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越“计算机为社会行动者”范式:智媒时代人机传播理论创新的突破点 被引量:8
1
作者 徐琦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0-168,共9页
“计算机为社会行动者”范式源自“媒体等同”,是人机传播领域的经典理论,至今仍保持着较高的理论解释力。该范式提出后约30年间,媒介技术的拟人化水平、个体媒体使用经验、人机交互方式与媒介社交可供性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修正和拓展该... “计算机为社会行动者”范式源自“媒体等同”,是人机传播领域的经典理论,至今仍保持着较高的理论解释力。该范式提出后约30年间,媒介技术的拟人化水平、个体媒体使用经验、人机交互方式与媒介社交可供性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修正和拓展该理论范式势在必行。超越“计算机为社会行动者”范式是推进人机传播理论创新的突破点和可行起点,研究者未来可围绕效果实证、社交线索、社交脚本与解释机制等重点深化研究。具体可从第一,纠偏人类中心倾向,深挖人机传播理论特异性;第二,开拓研究视野与议题,构建完整理论框架;第三,克服心理实验法局限,引入多元研究方法等方向推动理论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社会行动者 媒介为社会行动者 人机传播 媒体等同 智能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范式和行动范式的对立与贯通——对经典社会学理论的回顾与再思考 被引量:6
2
作者 张兆曙 蔡志海 《学术论坛》 2004年第5期61-65,共5页
在现代社会学综合运动和后现代社会学解构热潮的背景下,经典社会学理论被指责为制造了结构范式和行动范式的对立与不可调和性。经典理论中的结构范式和行动范式在解释立场和解释路径上的确是相互对立的,但两种范式在各自的逻辑起点和前... 在现代社会学综合运动和后现代社会学解构热潮的背景下,经典社会学理论被指责为制造了结构范式和行动范式的对立与不可调和性。经典理论中的结构范式和行动范式在解释立场和解释路径上的确是相互对立的,但两种范式在各自的逻辑起点和前提上却又相互提供了解释性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说,经典理论是对立的,但同时又是相互贯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社会学理论 范式 结构 行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动者”的缺席:当代中国公民社会研究理路的反思 被引量:7
3
作者 刘翠霞 顾理辉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118-123,共6页
公民社会是西方经验反复印证了的规避"国家主义"风险的有效公共领域,其卓越的实践功能自然地吸引了以探寻社会良性运行为旨趣的大批中国学者的关注。在认定公民社会是个"好东西"的价值预设与"国家——社会&qu... 公民社会是西方经验反复印证了的规避"国家主义"风险的有效公共领域,其卓越的实践功能自然地吸引了以探寻社会良性运行为旨趣的大批中国学者的关注。在认定公民社会是个"好东西"的价值预设与"国家——社会"二元对立的理论预设的基础上,学者们开始了对中国公民社会问题的诸多研究。但由于在概念理解中隐没了"公民"的存在,在对"中国公民社会何以必需"的问题上遗忘了其对中国公民主体性觉醒的意义所在,致使在解答"中国公民社会何以可能"的问题时,只能单纯围绕"自上而下的建构"还是"自下而上的演进"进行学理性的剖析,却无法在具体实践中给以足够有力的指导。究其原因在于研究过程中"行动者"的缺席,即缺乏对"行动者"及其"行动逻辑"的凝视与关切。引入"公民行动者"的分析范畴,就是以对公民社会构成主体"行动"的关切冲破"国家——社会"固化分析框架的藩篱,并以行动后果可能存在的意外性和偶然性修正有关公民社会的乌托邦预设,同时通过对中国人和西方人行动逻辑的比较检视公民社会在中国的适用性及对中国社会的意义,从而对中国公民社会何以可能的问题做出更具说服力的解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社会 “国家——社会”分析范式 公民行动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庄社会治理:理解农民利益表达行动的一个解释框架--两个特殊案例的一般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晓慧 刘燕舞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9-106,共8页
与既有"底层抗争"范式侧重"个人"和"国家治理"范式侧重"国家"不同,"村庄社会治理"范式更侧重从"社会"的角度将农民的利益表达行动下沉到村庄社会结构中进行考察。研究发现... 与既有"底层抗争"范式侧重"个人"和"国家治理"范式侧重"国家"不同,"村庄社会治理"范式更侧重从"社会"的角度将农民的利益表达行动下沉到村庄社会结构中进行考察。研究发现,内生于村庄社会的矛盾纠纷,既非底层抗争,亦非农民谋利,其通过矛盾外延的形式表现出的是求助的性质。村庄社会治理框架认为,农民利益表达行动本质上是村庄社会治理问题,其形成与村庄社会自我治理能力和村庄社会他我治理能力的双重弱化有关。正视这一点,对于创新农村社会治理体制和增强农村社会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社会治理”范式 农民利益表达行动 求助型上访 村庄社会治理能力弱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脑机接口的人机交互方式演进与人机传播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段鹏 朱雨晴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7-146,共10页
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将会革新人机交互方式,并影响人与机器之间的关系。这一过程将经历人对机器的“意识”输入、人与机器的“物理融合”以及“人机共生”这三个循序渐进的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机器逐渐从“他者”转变为人类的一部分。同时... 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将会革新人机交互方式,并影响人与机器之间的关系。这一过程将经历人对机器的“意识”输入、人与机器的“物理融合”以及“人机共生”这三个循序渐进的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机器逐渐从“他者”转变为人类的一部分。同时,脑机接口技术也会给人机传播研究注入新的活力,从“人类如何感知机器”和“机器如何影响人类”两个维度可以延伸出人机传播今后应当重点关注的研究议题。前者在媒体等同理论与计算机社会行动者范式下展开,认为脑机接口技术会在一定程度上颠覆当前人机传播的主要研究范式;后者则关注作为他者的“脑机接口—机器”如何影响人类,和作为“人—接口—机器”的人机共生体如何协同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机接口 人机交互方式 人机传播 媒体等同理论 计算机社会行动者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时代的网络舆情研究范式变革 被引量:3
6
作者 何凌南 赖凯声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60-162,共3页
网络舆情问题涉及政治学、社会学、传播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关注人类社会运行机制的诸多社会科学领域,同时也吸引了来自计算机科学、复杂网络、仿真学等领域研究者基于计算机技术和系统论视角的自然科学领域研究者的关注。
