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62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管输原油计量参数对计量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王雪燕 王广利 邵丽婷 《油气田地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8-58,60,共2页
原油的流量、温度、压力、密度和含水率等参数对计量结果存在着一定的影响。以某原油外输站为例,1台流量计的常差为0.15%,系偶误差为0.03,随机误差为0.12;密度的常差为0.04%,系偶误差为0.05,随机误差为0.08,则计算原油质量流量的最大综... 原油的流量、温度、压力、密度和含水率等参数对计量结果存在着一定的影响。以某原油外输站为例,1台流量计的常差为0.15%,系偶误差为0.03,随机误差为0.12;密度的常差为0.04%,系偶误差为0.05,随机误差为0.08,则计算原油质量流量的最大综合误差为0.35%。采取精细计量管理、规范计量操作、对计量参数进行精确修正等措施,对保证原油交接计量的准确可靠、提高经济效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管输 计量 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检测/校准实验室测量仪器计量结果的有效性确认 被引量:3
2
作者 曹瑞林 《轻工标准与质量》 2021年第6期81-83,共3页
测量仪器的精密度直接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检测/校准实验室应对测量仪器计量溯源结果进行有效确认,以确定测量仪器是否满足检测/校准使用需求。现从计量机构的资质和能力、计量报告的内容、计量报告有效性评价记录三个方面总... 测量仪器的精密度直接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检测/校准实验室应对测量仪器计量溯源结果进行有效确认,以确定测量仪器是否满足检测/校准使用需求。现从计量机构的资质和能力、计量报告的内容、计量报告有效性评价记录三个方面总结了如何对检定或校准证书进行有效确认,并举例分析了示值误差符合性判定规则的确认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测 校准 测量仪器 计量结果确认 符合性判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验光计量结果不一致的不确定度因素分析
3
作者 莫洪波 曹光明 +2 位作者 肖邦 姜岚 钟平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10年第7期90-91,共2页
屈光不正患者经常会发现,到不同的眼镜店验光,会得到不同的验光结果,有时这种计量结果的差别相当大,可达到100度甚至更多;有时连瞳距值也不一样,这让患者非常不理解。更有甚者,即使同一家眼镜公司的不同门市或不同验光师为同一... 屈光不正患者经常会发现,到不同的眼镜店验光,会得到不同的验光结果,有时这种计量结果的差别相当大,可达到100度甚至更多;有时连瞳距值也不一样,这让患者非常不理解。更有甚者,即使同一家眼镜公司的不同门市或不同验光师为同一个患者验出的光度也不同,这让患者觉得很迷惑。这种情况值得我们重视。下面就结果不确定度过大的现象进行分析探讨,力图分析引起差异的各种因素,为消除验光计量结果不一致提供思路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结果 不确定度 验光 屈光不正 眼镜店 患者 瞳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流互感器短路对电能计量结果的影响
4
作者 宋健康 《上海计量测试》 2005年第3期40-40,共1页
1 概述 电能是国民经济生产过程一种重要的能源,电能测量准确可靠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生产和经济利益,一些不法之徒从自身个人利益出发,采取各种手段破坏电能计量装置,窃取电能.下面就一例对破坏电能计量装置所造成的电能测量损失情况进... 1 概述 电能是国民经济生产过程一种重要的能源,电能测量准确可靠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生产和经济利益,一些不法之徒从自身个人利益出发,采取各种手段破坏电能计量装置,窃取电能.下面就一例对破坏电能计量装置所造成的电能测量损失情况进行分析.根据提供的情况,在该电能计柜用于电能计量用的C相电流互感器上连接一根短接线,造成接到电能表C相电流被分流.因现场高压供电电路已被切断,而且已无实际负荷,无法直接测出实际所造成的误差,通过采用间接测量方法,测出分流电流比例,计算出理论上可能造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互感器 计量结果 电能计量装置 短路 电能测量 生产过程 国民经济 经济利益 直接影响 个人利益 短接线 相电流 电能表 C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道下载中液位高度对油品计量结果的影响
5
作者 李芳明 《石油库与加油站》 2011年第4期29-31,共3页
