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了基于无线携能通信(SWIPT,simultaneous wireless information and power transfer)和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的认知中继网络的中断性能。针对具有直接链路通信和两阶段通信两种传输模式,推导了系统...研究了基于无线携能通信(SWIPT,simultaneous wireless information and power transfer)和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的认知中继网络的中断性能。针对具有直接链路通信和两阶段通信两种传输模式,推导了系统总体中断概率的解析表达式和高信噪比条件下的渐近表达式,并通过Monte-Carlo仿真验证了理论推导的正确性。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在直接通信模式下能获得更好的中断性能。此外,与传统的正交多址接入认知中继网络相比,基于SWIPT-NOMA的认知中继网络能获得更好的中断性能和更高的能量效率。展开更多
为了解决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高延迟和覆盖盲点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认知无线电-非正交多址接入(Cognitive Radio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CR-NOMA)的工业物联网网络。在认知网络中次用户采用解码转发(Decode and Forward,DF)和放...为了解决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高延迟和覆盖盲点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认知无线电-非正交多址接入(Cognitive Radio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CR-NOMA)的工业物联网网络。在认知网络中次用户采用解码转发(Decode and Forward,DF)和放大转发(Amplify and Forward,AF)两种辅助解码方式下,推导了主用户和次用户在完全串行干扰或不完全串行干扰两种终端状态下的中断性能。当用户间链路条件相同时,认知中继采用AF方式优于DF方式,且不完全串行干扰技术后系统残留干扰噪声的增大也会导致主用户和次用户的中断概率增大。研究还发现,各用户移动导致用户之间距离增大时,主用户和次用户的中断概率也会增大。展开更多
针对认知无线电-非正交多址接入系统开放性带来的通信安全问题,提出一种基于DC(difference of convex)规划的CR-NOMA系统物理层安全方案.在非正交多址(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通信场景下,构建多用户窃听信道模型,推导出CR...针对认知无线电-非正交多址接入系统开放性带来的通信安全问题,提出一种基于DC(difference of convex)规划的CR-NOMA系统物理层安全方案.在非正交多址(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通信场景下,构建多用户窃听信道模型,推导出CR-NOMA系统的安全和速率表达式;并设计基于DC的载波功率分配算法,求解子信道功率分配的最优解,提高系统子载波的安全性.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增加基站功率情况下,其安全和速率较OFDMA和NOMA分别提升了35%和10%;在相同安全和速率下,用户数量最大可增加200%.验证了该方案能够有效提升系统物理层安全.展开更多
针对认知非正交多址(CR-NOMA,cognitive radio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系统在信息传输过程中存在能量受限和物理层安全问题,构建基于无线携能的全双工多中继协作CR-NOMA系统模型。首先,在多中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最优中继选...针对认知非正交多址(CR-NOMA,cognitive radio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系统在信息传输过程中存在能量受限和物理层安全问题,构建基于无线携能的全双工多中继协作CR-NOMA系统模型。首先,在多中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最优中继选择策略。其次,推导了系统安全中断概率和安全吞吐量的近似表达式。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分析了中继个数、目标安全速率、干扰功率阈值以及自干扰信道系数和功率分割系数等因素对系统安全性能的影响,为CR-NOMA网络安全通信提供了可行的传输策略。展开更多
文摘研究了基于无线携能通信(SWIPT,simultaneous wireless information and power transfer)和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的认知中继网络的中断性能。针对具有直接链路通信和两阶段通信两种传输模式,推导了系统总体中断概率的解析表达式和高信噪比条件下的渐近表达式,并通过Monte-Carlo仿真验证了理论推导的正确性。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在直接通信模式下能获得更好的中断性能。此外,与传统的正交多址接入认知中继网络相比,基于SWIPT-NOMA的认知中继网络能获得更好的中断性能和更高的能量效率。
文摘为了解决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高延迟和覆盖盲点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认知无线电-非正交多址接入(Cognitive Radio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CR-NOMA)的工业物联网网络。在认知网络中次用户采用解码转发(Decode and Forward,DF)和放大转发(Amplify and Forward,AF)两种辅助解码方式下,推导了主用户和次用户在完全串行干扰或不完全串行干扰两种终端状态下的中断性能。当用户间链路条件相同时,认知中继采用AF方式优于DF方式,且不完全串行干扰技术后系统残留干扰噪声的增大也会导致主用户和次用户的中断概率增大。研究还发现,各用户移动导致用户之间距离增大时,主用户和次用户的中断概率也会增大。
文摘针对认知无线电-非正交多址接入系统开放性带来的通信安全问题,提出一种基于DC(difference of convex)规划的CR-NOMA系统物理层安全方案.在非正交多址(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通信场景下,构建多用户窃听信道模型,推导出CR-NOMA系统的安全和速率表达式;并设计基于DC的载波功率分配算法,求解子信道功率分配的最优解,提高系统子载波的安全性.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增加基站功率情况下,其安全和速率较OFDMA和NOMA分别提升了35%和10%;在相同安全和速率下,用户数量最大可增加200%.验证了该方案能够有效提升系统物理层安全.
文摘针对认知非正交多址(CR-NOMA,cognitive radio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系统在信息传输过程中存在能量受限和物理层安全问题,构建基于无线携能的全双工多中继协作CR-NOMA系统模型。首先,在多中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最优中继选择策略。其次,推导了系统安全中断概率和安全吞吐量的近似表达式。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分析了中继个数、目标安全速率、干扰功率阈值以及自干扰信道系数和功率分割系数等因素对系统安全性能的影响,为CR-NOMA网络安全通信提供了可行的传输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