关键词 网络舆情 社会科学领域 变革 范式 社会运行机制 计算机科学 计算机技术 舆情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国社会学及其成长的一些体会——访著名社会学家、上海大学李友梅教授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友梅 童潇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4-27,共4页
童潇:李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给予我这样一个机会,接受我代表《甘肃社会科学》杂志对您进行学术访谈.我想,这次访谈也是我作为一名社会学的后学向您求教的一次难得机会,还请您能多加指点!李老师,您是中国社会学界的翘楚,也是中国中青年... 童潇:李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给予我这样一个机会,接受我代表《甘肃社会科学》杂志对您进行学术访谈.我想,这次访谈也是我作为一名社会学的后学向您求教的一次难得机会,还请您能多加指点!李老师,您是中国社会学界的翘楚,也是中国中青年社会学家中的佼佼者和代表性人物.我一直认为,您的学术经历是您这代学者中十分丰富的一位,一方面,您是南开大学"黄埔一期"学员,是中国社会学恢复招生后自己培养的首批学者,您在农村和城市都曾经做过扎实的社会调研;另一方面,您又是名副其实的"海归",在法国——社会学学科的发源地——拿到博士学位,接受了严格的法兰西式的社会学学术训练洗礼,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从您身上,我常常会感受到您有某种"中西合璧"的研究底气.我很想听一听您的学术经历和学术成长的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家 中国社会 组织社会 组织理论 李友梅 南开大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 分析范式 上海 克罗齐 中国社会结构 社会学系 决策分析 行动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学“基本问题”范畴初论 被引量:1
8
作者 谭明方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75-81,共7页
社会学的“基本问题”范畴,是形成社会学整个“理论大厦”的“源头”。社会学的“基本问题”,是关于社会生活中的“行动者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社会共同体的存在和作用”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的问题。
关键词 社会 基本问题 社会共同体 行动者 相互作用 研究对象 社会行为 相互关系 社会学理论 研究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人社会接受度提升之组态路径研究——基于36个案例的定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向安玲 李亭竹 马明仪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2023年第2期26-42,共17页
虚拟人作为连接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一种新型生命载体,其所承载的技术价值、商用价值、传播价值和社会价值逐步凸显。但限于产品形态、功能应用及用户感官偏好、认知图式等多方面因素,其市场认可度和社会接受度仍有待提升。根据计算机... 虚拟人作为连接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一种新型生命载体,其所承载的技术价值、商用价值、传播价值和社会价值逐步凸显。但限于产品形态、功能应用及用户感官偏好、认知图式等多方面因素,其市场认可度和社会接受度仍有待提升。根据计算机是社会行动者框架,研究基于近年来小红书平台舆论热度较高的36个虚拟人样本,使用定性比较分析对影响虚拟人社会接受度的多层要素进行挖掘。研究发现:目前国内虚拟人在社会接受度上存在明显断层,头部20%的产品占据了84.6%的社会接受度;从各项社会线索得分表现来看,外观形象>人设定位>底层技术>交互功能;从各项社会线索的重要性程度来看,“人设定位”成为提升社会接受度的核心要素,其后依次为“交互功能”“底层技术”和“外观形象”;从组态路径来看,基于情感连接的“强人设”和基于感官刺激的“高颜值”构成了虚拟人社会接受度提升的两种典型模式。研究从理论层面对计算机是社会行动者框架作出扩充,在实践层面为虚拟人在新闻传播行业的落地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人 社会接受度 定性比较分析 计算机社会行动者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什么是人机传播?——一个新兴传播学领域之国际视域考察 被引量:47
10
作者 牟怡 许坤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9-154,共6页
作为正在崛起的一个新兴传播学领域,以人与机器的交流为研究对象的人机传播对传统的传播概念发起了挑战。文章从对"人"、"机器"、"传播"几个核心概念的讨论入手,逐层探讨了人机传播的含义。在对人机传播... 作为正在崛起的一个新兴传播学领域,以人与机器的交流为研究对象的人机传播对传统的传播概念发起了挑战。文章从对"人"、"机器"、"传播"几个核心概念的讨论入手,逐层探讨了人机传播的含义。在对人机传播领域前沿研究进行梳理后,文章指出目前该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对后续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传播 人工智能 智能机器 媒体等同 社会行动者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解放与实践: 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元教育学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窦荣军 胡啸天 黄健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0-77,共8页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育研究的重要领域。从认识论和行动观的视角,分析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范畴,能够厘清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问题。研究整合出三种基本的研究范式:实证-分析范式、行动-批判范式和社会-文化范式。这三种范式代表了不同的哲学...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育研究的重要领域。从认识论和行动观的视角,分析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范畴,能够厘清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问题。研究整合出三种基本的研究范式:实证-分析范式、行动-批判范式和社会-文化范式。这三种范式代表了不同的哲学取向和认识论取向,并与具体的专业实践取向有着密切联系,体现出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纷繁复杂的图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元教育学分析指向了教师专业发展实践中存在的“获得模式”、“参与模式”和“拓展模式”。基于社会-文化范式的“拓展模式”正引起研究者和实践者的重视,代表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专业发展 研究范式 实证-分析 行动-批判 社会-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