和行为上的负性感受,培养个体正确和良好的应对方式,缓解工作中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科护士 临终护理 负性感受 认知行为疗法 心理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心理治疗 被引量:14
11
作者 蒋奖 许燕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04年第4期52-55,共4页
该文从认知-行为治疗、个别治疗和团体治疗等方面,介绍了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心理治疗的研究进展情况,旨在促进国内有关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心理治疗的研究。
关键词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 个别治疗 团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理心在护理本科教育中的需求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黎瑞红 何荣华 陈玲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8年第8期2009-2009,共1页
关键词 护理本科教育 同理 需求调查 心理过程 行为表现 认知结构 人际沟通 临床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障碍的常用 心理治疗 被引量:1
13
作者 杜亚松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11期860-864,共5页
关键词 团体治疗 认知疗法 行为疗法 个别心理治疗 心理动力学治疗 心理障碍 心理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心理干预在缓解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照顾者抑郁症状中的实践 被引量:20
14
作者 王姝亚 金丽芬 +3 位作者 白志仙 刘凯 高娟 吴婷婷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68-272,共5页
目的 :分析系统心理干预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照顾者抑郁症状的缓解作用。方法 :选择既往在我院就诊并符合AD诊断标准的患者照顾者80例进行SCL-90、SDS、LES、HADM 4个量表评估,通过3次筛选,将有抑郁症的照... 目的 :分析系统心理干预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照顾者抑郁症状的缓解作用。方法 :选择既往在我院就诊并符合AD诊断标准的患者照顾者80例进行SCL-90、SDS、LES、HADM 4个量表评估,通过3次筛选,将有抑郁症的照顾者随机分为干预组(n=40)和对照组(n=40),对干预组进行系统的心理干预治疗,干预2个月后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SCL-90、SDS、LES、HADM 4个量表的测试,收集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干预前,对照组和干预组的SCL-90、SDS、LES、HADM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照顾者进行全面系统的心理干预,有利于缓解其抑郁症状,是具有可操作性的心理干预措施,应该延伸至社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抑郁 心理干预 团体认知行为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护士为主导的网络心理疏导专线建设与实践 被引量:2
15
作者 胡梦云 鲁才红 +6 位作者 胡德英 孙晖 刘义兰 庄伟 王伟仙 李燕玲 熊丹莉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70-73,共4页
目的探索网络心理健康服务路径,维护大众心理健康水平。方法建设以护士为主导的网络心理疏导专线,选取具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高年资护士作为网络心理疏导专线的心理疏导专员,对来访者进行心理评估、心理护理诊断、心理疏导、... 目的探索网络心理健康服务路径,维护大众心理健康水平。方法建设以护士为主导的网络心理疏导专线,选取具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高年资护士作为网络心理疏导专线的心理疏导专员,对来访者进行心理评估、心理护理诊断、心理疏导、高危患者转介等心理健康服务。结果 2020年1月30日至12月1日,对来访者实施心理评估1 403例次,心理健康知识宣教1 246例次,认知行为疗法953例次,渐进肌肉放松法894例次,音乐疗法642例次,转介至神经内科继续治疗38例次。92.5%来访者对心理疏导专线表示满意。结论建立以护士为主导的网络心理疏导专线提高了心理疏导服务的可及性,推动了网络心理疏导专线规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网络门诊 心理疏导专线 心理护理 心理评估 认知行为疗法 心理护理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格优势干预的研究进展及其对癌症患者护理的启示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敏丽 孙慧敏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9-52,共4页
品格优势(character strengths)是指从一个人的情感、认知和行为中表现出来的一组积极特质[1],显著优势(signature strengths)则指的是24项品格优势中排名前5的优势[2].积极心理学是重点关注品格优势的一个新兴领域,品格优势与积极... 品格优势(character strengths)是指从一个人的情感、认知和行为中表现出来的一组积极特质[1],显著优势(signature strengths)则指的是24项品格优势中排名前5的优势[2].积极心理学是重点关注品格优势的一个新兴领域,品格优势与积极结局指标关系的探究是近年该领域的研究热点[3].显著优势作为最突出的品格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格 癌症患者 护理 干预 认知行为 结局指标 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等卫生学校护理伦理教学“三维·体验”模式建构——以大连市皮口卫生学校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蒋涛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41-45,共5页
