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在主动脉瓣置换术前筛查冠心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蔡巍巍 胡杰 陈嵩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2-255,共4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置换术前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对冠心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老年主动脉瓣瓣膜病150例,心电图示ST-T改变,均在术前行冠状动脉CTA、冠状动脉造影...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置换术前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对冠心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老年主动脉瓣瓣膜病150例,心电图示ST-T改变,均在术前行冠状动脉CTA、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检查,以CAG结果为标准,分析CTA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超过50%的患者CTA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4%(115/118)、87.5%(28/32)、96.6%(115/119)、90.3%(28/31),以冠状动脉受累数量分析分别为96.7%(323/334)、61.3%(163/266)、75.8%(323/426)、93.7%(163/174)。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超过75%的患者CTA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52/52)、67.3%(66/98)、61.9%(52/84)、100.0%(66/66),以冠状动脉受累情况分析分别为98.2%(166/169)、64.3%(277/431)、51.9%(166/320)、98.9%(277/280)。结论冠状动脉CTA可用于AVR患者术前筛查,对于CTA未能发现明确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可不必再行CAG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 冠心病 主动脉瓣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对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斑块特征的诊断效能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马清济 陈亮 潘美宇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4年第1期32-37,共6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CTA)对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斑块特征的诊断效能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2年12月海南省琼海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收治的疑似冠心病的208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CTA)对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斑块特征的诊断效能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2年12月海南省琼海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收治的疑似冠心病的208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8例发生ACS,纳入ACS组。根据ACS组患者性别、年龄及心血管危险因素(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血脂水平等),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比例1∶1)同期选择58例发生稳定型心绞痛(SAP)的患者纳入SAP组。所有患者均行CCTA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斑块长度、钙化斑块(CP)体积、非钙化斑块(NCP)体积、总斑块体积、CP负荷、NCP负荷和总斑块负荷等斑块特征参数。此外,根据预后将58例ACS组患者分为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组(n=15)和非MACEs组(n=43),比较不同预后患者CCTA斑块特征参数。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脂水平与斑块特征参数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斑块特征参数对ACS及MACEs的预测价值。结果ACS组患者斑块长度、NCP体积和NCP负荷均显著高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Es组患者斑块长度、NCP体积和NCP负荷均显著高于非MACE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斑块长度、CP体积、NCP体积、总斑块体积、CP负荷、NCP负荷及总斑块负荷呈正相关(r=0.463,0.246,0.414,0.292,0.251,0.392,0.215;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斑块长度、NCP体积、NCP负荷对ACS有较好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3(95%CI 0.761~0.925)、0.814(95%CI 0.703~0.926)和0.721(95%CI 0.573~0.869);发生ACS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9.19 mm、152.99 mm 3和42.56%;灵敏度分别为91.67%、91.67%和66.67%;特异度分别为75.00%、63.54%和77.08%。斑块长度、NCP体积、NCP负荷对MACEs有较好的预测价值,AUC分别为0.694(95%CI 0.515~0.876)、0.711(95%CI 0.502~0.920)和0.735(95%CI 0.551~0.919);发生MACEs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1.02 mm、169.62 mm 3和45.37%;灵敏度分别为77.78%、66.67%和88.89%;特异度分别为59.18%、85.71%和61.22%(P<0.05)。结论基于CCTA的斑块特征参数不仅对老年ACS有较好的鉴别作用,还可有效预测ACS患者1年内MACEs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斑块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孙继平 楼美清 +2 位作者 赵耀东 张全斌 陈左权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运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诊断脑动脉瘤的价值。