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动化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在脑急性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孙大鹏 霍晓川 +3 位作者 马高亭 佟旭 张雪蕾 缪中荣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11期1091-1098,共8页
自动化CTP是通过自动化灌注处理软件处理CTP原始数据的一种灌注成像方式,能快速、精准地定量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核心梗死和缺血半暗带体积,评估侧支循环代偿情况及识别闭塞血管类型,帮助临床医师更精准地选择能从血管内治疗中获益的急... 自动化CTP是通过自动化灌注处理软件处理CTP原始数据的一种灌注成像方式,能快速、精准地定量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核心梗死和缺血半暗带体积,评估侧支循环代偿情况及识别闭塞血管类型,帮助临床医师更精准地选择能从血管内治疗中获益的急性脑大血管闭塞患者。本文就自动化CTP参数的具体意义和临床应用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并评价自动化CTP的局限性及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 急性大血管闭塞 血管内治疗 核心梗死 缺血半暗带 缺血性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3代双源计算机断层扫描全脑灌注成像优化扫描方案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慧瑶 李锋坦 +4 位作者 张璋 吴梦姗 门玥琪 李睿君 李东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3-141,共9页
目的评估不同采样方式对全脑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TP)灌注参数和辐射剂量的影响,制定符合临床诊断要求的优化扫描方案。方法连续收集我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6月接受全脑CTP检查的47例受检者,包括1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AIS... 目的评估不同采样方式对全脑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TP)灌注参数和辐射剂量的影响,制定符合临床诊断要求的优化扫描方案。方法连续收集我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6月接受全脑CTP检查的47例受检者,包括1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AIS组)和28例有AIS症状但计算机断层扫描或CTP检查未见病灶者(无AIS组)。根据时间-密度曲线(TAC)得到4种采样方式:标准对照组(第1组);采样间隔3 s(第2组);以动脉TAC的上升点和下降点作为界点,扫描前期和后期采样间隔3 s,中间部分采样间隔1.5 s(第3组);动静脉TAC顶点之间采样间隔1.5 s,其余采样间隔3 s(第4组),分别定量测量所有患者的灌注参数,并进行图像质量主观分析及辐射剂量统计。结果 AIS组及无AIS组每例患者缺血区域和同一部位对侧脑实质共放置10个感兴趣区(ROI),分别获得灌注参数数据点总数为190和280。AIS组与无AIS组的血流量、血容量和平均通过时间(MT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但组间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在AIS患者还是在无AIS者中,第3组上述灌注参数与第1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显示,AIS患者和无AIS者的第3组与第1组之间血流量、血容量和MTT的一致性较好,且与第1组即标准对照组相比,第3组的主观评分佳、辐射剂量较低。以第3组扫描方案为基础,设立两种推荐扫描方案并进行验证,AIS患者和无AIS者两种推荐方案所得灌注参数均与第1组相关性较好(P均<0.01)。结论 "以动脉TAC的上升点和下降点作为界点,扫描前期和后期采样间隔3 s,中间部分采样间隔1.5 s"的方案与标准扫描方式有较好的一致性,且能有效降低辐射剂量,有望成为适用临床需求的全脑CTP扫描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 双源计算机断层扫描 灌注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SPECTS分区的烟雾病CT灌注与DSA侧支代偿的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杜海斌 孙剑 +1 位作者 刘炜 张东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55-761,共7页
目的探讨烟雾病患者CT灌注和DSA侧支代偿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影响其大脑半球灌注的危险因素。方法研究纳入115例成年烟雾病患者,共230个大脑半球,收集其DSA和CT灌注数据。ASPECTS分区用于划分大脑区域,对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平均... 目的探讨烟雾病患者CT灌注和DSA侧支代偿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影响其大脑半球灌注的危险因素。方法研究纳入115例成年烟雾病患者,共230个大脑半球,收集其DSA和CT灌注数据。ASPECTS分区用于划分大脑区域,对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和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这4项灌注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评分,并对DSA显示的脑血管侧支代偿进行评分。对4项CT灌注血流动力学指标和DSA侧支代偿评分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在115例烟雾病患者中,MTT评分(r=0.41,P<0.01)与DSA侧支代偿评分呈正相关。DSA侧支代偿评分(β=0.31,P=0.02)、性别(β=1.20,P=0.01)、临床分型(β=2.94,P<0.01)和卒中史(β=-1.19,P=0.02)是脑灌注改变的独立影响因素,女性患者的灌注优于男性患者(P=0.02),出血性患者的灌注优于缺血性患者(P=0.01),无卒中史的患者灌注优于有卒中史的患者(P=0.03)。结论DSA侧支代偿评分与MTT评分相关。DSA侧支代偿评分、性别、临床分型和卒中史是大脑半球灌注的独立影响因素。在评估旁路血管、新血管形成和术后预后时需要注意CT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 侧支代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灌注成像的pc-ASPECTS对椎基底动脉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4
