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计算机认知训练在家庭康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于小雪 杨巧红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40-1343,共4页
本文介绍国内外计算机认知训练家庭康复的软件、应用人群及在不同人群中的应用效果,同时对软件的训练条件、频率和持续时间、依从性及费用方面进行了介绍,为我国开发计算机认知训练软件并用于家庭康复提供借鉴。
关键词 计算机认知训练 基于家庭 可行性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认知训练在老年群体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公冶慧娟 田家利 +5 位作者 张欣 陆悦 李湘萍 李利 张素 刘宇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2-106,共5页
介绍计算机认知功能训练的理论基础(脑的可塑性、认知储备)、训练人群(认知异常患者、认知正常老年人),训练频率、干预内容,为我国社区老年人的计算机认知训练提供参考。
关键词 老年人 计算机认知训练 认知功能 认知储备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认知训练技术在改善老年认知功能中的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智岚 贾杰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3期246-250,共5页
基于计算机认知训练技术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认知训练干预措施,有多种形式及丰富的训练内容,包括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运动游戏、虚拟现实等技术,受到了治疗师及老年患者的欢迎。目前在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已开始应用,并有望在社区中推广... 基于计算机认知训练技术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认知训练干预措施,有多种形式及丰富的训练内容,包括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运动游戏、虚拟现实等技术,受到了治疗师及老年患者的欢迎。目前在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已开始应用,并有望在社区中推广应用。研究认为基于计算机认知训练在改善老年认知功能上有一定效果,并在不同的认知领域发挥作用,如执行功能、注意力、记忆能力、处理速度等。但很少有高质量的研究报道,并在临床应用中存在局限性,对于老年患者缺乏统一的训练标准及运动处方,这些有望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计算机认知训练 认知功能 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 运动游戏 虚拟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认知训练对认知健康中老年人抑郁焦虑改善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吕思漫 冯晓玉 +4 位作者 唐文 马梦宁 倪翠萍 刘佳琳 刘宇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81-887,共7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讨使用计算机认知训练(Computerized Cognitive Training,CCT)对认知健康的中老年人抑郁、焦虑的改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lsevier、EBSCO ASP&BSP、Lippincontt W... 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讨使用计算机认知训练(Computerized Cognitive Training,CCT)对认知健康的中老年人抑郁、焦虑的改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lsevier、EBSCO ASP&BSP、Lippincontt Williams&Wilkins、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有关CCT对认知健康中老年人抑郁、焦虑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共筛选出7项随机对照试验,417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CCT可以降低受试者的抑郁水平[SMD=-0.43,95%CI(-0.63,-0.23),P<0.05]和焦虑水平[SMD=-0.73,95%CI(-1.46,-0.01),P=0.05]。结论:CCT可以改善认知健康中老年人的抑郁和焦虑。由于干预措施的频率、评价指标不一致,且对照组的设置不统一,因此,需要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证实CCT对认知健康中老年人抑郁、焦虑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认知训练 抑郁 焦虑 中老年人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急性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王永姣 郭艳平 +1 位作者 杨清成 张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69-71,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患者应用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后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0例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后VC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患者应用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后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0例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后VC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内科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常规内科药物+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治疗,治疗28 d后比较观察两组MoCA量表评分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治疗28 d时的MoCA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有所提高,主要在命名、注意、定向等方面认知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28 d时的MoCA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主要在视空间/执行功能、命名、注意、语言、定向、延迟记忆等方面认知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组在治疗28 d时MoCA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提高显著,主要在注意、命名、语言、延迟记忆、定向等方面认知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后VCI患者采用常规内科药物及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均对认知改善的效果明显;急性脑梗死后VCI患者联合使用常规药物和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是最佳治疗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血管性认知障碍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联合丁苯酞胶囊、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朝健 陈文远 王小桥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8期158-161,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丁苯酞胶囊联合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将78例该院收治的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丁苯酞胶囊联合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讨针刺、丁苯酞胶囊联合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将78例该院收治的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丁苯酞胶囊联合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针刺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认知功能评分、神经功能评分及神经行为认知状况测试(NCSE)评分,测定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监测血清中神经营养状态指标、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2.31%(36/39)、74.36%(29/39),以观察组临床效果更好(χ2=4.523,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的认知功能、神经功能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注意力、记忆力、定向力、执行力、思维推理力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其MoCA评分、NCSE评分显著升高,NIHSS评分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脑血流Vs、Vm、Vd水平更高,脑血液灌注状态改善更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中BDNF含量显著升高,VILIP-1、NSE含量则显著降低(P<0.05)。结论针刺、丁苯酞胶囊联合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训练利于促进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恢复,促进脑血流量的恢复,上调血清中BDNF含量,抑制VILIP-1、NSE表达,修复受损的神经功能,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 针刺 丁苯酞胶囊 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及其机制的fMRI研究 被引量:44
