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展的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问题式下医德教育范式的转型——医德的现实化与“践行性的道德实践能力” 被引量:9
1
作者 蔡昱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1年第5期527-532,共6页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价值维度的确认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的肯定。挖掘了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的问题式(对现实世界的提问方式),即“道德如何现实化”。从(作为道德现实化为道德实践和“生-生”式的道德关系的根本障碍的)“生存性恐惧...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价值维度的确认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的肯定。挖掘了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的问题式(对现实世界的提问方式),即“道德如何现实化”。从(作为道德现实化为道德实践和“生-生”式的道德关系的根本障碍的)“生存性恐惧”出发,可以在继承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的问题式的基础上将此问题下的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展到与“道德现实化的内在条件”和“道德实践的动力、阻力和能力”相关的诸多问题。在此“发展的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问题式”下,呼吁医德教育的范式转换,即从当前主要的“知性医德教育模式”转变为着眼于使医德现实化的“践行性的实践性医德教育模式”。这需要对“跨主体性的能力/践行性的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对作为其前提的“超越生存性恐惧的勇气”的培养,进而需要对相关的培养路径等问题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和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的问题式 跨主体的能力 践行的道德实践能力 认知的道德实践能力 践行实践医德教育模式 生存恐惧 医德的现实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用价值目标判断改造世界的理论与实践
2
作者 韩东屏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1-35,共5页
认识可以区分为解释性的和改造性的。前者包含真理问题 ,后者则与真理问题无关。因为实践只能检验解释性理论的真理性 ,不能检验改造性理论的真理性。改造世界包括“对象能何改”和“对象当何改”这样两个基本问题。“对象能何改”的问... 认识可以区分为解释性的和改造性的。前者包含真理问题 ,后者则与真理问题无关。因为实践只能检验解释性理论的真理性 ,不能检验改造性理论的真理性。改造世界包括“对象能何改”和“对象当何改”这样两个基本问题。“对象能何改”的问题虽有真假之辨 ,却无真理可言。“对象当何改”的问题也不是靠实践标准 ,而是靠价值目标解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释理论 改造理论 价值目标 认知性实践 改造实践 认识 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改造世界的问题与标准 被引量:1
3
作者 韩东屏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5-19,共5页
人类认识可以区分为解释性的和改造性的 ,只有前者包含真理问题 ,后者则与真理问题无关。改造世界包括“对象能何改”和“对象当何改”这样两个基本提问。“对象能何改”的问题虽有真假之辨 ,却无真理可言。“对象当何改”的问题也不是... 人类认识可以区分为解释性的和改造性的 ,只有前者包含真理问题 ,后者则与真理问题无关。改造世界包括“对象能何改”和“对象当何改”这样两个基本提问。“对象能何改”的问题虽有真假之辨 ,却无真理可言。“对象当何改”的问题也不是靠实践标准 ,而是靠价值目标解决的。价值目标与实践目的是不同的概念。实践目的只是判断认知性实践成败的标准 ,而不是判断改造性实践好坏优劣的标准。由于生产力是一种价值目标而不是真理标准 ,又由于价值目标是多元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释认识 改造认识 认知性实践 改造实践 价值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