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数字时代的认知域安全:理论解构、风险生成及治理路径
被引量:
21
1
作者
韩娜
董小宇
《国际安全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75,158,159,共23页
“认知域”是大国博弈的关键领域,在数字时代认知域安全已成为影响全球安全的重要议题。认知域安全研究经历了科学化、军事化、战略化再到国家安全化的四重演进,其理念被逐渐重塑。国家安全视角下的认知域安全,是指国家内部和外部的意...
“认知域”是大国博弈的关键领域,在数字时代认知域安全已成为影响全球安全的重要议题。认知域安全研究经历了科学化、军事化、战略化再到国家安全化的四重演进,其理念被逐渐重塑。国家安全视角下的认知域安全,是指国家内部和外部的意识形态、思想文化、战略决策、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不被内外势力操纵和改造,从而使认知的过程及其结果保持稳定有序的状态,并持续保障这种安全状态的能力。在要素特征方面,数字时代认知域安全呈现出主体多元、对象精准、智能驱动、战略隐蔽和全局领域的特点;在风险生成方面,内外势力往往通过观察-导向-决策-行动(OODA)循环模型进行精准操控,涵盖观察阶段的精准识别、导向阶段的信息加工、决策阶段的信息集成、行动阶段的主体协同以及评估阶段的信息反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操控链条,对认知域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中国必须双管齐下,积极有效应对认知域的安全风险。在顶层战略层面,国家需要制定全面而前瞻的战略政策框架;在务实策略层面,需在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防控、风险应对等方面开展协同创新治理,进一步有效降低认知域操纵带来的安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
安全
认知
域
安全
认知
域
操纵
国家
安全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数字技术爆发性增长对国家认知域安全的影响及其应对
被引量:
2
2
作者
戴长征
刘浥晨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53,共10页
数字技术作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内生变量,深刻重塑着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特别是在认知域中,算法推荐、深度伪造、计算宣传等数字技术呈现爆发性增长态势。这些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在为个人、社会乃至国家带来机遇的同时,更引发了圈...
数字技术作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内生变量,深刻重塑着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特别是在认知域中,算法推荐、深度伪造、计算宣传等数字技术呈现爆发性增长态势。这些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在为个人、社会乃至国家带来机遇的同时,更引发了圈层分化、真相迷失、共识撕裂等认知域安全问题,必须正视技术进步在认知领域所带来的安全风险,如“信息茧房”的形成、算法霸权的崛起、虚假信息的泛滥、政治污名化的加剧以及从意识到认知的操纵手段不断升级等。当前,认知域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中不容忽视的关键领域,而技术恰恰是影响认知域安全状态的重要变量。有鉴于此,面对智能化时代的变革和风险,需要新的治理方案与治理智慧来应对新技术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国家
安全
认知
域
安全
国家
认知
域
安全
认知
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面向无人机自主防碰撞的认知博弈制导控制
被引量:
11
3
作者
茹常剑
魏瑞轩
+1 位作者
郭庆
张立鹏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55-1560,共6页
针对非隔离空域中的无人机碰撞规避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认知博弈制导的无人机自主防碰撞方法.首先,描述了非隔离空域中无人机自主防碰撞控制问题.其次,建立了无人机与入侵机的运动学模型,并构建了无人机的认知安全域,将无人机碰撞规避问...
针对非隔离空域中的无人机碰撞规避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认知博弈制导的无人机自主防碰撞方法.首先,描述了非隔离空域中无人机自主防碰撞控制问题.其次,建立了无人机与入侵机的运动学模型,并构建了无人机的认知安全域,将无人机碰撞规避问题转化为涉及两方的博弈问题.然后,提出了制导策略集的求解方法.最后,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自主防碰撞
认知安全域
微分博弈
制导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工智能在国家认知安全中的攻防双向赋能机制探析
4
作者
刘丽娜
《国际安全研究》
2025年第5期93-116,167,共25页
本文以人工智能在国家认知安全中的攻防双向赋能机制为研究对象,提出并系统构建了“认知攻防双螺旋理论”,揭示了技术赋能、认知操控与社会影响三个层面的螺旋式演进机制。认知攻防双螺旋结构呈现出高度辩证统一的特征,形成“技术工具...