方法:对2011年1至11月本科收治的79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CTA检查,然后进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以DSA为"金标准",计算CTA对脑动脉瘤诊断的敏... 目的:探讨运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诊断脑动脉瘤的价值。方法:对2011年1至11月本科收治的79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CTA检查,然后进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以DSA为"金标准",计算CTA对脑动脉瘤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本组79例患者CTA共检出46例52个动脉瘤,DSA检出48例55个动脉瘤;CTA检出非动脉瘤病灶52个,DSA检出非动脉瘤病灶56个。以DSA为"金标准",CTA对脑动脉瘤诊断的敏感度为94.5%(52/55),特异度为92.9%(52/56)。结论:使用CTA检测脑动脉瘤是一种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蛛网膜下腔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诊断的对比 被引量:6
4
作者 黎嘉卿 谭理连 +1 位作者 梁健华 张紫盛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6期992-996,共5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的诊断价值比较。方法选取88例确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血管分析软件进行图像重组,分析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 目的探讨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的诊断价值比较。方法选取88例确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血管分析软件进行图像重组,分析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检出冠状动脉斑块的性质,评估其狭窄情况,将其结果与对应节段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出的病变狭窄度进行对比。结果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作为金标准,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检出冠状动脉病变斑块所致中重度狭窄855节段,其中软斑块396节段、硬斑块459节段。通过两种检验方法对硬斑块导致中度狭窄、硬斑块导致重度狭窄、软斑块导致中度狭窄和软斑块导致重度狭窄进行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对冠心病诊断都具有较高准确率,而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检查经济、方便、实用,可作为临床筛查冠心病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狭窄 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与数字减影心血管造影检查在颅内动脉瘤患者诊断中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培培 申淑景 《中国医学工程》 2019年第11期96-98,共3页
目的研究对比64-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64-MSCTA)与数字减影心血管造影(DSA)检查在颅内动脉瘤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7月至2018年10收诊的6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DSA、64-MSCTA检查。比较DSA、64-... 目的研究对比64-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64-MSCTA)与数字减影心血管造影(DSA)检查在颅内动脉瘤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7月至2018年10收诊的6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DSA、64-MSCTA检查。比较DSA、64-MSCTA检查检出率。结果6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中,DSA检查出63例阳性,3例阴性;64-MSCTA检查出64例阳性,1例阴性,1例疑似动脉瘤;64-MSCTA检查检出率96.97%(64/66)与DSA检查95.45%(63/6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MSCTA应用于颅内动脉瘤患者诊断中可清晰显示颅内动脉瘤,检出率与DSA相当,可为临床判断病情、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参考依据,且具有安全、无创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64-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心血管造影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CT灌注成像参数可提高缺血性脑卒中侧支循环评估效能
6
作者 陈双 陈奕 姜亦伦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3期309-314,共6页
目的 分析CT血管造影(CTA)-CT灌注成像(CTP)对缺血性脑卒中侧支循环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10月~2024年9月我院收治的15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侧支循环状态分为侧支循环不良组(n=56)和侧支循环良好组(... 目的 分析CT血管造影(CTA)-CT灌注成像(CTP)对缺血性脑卒中侧支循环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10月~2024年9月我院收治的15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侧支循环状态分为侧支循环不良组(n=56)和侧支循环良好组(n=94)。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和CTA-CTP参数,分析导致AIS侧支循环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各危险因素对导致AIS侧支循环不良的预测效能。结果 侧支循环不良组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高脂血症占比高于侧支循环良好组(P<0.05)。