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计量置换参数Z值分量的测定(英文)
1
作者 王彦 耿信笃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81-485,共5页
以计量置换吸附理论(SDT A)为基础,从理论上推导出计量吸附模型中表征溶质对固定相亲合势大小的参数βa值与流动相中强置换剂浓度的对数呈线性关系。计量置换模型中的参数n和q(n和q分别代表1摩尔溶剂化溶质被吸附时,从吸附剂表面和从溶... 以计量置换吸附理论(SDT A)为基础,从理论上推导出计量吸附模型中表征溶质对固定相亲合势大小的参数βa值与流动相中强置换剂浓度的对数呈线性关系。计量置换模型中的参数n和q(n和q分别代表1摩尔溶剂化溶质被吸附时,从吸附剂表面和从溶质分子表面所释放出的溶剂的物质的量)是计量置换参数Z值的分量,是两个非常有用的参数,可以从这个定量关系中直接获得。推导出的方程用苯的衍生物进行了实验验证,获得了较满意的结果。将这种方法计算得到的分量值与SDT A与计量置换保留模型(SDT R)相结合的方法得到的分量值进行了比较,发现两种方法所得到的分量值符合较好,且n和q都遵循同系物碳数规律。同时也发现当溶质在液 固表面吸附时,从吸附剂上释放出的溶剂分子要比从溶质表面释放出的溶剂分子多(n>q)。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值分量 测定 计量置换吸附理论 吸附亲合势 计量置换参数 体相组成 同系物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胶自水溶液中吸附丙酸和丁酸的计量置换吸附模型 被引量:3
2
作者 陈禹银 刘凡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2-65,共4页
实验研究了硅胶在293、303和313K下,从水溶液中对丙酸和丁酸的吸附.发现该吸附服从液-固吸附中的计量置换吸附模型(SDM-A).根据吸附模型的线性参数研究了吸附热力学和吸附机理.该吸附是一个自发的、放热的熵减少过程.丁酸的标准吸附自... 实验研究了硅胶在293、303和313K下,从水溶液中对丙酸和丁酸的吸附.发现该吸附服从液-固吸附中的计量置换吸附模型(SDM-A).根据吸附模型的线性参数研究了吸附热力学和吸附机理.该吸附是一个自发的、放热的熵减少过程.丁酸的标准吸附自由能比丙酸大,而标准吸附焓比丙酸小.推导出了实验条件下吸附自由能变化的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胶 吸附 丙酸 丁酸 计量置换吸附模型 吸附热力学 吸附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液相色谱中计量置换线性参数logI的热力学特征 被引量:2
3
作者 白泉 耿信笃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89-193,共5页
依据液相色谱中溶质计量置换保留模型及线性参数 log I(与 1mol溶质对固定相的亲和势大小有关的常数 ) ,通过作图得知非极性和极性小分子溶质及生物大分子的 log I与绝对温度的倒数 1/T,以及小分子溶质的log I与其在正辛醇 -水中分配系... 依据液相色谱中溶质计量置换保留模型及线性参数 log I(与 1mol溶质对固定相的亲和势大小有关的常数 ) ,通过作图得知非极性和极性小分子溶质及生物大分子的 log I与绝对温度的倒数 1/T,以及小分子溶质的log I与其在正辛醇 -水中分配系数的对数 log Po/ w呈线性关系 ,从两方面进一步证明了 log I具有热力学平衡常数的性质。基于小分子溶质、生物大分子的 log I和分配系数大小的差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 线性参数logⅠ 热力学性质 计量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量置换理论及其应用》
4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76-476,共1页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一种与组分在界面上迁移有关地全新理论——计量置换理论(SDT)及其在化学、化工、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药学等正在发展的高新技术中的应用。全书共计12章,涉及4个方面的内容:从提出新概念到计量置换模...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一种与组分在界面上迁移有关地全新理论——计量置换理论(SDT)及其在化学、化工、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药学等正在发展的高新技术中的应用。全书共计12章,涉及4个方面的内容:从提出新概念到计量置换模型的建立,再到从理论上推导出液相色谱和物理化学中组分保留机理和吸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置换模型 应用 生物化学 分子生物学 基因工程 高新技术 吸附机理 保留机理 物理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离子液体作流动相添加剂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辣椒素类生物碱 被引量:13