4
作者 沈红健 沈芳 +7 位作者 尹伟 邢鹏飞 李子付 张磊 李强 杨鹏飞 张永巍 刘建民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2-48,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脑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TP)的后循环Alberta脑卒中计划早期计算机断层扫描评分(pc-ASPECTS)对椎基底动脉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VBAO-AIS)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 目的探讨基于脑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TP)的后循环Alberta脑卒中计划早期计算机断层扫描评分(pc-ASPECTS)对椎基底动脉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VBAO-AIS)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接受血管内治疗的56例VBAO-AIS患者资料。所有患者急诊行多模态CT检查评估,获得基于非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NCCT)、CTP和RAPID-CTP的pc-ASPECTS。以治疗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作为预后评价指标(mRS评分≤3分为预后良好)。采用ROC曲线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基于NCCT与CTP、RAPID-CTP各参数的pc-ASPECTS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56例患者中预后良好组29例、预后不良组27例。预后良好组基于NCCT及CTP和RAPID-CTP各参数的pc-ASPECTS均高于预后不良组(P均<0.05)。基于CTP脑血容量(CBV)的pc-ASPECTS和基于RAPID-CBV的pc-ASPECTS预测预后的灵敏度分别为89.7%和79.3%,特异度分别为74.1%和81.5%,AUC值分别为0.861(95%CI 0.760~0.963)和0.861(95%CI 0.764~0.958)。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于NCCT的pc-ASPECTS≥8分、基于CTP CBV的pc-ASPECTS≥7分、基于CTP平均通过时间(MTT)的pc-ASPECTS≥5分、基于RAPID-CBV的pc-ASPECTS≥8分、基于RAPID-脑血流量(CBF)的pc-ASPECTS≥7分是预测VBAO-AIS患者血管内治疗后3个月预后良好的独立因素(P均<0.05)。结论基于CTP各参数的pc-ASPECTS是VBAO-AIS患者一个有用的预后指标,尤其是基于CBV的pc-ASPECTS对血管内治疗后3个月预后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椎基底动脉闭塞 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 后循环 Alberta脑卒中计划早期计算机断层扫描评分 血管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PID软件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患者预后预测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2
5
作者 张萍 张敏敏 +4 位作者 杨鹏飞 陆建平 刘建民 张永巍 邓本强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13-1018,共6页
日的探讨基于脑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TP)的RAPID软件在行血管内治疗的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预测中的应用价值,并探寻影响患者预后的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行血... 日的探讨基于脑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TP)的RAPID软件在行血管内治疗的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预测中的应用价值,并探寻影响患者预后的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行血管内治疗,完成脑CTP检查及RAPID软件进行后期图像分析,且术后血管再通达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2b级及以上的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术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分)。比较两组年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等一般资料以及RAPID软件分析结果,包括达峰时间>4s、>6s、>8s、>10s的低灌注区体积(V_(Tmax>4s)、V_(Tmax>6s)、V_(Tmax>8s)、V_(Tmax>10s))和梗死核心区体积(V_(CBF<30%))、脑血流不匹配体积和不匹配指数(MMR)。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测因素,并获得预测公式。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该预测公式的预测能力。结果符合入组标准的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137例,预后良好组92例,预后不良组45例。预后良好组患者的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均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1、-4.06,P均<0.01)。预后良好组V_(Tmax>6s_、V_(Tmax>8s_、V_(Tmax>10s)、V_(CBF<30%)均小于预后不良组,MMR大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11、-3.17、-3.38、-4.52、-3.74,P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V_(CBF<30%)小是大血管闭塞所致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患者预后良好的影响因素[比值比(OR)=0.904,95%置信区间(CI):0.860~0.950;OR=0.976,95%CI:0.964~0.988;P均<0.01]。