针对管道下载企业与省市石油公司在油品交接中产生计量纠纷的情况,探其原因之一是计量员对油罐本身的计量特性缺乏了解。通过对油罐底部变形影响底量变化的实验,验证了随着下载量的增加,罐底板由空罐时的凸起形,变成不平的凹陷状,阐明... 针对管道下载企业与省市石油公司在油品交接中产生计量纠纷的情况,探其原因之一是计量员对油罐本身的计量特性缺乏了解。通过对油罐底部变形影响底量变化的实验,验证了随着下载量的增加,罐底板由空罐时的凸起形,变成不平的凹陷状,阐明了产生油品计量误差的原因。指出为防止油品交接中的计量纠纷,确保计量结果正确,应摸清下载油罐在不同液位高度下,罐底板承压后形状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下载 金属油罐 底板变形 液位测量 油品计量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仪器设备计量结果的确认及应用
6
作者 王文灏 《江苏建材》 2021年第4期10-12,共3页
仪器设备的精度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试验室应对计量结果进行确认评价,以确定仪器设备是否满足检测工作要求。就如何确认计量结果及其应用进行探讨,为检测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计量 结果确认 结果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饲喂自动计量食槽的设计与试验
7
作者 赵尔迪 吴泽全 +3 位作者 蔡晓华 刘立强 祝天宇 叶岩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5-71,共7页
为了减少对被测试奶牛的额外应激,维持奶牛采食、饮水、挤奶、社交的常规生活节奏,实现食槽内剩余饲料的自动翻转倾倒、奶牛采食量高精度的测量,以及对奶牛个体、群体采食行为的监测,设计了一种集成奶牛身份识别系统、机电气自动控制系... 为了减少对被测试奶牛的额外应激,维持奶牛采食、饮水、挤奶、社交的常规生活节奏,实现食槽内剩余饲料的自动翻转倾倒、奶牛采食量高精度的测量,以及对奶牛个体、群体采食行为的监测,设计了一种集成奶牛身份识别系统、机电气自动控制系统、光电发射接收系统、气动系统、机械装置、称重系统、数据传输和统计分析系统7个部分的奶牛饲喂自动计量食槽。其机械装置由闸门、滑道、食槽等组成,与奶牛接触部件闸门材质为橡胶,闸门、滑道、牛栏上颈枷、食槽中心线重合,缩短奶牛与食槽距离,滑道与食槽间隙35 mm,食槽去除棱角内收;气动系统包括空气压缩机、直线和回转气缸、管路、控制阀体等;奶牛身份识别系统包括天线、阅读器等;光电发射接收系统抗阳光辐射,做防水处理;称重系统表面做氧化处理,防护等级IP65;数据传输和统计分析系统统计分析奶牛个体、群体的采食量变化情况、采食时间差异情况、采食行为习惯、饲料供应和消耗情况等。试验数据表明:奶牛身份识别频率134.2 kHz,阅读距离1.1~1.4 m,准确率100%;称重传感器最大称重质量300 kg,综合误差±0.06 kg;光电发射接收响应时间≤15 ms,可精确记录奶牛采食行为学参数,即平均日采食次数12.2次、平均日采食时间5.375 h、平均采食量48.235 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饲喂 食槽 计量 采食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化肥配施不同有机物料对亚热带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8
作者 李雪 周萍 +5 位作者 程爱武 戴玉婷 赖佳鑫 李康祺 盛浩 吴金水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5-316,共12页
【目的】利用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研究化肥与不同有机物料配施下,亚热带稻田土壤的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土壤胞外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差异,揭示不同有机肥源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稳定性的影响特征。【方法】依托位于湖南省宁乡市农... 【目的】利用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研究化肥与不同有机物料配施下,亚热带稻田土壤的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土壤胞外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差异,揭示不同有机肥源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稳定性的影响特征。【方法】依托位于湖南省宁乡市农技中心的稻田长期定位试验(始于1986年),选取5个施肥处理,分别为不施肥对照(CK)、单施化肥(NPK)、30%猪粪有机肥替代化肥氮(30%OM)、60%猪粪有机肥替代化肥氮(60%OM)、秸秆还田+化肥(NPKS),种植制度为一年三熟,早稻-晚稻-大麦轮作。