5
作者 边敏 杨勇 周昊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4-178,共5页
建立了以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4)为流动相添加剂分离辣椒素类生物碱的方法及分离模型,探讨了其作用机理。考察了添加剂离子液体的种类、浓度、烷基链长度、柱温等因素的影响。结果显示以离液序列较高的阴离子离... 建立了以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4)为流动相添加剂分离辣椒素类生物碱的方法及分离模型,探讨了其作用机理。考察了添加剂离子液体的种类、浓度、烷基链长度、柱温等因素的影响。结果显示以离液序列较高的阴离子离子液体作为置换剂,可明显改善此类生物碱的分析效果。离子液体的链长、浓度与组分保留因子的变化符合溶质计量置换保留模型(SDM-R),r>0.99,即分离作用过程完全符合溶质计量置换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辣椒素类生物碱 添加剂 溶质计量置换保留模型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及logI对离子交换色谱中脲变溶菌酶分子构象变化的表征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敏 王彦 +1 位作者 龚波林 耿信笃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14-217,共4页
以溶菌酶(Lys)为目标蛋白,用计量置换保留理论(SDT R)中的参数Z和logI对弱阳离子交换色谱(WCX)中"准天然态"和脲变还原与非还原的两种变性状态的Lys的分子构象变化进行了表征。发现在流动相中含有脲时,蛋白的保留仍服从SDT理... 以溶菌酶(Lys)为目标蛋白,用计量置换保留理论(SDT R)中的参数Z和logI对弱阳离子交换色谱(WCX)中"准天然态"和脲变还原与非还原的两种变性状态的Lys的分子构象变化进行了表征。发现在流动相中含有脲时,蛋白的保留仍服从SDT理论,可以准确测定在特定脲浓度条件下Lys的Z及logI值。结果表明,3种分子构象状态的Lys的Z值均随脲浓度改变呈现不连续变化;"准天然态"Lys在同一脲浓度条件下的Z值比变性状态的大,logI比变性状态的小,而非还原变性态和"准天然态"Lys的Z和logI值比较接近。还对不同脲浓度条件下Lys的活性回收率与Z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交换色谱 溶菌酶 分子构象 蛋白质 复性 表征 计量置换保留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氢氯吡格雷异构体的手性拆分及其限量检查 被引量:3
7
作者 丁锐 纪宏 +5 位作者 吕雯 周长明 李志刚 张首国 彭涛 王林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1-246,共6页
采用卵类黏蛋白手性固定相键合硅胶(Ultron ES-OVM)色谱柱(150 mm×4.6 mm,5μm),建立手性固定相HPLC直接拆分硫酸氢氯吡格雷对映异构体和位置异构体的方法,并通过对溶质计量置换保留模型、热力学参数、熵焓驱动过程及影响色谱行为... 采用卵类黏蛋白手性固定相键合硅胶(Ultron ES-OVM)色谱柱(150 mm×4.6 mm,5μm),建立手性固定相HPLC直接拆分硫酸氢氯吡格雷对映异构体和位置异构体的方法,并通过对溶质计量置换保留模型、热力学参数、熵焓驱动过程及影响色谱行为的因素等内容进行研究,对手性拆分过程进行探讨。经优化,确定色谱条件为:流动相0.02 mol/L磷酸二氢钾-乙腈(80∶20),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220 nm,柱温30℃。硫酸氢氯吡格雷的对映异构体和位置异构体之间的分离度均大于1.6;S-硫酸氢氯吡格雷、R-硫酸氢氯吡格雷及其各自位置异构体的定量限分别为0.115,0.102,0.118,0.106 mg/L,在0.33~20.68,0.63~40.20,0.32~20.20,0.31~19.28 m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按外标法计算,加样回收率在98.2%~101.7%之间;RSD小于2.0%。经方法学验证,该方法可用于硫酸氢氯吡格雷异构体杂质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氢氯吡格雷 对映异构体 位置异构体 手性拆分 溶质计量置换保留模型 热力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阳离子交换色谱中疏水作用对蛋白保留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孙萱 杨云 耿信笃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10,共5页