预测公式为Logit(P)=8.454-0.024×V_(CBF<30%)-0.101×年龄。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预测公式的曲线下面积为0.786(95%CI:0.699~0.873,P<0.01)。结论 V_(CBF<30%)和年龄是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年龄越小、V_(CBF<30%)越小预后良好的可能越大。基于CTP的RAPID软件可用于术前筛选适合血管内治疗的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 RAPID软件 血管内治疗 缺血性脑卒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流重建术对成人烟雾病患者抑郁焦虑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张萍 方亦斌 +5 位作者 陈蕾 朱宣 张敏敏 刘建民 吴涛 邓本强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75-280,共6页
目的探讨血流重建术对成人烟雾病患者抑郁、焦虑状态和脑灌注的影响,并分析抑郁、焦虑状态改变与脑灌注变化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成人烟雾病患者64例,其中手术治疗42例(联合血流重建组16例、间接血流... 目的探讨血流重建术对成人烟雾病患者抑郁、焦虑状态和脑灌注的影响,并分析抑郁、焦虑状态改变与脑灌注变化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成人烟雾病患者64例,其中手术治疗42例(联合血流重建组16例、间接血流重建组26例),保守治疗22例(保守治疗组)。在入院时、治疗6个月(±1个月)和治疗12个月(±1个月)时,分别采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自评量表(PHQ-9)和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评估抑郁、焦虑状态,入院和6个月(±1个月)时采用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TP)评估脑灌注。采用方差分析和最小显著差异法比较各组患者焦虑、抑郁症状改善情况和脑灌注变化,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究情绪改善程度和脑灌注变化改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3组患者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中风量表(NIHSS)评分、脑白质病变Fazekas评分和卒中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血流重建组和间接血流重建组术后6个月PHQ-9评分和GAD-7评分均较入院时降低(P均<0.05),术后12个月PHQ-9和GAD-7评分较术后6个月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血流重建组和间接血流重建组术后6个月时PHQ-9和GAD-7评分的改善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治疗组患者术后6、12个月PHQ-9和GAD-7评分与入院时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个月联合血流重建组和间接血流重建组脑灌注达峰时间(TTP)均较入院时下降(P=0.04、0.04),脑血流量(CBF)均较入院时提高(P=0.02、0.04)。术后6个月时手术治疗患者PHQ-9评分的改善程度与TTP的改善程度呈正相关(r=0.62,P<0.01)。结论血流重建术可改善成人烟雾病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且间接血流重建术和联合血流重建术效果相当。手术可能通过改善烟雾病患者的脑灌注来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抑郁 焦虑 血流重建术 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缺血半暗带影像评估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7
作者 方琪 王希明 李子惠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54-958,共5页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缺血半暗带的影像学研究对于患者早期诊断及再灌注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就国内外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缺血半暗带的评估方法及其优劣进...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缺血半暗带的影像学研究对于患者早期诊断及再灌注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就国内外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缺血半暗带的评估方法及其优劣进行综述,并探讨一站式多模态CT临床应用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缺血半暗带 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 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 一站式多模态计算机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病的精准诊疗 被引量:1
8
作者 张佳慧 徐运 《中国卒中杂志》 2017年第8期667-670,共4页
精准诊疗是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基于患者的临床特点、遗传学、分子学、细胞学特点,选择合适诊断方法、采取合适的和理想化的最佳治疗方案或措施,常用技术有RNA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影像技术等等。现将目前已应用于临床的最常用... 精准诊疗是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基于患者的临床特点、遗传学、分子学、细胞学特点,选择合适诊断方法、采取合适的和理想化的最佳治疗方案或措施,常用技术有RNA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影像技术等等。现将目前已应用于临床的最常用技术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式计算机断层扫描 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 高分辨血管壁磁共振 磁共振成像 基因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P指导下脑梗死取栓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王天罡 宋彦丽 +3 位作者 朱弘璐 李朝 林杰 武一平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6期626-630,共5页
