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脐尿管腺癌的计算机断层尿路造影(CTU)表现特点及其临床价值 被引量:3
1
作者 丁玉芹 何德明 +3 位作者 张利军 宋凤祥 周建军 曾蒙苏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89-593,共5页
目的探讨脐尿管腺癌的计算机断层尿路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urography,CTU)的表现特点及其临床价值,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脐尿管腺癌的CTU表现,包括肿块的部位、形态、大小、密度、强化方式及... 目的探讨脐尿管腺癌的计算机断层尿路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urography,CTU)的表现特点及其临床价值,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脐尿管腺癌的CTU表现,包括肿块的部位、形态、大小、密度、强化方式及程度等。结果 8例病理诊断均为腺癌或黏液腺癌。CTU均表现为脐尿管与膀胱交界区囊实性或实性软组织肿块,肿瘤与脐尿管长轴一致。4例肿块同时向膀胱腔内外生长,4例肿块位于腔外。肿块形态不规则,7例伴有周围膀胱壁增厚、强化,肿瘤密度欠均匀,5例肿块内可见多少不等钙化,6例可见低密度无强化区。增强扫描示7例呈不均匀轻中度延迟强化。结论 CTU能够反映脐尿管腺癌特殊的发病部位及其特征性CT征象,有利于术前对该病的正确诊断及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尿管 腺癌 计算机断层尿路造影(CT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谱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识别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阴性颅内动脉瘤1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顾卫彬 薛静 《中国卒中杂志》 2013年第2期120-123,共4页
1病例介绍 患者,男,69岁,主因“头痛3d”于2011年7月6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3d于活动中突然头痛,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呕吐为喷射状,无咖啡样物,不伴肢体麻木、运动障碍、意识障碍及肢体抽搐等。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 血管成像 能谱 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与结肠成像及融合图像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刘乃绮 谭晓天 +3 位作者 闵南 骆承龙 刘仁武 王朝晖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838-843,共6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及计算机断层结肠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colonography,CTC)及融合图像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9年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及计算机断层结肠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colonography,CTC)及融合图像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9年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50例为CTA-CTC融合组,50例为常规CT组。测量CTA-CTC融合组患者肠系膜下动脉起始处至分叉的距离及肿瘤远端至直肠末端的距离,对肿瘤的解剖定位、肠系膜下动脉分支走行及空间毗邻关系进行术前评估,并与术中所见进行对比。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及3年总体生存率和3年无复发生存率。结果:肠系膜下动脉起始处至分叉距离及肿瘤远端至直肠末端的距离与术中测量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TA-CTC融合图像能三维立体显示肿瘤解剖定位、肠系膜下动脉、左结肠动脉、直肠上动脉、乙状结肠动脉的走行,与术中所见一致。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3,t=−2.346;均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术中输血例数,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术后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3年总体生存率及无复发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TA、CTC及融合图像可以清晰地显示直肠癌的解剖定位、肠系膜下动脉分支走行及空间毗邻关系,有利于手术医生准确地选择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方式和手术入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计算机断层增强扫描 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 计算机断层结肠成像 腹腔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与病理对照:肾窦成熟性囊性畸胎瘤一例
4
作者 刘建强 魏晋艳 +3 位作者 张琪 韩思彤 胡恩博 赵建洪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04-105,113,共3页