本文以人工智能在国家认知安全中的攻防双向赋能机制为研究对象,提出并系统构建了“认知攻防双螺旋理论”,揭示了技术赋能、认知操控与社会影响三个层面的螺旋式演进机制。认知攻防双螺旋结构呈现出高度辩证统一的特征,形成“技术工具—认知操控—社会解构”与“技术阻断—心理防御—社会韧性”的双重螺旋路径。认知攻防双螺旋的互动机制在协同效应和对抗效应的双重作用下,呈现出正反馈机制的螺旋式上升与负反馈机制下的相互制衡与抑制并存模式。在双螺旋的互动机制扩展到时间维度时,本文建构的离散差分方程模型模拟了认知攻防系统的多重动态演化场景,探讨了攻防双方技术能力以及技术层面与社会层面深度耦合的非线性演化规律。在认知安全成为大国竞争重要领域的背景下,中国宜从技术创新和社会韧性两个维度构建“技术领先、社会韧性强”的现代化国家认知安全体系。本文不仅拓展了认知安全的理论边界,更为中国在全球技术竞争中争取认知安全优势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双向赋能
认知
攻防双螺旋
认知
域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数字时代的认知域安全:理论解构、风险生成及治理路径
被引量:
21
1
作者
韩娜
董小宇
机构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国家安全学院
出处
《国际安全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75,158,159,共23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安全视域下计算宣传的信息操纵及风险防范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1BXW066)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认知博弈视域下计算信息操纵机理及应对研究”(编号:2023JKF01SK02)的资助。
文摘
“认知域”是大国博弈的关键领域,在数字时代认知域安全已成为影响全球安全的重要议题。认知域安全研究经历了科学化、军事化、战略化再到国家安全化的四重演进,其理念被逐渐重塑。国家安全视角下的认知域安全,是指国家内部和外部的意识形态、思想文化、战略决策、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不被内外势力操纵和改造,从而使认知的过程及其结果保持稳定有序的状态,并持续保障这种安全状态的能力。在要素特征方面,数字时代认知域安全呈现出主体多元、对象精准、智能驱动、战略隐蔽和全局领域的特点;在风险生成方面,内外势力往往通过观察-导向-决策-行动(OODA)循环模型进行精准操控,涵盖观察阶段的精准识别、导向阶段的信息加工、决策阶段的信息集成、行动阶段的主体协同以及评估阶段的信息反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操控链条,对认知域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中国必须双管齐下,积极有效应对认知域的安全风险。在顶层战略层面,国家需要制定全面而前瞻的战略政策框架;在务实策略层面,需在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防控、风险应对等方面开展协同创新治理,进一步有效降低认知域操纵带来的安全风险。
关键词
国家
安全
认知
域
安全
认知
域
操纵
国家
安全
治理
Keywords
national security
cognitive domain security
cognitive domain manipulation
national security governance
分类号
D815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E07 [军事—军事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数字技术爆发性增长对国家认知域安全的影响及其应对
被引量:
2
2
作者
戴长征
刘浥晨
机构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政治学部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安全与治理研究院
出处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53,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专项学术团队项目(22VMG04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国际秩序大变革背景下的中国东北亚政治安全战略研究”(22JJD810034)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项目“数字环境下的意识形态风险及其防范策略研究”(22LLZZA025)。
文摘
数字技术作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内生变量,深刻重塑着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特别是在认知域中,算法推荐、深度伪造、计算宣传等数字技术呈现爆发性增长态势。这些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在为个人、社会乃至国家带来机遇的同时,更引发了圈层分化、真相迷失、共识撕裂等认知域安全问题,必须正视技术进步在认知领域所带来的安全风险,如“信息茧房”的形成、算法霸权的崛起、虚假信息的泛滥、政治污名化的加剧以及从意识到认知的操纵手段不断升级等。当前,认知域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中不容忽视的关键领域,而技术恰恰是影响认知域安全状态的重要变量。有鉴于此,面对智能化时代的变革和风险,需要新的治理方案与治理智慧来应对新技术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国家
安全
认知
域
安全
国家
认知
域
安全
认知
域
Keywords
Digital technology
National security
Cognitive domain security
National cognitive domain security
Cognitive domain
分类号
TP399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D63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面向无人机自主防碰撞的认知博弈制导控制
被引量:
11
3
作者
茹常剑
魏瑞轩
郭庆
张立鹏
机构
空军工程大学无人机运用工程系
空军西安飞行学院理训系
出处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55-1560,共6页
基金
中国航空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35896027)
文摘
针对非隔离空域中的无人机碰撞规避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认知博弈制导的无人机自主防碰撞方法.首先,描述了非隔离空域中无人机自主防碰撞控制问题.其次,建立了无人机与入侵机的运动学模型,并构建了无人机的认知安全域,将无人机碰撞规避问题转化为涉及两方的博弈问题.然后,提出了制导策略集的求解方法.最后,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无人机
自主防碰撞
认知安全域
微分博弈
制导控制
Keywords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autonomous collision avoidance
cognitive safety region
differential game
guidance control
分类号
V279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飞行器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工智能在国家认知安全中的攻防双向赋能机制探析
4
作者
刘丽娜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出处
《国际安全研究》
2025年第5期93-116,167,共25页
文摘
本文以人工智能在国家认知安全中的攻防双向赋能机制为研究对象,提出并系统构建了“认知攻防双螺旋理论”,揭示了技术赋能、认知操控与社会影响三个层面的螺旋式演进机制。认知攻防双螺旋结构呈现出高度辩证统一的特征,形成“技术工具—认知操控—社会解构”与“技术阻断—心理防御—社会韧性”的双重螺旋路径。认知攻防双螺旋的互动机制在协同效应和对抗效应的双重作用下,呈现出正反馈机制的螺旋式上升与负反馈机制下的相互制衡与抑制并存模式。在双螺旋的互动机制扩展到时间维度时,本文建构的离散差分方程模型模拟了认知攻防系统的多重动态演化场景,探讨了攻防双方技术能力以及技术层面与社会层面深度耦合的非线性演化规律。在认知安全成为大国竞争重要领域的背景下,中国宜从技术创新和社会韧性两个维度构建“技术领先、社会韧性强”的现代化国家认知安全体系。本文不仅拓展了认知安全的理论边界,更为中国在全球技术竞争中争取认知安全优势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双向赋能
认知
攻防双螺旋
认知
域
安全
Keywords
AI
bidirectional empowerment
double helix of cognitive offense–defense
cognitive-domain security
分类号
D815 [政治法律]
TP18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数字时代的认知域安全:理论解构、风险生成及治理路径
韩娜
董小宇
《国际安全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数字技术爆发性增长对国家认知域安全的影响及其应对
戴长征
刘浥晨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面向无人机自主防碰撞的认知博弈制导控制
茹常剑
魏瑞轩
郭庆
张立鹏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人工智能在国家认知安全中的攻防双向赋能机制探析
刘丽娜
《国际安全研究》
20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