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联合丁苯酞胶囊、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朝健 陈文远 王小桥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8期158-161,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丁苯酞胶囊联合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将78例该院收治的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丁苯酞胶囊联合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讨针刺、丁苯酞胶囊联合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将78例该院收治的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丁苯酞胶囊联合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针刺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认知功能评分、神经功能评分及神经行为认知状况测试(NCSE)评分,测定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监测血清中神经营养状态指标、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2.31%(36/39)、74.36%(29/39),以观察组临床效果更好(χ2=4.523,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的认知功能、神经功能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注意力、记忆力、定向力、执行力、思维推理力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其MoCA评分、NCSE评分显著升高,NIHSS评分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脑血流Vs、Vm、Vd水平更高,脑血液灌注状态改善更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中BDNF含量显著升高,VILIP-1、NSE含量则显著降低(P<0.05)。结论针刺、丁苯酞胶囊联合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训练利于促进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恢复,促进脑血流量的恢复,上调血清中BDNF含量,抑制VILIP-1、NSE表达,修复受损的神经功能,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 针刺 丁苯酞胶囊 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在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病人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谢玉瑶 郑冬香 +3 位作者 李圣娟 李晨 王欢 王栋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90-1194,共5页
主要阐述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在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病人中的应用现状,包括历史来源与发展、优势、干预媒介、应用及效果,并就现存问题提出建议,旨在为开展适合我国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病人的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 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 护理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3
作者 欧阳亚涛 唐丹 周祖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295-297,共3页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 研究进展 神经行为障碍 脑疾病 脑损伤 实验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认知训练技术在改善老年认知功能中的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智岚 贾杰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3期246-250,共5页
基于计算机认知训练技术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认知训练干预措施,有多种形式及丰富的训练内容,包括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运动游戏、虚拟现实等技术,受到了治疗师及老年患者的欢迎。目前在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已开始应用,并有望在社区中推广... 基于计算机认知训练技术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认知训练干预措施,有多种形式及丰富的训练内容,包括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运动游戏、虚拟现实等技术,受到了治疗师及老年患者的欢迎。目前在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已开始应用,并有望在社区中推广应用。研究认为基于计算机认知训练在改善老年认知功能上有一定效果,并在不同的认知领域发挥作用,如执行功能、注意力、记忆能力、处理速度等。但很少有高质量的研究报道,并在临床应用中存在局限性,对于老年患者缺乏统一的训练标准及运动处方,这些有望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计算机认知训练 认知功能 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 运动游戏 虚拟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记忆障碍康复训练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高明明 恽晓平 +13 位作者 张慧丽 郭华珍 张新 牛秀莲 祁欣 乔颖欣 王建文 关晨霞 李芙英 任海 刘野 路亚娟 徐宝华 周若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6期527-530,共4页
目的研究记忆障碍康复训练的疗效,比较不同训练模式的疗效及优缺点,对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将全国12家综合医院和专业康复机构144例记忆障碍患者分为仪器训练组、人工训练组和对照组。仪器和人工训练组患者进行以记忆为主... 目的研究记忆障碍康复训练的疗效,比较不同训练模式的疗效及优缺点,对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将全国12家综合医院和专业康复机构144例记忆障碍患者分为仪器训练组、人工训练组和对照组。仪器和人工训练组患者进行以记忆为主的认知康复训练,1次/d,30 min/次,分别治疗6周和12周;对照组不参加训练。对训练前后的瞬时、短时和长时记忆进行评定;比较仪器训练组、人工训练组及对照组训练前后组内及组间成绩;并对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病程、损伤部位及昏迷时间对疗效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仪器训练组及人工训练组6周、12周成绩均较初评显著提高(P<0.001),并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仪器训练组成绩明显高于人工训练组(P<0.01);年龄与疗效呈负相关。结论记忆障碍康复的疗效显著;12周的康复训练可使患者的记忆功能显著提高;采用认知康复专业仪器进行认知训练模式的疗效明显优于人工训练模式,应予以普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障碍 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训练 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损伤后失算症的康复疗效观察 被引量:8
6
作者 张新 恽晓平 +13 位作者 高明明 郭华珍 张慧丽 沈敏 潘华舫 马兆丽 李冬 萧玉婷 李芙英 周若薇 孟静 路亚娟 任海 徐宝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6期531-53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康复训练模式对脑损伤后失算症的疗效。方法应用随机表法将113例脑损伤后失算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仪器训练组(38例)和人工训练组(38例)。对照组接受失算症等认知障碍评定;仪器训练组和人工训练组进行认知康复训练,... 目的探讨不同康复训练模式对脑损伤后失算症的疗效。方法应用随机表法将113例脑损伤后失算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仪器训练组(38例)和人工训练组(38例)。对照组接受失算症等认知障碍评定;仪器训练组和人工训练组进行认知康复训练,30 min/d,5 d/周,共训练6周。从中抽取33例患者进行为期12周的训练与观察。入组患者分别于入组前、第6周、第12周进行EC301计算和数字加工成套测验汉语修订版(EC301-CR)测验。结果仪器训练组和人工训练组6周后成绩均有显著提高(P<0.001);6周、12周后疗效均为仪器训练组>人工训练组>对照组(P<0.001),且年龄与康复训练成绩呈负相关。结论认知康复专业设备的疗效显著优于人工训练;最初6周为失算症最佳康复期;年龄越小,康复疗效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算症 脑损伤 康复 评定 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ASS理论的认知训练对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效果 被引量:12
7
作者 雷幸幸 宋鲁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0-76,共7页
目的观察基于PASS理论的认知训练对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PSCI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1例。干预组采用基于PASS理论设计的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照组进行常规计算机辅助认知训... 目的观察基于PASS理论的认知训练对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PSCI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1例。干预组采用基于PASS理论设计的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照组进行常规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共4周。训练前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和洛文斯顿作业疗法用认知评定量表(LOTCA)进行评定。结果两组各18例完成试验。训练后,两组MMSE和LOTCA评分均显著升高(t>8.831,P<0.001),干预组升高更多(t>2.198,P<0.05)。训练后,LOTCA各项因子评分,两组定向、视知觉、空间知觉、动作运用、视运动组织和思维操作评分升高(t>2.122,P<0.05),干预组视知觉、空间知觉和思维操作因子评分升高更多(t>2.356,P<0.05),视运动组织因子评分差值干预组更高(t=2.354,P<0.05)。结论基于PASS理论的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可更有效改善PSCI患者的认知功能,对视知觉、空间知觉、思维操作和视运动组织的改善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卒中后认知障碍 PASS理论 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