于2022年9月晚稻成熟期采集表层(0—20 cm)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含量,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MBC、MBN、MBP)含量和β-葡萄糖苷酶(βG)、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并计算化学计量比。【结果】长期施肥显著提高了土壤SOC、TN和TP含量,60%OM处理3个指标的增幅均最高(P<0.05),30%OM处理的增幅也显著高于NPK处理,而NPKS处理的TN增幅与NPK处理相当。3个有机无机肥配合处理之间土壤C/N无显著差异,而NPKS处理的C/P和N/P均显著高于60%OM和30%OM处理。3个有机无机肥配合处理MBC含量无显著差异,均高于NPK处理;MBN和MBP含量均以60%OM处理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次为30%OM处理,NPKS处理MBN含量高于NPK处理,而MBP含量与NPK处理相当,因而NPKS处理的MBC/MBN和MBC/MBP均显著高于两个猪粪处理,低于NPK处理。与CK相比,NPK处理仅显著增加了βG活性,而有机无机肥配施提高了土壤βG、NAG和ACP活性,30%OM处理土壤中的βG/NAG和βG/ACP显著高于NPK处理,而60%OM处理则显著低于NPK处理。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其化学计量,以及βG和ACP活性,均与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呈正相关。进一步冗余分析表明,土壤TP含量和N/P是驱动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其化学计量变化的关键因子。【结论】长期将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能显著提升稻田土壤的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同时增加微生物生物量和胞外酶活性。其中,以60%的猪粪替代化肥氮的效果最为突出,不仅显著提高了土壤碳、氮、磷的含量,而且显著增加了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但降低了胞外酶化学计量比,并维持较低的胞外酶化学计量平衡。因此,猪粪与氮磷钾配施通过增加土壤有机碳、氮、磷投入,维持较稳定的积累,进而提升土壤肥力,提高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而氮磷钾与秸秆配施可能造成土壤磷素的限制,降低土壤养分的供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试验 亚热带稻田 土壤养分 微生物生物量 土壤酶活性 元素化学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二语写作反馈研究进展——基于1996—2024年的文献计量分析
9
作者 杨颖莉 高子涵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7-141,共15页
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借助CiteSpace软件,对1996—2024年国外发表的二语写作反馈研究的趋势、特点与热点话题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国外二语写作反馈研究在数量上整体呈现增长趋势,多发表于语言学和教育学期刊,并明显具有与心理... 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借助CiteSpace软件,对1996—2024年国外发表的二语写作反馈研究的趋势、特点与热点话题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国外二语写作反馈研究在数量上整体呈现增长趋势,多发表于语言学和教育学期刊,并明显具有与心理学、计算机科学跨学科融合的特点。研究以反馈有效性争论为起点,经历了从外部因素到学习者内在心理因素、从反馈效果到反馈过程、从微观视角到宏观视域、从师生反馈到数智赋能反馈的4次转向。未来国内二语写作反馈研究可以采用动态、宏观的视角,基于技术接受与使用整合理论等探究写作自动评估系统和大语言模型反馈对二语写作表现的影响,重视学习者认知和情感个体差异因素及反馈投入,考察学习者和教师的反馈素养,改进数据收集方法,合理运用眼动、键盘记录和脑成像等技术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语写作反馈 文献计量分析 反馈投入 反馈素养 数智赋能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绿肥轮作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10
作者 郗望 石善恒 +4 位作者 童文杰 徐照丽 陈阜 邓小鹏 尹小刚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6-182,共7页