选取了四种常用的弱阳离子交换(WCX)商品柱以研究标准蛋白在其上的色谱保留行为。发现在疏水色谱(HIC)模式下,蛋白在这四种WCX商品柱上也有不同程度的保留特征,且洗脱曲线呈现出保留值随盐浓度变化的"U"型。从分子力学角度定... 选取了四种常用的弱阳离子交换(WCX)商品柱以研究标准蛋白在其上的色谱保留行为。发现在疏水色谱(HIC)模式下,蛋白在这四种WCX商品柱上也有不同程度的保留特征,且洗脱曲线呈现出保留值随盐浓度变化的"U"型。从分子力学角度定性解释了因疏水相互作用力的存在影响了蛋白在WCX色谱柱上洗脱顺序的改变。运用计量置换理论(SDT)中的两组线性方程进一步证实了WCX和HIC中蛋白与固定相间相互作用力的性质,在HIC中为非选择性作用力,而在离子交换色谱(IEC)中为选择性作用力。这四种色谱柱中的两种事实上可在WCX和HIC两种模式下,对标准蛋白进行分离且有较好的分离效果,有可能作为二维色谱柱来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交换色谱 疏水色谱 计量置换 混合保留机理 蛋白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蛋白同时复性及纯化的制备型装置中流动相用量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养军 李翔 耿信笃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23-426,共4页
在生物大分子的高效液相色谱分离中 ,由计量置换保留模型可得出生物大分子在色谱柱上的保留行为取决于流动相中置换剂的浓度的结论。据此提出了用于蛋白同时复性及纯化的制备型装置 (USRPP)中最小流动相用量的估算公式 ,并进一步得出在... 在生物大分子的高效液相色谱分离中 ,由计量置换保留模型可得出生物大分子在色谱柱上的保留行为取决于流动相中置换剂的浓度的结论。据此提出了用于蛋白同时复性及纯化的制备型装置 (USRPP)中最小流动相用量的估算公式 ,并进一步得出在保持最小流动相用量不变的条件下 ,改变流动相流速和线性梯度时间几乎不影响制备型USRPP分离蛋白的分离度和复性效率的结论。该结论与实验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 计量置换保留模型 流动相 优化 生物大分子 分离 纯化 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唑类离子液体作流动相添加剂对苦参类生物碱保留行为的表征 被引量:3
10
作者 边敏 杨勇 周世界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明确离子液体作流动相添加剂高效液相法分离生物碱的过程和作用机理。方法利用离子液体作流动相添加剂,高效液相法分离苦参类生物碱,并根据2个经典的保留模型:溶质计量置换保留模型(SDM-R)和Snyder经验式,建立模型,考察离子液体浓度... 目的明确离子液体作流动相添加剂高效液相法分离生物碱的过程和作用机理。方法利用离子液体作流动相添加剂,高效液相法分离苦参类生物碱,并根据2个经典的保留模型:溶质计量置换保留模型(SDM-R)和Snyder经验式,建立模型,考察离子液体浓度,烷基链长度和有机溶剂体积比对组分保留行为的影响,通过模型参数研究保留过程和保留机理。结果当离子液体作流动相添加剂,并达到一定浓度时,离子液体的浓度与组分的保留值符合SDM-R模型的线性关系,且Z值随离子液体烷基链长度的增加而减小,logI值增大。结论离子液体作为流动相添加剂时,生物碱的分离保留过程以竞争吸附作用为主,且符合SDM-R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苦参碱 生物碱 计量置换模型 Snyder经验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液相色谱中lgI对极性小分子溶质色谱行为的表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维平 高娟 +1 位作者 白泉 耿信笃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28-331,共4页
