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看翻译——评《认知翻译学探索:创造性翻译的认知路径与认知制约》
1
作者 林新竹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I0008-I0008,共1页
《认知翻译学探索:创造性翻译的认知路径与认知制约》这本书从认知科学尤其是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讨了创造性翻译研究的几个核心问题,其中具体包括:翻译为什么具有创造性;翻译具有怎样的语言与认知基础;创造性翻译的微观过程涉及哪... 《认知翻译学探索:创造性翻译的认知路径与认知制约》这本书从认知科学尤其是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讨了创造性翻译研究的几个核心问题,其中具体包括:翻译为什么具有创造性;翻译具有怎样的语言与认知基础;创造性翻译的微观过程涉及哪些内容,其动态如何表现以及创造性翻译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几大核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性翻译 认知语言学 认知制约 翻译学 路径 翻译研究 认知科学 认知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立法后评估的认知制约及制度化解 被引量:2
2
作者 万方亮 《湖湘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3-84,共12页
地方立法后评估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制度性举措。作为特定主体参与下的组织决策行为,地方立法后评估具有极强的认知制约性。内隐偏见驱动下的感性认知和外显偏见制约下的理性认知,通过技术和价值两种路径嵌入地方立法后评估的决策实... 地方立法后评估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制度性举措。作为特定主体参与下的组织决策行为,地方立法后评估具有极强的认知制约性。内隐偏见驱动下的感性认知和外显偏见制约下的理性认知,通过技术和价值两种路径嵌入地方立法后评估的决策实践。这一决策实践主要表现在数据搜集、指标设计以及信息转译三个方面。其中,数据搜集是主观期望值和认知流畅度共同作用下的策略性选择;指标设计是满意度原则和注意力分配交互影响下的经验性估算;信息转译是经验逻辑和主体意识共同主导下的倾向性表达。为有效化解地方立法后评估的认知制约性,可以通过决策主体整合、决策方式重塑以及决策组织学习,实现其在多元主体、多重解释以及多维经验层面的制度性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立法后评估 组织决策 认知制约 内隐偏见 外显偏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翻译表达中译者对目的语词汇的提取 被引量:1
3
作者 刘静 韩淑琴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4-108,共5页
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对于目标语心理词汇的提取是至关重要的。影响心理词汇提取的因素有很多,可以归总为认知制约和语用制约两大项。在翻译活动中,这两种因素作用于译者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制约了译文的质量。
关键词 心理词汇 认知制约 语用制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