侧支循环不良组核心梗死体积、缺血半暗带体积及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大于侧支循环良好组,而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小于侧支循环良好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NIHSS评分、高脂血症占比、rCBF、rCBV及rMTT为导致AIS侧支循环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rCBF、rCBV及rMTT预测AIS侧支循环不良的AUC分别为0.737、0.797、0.784,三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886(95%CI:0.824~0.932),敏感度为94.64%,特异度为54.26%,联合预测因子AUC高于单独指标(P<0.001)。结论 入院NIHSS评分、高脂血症、rCBF、rCBV及rMTT与AIS患者侧支循环状态呈明显相关性,rCBF、rCBV及rMTT可作为侧支循环不良的预测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预测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 侧支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冠状动脉CTA检查的关节置换术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
7
作者 邵林泉 吕蒙 王月兰 《山东医药》 2025年第5期70-75,共6页
目的基于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CTA)检查,构建针对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的预测模型并验证其效能。方法回顾性收集行膝/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99例的临床资料,采用复合终点事件判断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 目的基于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CTA)检查,构建针对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的预测模型并验证其效能。方法回顾性收集行膝/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99例的临床资料,采用复合终点事件判断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根据CCTA检查结果判断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分级及冠状动脉阻塞支数。收集关节置换术术后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相关临床指标,包括人口学资料、既往病史、术前实验室检验指标、术前心脏及呼吸功能指标、手术相关参数及术前CCTA检查相关指标。采用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LASSO)回归分析筛选关节置换术术后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将术后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患者按照7∶3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比较两者各影响因素是否具有可比性。在训练集中将LASSO回归分析筛选的影响因素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关节置换术术后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在验证集中以Hosmer-Lemeshow检验评估模型的拟合优度,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校准度,决策曲线评估模型的临床效益。通过绘制训练集与验证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的区分度。结果799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发生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80例(10.0%)。LASSO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手术部位、血糖、白蛋白、D二聚体、左心室射血分数、冠状动脉阻塞支数为关节置换术术后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将患者按照7∶3随机分为训练集559例及验证集240例,训练集及验证集各影响因素均具有可比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关节置换术术后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手术部位、ASA分级、血糖及冠状动脉阻塞支数,据此结合临床中的重要指标年龄和左心室射血分数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校准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基本贴合。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列线图模型与理想模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1)。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列线图预测模型阈值范围为0.01~0.7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列线图预测模型在训练集、验证集中预测关节置换术术后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AUC分别为0.76(95%CI:0.68~0.83)、0.76(95%CI:0.66~0.86)。结论冠状动脉阻塞支数、手术部位、ASA分级、血糖是关节置换术术后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上述影响因素建立的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校准度、拟合度及临床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关节置换术 血管不良事件 围手术期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血管造影数据的分割
8
作者 李洪亮 吴桂良 +2 位作者 刘颖 鲁智强 周寿军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2年第1期99-104,共6页