本文为回顾性研究,遵守《赫尔辛基宣言》,经过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免除受试者知情同意,批准文号:2025A-348。患者男,64岁,因体检发现右肾占位1周就诊,无腰痛、尿频、尿急及肉眼血尿等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均未见... 本文为回顾性研究,遵守《赫尔辛基宣言》,经过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免除受试者知情同意,批准文号:2025A-348。患者男,64岁,因体检发现右肾占位1周就诊,无腰痛、尿频、尿急及肉眼血尿等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胎瘤 肾窦 计算机断层成像尿路造影 磁共振成像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线数字断层融合技术在泌尿系统结石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5
作者 耿敬标 胡东 +3 位作者 贾绪银 姜丽 朱昭环 周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3742-3744,共3页
目的:通过与数字摄片比较,探讨X线数字断层融合技术(TOMOS)在泌尿系统结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岛津大平板多功能数字化透视摄影系统Sonialvision Satire Ⅱ下进行腹部平片(KUB)和静脉尿路造影(IVU)检查,常规摄KUB平片及其断层融合成像... 目的:通过与数字摄片比较,探讨X线数字断层融合技术(TOMOS)在泌尿系统结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岛津大平板多功能数字化透视摄影系统Sonialvision Satire Ⅱ下进行腹部平片(KUB)和静脉尿路造影(IVU)检查,常规摄KUB平片及其断层融合成像;然后在透视下选择适合时机行造影摄片,同时应用TOMOS成像,并评价TOMOS前后的影像质量和泌尿系统结石检出结果。结果:40例患者经临床证实为泌尿系统结石。行数字断层融合技术成像前常规KUB和IVU摄片共175张,影像优35张,良100张,差40张;确诊结石25例,可疑6例,漏诊9例。行断层融合技术后选取后处理图像共80张:影像优64张,良12张,差4例;确诊结石34例,可疑4例,漏诊2例。经统计学分析,行断层融合技术后成像的质量和结石检出与常规数字摄片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静脉尿路造影过程中,适时应用数字断层融合技术,能够消除重叠伪影的干扰从而获得高清晰、高对比度的优质图像,提高泌尿系统结石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结石 数字断层融合成像 腹部平片 静脉尿路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与MR血管造影诊断脑动脉瘤 被引量:14
6
作者 孟志华 方先来 +3 位作者 陈振松 黄瑶群 陆小翎 潘高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69-372,共4页
目的评价双层螺旋CT血管造影(DCTA)与MR血管造影(MRA)诊断脑动脉瘤(AN)的价值.方法 85例用Hispeed NX/i型CT扫描机,以2~3.5 ml/s从前臂静脉注射Ultravist(含30 g碘/100 ml) 60~120 ml等,延迟8~12 s后扫描;准直1~2 mm(HQ),螺距1.2~1... 目的评价双层螺旋CT血管造影(DCTA)与MR血管造影(MRA)诊断脑动脉瘤(AN)的价值.方法 85例用Hispeed NX/i型CT扫描机,以2~3.5 ml/s从前臂静脉注射Ultravist(含30 g碘/100 ml) 60~120 ml等,延迟8~12 s后扫描;准直1~2 mm(HQ),螺距1.2~1.5,0.4~1.2 mm间距后重建;源像输入AW 4.0工作站处理.34例行MRA检查,以2 ml/s从前臂静脉注射Gd-DTPA 20 ml,即刻扫描,层厚1 mm;采用fl3d-ce-cor检查序列(每9 s扫描1次,连续4次).应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显示(SSD)和容积再现(VR)等技术重建;对比分析各种显示效果;并与DSA、手术结果对照.采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包,χ2检验及方差分析.结果脑动脉瘤54例,DCTA与MRA均能在短时内完成脑血管容积数据采集.MPR、MIP、SSD能准确显示AN的大小、部位、范围等.VM(仿真血管微镜)对AN的空间解剖结构等显示具良好效果;与DSA相比,CTA组、MRA组诊断AN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各为96%、96%,94%、75%和96%、94%.结论 DCTA与MRA多模式三维重建的互补应用,对AN的诊断及术前诊治能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 血管造影 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冠状动脉造影不同斑块性质的冠心病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关韶峰 曲新凯 +4 位作者 韩文正 焦静 刘华 李若谷 戴锦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76-1180,共5页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成像(CTCA)对冠状动脉斑块性质的评价能力,比较不同斑块性质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差异。方法选择因怀疑冠状动脉病变就诊的患者,均在接受CTAT检查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CAG检...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成像(CTCA)对冠状动脉斑块性质的评价能力,比较不同斑块性质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差异。方法选择因怀疑冠状动脉病变就诊的患者,均在接受CTAT检查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CAG检查结果冠状动脉狭窄率≥50%且CTCA检查存在斑块者纳入研究。根据CTCA检查显示斑块的CT值将患者分为软斑块组、钙化斑块组和混合斑块组,比较各组间的临床特征。同时,比较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与慢性稳定型缺血性心脏病(SIHD)患者以及不同HS-CRP水平患者CTAT斑块分布的特点,评价软斑块联合HS-CRP识别ACS患者的价值。