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适应的计算机认知训练对MCI老人认知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李晨曦 王曙红 +1 位作者 沈颖惠 尚云峰 《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44-51,共8页
探讨自适应的计算机认知训练对轻度认知障碍老人认知功能的影响及过程特点.选择60名轻度认知障碍老人作为研究对象前测并随机分组,30名干预组老人接受自适应的计算机认知训练,30名对照组老人不接受干预正常生活,五周后对两组老人进行后... 探讨自适应的计算机认知训练对轻度认知障碍老人认知功能的影响及过程特点.选择60名轻度认知障碍老人作为研究对象前测并随机分组,30名干预组老人接受自适应的计算机认知训练,30名对照组老人不接受干预正常生活,五周后对两组老人进行后测与统计分析,对训练过程产生的阈值构建学习曲线进行分析.试验发现,干预组前后测进步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年龄与改进量、极限值、起始水平呈正相关,与学习速度呈负相关;改进量、极限值、起始水平三个参数相互存在正负相关性(P<0.05).研究表明,自适应的计算机认知训练能够有效改善轻度认知障碍老人的认知状态;在一定范围内,对于年龄大和基线能力差的轻度认知障碍老人而言,即便短时间的干预也能产生较好的效果;轻度认知障碍老人在进行认知训练时存在补偿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认知训练 训练过程 学习曲线 补偿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认知训练在家庭康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于小雪 杨巧红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40-1343,共4页
本文介绍国内外计算机认知训练家庭康复的软件、应用人群及在不同人群中的应用效果,同时对软件的训练条件、频率和持续时间、依从性及费用方面进行了介绍,为我国开发计算机认知训练软件并用于家庭康复提供借鉴。
关键词 计算机认知训练 基于家庭 可行性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认知训练在老年群体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公冶慧娟 田家利 +5 位作者 张欣 陆悦 李湘萍 李利 张素 刘宇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2-106,共5页
介绍计算机认知功能训练的理论基础(脑的可塑性、认知储备)、训练人群(认知异常患者、认知正常老年人),训练频率、干预内容,为我国社区老年人的计算机认知训练提供参考。
关键词 老年人 计算机认知训练 认知功能 认知储备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认知训练对认知健康中老年人抑郁焦虑改善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吕思漫 冯晓玉 +4 位作者 唐文 马梦宁 倪翠萍 刘佳琳 刘宇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81-887,共7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讨使用计算机认知训练(Computerized Cognitive Training,CCT)对认知健康的中老年人抑郁、焦虑的改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lsevier、EBSCO ASP&BSP、Lippincontt W... 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讨使用计算机认知训练(Computerized Cognitive Training,CCT)对认知健康的中老年人抑郁、焦虑的改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lsevier、EBSCO ASP&BSP、Lippincontt Williams&Wilkins、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有关CCT对认知健康中老年人抑郁、焦虑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共筛选出7项随机对照试验,417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CCT可以降低受试者的抑郁水平[SMD=-0.43,95%CI(-0.63,-0.23),P<0.05]和焦虑水平[SMD=-0.73,95%CI(-1.46,-0.01),P=0.05]。结论:CCT可以改善认知健康中老年人的抑郁和焦虑。由于干预措施的频率、评价指标不一致,且对照组的设置不统一,因此,需要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证实CCT对认知健康中老年人抑郁、焦虑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认知训练 抑郁 焦虑 中老年人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在脑外伤后认知及独立性功能障碍中的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张玉淼 刘敏 曹慧芳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11期281-283,共3页
目的观察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改善脑外伤患者认知及独立性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具有认知及独立性功能障碍的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方法 ,治疗组加用计算机辅助训练,治疗3周后观察疗... 目的观察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改善脑外伤患者认知及独立性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具有认知及独立性功能障碍的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方法 ,治疗组加用计算机辅助训练,治疗3周后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洛文斯顿认知功能评定量表(LOTCA)评分、功能独立性评定(FIM)评分较治疗前均有增加(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增加明显(P<0.05)。结论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能够改善脑外伤患者认知及独立性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 脑外伤 认知障碍 独立性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游戏式认知功能训练联合丁苯酞软胶囊在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中的应用效果
6
作者 张薇 李艳玲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4期70-75,85,共7页
目的评价计算机游戏式认知功能训练联合丁苯酞软胶囊在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沈阳市的4所医院(辽宁省金秋医院、辽宁省人民医院、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盛京医院)门诊就诊人群,连续入... 目的评价计算机游戏式认知功能训练联合丁苯酞软胶囊在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沈阳市的4所医院(辽宁省金秋医院、辽宁省人民医院、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盛京医院)门诊就诊人群,连续入组66例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记录人口学及临床资料。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计算机自适应游戏式认知训练联合丁苯酞软胶囊口服,对照组给予丁苯酞软胶囊单药治疗,每组各33例。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后即刻及干预结束后1个月总体认知功能(MoCA)、数字广度测验、听觉词汇学习测验(AVLT)、连线测试(STTA-STTB)、Stroop色词测验评分。