【目的】系统阐述国内外烟草绿肥模式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为推动中国烟草绿色高效生产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利用Bibliometrix工具,结合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综述全球烟草绿肥模式的发文量变化、重要研究机构与学者、研... 【目的】系统阐述国内外烟草绿肥模式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为推动中国烟草绿色高效生产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利用Bibliometrix工具,结合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综述全球烟草绿肥模式的发文量变化、重要研究机构与学者、研究热点变化和趋势等重要内容,系统对比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结果】截至2024年,国内外烟草绿肥相关研究论文合计684篇,全球烟草绿肥相关研究迅速增长,中国增长趋势尤为显著。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与法国国家研究中心是全球重要的烟草绿肥研究机构。国内研究通过大量田间试验验证了绿肥对烟田生态系统的正向调控,而国际学界更注重根际互作等基础理论突破。【结论】文献计量分析揭示了烟草—绿肥轮作研究的现状,即:全球烟草—绿肥轮作研究呈现显著的地域分化特征,国内外研究范式差异明显,近10年来中国已成为该领域的核心贡献国。通过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的双向融合,有望突破绿肥应用研究的地域限制,为全球烟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 烟草 轮作 土壤质量 文献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眼表菌群研究热点及演进趋势分析
11
作者 杨杨 张婷 +1 位作者 李爽乐 曹文斋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5年第1期42-49,共8页
目的: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国际上对眼表菌群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方法: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来源检索眼表菌群相关文献,对数据进行筛选、去重。对纳入的文献从发文量趋势、作者、机构、研究热点等进行文献计量分析... 目的: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国际上对眼表菌群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方法: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来源检索眼表菌群相关文献,对数据进行筛选、去重。对纳入的文献从发文量趋势、作者、机构、研究热点等进行文献计量分析,运用Cite Space软件完成机构/国家合作、文献被引、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关键词突现的可视化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 884篇文献,2003-2023年间眼表菌群领域的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以2019-2022年增长最为迅速。发文量排名前3的地区/国家分别是美国(1 039篇)、中国(570篇)、印度(302篇);发文量排名前3的作者分别是Willcox Mark(48篇)、Sharma Savitri(33篇)、Fleiszig Suzanne MJ(27篇);发文量排名前3的机构均来自美国,分别是加州大学、Prasad LV眼科研究所、哈佛大学。文献被引网络图谱包括801个节点,1 508条连线,被引频次居首位的文献为Temporal Stability and Composition of the Ocular Surface Microbiome。出现频次排名前5的关键词依次是keratitis(角膜炎)、bacterial flora(细菌群落)、identification(鉴定)、inflammation(炎症)、endophthalmitis(眼内炎)。关键词聚类分析后共得到8个聚类,具体体现在眼部相关疾病、眼表菌群与眼表结构、眼表菌群的检测手段3个方面。突现强度最大的关键词是ciprofloxacin(环丙沙星);最近几年突现并持续至今的关键词有diversity(多样性)、gut microbiome(肠道菌群)、ocular surface microbiome(眼表菌群)。结论:目前国际上对眼表菌群的研究正逐渐呈上升趋势,其研究热点集中在菌群多样性,核心菌群组成及疾病影响等方面。未来应着眼于明确眼表菌群的功能代谢,深入研究眼表菌群变化与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表菌群 文献计量 可视化分析 Cite Sp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橡胶林植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影响因素
12
