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冲突理论”的中间社会阶层体育参与的认同框架与社会流动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卫 王秀霞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16,共6页
西方社会学的"冲突理论"指出,体育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并反映社会的不平等。处于社会经济等级中间阶层的中上、中中、中下层社会群体,由于认知、社会地位、经济收入等不同,存在着明显的体育参与资源不平等现象,从而导致了中间社... 西方社会学的"冲突理论"指出,体育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并反映社会的不平等。处于社会经济等级中间阶层的中上、中中、中下层社会群体,由于认知、社会地位、经济收入等不同,存在着明显的体育参与资源不平等现象,从而导致了中间社会阶层群体之间不同的体育参与认同框架与边界。文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实证研究了社会中间各阶层体育参与模式及体育参与投入水平的差异,制定出中间社会阶层体育参与的认同框架,并对中间社会阶层群体体育参与的向上流动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突理论 体育参与 中间社会阶层 认同框架 社会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伦理认同框架的规范内核与制度预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 被引量:4
2
作者 曹加亮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1-77,共7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的重要伦理要旨,对于型构中华民族伦理的认同框架具有引领效能,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中华民族伦理具有承接历史的知识框架、指向当下的共识框架、面向未来的实践框架,形成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的重要伦理要旨,对于型构中华民族伦理的认同框架具有引领效能,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中华民族伦理具有承接历史的知识框架、指向当下的共识框架、面向未来的实践框架,形成了“知”“信”“行”结合的整全伦理体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中华民族伦理在国家、社会以及个人层面上具有规范性要求,就其规范内核来看,在国家层面上坚持集体主义的能动思维,在社会层面上具有制度理性的治理秩序,在个人层面上具有向往共同良善的道德方向。为了保障这一伦理的实效,应当在制度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持依法治国的根本方略,促进社会治理的稳定有序格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实现人民教育,促进个人修养的逐步提升,最终实现横亘历史、当下、未来,贯穿国家、社会、个人的整全的中华民族伦理认同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华民族伦理 认同框架 规范要求与制度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迈向消费领域的角色转换与身份认同——以三十二位青年女性的访谈文本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杨波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21,共8页
初为人母是女性生命历程中的重大事件。本文借鉴消费与认同分析框架探讨了青年女性在孩子出生前后对消费活动安排的相应变化。文章指出子女出生之前青年女性选择的是利他消费、禁忌消费和无我消费三个方面,在子女出生之后则改变了原有... 初为人母是女性生命历程中的重大事件。本文借鉴消费与认同分析框架探讨了青年女性在孩子出生前后对消费活动安排的相应变化。文章指出子女出生之前青年女性选择的是利他消费、禁忌消费和无我消费三个方面,在子女出生之后则改变了原有的消费习惯和行为方式。消费活动安排变化的背后反映的是消费重心的转移,体现为家庭预算结构的改变、消费注意力分配的转移、消费欲望压抑的释放和捆绑消费。从消费活动的变化到家庭预算的改变,背后体现的是母职身份认同的确立与塑造,研究结论指出示范性认同框架和医疗诱导性认同框架对青年女性的实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色转换 消费 认同框架 认同冲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