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轨道交通数智检修中虚拟团队协作交互行为与认知协同研究综述
1
作者 支锦亦 牛征北 黎睿臻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14,I0006,共15页
目的针对轨道交通运维效率提升对智能远程检修的迫切需求,探究远程协作模式下虚拟团队的认知规律,为智能检修系统优化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采用文献调研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任务复杂度、信息透明度、工具可视化等要素对认知过程... 目的针对轨道交通运维效率提升对智能远程检修的迫切需求,探究远程协作模式下虚拟团队的认知规律,为智能检修系统优化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采用文献调研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任务复杂度、信息透明度、工具可视化等要素对认知过程的影响机制,梳理虚拟协作中的关键认知特征。结果揭示虚拟团队协作存在“自外向内”新型认知加工路径,归纳形成“自上而下、自下而上、自外及内”的三元认知路径,以及“团队、任务、系统”三维度影响因素,并阐释数智技术(语音交互、电子指南、虚拟形象)对认知偏差的修正效应。结论凝练虚拟团队认知协同特征,为轨道交通人机协同运维系统提供工效学依据,推动数智交通虚拟检修系统的高效落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检修 远程协作 虚拟团队 交互行为 认知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视域下“认知-制度-技术”协同的学术不端防范体系的构建
2
作者 庞兴梅 谢志耘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54-761,共8页
近年来,学术不端行为存在愈演愈烈的趋势,而人工智能环境下学术不端行为变得更为隐匿和复杂,更加难以区分和辨识。本文通过提升相关者认知,规范科研诚信制度,采用先进的“动态对抗型”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 近年来,学术不端行为存在愈演愈烈的趋势,而人工智能环境下学术不端行为变得更为隐匿和复杂,更加难以区分和辨识。本文通过提升相关者认知,规范科研诚信制度,采用先进的“动态对抗型”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AIGC)检测技术(如结合区块链和神经网络指纹检测技术追踪溯源、深度学习算法、多模态、跨语言检测)等三个维度,建立“认知-制度-技术”协同的学术不端行为防范体系,形成“价值驱动-制度保障-技术赋能”的良性互动格局,认知、制度、技术三要素在动态环境中基于协同效应,通过正向反馈循环形成治理合力,为学术诚信建设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学术不端防范 学术道德认知 制度保障 技术赋能 认知-制度-技术协同 防范体系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交互到交往:人机协同认知的形态演进与未来审思 被引量:1
3
作者 郝祥军 顾小清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3-40,共8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正以其较强的自主性与社会能力为人类提供一种机器认知,人机协同成为人适应未来社会的基本认知方式。为更好利用人工智能促进人类认知方式的变革,研究首先讨论了人工智能参与人的认知活动的方式从知识驱动、数据驱动到对... 生成式人工智能正以其较强的自主性与社会能力为人类提供一种机器认知,人机协同成为人适应未来社会的基本认知方式。为更好利用人工智能促进人类认知方式的变革,研究首先讨论了人工智能参与人的认知活动的方式从知识驱动、数据驱动到对话生成的巨大转变。基于此,分析了人机协同认知从交互到交往的演进形态,具体展现为“基于人机交互的认知引导”“基于人机分工的认知拓展”“基于人机交往的认知互惠”。最后,基于人机逐渐建立的互惠关系,以大脑的隐喻进一步思考了未来人机如何走向共生,提出坚持统一整体、致力认知一致、实现共同进化的重要原则,以促成人机协同向人机共生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人机协同认知 人机交互 人机交往 人机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语言模型应用中的司法偏误与认知干预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学尧 《政治与法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5-76,共12页
近期的实验研究和司法实践都表明,单纯依赖简单的人机协作,难以有效遏制法官在自我确认偏误与大语言模型“强化输出”之间的共振效应。为避免大语言模型在司法实践中沦为单向度的技术支配,在挖掘传统法学方法论中关于多元价值论证的基础... 近期的实验研究和司法实践都表明,单纯依赖简单的人机协作,难以有效遏制法官在自我确认偏误与大语言模型“强化输出”之间的共振效应。为避免大语言模型在司法实践中沦为单向度的技术支配,在挖掘传统法学方法论中关于多元价值论证的基础上,可结合认知科学的防偏误机制,提出“认知协同司法决策模型(六步法)”。该模型通过在确立争点、规范检索、事实认定、裁判形成、价值审查与最终公开说理的全流程中引入对立论证、逆向思维、强制反驳清单等操作环节,帮助法官保持深度审查与反思能力,抵消大语言模型单一输出的强化效应。案例模拟表明,这一模型在提升信息搜索效率的同时,能够强化裁判对社会多元价值的考量,确保法官主体地位与裁判公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语言模型 机器权威 法学方法论 认知科学 认知协同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协同认知模型在维基百科中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裘江南 王春玲 刘丰军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94-198,共5页