采取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结合对调查对象进行现场访问,对大连市普兰店区乡镇医院护士和实习护生的护理伦理缺失现象进行调查归纳。通过介入统计学和心理学的方法,对调查中反映出来的乡镇医院护理人员护理伦理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卫生学校... 采取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结合对调查对象进行现场访问,对大连市普兰店区乡镇医院护士和实习护生的护理伦理缺失现象进行调查归纳。通过介入统计学和心理学的方法,对调查中反映出来的乡镇医院护理人员护理伦理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卫生学校和乡镇地区医院应在教学和护理中改变重技术技能轻护理伦理的现象,建构护理伦理教学"三维·体验"模式,使护理专业学生能从"心理、认知、行为"的三个维度超越护理伦理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卫生学校 护理伦理 心理 认知 行为 体验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生殖器畸形患者焦虑程度调查 被引量:2
18
作者 曹爱香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52-352,共1页
关键词 女性生殖器畸形 焦虑 心理护理 认知行为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化沟通健康教育模式在儿科住院患儿疾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0
19
作者 黎燕婷 沈天珍 +4 位作者 梁婷 黄文灵 桂萍 周岐銮 刘茂娟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39-1143,共5页
目的评价在儿科住院患儿疾病管理中应用多元化沟通健康教育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医院儿科收治住院的444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224例)和观察组(220例)。对照组施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施... 目的评价在儿科住院患儿疾病管理中应用多元化沟通健康教育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医院儿科收治住院的444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224例)和观察组(220例)。对照组施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施行多元化沟通健康教育模式。随访6个月,对比2组患儿家属的遵医行为、心理弹性水平、疾病管理能力、疾病认知水平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家属遵医行为量表总分为(32.49±2.62)分,高于对照组的(27.42±3.14)分;观察组患儿家属在心理弹性量表中的坚韧性、力量性及乐观性及总分分别为(25.66±3.14)分、(26.65±3.22)分、(28.72±2.85)分和(80.46±4.1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2.66±3.22)分、(23.35±3.71)分、(24.21±4.03)分和(70.56±5.15)分;观察组患儿家属的疾病认知水平量表总分为(34.51±1.27)分,高于对照组的(27.81±2.14)分,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8.6%,高于对照组的93.8%(P<0.05)。结论多元化沟通健康教育模式可以更好地提高患儿家属的遵医行为、心理弹性水平及疾病认知水平,提升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化沟通 健康教育 儿科 遵医行为 疾病认知 心理弹性 护理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病人及护士对计算机智能化心身调节系统辅助治疗体验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郝瑞霞 李育玲 +1 位作者 王琛 杨丽洁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4311-4313,共3页
目的:了解冠心病病人及护士对计算机智能化心身调节系统辅助治疗的认知情况。方法:选取山西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参与计算机智能化心身调节系统辅助治疗的9例冠心病病人和4名实施干预的护理人员,对其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采用Colaizzi分析... 目的:了解冠心病病人及护士对计算机智能化心身调节系统辅助治疗的认知情况。方法:选取山西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参与计算机智能化心身调节系统辅助治疗的9例冠心病病人和4名实施干预的护理人员,对其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采用Colaizzi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及提炼主题。结果:冠心病病人参与计算机智能化心身调节系统辅助治疗的感受体验可归纳为3个主题:治疗态度、意识行为、治疗动机。护理人员对病人参与计算机智能化心身调节系统辅助治疗的看法归纳为2个主题:工作效率,人力资源;病人的人文关怀需求。结论:冠心病病人及护士认为计算机智能化心身调节系统辅助治疗是新颖有用的治疗方式,但实施过程中应重视病人的个性化需求及护患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计算机辅助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 心理护理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