结果两组数字广度测试顺背及倒背测验时间、组间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干预后即刻,两组数字广度测试顺背及倒背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结束后1个月数字广度测验评分高于干预前,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听觉词汇学习AVLT再认评分时间、组间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VLF即刻记忆总分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干预后即刻,两组AVLF再认、即刻记忆总分高于干预前;干预结束后1个月,观察组听觉词汇学习AVLT测验评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连线测试STT-A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连线测试STT-B时间、组间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干预后即刻、干预结束后1个月,观察组STT-A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干预后即刻两组STT-B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干预结束后1个月,观察组STT-B低于干预前,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troopA时间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troopB时间、组间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干预后即刻,两组StroopA低于干预前;干预结束后1个月观察组StroopA低于干预前,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即刻,两组StroopB低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干预结束后1个月观察组StroopA低于干预前,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oCA总分时间、组间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干预后即刻、干预结束后1个月观察组总体认知功能MoCA总分高于干预前,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应用计算机游戏式认知功能训练联合丁苯酞治疗,其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认知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 丁苯酞 计算机认知训练 认知功能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化认知训练对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雪梅 张圆圆 +3 位作者 于虹 杨凤娟 李宇杰 李妍 《临床荟萃》 CAS 2019年第9期843-849,共7页
目的评价计算机化认知训练对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的干预效果。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有关计算机化认知训练对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干预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应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涉及488例病人。结果显示,... 目的评价计算机化认知训练对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的干预效果。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有关计算机化认知训练对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干预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应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涉及488例病人。结果显示,干预结束时试验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功能状态量表(MoCA)得分优于对照组[MD=1.78, 95%CI(0.41,3.15),P<0.05],[MD=4.02, 95%CI(1.33,6.70),P<0.05];试验组顺向数字测试(DSF)和逆向数字测试(DSB)得分优于对照组[MD=1.01, 95%CI(0.39,1.64),P<0.05],[MD=0.67, 95%CI(0.16,1.17),P<0.05];试验组延迟回忆得分优于对照组[MD=1.20, 95%CI(1.00,1.39),P<0.05];但对言语流畅性测试(SF)、老年抑郁量表(GD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得分的改善效果不明显。结论计算机化认知训练能改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的整体认知功能,尤其是注意力和短时记忆力以及延迟记忆能力方面,但对言语功能、抑郁状态和ADL改善效果不明显。还需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认知障碍 阿尔兹海默病 计算机认知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中神经电刺激联合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 被引量:14
8
作者 张霄琼 张娟 +1 位作者 张丝丝 赵秦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26期73-76,共4页
目的探讨正中神经电刺激联合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20年5月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 目的探讨正中神经电刺激联合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20年5月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采用计算机认知功能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6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正中神经电刺激前后脑区氧合血红蛋白浓度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电刺激前后左运动区、右运动区氧合血红蛋白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电刺激后左前额、右前额氧合血红蛋白浓度高于电刺激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正中神经电刺激联合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且电刺激可提高患者双前额脑区氧合血红蛋白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中神经电刺激 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 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 临床疗效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注意障碍的效果 被引量:11
9
作者 陈建军 穆燕芳 +2 位作者 黄秀平 江婵娟 汪凯 《安徽医学》 2019年第8期865-868,共4页
目的分析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系统对脑卒中患者注意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合肥市滨湖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4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 目的分析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系统对脑卒中患者注意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合肥市滨湖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4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疗程均为6周。采用HKU-AHMU神经心理学注意功能量表系列(包括数字广度测验、气球叉掉测验及数字颜色连线测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北京版(MoCA)以及改良的巴氏指数评分(MBI)等量表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注意功能、综合认知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数字广度、MoCA量表、MBI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气球叉掉测验及数字颜色连线测验所需时间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数字广度、MoCA量表、MBI量表评分差值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气球叉掉测验及数字颜色连线测验所需时间差值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算机辅助认知功能训练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注意障碍患者的注意功能、综合认知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 注意障碍 脑卒中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甘婷 汤富友 +1 位作者 李静 余雨枫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23期61-65,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效果。