血管疾病是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随着成像技术的发展,X射线血管造影(XR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已经成为目前大多数医院主要采用的诊断成像设备,已能获取更大的图像尺寸、容积和更高空间、时... 血管疾病是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随着成像技术的发展,X射线血管造影(XR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已经成为目前大多数医院主要采用的诊断成像设备,已能获取更大的图像尺寸、容积和更高空间、时间分辨率,这迫切需要血管疾病的自动化诊断技术应用于临床。对于一定尺寸和复杂度的血管造影获取物(数据),分割是对数据集进行可视化、诊断和血管病理学量化的关键,并且依然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文章主要①针对CTA和MRA,从血管图像的获取、预处理、血管提取三个方面对当前血管分割技术进行总结和比较;②对临床血管病理和特异性问题进行概括。综合比较各种血管分割技术,并从血管病理辅助角度讨论冠状动脉分割问题;集中讨论和强调了血管成像、分析方法、解决目标方面发展的趋势和主流。目的在于概括该领域的现状及可能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分割 血管造影 磁共振血管造影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特征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QFR联合CCTA预测重度钙化胸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价值及CT-QFR的诊断效能
9
作者 刘晓雪 顾慧 +1 位作者 于鑫鑫 王锡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4期30-34,共5页
目的探讨在确定添加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定量血流分数(CT-QFR)至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转诊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CA)的策略,是否能更好地预测重度钙化胸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以及CT-QFR阳性与ICA阳性的诊断一致性。方... 目的探讨在确定添加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定量血流分数(CT-QFR)至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转诊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CA)的策略,是否能更好地预测重度钙化胸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以及CT-QFR阳性与ICA阳性的诊断一致性。方法选取接受CCTA检查后转诊到ICA的重度钙化胸痛患者85例,主要终点是CT-QFR阳性联合CCTA阳性对PCI的预测价值;次要终点是评估CT-QFR阳性(CT-QFR≤0.80)与ICA阳性(三大主干狭窄程度≥70%)的诊断一致性。结果本文共纳入85例患者(255根血管),CT-QFR<0.80组有132(52%)根血管,CT-QFR≥0.80组有123(48%)根血管。CCTA显示有116(45%)根血管呈严重狭窄,ICA显示有150(59%)根血管呈严重狭窄。CT-QFR阳性与CCTA重度狭窄的不一致率为40%(102/255),与ICA的不一致率为33%(84/255)。接受PCI的血管其CT-QFR阳性占71%(49/69)。CT-QFR阳性、CCTA阳性和ICA阳性均对PCI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AUC分别为0.63、0.66、0.71,P<0.05),而CT-QFR阳性和CCTA阳性的联合预测价值明显提高(AUC=0.71),与ICA阳性的预测价值相当。结论在重度钙化胸痛患者的诊疗策略中,将CT-QFR与CCTA相结合,能够更准确地预测PCI,并且CT-QFR与ICA在诊断一致性方面表现出较高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血流分数 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 有创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CTA在脊髓血管母细胞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齐巍 吴量 +1 位作者 杨涛 徐宇伦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10期1707-1712,共6页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脊髓血管母细胞瘤中的应用价值,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影像学资料,其中13例行术前DSA检查,15例行术前、术后3D-CTA检查。结果 3D-CTA与DSA...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脊髓血管母细胞瘤中的应用价值,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影像学资料,其中13例行术前DSA检查,15例行术前、术后3D-CTA检查。结果 3D-CTA与DSA在肿瘤供血动脉的检出率(P=1.000)及图像质量(P=0.367)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然而,脊髓DSA所需对比剂剂量是3D-CTA的1.88倍,有效放射线剂量是3D-CTA的2.73倍,且操作所需时间(平均120 min)远长于3D-CTA操作时间(平均扫描时间1 min)。结论与DSA相比,3D-CTA具有无创、所需对比剂剂量低、辐射少、操作时间短、方便术后复查等优点,对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手术指导及随访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成像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血管母细胞瘤 脊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N-Ammonia PET心肌灌注显像与CT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比较
11
作者 方雷 安建平 +3 位作者 赵辉 毛军峰 李运 代伟 《安徽医学》 2013年第9期1380-1383,共4页
目的研究PET/CT一体机一站式13N-Ammonia PET静息/负荷心肌灌注显像与CT冠状动脉造影(CCTA)在冠心病(CA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64排PET/CT对35例临床怀疑有中度罹患CAD风险患者进行一站式检查,先行13N-Ammonia PET静息/负荷心肌灌注显... 目的研究PET/CT一体机一站式13N-Ammonia PET静息/负荷心肌灌注显像与CT冠状动脉造影(CCTA)在冠心病(CA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64排PET/CT对35例临床怀疑有中度罹患CAD风险患者进行一站式检查,先行13N-Ammonia PET静息/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后行CCTA。结果 29例患者(82.9%)被CCTA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其中18例患者被诊断为重度狭窄,狭窄程度≥50%,18例患者中12例总压力积分>12),同机PET 24例患者(82.8%)显示心肌缺血。另外6例患者均被CCTA诊断为正常,其中3例同机PET显示心肌缺血;CCTA与PET诊断心肌缺血的一致性为93%;排除心肌缺血的一致性为37%;CCTA与PET诊断冠脉粥样硬化的一致性是83%;排除冠脉粥样硬化的一致性为50%。结论 CCTA诊断冠脉狭窄与PET诊断心肌缺血有很强的一致性;但对于轻度冠脉狭窄,PET静息/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在显示心肌缺血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计算机断层冠脉血管造影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13N-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脉CTA与冠状动脉钙化评分在冠心病早期预警系统中的整合应用