以极性溶质正链醇同系物及芳香醇同系物的实验数据对反相液相色谱中计量置换表征参数lgI进行了多方面验证 ,并将lgI值与溶质的其他物理化学参数做了比较 ,证明了lgI在限定条件下分别可作为溶质的种类和大小、流动相中置换剂、所选用固... 以极性溶质正链醇同系物及芳香醇同系物的实验数据对反相液相色谱中计量置换表征参数lgI进行了多方面验证 ,并将lgI值与溶质的其他物理化学参数做了比较 ,证明了lgI在限定条件下分别可作为溶质的种类和大小、流动相中置换剂、所选用固定相特性及有关溶质分离选择性大小的表征参数 ,也证明了极性溶质体系的lgI亦具有热力学平衡常数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谱行为 反相液相色谱 计量置换 极性溶质 表征参数 正链醇同系物 芳香醇同系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参数Z表征疏水色谱中脲变α-糜蛋白酶及其折叠中间体的分子构象变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耿信笃 刘振岭 +1 位作者 柯从玉 李建军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79-885,共7页
目的用参数Z表征疏水色谱中脲变α-糜蛋白酶(α-Chy)及其折叠中间体的分子构象变化。方法用疏水色谱法对不同脲变条件下的α-Chy进行分离,对收集的不同馏分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HPHIE-MALDI-TOF-MS)进行检测,... 目的用参数Z表征疏水色谱中脲变α-糜蛋白酶(α-Chy)及其折叠中间体的分子构象变化。方法用疏水色谱法对不同脲变条件下的α-Chy进行分离,对收集的不同馏分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HPHIE-MALDI-TOF-MS)进行检测,并用紫外和荧光光谱对其分子构象变化进行了验证。结果确认了脲变α-Chy中仅有一个稳定的折叠中间体存在,发现二者的z值均随脲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在脲浓度范围为0~3.0mol·L^-1时,α-Chy折叠中间体的Z值远小于天然α-Chy的Z值,而脲浓度为4.0mol·L^-1和5.0mol·L^-1时,折叠中间体的Z值稍大于天然α-Chy的Z值。结论α-Chy折叠中间体的分子构象随脲浓度改变基本呈连续性变化。而天然α-Chy的分子构象随脲浓度呈不连续性变化。进一步发现α-Chy的Z值与其复性回收率之间存在着相似的变化规律。中间体的保留机理服从计量置换保留理论(SDT-R),且得到的参数Z可用来表征天然α-Chy和其折叠中间体的分子构象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折叠 分子构象 疏水相互作用色谱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 (MALDI-TOF-MS) 计量置换 α-糜蛋白酶(α-Chy) 折叠中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分离科学理论框架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耿信笃 张养军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33-437,共5页
分离科学是研究物质在分子水平上的空间分布和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如果这一看法是正确的话,那么,分离科学理论就应该有一个能将各种分离技术原理及支持这些原理的共同理论,即分离科学理论框架。既然分离科学是从分子在空间迁移和分布... 分离科学是研究物质在分子水平上的空间分布和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如果这一看法是正确的话,那么,分离科学理论就应该有一个能将各种分离技术原理及支持这些原理的共同理论,即分离科学理论框架。既然分离科学是从分子在空间迁移和分布规律的全过程来设计的,该理论必然要涉及到溶质分子在流体中的空间迁移和分布,就必须了解在体系中组分的宏观性质。即1分离过程中的热力学;2溶质的迁移和扩散,因为目前绝大多数组分的分离是在界面(特别是液-固界面)上完成的,这就是3分离过程中发生在界面上的计量置换。然而要从微观上深入了解物质能够被分离的实质便是4平衡分离的分子学基础及5疏水效应。在了解了物质的微观、宏观性质及迁移规律后,如何才能使分离进行得更好,这便是6分离过程中的最优化和选择分离方法时必须对各种分离方法的特点有所了解的,7分离方法的简介和比较。上述七部分内容应当成为现代分离科学的理论骨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科学 热力学 溶质计量置换保留理论 疏水效应 分离方法 最优化 理论骨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98K毛吸附溴化烷基三甲铵的性质及自由能 被引量:1
14
作者 耿信鹏 郭雅妮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6期46-49,共4页