针对维基百科协同编辑的协同认知过程和机制研究相对较少,以及协同认知理论发展也不成熟的问题。本文系统介绍了系统认知过程模型,从认知冲突的角度解释了知识吸收和知识创新的过程。以Wikipedia中香港教育史条目为例,分析了维基百科的... 针对维基百科协同编辑的协同认知过程和机制研究相对较少,以及协同认知理论发展也不成熟的问题。本文系统介绍了系统认知过程模型,从认知冲突的角度解释了知识吸收和知识创新的过程。以Wikipedia中香港教育史条目为例,分析了维基百科的协同认知过程,深入认识其协同编辑过程,为研究维基百科的演化过程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也对虚拟环境下的协同认知过程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基百科 协同认知 协同认知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信息检索行为中的认知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吴丹 邱瑾 《情报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5-137,共13页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半结构化访谈法等数据收集方法,以及统计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等数据分析方法在Coagmento系统上进行了用户协同信息检索实验,旨在考察协同能力和任务类型这两个因素对协同信息检索行为的情境认知、任务认知和协同...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半结构化访谈法等数据收集方法,以及统计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等数据分析方法在Coagmento系统上进行了用户协同信息检索实验,旨在考察协同能力和任务类型这两个因素对协同信息检索行为的情境认知、任务认知和协同认知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协同能力强弱对用户的情境认知和协同认知的影响较大,而任务类型不同对用户的任务认知影响较大。协同方式从横向上可分为按内容、角色或二者结合分工;从纵向上可分为动态或静态分工。信息类任务分工最为明确,最适合用协同检索系统来完成;事务类任务分工较难,最不适合用协同检索系统来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信息检索行为 情境认知 任务认知 协同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网格环境下基于TMs的协同认知
7
作者 刘茜萍 窦万春 +2 位作者 蔡士杰 WANG Jie 孙娟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22-226,共5页
协同认知,形式上表现为问题解决环境下拥有各自知识的实体,根据一定的学习规则在个体认知的基础上,协同完成某项认知任务。协同认知的参与者可能处于不同地点,因而分布式环境下的知识共享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网格环境下 Topic Maps... 协同认知,形式上表现为问题解决环境下拥有各自知识的实体,根据一定的学习规则在个体认知的基础上,协同完成某项认知任务。协同认知的参与者可能处于不同地点,因而分布式环境下的知识共享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网格环境下 Topic Maps(TMs)这一知识表示手段的应用扩展,对网格环境下的知识表示和知识传播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有别于传统网络查询的查询机制。在对协同认知的元学习及群学习进行分析与定义的基础上,将机器处理和心智学习有机结合,构造了一个面向知识网格环境的协同认知学习机制,并相应地给出了一个基于 TMs 的认知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网格 TMS 协同认知 元学习 群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无线电中基于MIMO波束成形的协同频谱接入设计
8
作者 王梓斌 袁福 +1 位作者 袁继兵 郑林华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37-442,共6页
协同认知无线电技术由于其高效的频谱利用效率已经吸引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协同认知网络中,当第一用户(Primary User,PU)之间的信道状况恶劣时,特定的第二用户(Secondary User,SU)被选为中继协同PU完成信息传递,作为回报,PU分配一定的信... 协同认知无线电技术由于其高效的频谱利用效率已经吸引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协同认知网络中,当第一用户(Primary User,PU)之间的信道状况恶劣时,特定的第二用户(Secondary User,SU)被选为中继协同PU完成信息传递,作为回报,PU分配一定的信道资源给SU,使其用于传输自己的信息。当SU系统中一个节点拥有多天线时,假设其可以很好的获悉其与PU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通过波束成形设计可以使其在中继PU信息的同时完成自身信息的发送,而且使两者之间的信号互不干扰。