12
作者 赵雪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2025年第3期112-118,168,共8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联合冠状动脉钙化评分在冠心病早期预警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月到2024年1月就诊的疑似冠心病患者121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64排及以上螺旋CT的冠脉CTA检...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联合冠状动脉钙化评分在冠心病早期预警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月到2024年1月就诊的疑似冠心病患者121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64排及以上螺旋CT的冠脉CTA检查,并采用Agatston评分系统对冠状动脉钙化程度进行量化评估。以冠状动脉造影作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将患者分为冠心病阳性组(n=82)和阴性组(n=39),比较冠脉CTA与冠状动脉钙化评分在诊断冠心病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冠心病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多因素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冠脉CTA诊断的灵敏度为96.34%,特异度为82.05%,准确度为91.74%,阳性预测值为91.86%,阴性预测值为94.43%;冠心病阳性患者的冠状动脉钙化评分(206.39±33.87)显著高于阴性患者(156.75±22.69)(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冠状动脉钙化评分、吸烟史、高血压、高血脂等因素均与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冠脉CTA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为96.34%,特异度为82.05%;冠状动脉钙化评分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为69.51%,特异度为92.31%;两者联合的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AUC)=0.966]高于单独诊断(AUC=0.892、0.856)。结论:冠脉CTA联合冠状动脉钙化评分在冠心病早期预警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为冠心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 冠状动脉钙化评分 联合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联合应用TCD与颈动脉超声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孟改 张金焱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1期19-20,共2页
目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与颈动脉超声联合应用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CVD)患者的诊断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疑似ICVD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头颈部血管造影(CTA)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所有患者均以TCD、头颈部CTA、颈动脉超声... 目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与颈动脉超声联合应用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CVD)患者的诊断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疑似ICVD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头颈部血管造影(CTA)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所有患者均以TCD、头颈部CTA、颈动脉超声进行检查。比较TCD和颈动脉超声联合诊断、头颈部CTA诊断的阳性率;评价TCD、颈动脉超声单项诊断与联合诊断检查结果。结果头颈部CTA诊断时,79例为阳性,TCD联合颈动脉超声诊断时,75例为阳性,阳性率分别为77.45%和73.53%(P>0.05);头颈部CTA、TCD检查及颈动脉超声检查诊断ICVD阳性分别为63例、65例和75例,ICVD阴性分别为23例、39例和37例;TCD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诊断为阳性75例,阴性27例;TCD、颈动脉超声及两者联合超声检查真实ICVD患者分别诊断为51例、52例和71例;TCD与颈动脉超声联合诊断后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TCD、颈动脉超声单项诊断(P<0.05)。结论在ICVD的诊断中,TCD与颈动脉超声联合应用时与头颈部CTA的效能相当,二者联合诊断可有效提高对其的诊断效能,具有一定诊断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经颅多普勒超声 颈动脉超声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流量对比剂注射速率下CTA对支气管动脉源性咯血栓塞治疗的价值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晓宇 孙厚长 +3 位作者 赵添 曹国全 王镇章 杨运俊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4期593-596,606,共5页