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从建库至2021年2月有关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对文献筛选、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后,采用RevMan 5.3软件对... 目的系统评价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效果。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从建库至2021年2月有关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对文献筛选、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后,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869例患者。结果显示,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可提高脑卒中患者认知水平,MMSE评分(MD=3.18,95%CI:1.00~5.35,P=0.004)、MoCA评分(MD=3.68,95%CI:2.38~4.98,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可改善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 脑卒中 认知功能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脑卒中后不同程度认知障碍康复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7
11
作者 曹瀚元 夏文广 +1 位作者 郑婵娟 王娟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8年第6期633-637,共5页
目的对脑卒中后存在认知障碍的患者进行认知障碍评价及针对性的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观察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不同程度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医学中心治疗的... 目的对脑卒中后存在认知障碍的患者进行认知障碍评价及针对性的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观察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不同程度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医学中心治疗的脑卒中并存在认知障碍的患者50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55~58岁。采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确认有认知障碍。采用单盲方式,随机分为2组,常规康复治疗组(25例)为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组(25例)为研究组。总训练时间为8周。训练后仍采用MMSE评分和MoCA评分进行疗效评价。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评分和Barthel指数。结果对照组和研究组均完成训练,训练前两组患者临床表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好转,Fugl-Meyer评定量表评分评价18例,Barthel指数评价15例;恢复正常,Fugl-Meyer评定量表评分评价7例(有轻度障碍),Barthel指数评价10例(恢复自理能力)。对照组:无变化,FuglMeyer评定量表评分评价8例,Barthel指数评价7例;好转,Fugl-Meyer评定量表评分评价16例,Barthel指数评价18例;恢复正常,Fugl-Meyer评定量表评分评价1例(轻度障碍),Barthel指数评价2例(恢复自理能力)。训练后8周,两组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研究组(24.56±4.01)分vs (18.20±4.49)分,对照组(21.96±5.71)分vs (18.36±5.47)分],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1)。研究组训练后MMSE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t=5.957,P <0.05)。训练后8周,两组MoCA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研究组(23.92±4.54)分vs (16.96±4.78)分,对照组(20.52±4.66)分vs(17.00±5.27)分],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1)。研究组训练后MoCA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 <0.05)。结论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系统能一定程度上改善轻、中度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认知功能 认知障碍 康复训练 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互联网平台游戏的认知功能训练对不同类型老年轻度认知损害患者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薇 李艳玲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26期79-85,共7页
目的研究基于互联网平台游戏的难度自适应计算机认知训练对不同类型老年轻度认知损害(MCI)患者的干预效果和持续效应。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辽宁省金秋医院、辽宁省人民医院、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 目的研究基于互联网平台游戏的难度自适应计算机认知训练对不同类型老年轻度认知损害(MCI)患者的干预效果和持续效应。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辽宁省金秋医院、辽宁省人民医院、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招募的老年MCI患者90例。根据遗忘情况将其分为遗忘组(45例)和非遗忘组(45例),两组均给予基于互联网平台游戏的难度自适应计算机认知训练,干预时长为8周。两组于干预前、干预后即刻和干预后3个月接受认知测评,比较两组认知功能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干预后即刻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总分均高于干预前,非遗忘组干预后3个月的MoCA总分低于干预后即刻(P<0.05)。非遗忘组干预后即刻的听觉词语学习测验(AVLT)总分、短延迟回忆得分、再认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的短延迟回忆得分、再认得分均高于干预前,长延迟回忆得分低于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的AVLT总分、长延迟回忆得分均低于干预后即刻(P<0.05)。遗忘组干预后即刻的长延迟回忆、再认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均低于干预后即刻(P<0.05)。非遗忘组干预前的AVLT总分、长延迟回忆得分均高于同期遗忘组,干预后即刻的AVLT总分、短延迟回忆得分均高于同期遗忘组,干预后3个月的短延迟回忆、再认得分均高于同期遗忘组(P<0.05)。非遗忘组干预后即刻Stroop-B耗时长于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短于干预后即刻,两组干预后3个月的Stroop-C耗时均短于干预后即刻(P<0.05)。两组干预后即刻、干预后3个月的形状连线测验-A耗时均短于干预前(P<0.05)。两组干预后3个月的数字广度测试(DST)倒背得分均低于干预前和干预后即刻,遗忘组干预后即刻的DST倒背得分高于干预前(P<0.05)。非遗忘组干预前DST顺背、倒背得分均高于同期遗忘组,干预后即刻DST顺背得分低于同期遗忘组(P<0.05)。结论难度自适应计算机认知训练对不同类型老年MCI患者短期干预效果得到肯定,但其持久性和远期效益仍不确切,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度自适应计算机认知训练 互联网平台游戏 轻度认知损害 非遗忘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