作者 胡清 孙瑞 +3 位作者 杨川 张和芬 符庆茂 吴志祥 《森林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8-176,共9页
探究不同林龄橡胶林不同植物器官及凋落叶碳氮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可为有效提高橡胶林生态系统生物量和生产力提供理论依据。以海南儋州市、万宁市、文昌市、琼中县和东方市等5个植胶区的橡胶林为研究对象,对5个林龄段(0~7、8~1... 探究不同林龄橡胶林不同植物器官及凋落叶碳氮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可为有效提高橡胶林生态系统生物量和生产力提供理论依据。以海南儋州市、万宁市、文昌市、琼中县和东方市等5个植胶区的橡胶林为研究对象,对5个林龄段(0~7、8~14、15~21、22~28、29~35 a)橡胶林的不同植物器官(干、根、枝、叶)及凋落叶开展研究,揭示橡胶林不同植物器官及凋落叶生态化学计量比随着林龄的变化特征,探讨海南橡胶林不同植物器官及凋落叶生态化学计量比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海南5个植胶区的橡胶林植物器官及凋落叶碳氮磷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比差异显著(P<0.05),其中儋州植胶区橡胶林植物器官及凋落叶的碳磷比值和氮磷比值均显著大于其他植胶区。(2)随着林龄的增长,橡胶林不同器官及凋落叶的有机碳含量增加而总氮含量减少,总磷含量变化趋势不明显。(3)与植物器官相比,凋落叶中的碳磷比值和氮磷比值均相对较大;各植物器官及凋落叶中的碳氮比值随着林龄的增长而增大。(4)年降水量、相对湿度和海拔是影响橡胶树植物生态化学计量比的主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林 植物器官 林龄 生态化学计量 影响因素 海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对长白山次生林土壤与微生物化学计量比的影响
13
作者 邓子豪 陈志杰 +3 位作者 韩士杰 卢安琪 冯莉绚 黄志群 《森林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30,共11页
为了解氮沉降如何改变土壤和微生物化学计量比,进而如何影响土壤的养分循环过程。在长白山山杨-白桦次生林样地以施氮模拟氮沉降的方式,设置3个施氮梯度[0 kg·hm^(-2)·a^(-1)(N0)、25 kg·hm^(-2)·a^(-1)(N25)、50 k... 为了解氮沉降如何改变土壤和微生物化学计量比,进而如何影响土壤的养分循环过程。在长白山山杨-白桦次生林样地以施氮模拟氮沉降的方式,设置3个施氮梯度[0 kg·hm^(-2)·a^(-1)(N0)、25 kg·hm^(-2)·a^(-1)(N25)、50 kg·hm^(-2)·a^(-1)(N50)],探讨施氮对土壤和微生物化学计量的影响,进而指示微生物养分限制特征。结果表明,施氮显著降低土壤速效磷(AP)含量(P<0.05),而显著提高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P<0.05)和硝态氮含量(NO_(3)^(-)-N,P<0.05),从而增大土壤活性组分碳磷比(DOC/AP)和氮磷比(AN/AP),但并不影响土壤全量碳氮磷化学计量比(C/N/P)。相反地,施氮显著提高微生物生物量磷(MBP)含量(P<0.05),而减小微生物生物量碳磷比(MBC/MBP)和微生物生物量氮磷比(MBN/MBP),从而显著增强了土壤和微生物间C/P和N/P的不平衡性(P<0.05)。相关性分析与随机森林分析显示,土壤和微生物间C/P和N/P的不平衡性主要受MBP含量的影响。在施氮条件下山杨-白桦次生林土壤微生物生长明显受磷限制,促使微生物提高磷的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长白山 次生林 化学计量不平衡 微生物生物量 化学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IMS结合化学计量法分析黑鱼内脏粗鱼油精制过程中挥发性物质变化
14
作者 袁丽萍 钟比真 +4 位作者 胡明明 余诚玮 彭斌 涂宗财 李金林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73-281,共9页
探究黑鱼内脏粗鱼油精制阶段的单因素最佳条件及挥发性物质变化。本文以黑鱼内脏为原料提取粗鱼油,随后以酸价和过氧化值为指标,单因素优化脱胶、脱酸和脱色精制条件,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光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 探究黑鱼内脏粗鱼油精制阶段的单因素最佳条件及挥发性物质变化。本文以黑鱼内脏为原料提取粗鱼油,随后以酸价和过氧化值为指标,单因素优化脱胶、脱酸和脱色精制条件,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光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检测粗鱼油精制不同阶段的挥发性物质,结合化学计量学法、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和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筛选黑鱼粗鱼油单因素最佳精制条件下关键挥发性物质。