这种频谱共享式的接入方式可以节约信道资源,提高频谱利用率。本文对采用放大转发(Amplify and Forward,AF)中继协议的SU发射端分别采用最小化加权均方误差和准则(Minimizing Sum of Weighted Mean Square Errors,MSWMSE)和迫零准则(Zero Forcing,ZF)对波束成形参数进行设计。仿真结果表明,两种设计方式都可以满足消除用户间干扰的要求;另外,由于基于MSWMSE准则的波束成形参数能够更好的平衡噪声和用户间干扰项对信号的损耗,因而获得更优的性能表现,而且通过调整加权系数可以满足PU用户不同的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认知网络 MIMO 波束成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协同认知的抗干扰网络结构自适应技术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海军 李佳迅 +1 位作者 赵海涛 王杉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367-2373,共7页
针对现有协同认知无线网络工作在固定结构导致灵活性低、对复杂环境适应力不足的问题,以提高其抗干扰和抗毁能力为目标,提出了一种基于协同认知的网络结构自适应技术。该技术能够使协同认知无线网络在集中控制、自组织和协同中继三种结... 针对现有协同认知无线网络工作在固定结构导致灵活性低、对复杂环境适应力不足的问题,以提高其抗干扰和抗毁能力为目标,提出了一种基于协同认知的网络结构自适应技术。该技术能够使协同认知无线网络在集中控制、自组织和协同中继三种结构之间灵活、自主切换,从而应对电磁干扰、设备故障和通信链路遮挡等问题,极大增强了网络的稳健性。详细介绍了切换方案设计和节点协议实现,并通过搭建基于GNU Radio和二代通用软件无线电外设(USRP2)的协同认知无线网络测试床对其切换耗时以及吞吐量性能进行实际测试验证。结果表明,相比单一、固定的网络结构,该技术能够显著增强网络抗毁性、连通性,提高服务质量(Q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认知无线网络 网络结构自适应 抗干扰 通用软件无线电外设 GNU RADI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判断中的情绪因素——从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进行探讨 被引量:45
10
作者 谢熹瑶 罗跃嘉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50-1256,共7页
道德判断中的情绪与认知因素是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重要议题。本文对近年来社会认知神经科学领域中有关情绪影响道德判断的研究发现和相关理论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介绍了外源性情绪影响道德判断的行为研究证据,大脑情绪功能障碍者在... 道德判断中的情绪与认知因素是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重要议题。本文对近年来社会认知神经科学领域中有关情绪影响道德判断的研究发现和相关理论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介绍了外源性情绪影响道德判断的行为研究证据,大脑情绪功能障碍者在道德判断中的异常表现以及道德两难任务所对应的大脑激活模式,着重探讨了情绪因素影响道德判断的神经机制和道德判断中情绪加工与认知加工相互作用的过程。揭示了情绪是道德判断的必要因素,道德判断是情绪加工和认知加工协同作用的结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领域未来发展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判断 情绪直觉 认知推理 情绪与认知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型突发环境事件协同治理:理论构建、现实困境、路径探索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瑜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0-73,共4页
在现代社会系统快速流动与频繁互动的影响下,突发环境事件的耦合型特征与传统的应急治理模式不相适应。协同治理理论以平等互信、资源共享、合作互利的共治共享优势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治理模式转型指明了方向。针对当前耦合型突发环境... 在现代社会系统快速流动与频繁互动的影响下,突发环境事件的耦合型特征与传统的应急治理模式不相适应。协同治理理论以平等互信、资源共享、合作互利的共治共享优势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治理模式转型指明了方向。针对当前耦合型突发环境事件中存在的央地应急管理协调不畅、区域间运动式动员应急成效不佳、基层应急治理驱动力不足、企业联合防治环境风险能力欠佳及网络舆论主导事态发展等现实困境,须依据协同治理理论框架要求,从利益调解机制、协同网络权责机制、组织信息联通机制及网络舆情治理机制四方面形成一套系统化的协同策略,优化协同效果,提升协同治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环境事件 耦合 协同治理 认知协同 权力协同 组织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时代的人机协同学习:形态、本质与发展 被引量:42
12
作者 郝祥军 张天琦 顾小清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6-35,共10页