7
作者 姜财 杨珊莉 +4 位作者 黄佳 陶静 林志诚 叶海程 陈立典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11-914,共4页
目的:通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探讨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海马功能连接模式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其改善认知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将30例缺血性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均等分为认知训练组(n=15)和对照组... 目的:通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探讨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海马功能连接模式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其改善认知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将30例缺血性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均等分为认知训练组(n=15)和对照组(n=15),认知训练组采用常规治疗结合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RehaCom系统),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治疗,治疗时间为12周。所有受试者在治疗前后均进行认知神经量表评估(包括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韦氏记忆量表,以及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认知功能及静息态下海马功能连接模式的改变情况。结果:①认知训练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②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认知训练组患者大脑与左侧海马功能连接增强的脑区,主要包括左侧楔前叶、右额内侧回、右侧额下回、左侧颞中回等;与右侧海马功能连接增强的脑区主要包括右侧额中回、左侧额下回、右侧额上回、小脑后叶、左侧楔前叶等。结论: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有助于改善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而静息态海马功能连接模式的转变可能是脑卒中后认知功能恢复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功能磁共振成像 静息态 认知 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及功能独立性的影响 被引量:26
8
作者 叶海程 杨珊莉 +1 位作者 陈立典 姜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2742-2744,共3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及功能独立性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辅助训练、常规训练组,各30例。所有病例均接受常规内科治疗及康复训练,辅助训练组加用计算机辅助认...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及功能独立性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辅助训练、常规训练组,各30例。所有病例均接受常规内科治疗及康复训练,辅助训练组加用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所有病例均于训练前后采用简易精神筛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定量表(MoCA)、功能独立性量表(FIM)对患者的认知功能及功能独立性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辅助训练组及常规训练组的MMSE、MoCA、FI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8周后,2组的MMSE、MoCA、FIM评分均较前显著提高(P<0.05),其中辅助训练组的改善更加明显,与常规训练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能整体提高患者的功能独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功能独立性 认知功能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与Lp⁃PLA2和ApoEε4基因相关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王理鑫 胡春雨 陈淅泠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1827-1831,共5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CCT)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疗效与血清Lp⁃PLA2和ApoEε4基因携带状态的相关性以及Lp⁃PLA2和ApoEε4基因相关作用机制。方法诊断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随机选取55例为观察组,35例为对照组,干预措施为3个月...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CCT)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疗效与血清Lp⁃PLA2和ApoEε4基因携带状态的相关性以及Lp⁃PLA2和ApoEε4基因相关作用机制。方法诊断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随机选取55例为观察组,35例为对照组,干预措施为3个月的CCT,每周3次,每次20 min,训练前后进行神经心理学量表测评,检测血清Lp⁃PLA2水平和ApoEε4携带状态并评估其相关性。结果(1)观察组认知量表测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MMSE:t=2.250,P=0.027;MoCA:t=2.168,P=0.033);(2)观察组认知变化水平与Lp⁃PLA2(ΔMMSE:r=-0.276,P=0.041;ΔMoCA:r=-0.328,P=0.014)呈显著负相关;(3)ApoEε4携带者认知变化水平显著高于非携带者(ΔMMSE:t=-2.061,P=0.044;ΔMoCA:t=-2.406,P=0.020);(4)ApoEε4携带与否的Lp⁃PLA2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1,P=0.019)。结论应用CCT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有效,其疗效与ApoEε4基因携带状态和Lp⁃PLA2水平有关,且两者并非完全独立,可能协同作用于认知功能减退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 APOE基因多态性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记忆障碍康复训练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高明明 恽晓平 +13 位作者 张慧丽 郭华珍 张新 牛秀莲 祁欣 乔颖欣 王建文 关晨霞 李芙英 任海 刘野 路亚娟 徐宝华 周若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6期527-530,共4页
目的研究记忆障碍康复训练的疗效,比较不同训练模式的疗效及优缺点,对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将全国12家综合医院和专业康复机构144例记忆障碍患者分为仪器训练组、人工训练组和对照组。仪器和人工训练组患者进行以记忆为主... 目的研究记忆障碍康复训练的疗效,比较不同训练模式的疗效及优缺点,对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将全国12家综合医院和专业康复机构144例记忆障碍患者分为仪器训练组、人工训练组和对照组。仪器和人工训练组患者进行以记忆为主的认知康复训练,1次/d,30 min/次,分别治疗6周和12周;对照组不参加训练。对训练前后的瞬时、短时和长时记忆进行评定;比较仪器训练组、人工训练组及对照组训练前后组内及组间成绩;并对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病程、损伤部位及昏迷时间对疗效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仪器训练组及人工训练组6周、12周成绩均较初评显著提高(P<0.001),并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仪器训练组成绩明显高于人工训练组(P<0.01);年龄与疗效呈负相关。结论记忆障碍康复的疗效显著;12周的康复训练可使患者的记忆功能显著提高;采用认知康复专业仪器进行认知训练模式的疗效明显优于人工训练模式,应予以普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障碍 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训练 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损伤后失算症的康复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新 恽晓平 +13 位作者 高明明 郭华珍 张慧丽 沈敏 潘华舫 马兆丽 李冬 萧玉婷 李芙英 周若薇 孟静 路亚娟 任海 徐宝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6期531-53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康复训练模式对脑损伤后失算症的疗效。方法应用随机表法将113例脑损伤后失算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仪器训练组(38例)和人工训练组(38例)。对照组接受失算症等认知障碍评定;仪器训练组和人工训练组进行认知康复训练,... 目的探讨不同康复训练模式对脑损伤后失算症的疗效。方法应用随机表法将113例脑损伤后失算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仪器训练组(38例)和人工训练组(38例)。对照组接受失算症等认知障碍评定;仪器训练组和人工训练组进行认知康复训练,30 min/d,5 d/周,共训练6周。从中抽取33例患者进行为期12周的训练与观察。入组患者分别于入组前、第6周、第12周进行EC301计算和数字加工成套测验汉语修订版(EC301-CR)测验。结果仪器训练组和人工训练组6周后成绩均有显著提高(P<0.001);6周、12周后疗效均为仪器训练组>人工训练组>对照组(P<0.001),且年龄与康复训练成绩呈负相关。结论认知康复专业设备的疗效显著优于人工训练;最初6周为失算症最佳康复期;年龄越小,康复疗效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算症 脑损伤 康复 评定 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