脑梗死具有发病率、致死率及致残率高的特点,其治疗方法多样,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现动脉取栓治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对脑梗死的成因、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概念及应用、动脉取栓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 大动脉闭塞型脑梗死 动脉取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透性表面面积指数对幕上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预测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玮婧 赵性泉 《中国卒中杂志》 2013年第5期334-339,共6页
目的 探讨渗透性表面面积指数(permeability-surface area product index,PSI)预测幕上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敏感程度。方法 连续入组2007年9月~2012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急性幕上脑出血患者40例(发病6h内),比较入院时... 目的 探讨渗透性表面面积指数(permeability-surface area product index,PSI)预测幕上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敏感程度。方法 连续入组2007年9月~2012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急性幕上脑出血患者40例(发病6h内),比较入院时及发病24h时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tomography,CT)的血肿体积,根据血肿体积增加是否大于33%者分为血肿扩大组和未扩大组。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omputedtomographyangiography,CTA)的点征和灌注CT的渗透性表面面积及PSI,比较PSI预测血肿扩大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 血肿扩大的发生率为45%,血肿扩大组水肿组织PSI为(2.600.51)高于未扩大组(2.270.34)(P=0.040);水肿组织PSI诊断血肿扩大的灵敏度为88.89%,特异度为68.18%。结论 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后PSI增加,PSI预测幕上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敏感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急性期 血肿 渗透性表面面积 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皮质静脉显影评分评估皮质静脉充盈的优化与探讨
11
作者 张圣楠 张盼盼 +3 位作者 庞宇菲 张斌 马娜 刘远洪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2期128-133,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脑皮质静脉显影评分(cortical vein opacification score,COVES)对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供血区引流皮质静脉充盈程度的评估。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2月-2021年9月于濮阳市人民医院进行了头颈CTA和CT... 目的探讨改良脑皮质静脉显影评分(cortical vein opacification score,COVES)对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供血区引流皮质静脉充盈程度的评估。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2月-2021年9月于濮阳市人民医院进行了头颈CTA和CTP检查并显示病灶侧MCA狭窄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灶侧和对侧的CTP脑灌注指标[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基于CTA进行皮质静脉充盈程度的评估,单支静脉不显影为0分,部分显影为1分,完全显影为2分。COVES评分包括病灶侧大脑中浅静脉、蝶顶窦和下吻合静脉的总分;改良COVES评分包括病灶侧的上吻合静脉、下吻合静脉和蝶顶窦的总分。通过ROC曲线及AUC分析改良COVES和COVES预测脑灌注不同指标(TTP、CBF、CBV)异常的敏感度及特异度。比较改良COVES和COVES对脑灌注异常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55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年龄20~79岁,中位年龄58.5岁,男性34例(61.8%)。COVES≤2分时,预测TTP异常的敏感度为50.0%,特异度为95.2%;预测CBF异常的敏感度为47.2%,特异度为94.7%;预测CBV异常的敏感度为45.5%,特异度为86.4%。改良COVES≤3分时,预测TTP异常的敏感度为70.6%,特异度为95.2%;预测CBF异常的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94.7%;预测CBV异常的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86.4%。改良COVES、COVES预测TTP异常的AUC分别为0.845、0.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结论改良COVES评估脑皮质引流静脉充盈程度、脑灌注的价值优于COV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静脉充盈缺损 脑皮质静脉显影评分 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 缺血性卒中 改良脑皮质静脉显影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