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认同冲突的化解:一种人本主义的实践方法 被引量:3
1
作者 熊浩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7-87,177,共12页
认同冲突的频繁发生具有明显的现代性意义。然而,对认同冲突的政论阐述,无法为冲突之有效化解提供具有操作意义的具体方法。通过对认同冲突发生机制的细致辨析可以发现,认同冲突的化解机制与传统的建制化纠纷解决方法存在着明显区别,对... 认同冲突的频繁发生具有明显的现代性意义。然而,对认同冲突的政论阐述,无法为冲突之有效化解提供具有操作意义的具体方法。通过对认同冲突发生机制的细致辨析可以发现,认同冲突的化解机制与传统的建制化纠纷解决方法存在着明显区别,对认同冲突的处置需要在不同人、不同人群之间进行深度的对话而达致理解。在认同冲突的化解过程中,对话和理解不是抽象的理念或号召,而是一个从概念语词进入经验现场,从经验现场拓展结构意识,从结构意识实现人际同理的具体过程。该理论可以为认同冲突之化解提供步骤指引与方法依据,最终将认同冲突管理妥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同冲突 发生机制 人本主义 化解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迈向消费领域的角色转换与身份认同——以三十二位青年女性的访谈文本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杨波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21,共8页
初为人母是女性生命历程中的重大事件。本文借鉴消费与认同分析框架探讨了青年女性在孩子出生前后对消费活动安排的相应变化。文章指出子女出生之前青年女性选择的是利他消费、禁忌消费和无我消费三个方面,在子女出生之后则改变了原有... 初为人母是女性生命历程中的重大事件。本文借鉴消费与认同分析框架探讨了青年女性在孩子出生前后对消费活动安排的相应变化。文章指出子女出生之前青年女性选择的是利他消费、禁忌消费和无我消费三个方面,在子女出生之后则改变了原有的消费习惯和行为方式。消费活动安排变化的背后反映的是消费重心的转移,体现为家庭预算结构的改变、消费注意力分配的转移、消费欲望压抑的释放和捆绑消费。从消费活动的变化到家庭预算的改变,背后体现的是母职身份认同的确立与塑造,研究结论指出示范性认同框架和医疗诱导性认同框架对青年女性的实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色转换 消费 认同框架 认同冲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使用及其对社会认同的影响——基于CGSS2010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1
3
作者 王文彬 吴海琳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2-100,共9页
网络化时代的核心变化是社会权力结构的变化,而互联网使用是建构信息权力的基础。因此,互联网使用对社会认同意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反映了网络化时代的核心内涵与社会认同意识的时代特性的变化关系。基于CGSS2010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显... 网络化时代的核心变化是社会权力结构的变化,而互联网使用是建构信息权力的基础。因此,互联网使用对社会认同意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反映了网络化时代的核心内涵与社会认同意识的时代特性的变化关系。基于CGSS2010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互联网使用对当前网络化时代社会公平认同意识和社会冲突认同意识具有显著作用,即互联网使用导致社会公平认同意识下降以及社会冲突认同意识加剧,并且是否使用互联网存在群体间基本特征的显著差异。因此,在传统的社会阶层和教育程度等因素之外,作为网络化时代表征的互联网使用有助于理解当前网络化时代社会认同意识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化时代 互联网使用 社会公平认同 社会冲突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还是抑制:社会认同对施压性利益表达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姚望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8-65,共8页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个体生活空间的转换唤醒了他们心中既存的社会认同,成为他们行为选择的心理逻辑。社会认同对施压性利益表达具有显著性影响。社会公平认同越低或社会冲突认同越高的社会个体越倾向于参与施压性利益表达。教育程度越高...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个体生活空间的转换唤醒了他们心中既存的社会认同,成为他们行为选择的心理逻辑。社会认同对施压性利益表达具有显著性影响。社会公平认同越低或社会冲突认同越高的社会个体越倾向于参与施压性利益表达。教育程度越高的社会个体越易参与施压性利益表达,女性较男性更不易参与施压性利益表达。年龄、政治身份、社会地位等对施压性利益表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减少或防止施压性利益表达,达致社会和谐,必须调节收入分配以提升社会公平认同和降低社会冲突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公平 社会冲突 施压性利益表达 社会公平认同 社会冲突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遗失的身份——《圣经》中恶女形象的分析
5
作者 秦伟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6年第S2期195-196,共2页
本文通过探讨《圣经》中恶女形象的评判标准,揭示在父权制价值体系的《圣经》中,恶女标准的背后是男性对女性身份主体的认同冲突。
关键词 《圣经》 恶女 身份主体 认同冲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