结果显示,黑鱼粗鱼油单因素最佳精制条件为0.6%磷酸脱胶,0.7%超量碱(NaOH,4 mol/L)脱酸,5%活性白土脱色,鱼油酸价和过氧化值最低,分别为0.59 mg KOH/g和2.62 mmol/kg。黑鱼粗鱼油精制阶段GC-IMS共检测出58种挥发性物质,其中以醛类最为丰富(22种),其次为醇类(11种)和酮类(8种)。脱胶油挥发性物质含量最高,后续随着精制进行,挥发性物质种类和浓度逐渐降低。黑鱼内脏粗鱼油经过脱酸和脱臭阶段,挥发性物质种类和浓度降低最为显著(P<0.05)。GC-IMS结合OPLS-DA和预测变量重要性投影(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分析筛选出10种关键性挥发性物质,分别为香茅醛、(Z)-4-庚烯醛、丁醛、3-甲硫基丙醛、1-辛烯-3-醇、正丁醇、(Z)-2-戊烯-1-醇、1-戊烯-3-酮、(E)-2-己烯和吡啶。ROAV显示,(E)-2-壬烯醛是黑鱼油风味的主要贡献者,与1-辛烯-3-醇、(E,E)-2,4-庚二烯醛、香茅醛、正辛醛、(Z)-4-庚烯醛、己醛、3-甲基丁醛、丙醛、庚醛、壬醛、(E)-2-辛烯醛、3-甲硫基丙醛、2-己酮、戊酸乙酯、2-正戊基呋喃和2-己烯17种关键性风味物质共同构成了黑鱼油的独特香气。综上,脱酸和脱臭精炼显著减少黑鱼粗鱼油中关键性挥发性物质含量,提升鱼油品质。研究可为后期低腥味鱼油研发制备等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鱼油 精制 挥发性物质 GC-IMS 化学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糖饮料的文献计量学研究及其警示措施分析
15
作者 史书馨 薛雯 +4 位作者 鲍诗晗 兰天 吕欣然 孙翔宇 马婷婷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0-397,共8页
近年来,含糖饮料作为居民日常摄入的重要添加糖来源之一,是各国研究的热点内容。该文以科学网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与含糖饮料有关的文献作为研究对象,以VOSviewer 1.6.20和Citespace 6.3.R1软件为研究工具,以文献计量学为研究方法,系统... 近年来,含糖饮料作为居民日常摄入的重要添加糖来源之一,是各国研究的热点内容。该文以科学网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与含糖饮料有关的文献作为研究对象,以VOSviewer 1.6.20和Citespace 6.3.R1软件为研究工具,以文献计量学为研究方法,系统地分析了含糖饮料相关研究的发文量、关键词、作者、机构、和发文国家等信息,较全面地呈现了国内外含糖饮料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通过分析发现,大量研究表明含糖饮料与超重、肥胖和多种慢性疾病密切相关。居民含糖饮料过多摄入问题已引起世界许多国家关注,并纷纷采取相关警示措施以控制其摄入。“健康标识”制度作为一种有效的警示措施对调控含糖饮料摄入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该文较为系统地呈现国内外“健康标识”制度的研究状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为“健康标识”制度在我国饮料行业的应用和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糖饮料 健康标识 文献计量 VOSviewer软件 Citespace软件 慢性疾病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MS结合化学计量学表征腐生葡萄球菌MF B8对臭鳜鱼挥发性风味的影响
16
作者 罗格格 杨明柳 +3 位作者 王浩 谢宁宁 郑海波 周迎芹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82-292,共11页
为探究臭鳜鱼源腐生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aprophyticus)MF B8对臭鳜鱼挥发性风味的影响,以鳜鱼为原料,设置鲜鳜鱼组(S1)、未接种发酵组(S2)、1%MF B8接种发酵组(S3)、2%MF B8接种发酵组(S4)4组实验,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 为探究臭鳜鱼源腐生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aprophyticus)MF B8对臭鳜鱼挥发性风味的影响,以鳜鱼为原料,设置鲜鳜鱼组(S1)、未接种发酵组(S2)、1%MF B8接种发酵组(S3)、2%MF B8接种发酵组(S4)4组实验,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HS-SPME-GC-MS)进行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并结合化学计量学鉴定臭鳜鱼特征“臭味”物质。结果表明,GC-MS共鉴定出87种挥发性物质,包含醇类22种、醛类11种、酮类8种、酸类9种、酯类8种、碳氢化合物23种、含硫化合物2种、含氮化合物2种以及其他类化合物2种;与鲜鳜鱼相比,发酵样品中醛类和碳氢化合物数量减少,而酸类、醇类、酯类、酮类和含氮类化合物数量增加。