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理契约破裂对工会承诺影响的实证研究:员工犬儒主义和工会手段认知的作用 被引量:6
1
作者 单红梅 胡恩华 +1 位作者 樊佳 张龙 《预测》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15,共7页
本文在已有成熟研究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工会手段认知作为调节变量,探索性地构建了以员工犬儒主义为中介变量和以工会手段认知为调节变量的心理契约破裂对工会承诺影响的概念模型,并以浙江、江苏、上海等地的305位员工为研究样本,运用多层... 本文在已有成熟研究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工会手段认知作为调节变量,探索性地构建了以员工犬儒主义为中介变量和以工会手段认知为调节变量的心理契约破裂对工会承诺影响的概念模型,并以浙江、江苏、上海等地的305位员工为研究样本,运用多层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员工犬儒主义在心理契约破裂对工会承诺的影响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在研究工会承诺问题时,还应考虑到员工的工会手段认知水平,工会手段认知能够在员工犬儒主义与工会承诺之间起到调节作用:对于工会手段认知水平高的员工,员工犬儒主义与工会承诺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较强;而对于工会手段认知水平低的员工,员工犬儒主义与工会承诺之间的关系则不显著。研究结论不仅可以补充心理契约的相关研究,且可为企业管理和中国工会的管理实践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契约破裂 员工犬儒主义 工会手段认知 工会承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的隐喻认知及其涉身性分析
2
作者 刘宗南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29,共4页
课程是语言的,语言是隐喻的,隐喻是课程语言"无所不在的原理"。随着认知科学、人工智能与系统科学的发展,作为语言学领域的隐喻研究不再局限于修辞学的范围,而是延伸并深入到认识论与本体论研究。本文讨论了课程的语言性质及... 课程是语言的,语言是隐喻的,隐喻是课程语言"无所不在的原理"。随着认知科学、人工智能与系统科学的发展,作为语言学领域的隐喻研究不再局限于修辞学的范围,而是延伸并深入到认识论与本体论研究。本文讨论了课程的语言性质及其隐喻作为课程认知的原理、方法与功能,分析了课程隐喻认知涉身性的相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 隐喻分析 认知手段 涉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数字化设计与环境教学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1
3
作者 蔡薇 冯佰威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2-165,共4页
为了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解先进研制技术——船舶数字化设计的技术内容,介绍了数字化设计与环境这门研究生课程中的数字化认知手段,分析了学生数字化学习的要素,构建船舶设计数字化学习的集成环境,对课程中的实践教学和创新型自选课题... 为了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解先进研制技术——船舶数字化设计的技术内容,介绍了数字化设计与环境这门研究生课程中的数字化认知手段,分析了学生数字化学习的要素,构建船舶设计数字化学习的集成环境,对课程中的实践教学和创新型自选课题进行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数字化 教学研究 认知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民初“图像新闻”研究
4
作者 韩丛耀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2期184-190,共7页
图像新闻的研究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其原因是在图形文字之后,图像通常被认为是亚人类的媒介,其研究的价值也由此而被忽略。通过对清末民初"图像新闻"的研究,认为清末民初时社会急剧动荡,为图像表现对象提供了内容丰富及样... 图像新闻的研究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其原因是在图形文字之后,图像通常被认为是亚人类的媒介,其研究的价值也由此而被忽略。通过对清末民初"图像新闻"的研究,认为清末民初时社会急剧动荡,为图像表现对象提供了内容丰富及样态齐全的历史断面;而且由于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和交融,使得"图像新闻"的形式得以传播;再者,也是最重要的,物质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图像新闻"样态的长足发展。这一时期的"图像新闻"不仅能拼贴出一张近代中国人的文化脸谱,还能还原出中国近代社会的生活形态,展现一幅近代中国风俗画长卷。因此,图像新闻的研究不管是从理论层面还是从实践层面而言,其意义都非常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图像新闻 认知手段 传播文本 社会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概念隐喻理论与英语习语
5
作者 焦潇 《河南农业》 2009年第7X期59-59,共1页
英语习语是英语国家人民在漫长的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些独特的、固定的、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包括俗语、谚语、俚语等。
关键词 英语习语 概念隐喻理论 国家人民 始源域 非英语国家 认知手段 社会生活实践 学习过程 语言层面 认知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