人工智能推动了智能教育的快速发展,展现出人机协同的实践特征。但人机协同学习作为智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呈现出怎样的实践形态、透过现象彰显出怎样的本质却鲜有研究探讨。为了技术更好地服务教育、服务人的发展,研究对智能时... 人工智能推动了智能教育的快速发展,展现出人机协同的实践特征。但人机协同学习作为智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呈现出怎样的实践形态、透过现象彰显出怎样的本质却鲜有研究探讨。为了技术更好地服务教育、服务人的发展,研究对智能时代的人机协同学习实践进行深入剖析。首先,综合相关文献和实践发现,人的认知活动与机器智能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人机协同学习在实践中已呈现出知识导学、互动对话、智能增强三大形态。其次,透过现象看本质,研究从人机构成的学习双主体协同结构中揭示出人机协同学习三个重要本质内容:一是人机协同学习意味着人类认知与人工认知的协同混合;二是人机交互技术的应用为人机协同认知搭建了流畅的通道;三是人机互惠构成人机有效协同的关键。最后,研究提出两点发展建议,即在技术层面以人机交互与人机互惠为着力点提升技术设计,在实践层面以学习科学与以人为本为基本遵循规范实践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教育 人机协同学习 人机协同认知 人机交互 人机互惠 人本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思性评价在协同知识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杨玉芹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2-49,共8页
该研究旨在探究反思性评价在知识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和价值。为支持学生的反思性评价,研究使用了知识链接分析器KCA。在适切的教学支持下,KCA能帮助学生对自己班级共同生成的在线讨论话语进行协同反思与评价。该研究采用案例研究的方... 该研究旨在探究反思性评价在知识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和价值。为支持学生的反思性评价,研究使用了知识链接分析器KCA。在适切的教学支持下,KCA能帮助学生对自己班级共同生成的在线讨论话语进行协同反思与评价。该研究采用案例研究的方式,历时五个月完成,研究的参与者是香港地区一所初中三年级的一个自然班(37人)。学生交互和协作的量化数据显示,学生之间的交互和协作越来越好,他们平等地承担知识建构的责任。学生知识论坛上所写笔记的内容分析表明,在一个适切的、促进元认知策略有效使用的协作学习环境中,学生共同体能够共同承担高层次的认知和社会责任,共同创造知识及发展知识创造能力。该研究的研究结果,对于设计融合反思评价的学习环境,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同时本研究对于我们进一步理解评价、协作探究、知识创新以及教学实践之间的关系也具有很重要的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思性评价 知识建构 协同知识创新:元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信息化何以引领教育现代化?--中国教育信息化25年回眸与展望 被引量:55
14
作者 陈琳 陈耀华 +2 位作者 毛文秀 张高飞 文燕银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6-63,共8页
自1995年CERNET接入国际互联网络,开启了我国追赶以网络化为特征的世界教育信息化先进水平之历程。25年来,我国科学谋划、精心部署、全面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使之具备了由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到跨越、引领全球之条件。“引领”将成为新时... 自1995年CERNET接入国际互联网络,开启了我国追赶以网络化为特征的世界教育信息化先进水平之历程。25年来,我国科学谋划、精心部署、全面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使之具备了由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到跨越、引领全球之条件。“引领”将成为新时代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主旋律和新使命。为此,总结与提炼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特色,探讨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引领方向,是加速实现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回眸中国教育信息化25年的发展,我国教育信息化形成了高速发展、跨越式发展、普及性发展、创新性发展、战略性发展这五大特色;立足于智慧与智能时代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未来发展,离不开教育信息化的支持与支撑;我国教育信息化必须加快转段升级,充分凸显教育信息化“九化”技术特征和信息技术变革教育的本质特征,在教育领域发挥“器”“术”“法”“道”贯通的变革作用。在理论层面加速实现信息智慧理论、知行创合一理论、协同认知理论的创新引领;在实践层面加速实现教育模式创新引领,教师时代性升华引领,大教育发展创新引领,创新教育公平引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教育现代化 智慧与智能时代 知行创合一 协同认知 教育公平 教育4.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