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OPLS-DA)、变量重要性因子(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和气味活性值(odour activity value,OAV)鉴定得到吲哚、三甲胺、乙酸和二甲基二硫化物可能是腐生葡萄球菌MF B8接种发酵臭鳜鱼中的关键特征“臭味”物质。研究结果为发酵鱼制品挥发性风味物质形成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生葡萄球菌 臭鳜鱼 挥发性风味物质 GC-MS 化学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西黄土区不同植被恢复阶段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17
作者 高连炜 张红丽 查同刚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38,47,共10页
[目的]开展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随植被恢复进程的变化研究,探究植被恢复引起土壤养分变化规律及其作用机制,对认识植被恢复与土壤养分的关系,指导植被恢复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晋西黄土区不同植被恢复阶段(撂荒地、草地、灌木林... [目的]开展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随植被恢复进程的变化研究,探究植被恢复引起土壤养分变化规律及其作用机制,对认识植被恢复与土壤养分的关系,指导植被恢复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晋西黄土区不同植被恢复阶段(撂荒地、草地、灌木林、先锋阔叶林、针叶林)的5种林(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采样和室内分析,探究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随植被恢复的进程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随着植被的恢复,先锋阔叶林和针叶林阶段的SOC含量较上一阶段增加19.8%,土壤TN含量较上一阶段增加17.6%,而土壤TP含量较上一阶段减少12.4%;(2)随着植被恢复的发展,土壤C∶P和N∶P显著增加,C∶N的变化无明显规律,在先锋阔叶林和针叶林阶段的土壤C∶P较上一阶段增加26.6%;先锋阔叶林和针叶林阶段在0-40 cm土层的土壤N∶P较上一阶段增加40.2%,40-100 cm土层的土壤N∶P较上一阶段增加35.7%;土壤C∶N在不同植被恢复阶段间的变化未见明显规律,研究区土壤逐渐由C,N的限制转变为P的限制;(3)各植被恢复阶段土壤C∶P和N∶P主要与砂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孔隙度呈显著正相关,土壤C∶N与其他因子的相关性不明显。[结论]植被恢复有利于土壤C,N含量增加,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在植被恢复过程应同时注重P元素的调控,以提高晋西黄土区植被生态恢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土壤养分 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地区不同人工牧草种类对土壤酶活性及酶化学计量比的影响
18
作者 徐嘉翊 王巧红 +3 位作者 马铖 梁蒙 王梅 薛萐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81,共9页
[目的]探究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区不同人工牧草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特征,为深入认识高寒地区土壤养分状况及草地生态系统功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无芒披碱草(Elymus submuticus)、短芒披碱草(Elymus bre... [目的]探究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区不同人工牧草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特征,为深入认识高寒地区土壤养分状况及草地生态系统功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无芒披碱草(Elymus submuticus)、短芒披碱草(Elymus breviaristatus)、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iflora)、同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贫花鹅观草(Roegneria pauciflora)7种人工牧草种植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并以邻近的天然温带草原土壤作为对照(CK),探讨与土壤碳、氮和磷循环有关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学特征。