目的评价高流量对比剂注射流速下320排CT血管成像(CTA)对支气管动脉栓塞(BAE)治疗咯血的术前指导价值。方法纳入95例咯血患者,通过分析支气管动脉开口位置和起源,以及血管形态学等特征来评估行栓塞治疗的可行性,并根据CTA提供的相关血... 目的评价高流量对比剂注射流速下320排CT血管成像(CTA)对支气管动脉栓塞(BAE)治疗咯血的术前指导价值。方法纳入95例咯血患者,通过分析支气管动脉开口位置和起源,以及血管形态学等特征来评估行栓塞治疗的可行性,并根据CTA提供的相关血管解剖路径图,行选择性血管造影,一旦证实为异常即行栓塞治疗,评估BAE术后临床成功率及技术成功率。结果在95例咯血患者中,320排CTA检测到297根支气管动脉,其中右侧155根,左侧142根,根据CTA提供的支气管动脉解剖学信息,228根支气管动脉成功进行了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支气管动脉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为高度一致性,其中90例患者中的132根支气管动脉经DSA证实为责任血管,5例患者中因5根异常的支气管动脉未能成功插管,故未进行BAE,其余异常血管均成功栓塞。4例患者BAE术后仍有少量咯血。临床成功率为95.6%(86/90),技术成功率为96.2%(127/132)。结论高流量对比剂注射速率下,320排CTA可以清晰的显示咯血的支气管动脉的解剖学信息,可为介入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从而获得较高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咯血 支气管动脉 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 栓塞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A图像CT值方差比与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短期预后相关性分析
15
作者 应豪斌 顾水均 +1 位作者 缪建庆 戴文斌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6期921-923,共3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图像中患侧及健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CT值方差比与大脑中动脉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MCAO)代偿情况及短期预后相关性。方法选择CTA确诊的大脑中动脉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MCAO)患者73例。根...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图像中患侧及健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CT值方差比与大脑中动脉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MCAO)代偿情况及短期预后相关性。方法选择CTA确诊的大脑中动脉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MCAO)患者73例。根据患者90 d改良Rankin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42例)及预后不良组(31例)。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IS-MCAO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应用ROC曲线检测CT值方差比在AIS-MCAO患者短期预后中的预测价值。结果患者患侧及健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CT值方差比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T值比值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7。在ROC曲线中HU值比值的约登指数为0.694,所对应的最佳临界点为0.675,当CT值比值<0.675时,患者预后不良的可能性大。结论患者患侧及健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CT值方差比可有效评估AIS-MCAO患者的短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大脑中动脉闭塞性急性缺血性 脑卒中 ASPECTS评分 改良mRS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模型迭代重建算法的低剂量胸痛三联CTA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岩 王建华 +1 位作者 高希法 王荣洲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2年第3期326-332,共7页
目的分析基于全模型迭代重建算法的低管电压、低管电流胸痛三联计算机体层血管造影(CTA)扫描的临床诊断价值,评价其图像质量及患者辐射剂量,论证其临床可行性。方法选择100例胸痛患者,其中男性54例,女性46例;年龄31~85岁,平均年龄61.87... 目的分析基于全模型迭代重建算法的低管电压、低管电流胸痛三联计算机体层血管造影(CTA)扫描的临床诊断价值,评价其图像质量及患者辐射剂量,论证其临床可行性。方法选择100例胸痛患者,其中男性54例,女性46例;年龄31~85岁,平均年龄61.87岁;心率50~120次/分,平均心率75.11次/分;体质量47~90 kg,平均体质量66.50 kg。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及低剂量组,各50例。对2组患者进行CT扫描。常规剂量组:管电压120 kV,采用管电流自动调制技术,平均管电流510mAs,重建算法为滤波反投影法(FBP)。低剂量组:管电压100kV,采用管电流自动调制技术,平均管电流150mAs,重建算法为全模型迭代重建算法。使用EBW后处理工作站对原始图像进行后处理重建,做出诊断报告。2名医师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测量并计算每组图像的感兴趣区(ROI)CT值、噪声、对比度噪声比、信噪比,ROI分别选择为每组图像的主动脉根部、肺动脉主干、左冠状动脉主干、右冠状动脉主干及脂肪组织共5处。统计出每次扫描的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计算出有效剂量。统计分析两组图像主观图像评分和客观图像质量(ROICT值、噪声、信噪比、对比度噪声比)及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100例胸痛三联CTA患者中,3组血管病变分别为冠状动脉82%,肺动脉5%,主动脉80%。2名医师对100例胸痛三联CTA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有高度一致性(K_(appa)=0.746),常规剂量组图像质量优秀率达86%,低剂量组图达94%。常规剂量组与低剂量组平均管电流CT剂量指数(CTDI)、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相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555.04±95.39)mAs vs(206.54±48.60)mAs、(37.75±7.09)mSv vs(14.29±2.90)mSv、(1221.69±255.90)mSv·cm vs(548.43±121.37)mSv·cm、(17.10±3.58)mSv vs(7.68±1.70)mSv。P<0.001]。常规剂量组扫描ED[(17.10±3.58)mSv]与低剂量组扫描ED[(7.68±1.70)mSv]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低剂量组扫描ED为常规剂量组的44.91%。两组图像5处ROI的CT均值、噪声、对比度噪声比及信噪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全模型迭代重建算法的低剂量胸痛三联CTA检查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其主观和客观图像质量能满足临床诊断需求,同时患者辐射剂量大幅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 胸痛三联 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 全模型迭代重建 滤波反投影 有效剂量 对比度噪声比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A影像头部骨骼组织提取算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曹春红 艾亮 许光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82-988,共7页
