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内蒙古室韦俄罗斯族文化旅游中的逐奇与认同体验研究
被引量:1
- 1
-
-
作者
王泓砚
王俊亮
谢彦君
-
机构
江苏理工学院文化与旅游学院
江苏理工学院体育学院
海南大学旅游学院
海南大学旅游体验研究与设计中心
-
出处
《旅游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2-63,共22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旅游场中的仪式:地方性视角下的西藏民族文化旅游体验研究”(4177116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海南自由贸易港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路径”(72041027)。
-
文摘
文章从文化距离视角切入,通过对室韦俄罗斯族文化旅游目的地相关游客群体的访谈资料和游记文本进行扎根理论分析,对不同游客群体针对相同文化景观所形成的旅游体验展开对比研究,探索不同群体旅游体验的结构性差异、生成机制及其表现形式。研究结果表明:具有显著文化类型差异的游客,在探访相同文化景观时,会基于不同的体验诉求产生明显不同的体验结果,即异源文化旅游者产生逐奇体验,同源文化旅游者生成认同体验;逐奇体验又有遁世型逐奇和憧憬型逐奇、反叛型逐奇和秩序型逐奇的分型,而认同体验则有印刻型认同和习得型认同、认同探寻和认同承诺的分型。因此,旅游体验可被理解为不同文化群体游客身体嵌入旅游场后接受景观刺激,身心整合生成的逐奇体验和认同体验。在旅游体验生成过程中,游客依据自身对景观意义的不同解读,将其表征为理想景观、迷思景观、浪漫景观、印刻景观和遁世景观5种类型。这一研究借助于分析手段,使得从理论上对旅游体验的认识向体验的结构性差异深入,为不同文化群体游客凝视同一文化景观获得差异性旅游体验搭建了解释框架,深化了对群体游客内隐文化背景与旅游体验关系的理解,为旅游目的地围绕游客文化类型形成的二元旅游体验进行产品开发设计与营销提供理论依据。
-
关键词
文化景观
旅游体验
逐奇体验
认同体验
文化距离
-
Keywords
cultural landscape
tourism experience
pursuing novelty experience
identity experience
-
分类号
F592.7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
-
题名座位的潜课程意义——中小学生座位体验研究
被引量:15
- 2
-
-
作者
朱光明
-
机构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
出处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2-28,共7页
-
文摘
由于对课程概念的重新理解,学校课程被看作是学生在校的全部生活经验,所以中小学生日常教室生活中的座位体验就构成学生在校潜课程的一部分。遵循“回到实事本身”的态度理解学生的座位体验,通过对学生座位体验的描述分析,从座位是学生在教室的“家”(空间意义)、同学关系、师生关系、认同体验和学习环境意义等五个主题来展示座位对学生的意义,从而整体地把握学生座位体验的一般结构。通过研究发现,安排座位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规则或公平的问题,关键是教育者要理解座位对具体学生的意义,然后机智地做出合理的安排。
-
关键词
学校环境
潜课程
“家”
同学关系
师生关系
认同体验
学习环境
-
Keywords
school environment
hidden curriculum, "home", relation between students
relation between students and teachers
identification experience
learning environment
-
分类号
G40-052.4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