[结果](1)不同牧草种植地土壤酶活性差异较大〔(3~496 nmol/(g·h)〕,7种牧草土壤酶的活性均明显低于CK(13~506 nmol/(g·h))。(2)土壤碳氮酶活性比(E_(C∶N))在各样地之间无显著差异,冷地早熟禾样地的碳磷酶活性比(E_(C∶P))和氮磷酶活性比(E_(N∶P))最大(0.82,0.94);7种牧草土壤酶活性矢量角度均大于45°,表明牧区土壤微生物受到P元素限制。(3)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主要受土壤SOC,TN,W,MBC和MBN的影响,与MBC∶MBN,SOC∶TP和TN∶TP也显著相关。[结论]人工牧草的种植改变了土壤养分结构从而影响土壤酶的分泌,不同牧草种类种植地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存在显著差异。未来结合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以及功能特征可进一步揭示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养分循环及草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人工牧草种植地 土壤酶活性 土壤酶化学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G热点与前沿的文献计量分析——以UTD24期刊为例
19
作者 朱帮助 王春燕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4-112,共9页
分析环境、社会和治理(Environmental,Social and Governance,ESG)热点与前沿,能够为ESG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提供有益参考。文章聚焦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商学院排名前24期刊(UTD24)2004—2023年间的ESG研究文献,运用文献计量分析... 分析环境、社会和治理(Environmental,Social and Governance,ESG)热点与前沿,能够为ESG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提供有益参考。文章聚焦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商学院排名前24期刊(UTD24)2004—2023年间的ESG研究文献,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从文献数量、文献分布、高产作者、高产机构、合作情况、被引情况、研究热点多维度探究ESG发展脉络、热点主题与演进趋势。研究表明:ESG科研产出自2019年以来快速增加,发达国家占据领先地位,ESG合作研究不断深化;ESG热点主题是企业社会责任、ESG与投资、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ESG前沿对应为投资者及董事会的作用、气候变化与绿色金融工具的作用、ESG信息披露的影响和公司内部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G 研究热点 研究前沿 文献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法结合化学计量学识别微量植物油的比较研究
20
作者 胡昆 张成龙 杨瑞琴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3-127,共5页
为准确识别法庭科学领域中微量油脂物证,给涉及微量植物油物证鉴定的相关案件提供技术支持,以遗留在不同载体上并在4、25、38℃下分别放置1、3、7、14、30、45、60d的8种微量植物油(亚麻籽油、油茶籽油、菜籽油、玉米油、花生油、芝麻... 为准确识别法庭科学领域中微量油脂物证,给涉及微量植物油物证鉴定的相关案件提供技术支持,以遗留在不同载体上并在4、25、38℃下分别放置1、3、7、14、30、45、60d的8种微量植物油(亚麻籽油、油茶籽油、菜籽油、玉米油、花生油、芝麻油、大豆油、葵花籽油)为研究对象,利用气相色谱技术测定其脂肪酸组成,以5种主要脂肪酸(十六烷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作为识别指标,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构建Fisher判别分析、卷积神经网络和随机森林3种植物油识别模型。结果表明:Fisher判别分析、卷积神经网络和随机森林3种模型均能实现对8种植物油的准确识别,其中随机森林模型能评估各脂肪酸对分类结果的重要性,且识别准确率最高,达98.2%。综上,随机森林模型参数设置简单,识别准确率高,有效解决了微量植物油种类识别困难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油 微量 脂肪酸 气相色谱 化学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