用液 /固吸附计量置换模型 ( SDM- A) ,研究了 2 98K羊毛纤维吸附溴化烷基三甲铵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CTAB和 DTAB的吸附等温线 ,结果表明它们均遵从 SDM- A的线性作图关系 .用 SDM-A的线性参数βα 和 q/z很好地描述了碳氢链长及加盐效应... 用液 /固吸附计量置换模型 ( SDM- A) ,研究了 2 98K羊毛纤维吸附溴化烷基三甲铵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CTAB和 DTAB的吸附等温线 ,结果表明它们均遵从 SDM- A的线性作图关系 .用 SDM-A的线性参数βα 和 q/z很好地描述了碳氢链长及加盐效应对于吸附性质的影响规律 ,特别是能定量地描述加盐效应对于吸附同时具有的促进和抵消两种相反作用的程度 ,并用 SDM- A的热力学 ,由线性参数计算得到了不同体系的吸附亲和能 ΔGA,解吸能 ΔGD 及总过程的自由能 ΔGP.一个吸附体系中 ,ΔGA 为常数且为较大的负值 ;ΔGD 为随溶液体相浓度 c增大而增大的正值 ;ΔGP为与 lgc呈线性关系的较小的负值 .计算所得结果能很好地解释实验事实 ,并可从更深层次上揭示吸附机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性质 298K羊毛纤维 液/固吸附 溴化烷基三甲铵 吸附计量置换模型 自由能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离子交换相平衡模型在Tau/OH^-体系中的比较
15
作者 宋峰 庄淑娟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5-39,共5页
在牛磺酸/氢氧根相平衡体系下,对计量置换模型、异质作用模型和改进的Langmuir模型的计算精度等特性进行了比较。采用静态法进行牛磺酸/氢氧根体系的离子交换平衡实验,测定30℃下的离子交换等温线;分别使用计量置换模型、异质作用模型... 在牛磺酸/氢氧根相平衡体系下,对计量置换模型、异质作用模型和改进的Langmuir模型的计算精度等特性进行了比较。采用静态法进行牛磺酸/氢氧根体系的离子交换平衡实验,测定30℃下的离子交换等温线;分别使用计量置换模型、异质作用模型和改进的Langmuir模型方程对相平衡数据进行拟合得到相关模型参数。结果表明:改进的Langmuir模型在一定牛磺酸浓度范围内可以正确地描述Tau/OH-体系的相平衡,拟合结果优于计量置换模型和异质作用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交换 相平衡 计量置换模型 异质作用模型 改进的Langmui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校10项科研成果荣获2005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
16
作者 薛鲍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83-383,共1页
2006年6月26日,2005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结果最终揭晓,我校10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由耿信笃教授主持完成的“计量置换理论及验证”和刘池阳教授主持完成的“青藏高原构造特征、盆地演化和油气远景评价”2项成果荣获一等奖;
关键词 科学技术奖励 科研成果 陕西省 油气远景评价 构造特征 青藏高原 计量置换 盆地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校10项科研成果荣获2005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
17
作者 薛鲍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2-32,共1页
2006年6月26日,2005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结果最终揭晓,我校10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由耿信笃教授主持完成的“计量置换理论及验证”和刘池阳教授主持完成的“青藏高原构造特征、盆地演化和油气远景评价”2项成果荣获一等奖;由屈长... 2006年6月26日,2005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结果最终揭晓,我校10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由耿信笃教授主持完成的“计量置换理论及验证”和刘池阳教授主持完成的“青藏高原构造特征、盆地演化和油气远景评价”2项成果荣获一等奖;由屈长征教授主持完成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对称和曲线曲面运动”等5项成果荣获二等奖;由李文厚教授主持完成的“安塞油田石油地质评价”等3项成果荣获三等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奖励 科研成果 陕西省 非线性偏微分方程 油气远景评价 构造特征 青藏高原 计量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