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政策变革:一个认知社会学分析框架的提出
1
作者 柳静虹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4-239,共16页
变革是政策研究的一个经典议题。本文尝试在认知社会学视域下发展一种解释社会政策变革的认知分析方法,探究变革背后政策的认知过程,明晰政策变革的内在逻辑。长期以来,政策研究大多集中于对变革的外生解释,倾向政策的内稳态假设,对变... 变革是政策研究的一个经典议题。本文尝试在认知社会学视域下发展一种解释社会政策变革的认知分析方法,探究变革背后政策的认知过程,明晰政策变革的内在逻辑。长期以来,政策研究大多集中于对变革的外生解释,倾向政策的内稳态假设,对变革的内生性根源的思考相对受限。认知社会学为解释政策的变革提供了一个前沿“解题”思路:政策变革基于众多缘由,但变革必然通过政策的认知调整来实现。基于此,本文发展了聚焦政策认知过程的认知分析框架,从理论立场、基本假设和分析要素三方面进行具体的理论提出。政策认知分析框架为政策变革研究提供了一般意义上的理论解释,其边际贡献在于将政策变革理论拓展为一种聚焦社会制度反身性的社会理论,阐明社会政策作为社会的认知系统及其对现实赋意的多极建构,揭示了政策变革伴随的政策认知过程动态。本文对政策认知过程的关注,也为理解政策变革与其思想、话语转变之间的关联提供了一个衔接的理论观点,为发展政策的强认知分析方法提供了一个讨论的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革 社会政策 认知分析 认知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想象的嬗变:理解中国社会转型的认知社会学视角 被引量:12
2
作者 肖莉娜 何雪松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8-41,共4页
中国的社会转型仅仅凭借结构或"生态"的视角难以得到完整的理解,费孝通所倡导的"心态"研究是不可或缺的进路。根据新近兴起的认知社会学的理论贡献,社会想象可以作为理解"生态"和"心态"之间关... 中国的社会转型仅仅凭借结构或"生态"的视角难以得到完整的理解,费孝通所倡导的"心态"研究是不可或缺的进路。根据新近兴起的认知社会学的理论贡献,社会想象可以作为理解"生态"和"心态"之间关系的理论联结。辨识社会想象的嬗变,是观察四十年改革开放的全新切入点,时间感知、空间观念和关联思维伴随着社会结构的转型而变化,又反作用于人们对社会转型的认识,从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心态。进而,人心秩序或曰"国家的心灵"的建构需要新的积极的社会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想象 认知社会学 社会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传播技术作用力的社会学认识 被引量:2
3
作者 孙瑞祥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82-85,共4页
以印刷技术、广播电视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传播技术的发明与应用 ,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作用。从历史与现实来看 ,传播技术不仅规约着新闻传播行为自身的走向 ,对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乃至社会变迁 ,都产生着重大... 以印刷技术、广播电视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传播技术的发明与应用 ,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作用。从历史与现实来看 ,传播技术不仅规约着新闻传播行为自身的走向 ,对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乃至社会变迁 ,都产生着重大影响。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在文化传播研究中 ,应为技术要素的社会作用力多一些“人文关怀”。对技术的态度 ,一方面要警惕技术决定论 ,另一方面也不能简单移用西方批判理论对技术片面指责。特别是在当今中国 ,作为一个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 ,技术的“缺席”仍是困扰我们快速发展的“瓶颈”。科学态度掌控下的“技术崇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技术 作用力 社会学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