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影像单纯根据灰度信息无法良好地分离血管组织和骨骼组织.结合CTA影像的灰度特点,提出基于改进的三维区域生长算法的骨骼组织外轮廓提取和基于改进的Snake模型的骨骼提取算法.首先结合概率论的相关知识改进区域... 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影像单纯根据灰度信息无法良好地分离血管组织和骨骼组织.结合CTA影像的灰度特点,提出基于改进的三维区域生长算法的骨骼组织外轮廓提取和基于改进的Snake模型的骨骼提取算法.首先结合概率论的相关知识改进区域生长判定条件的准确性,提出三维区域生长的快速的骨骼区域种子点提取方法,使得它可以获得比较准确的骨骼组织区域.之后选取Snake模型并对其进行改进,增加了影像能量信息项,使得该模型可以更好地解决当前的问题.最后给出了实验结果并和传统算法进行对比,证实所提出的骨骼组织分割提取算法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提取 三维分割 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 区域增长 医学影像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CTA与3D-DSA在破裂脑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蔡洁波 罗武锋 蔡跃豪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5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破裂脑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治疗中三维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3D-CTA)与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0例破裂脑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实施3D-CTA、3D-DSA检查,均进行... 目的探讨破裂脑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治疗中三维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3D-CTA)与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0例破裂脑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实施3D-CTA、3D-DSA检查,均进行介入治疗。比较3D-CTA与3D-DSA的诊断效果,分析3D-CTA检查的诊断符合率;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脑动脉瘤部位、形态、大小的检测情况;评定介入治疗的效果。结果90例患者实施3D-DSA检查确诊为破裂脑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87例,87例破裂脑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共检出动脉瘤92个;实施3D-CTA检查共检出动脉瘤90个(其中误诊2个),漏诊2个,诊断符合率为95.7%(88/92)。3D-CTA与3D-DSA对各部位脑动脉瘤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CTA与3D-DSA对脑动脉瘤形态分级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DSA对直径<3 mm的脑动脉瘤检出率100.0%显著高于3D-CTA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2个动脉瘤实施介入治疗后Raymond分级:1级84个,2级8个。结论在破裂脑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治疗中运用3D-CTA对病灶部位、形态的诊断结果与3D-DSA相当,且具有无创性,但对微小病灶不如3D-DSA,临床需根据实际状况合理选用,辅助患者的介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破裂脑动脉瘤 介入治疗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三维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A在急诊夹闭后交通动脉瘤术前的评估作用
19
作者 吴明伟 吴京展 +3 位作者 黄泽和 谢庆海 覃家德 唐纯海 《华夏医学》 CAS 2013年第4期689-691,共3页
目的:探索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CTA)图像对急诊夹闭后交通动脉瘤术前的评估和指导作用。方法:分析需急诊开颅手术治疗后交通动脉瘤患者的CTA图像信息,将这些信息与术中所见的现实情况进行对比,评估CTA对后交通动脉瘤手术提供信息... 目的:探索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CTA)图像对急诊夹闭后交通动脉瘤术前的评估和指导作用。方法:分析需急诊开颅手术治疗后交通动脉瘤患者的CTA图像信息,将这些信息与术中所见的现实情况进行对比,评估CTA对后交通动脉瘤手术提供信息的可靠性。结果:手术观察证实10例后交通动脉瘤、瘤颈指向以及动脉瘤与载瘤动脉和周围血管的关系等与CTA显示一致;但血管痉挛、瘤周穿支及载瘤动脉穿支等与CTA显示有差异。结论:CTA图像对典型部位的动脉瘤手术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手术可以在CTA图像指导下直接进行动脉瘤的开颅夹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通动脉瘤 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夹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冠状动脉CTA替代心脏导管检查
20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163-163,共1页
无创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是一种具有成本低、无创的检查方法,可以用来替代心导管检查,适于那些冠状动脉疾病(CAD)率低于50%者。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A 心导管检查 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 心脏 冠状动脉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