结果共有106例患者入选该研究,其中66例(62.3%)为软斑块组,13例(12.3%)为钙化斑块组,27例(25.4%)为混合斑块组,三组斑块的CT值分别为(35.2±11.8)、(252.3±40.9)和(88.3±19.6)HU。除钙化斑块组患者年龄高于软斑块组和混合组(P=0.036),三组间其他临床因素以及血肌酐、血肌钙蛋白和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与SIHD组、HS-CRP水平正常组与HS-CRP水平升高组患者的斑块分布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8例HS-CRP水平升高且合并软斑块的患者均诊断为ACS。结论CTCA可区别不同性质的冠状动脉斑块。不同临床诊断结果和不同HS-CRP水平患者的CTCA斑块分布并无差异,而HS-CRP水平升高且斑块为软斑块的患者均诊断为A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成像 冠状动脉斑块 高敏C反应蛋白 冠状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N-NH_3 PET腺苷负荷-静息心肌灌注显像联合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8
作者 张国建 王雪梅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17-521,共5页
目的评价13N-NH3PET腺苷负荷-静息心肌灌注显像(MPI)与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图像融合诊断冠心病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30例可疑冠心病患者均行13N-NH3PET腺苷负荷-静息MPI及冠状动脉CTA显像,1个月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以CAG结果作为... 目的评价13N-NH3PET腺苷负荷-静息心肌灌注显像(MPI)与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图像融合诊断冠心病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30例可疑冠心病患者均行13N-NH3PET腺苷负荷-静息MPI及冠状动脉CTA显像,1个月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以CAG结果作为诊断标准,比较CTA、MPI及CTA联合MPI诊断冠心病的效能。结果 CTA与CAG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I及CTA联合MPI与CAG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CAG结果作为参照标准,CTA、MPI及CTA联合MPI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分别为90.0%、85.7%、95.2%,特异度分别为94.9%、88.9%、100.0%,准确度分别为94.3%、86.7%、96.7%,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0.6%、94.7%、100.0%,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6%、72.7%、90.0%。三者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058、10.331、8.946、28.713、13.451,P<0.01)。结论 13N-NH3PET腺苷负荷-静息MPI与冠状动脉CTA的功能-解剖图像融合可以做到优势互补,避免单纯PET或CTA造成的假阳性和假阴性,能明显提高冠心病的诊断准确性,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的科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13N-NH3 心肌灌注成像 冠状血管造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TACE术后影像学检查技术新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曹志超 贺克武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8-222,共5页
肝细胞癌的发病率及恶性程度很高,临床上大多数患者一经发现即为中晚期。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不可切除性肝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痛苦。目前常使用增强CT或增强MR评估TACE的疗效,但对TACE术后肿瘤反应的... 肝细胞癌的发病率及恶性程度很高,临床上大多数患者一经发现即为中晚期。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不可切除性肝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痛苦。目前常使用增强CT或增强MR评估TACE的疗效,但对TACE术后肿瘤反应的早期和客观准确评估尚有一定困难。近年来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能谱CT、磁共振功能成像、超声造影、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影像组学等方法的出现使得更加微观及客观地反映肿瘤变化成为可能。该文就肝细胞癌TACE后影像学检查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 能谱CT 磁共振功能成像 超声造影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MRI与CT、超声、血管造影诊断价值的比较
10
作者 周经兴 梁碧玲 +1 位作者 江容坚 宋振超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S1期42-44,共3页
总结近年经临床证实的59例肝海绵状血管瘤(HHE),其中经MRI检查48例,CT33例,超声(US)22例,选择性肝动脉造影(HAG)16例。结果发现:病灶检出率:以MRI为标准(100%),CT、US、HAG分别为... 总结近年经临床证实的59例肝海绵状血管瘤(HHE),其中经MRI检查48例,CT33例,超声(US)22例,选择性肝动脉造影(HAG)16例。结果发现:病灶检出率:以MRI为标准(100%),CT、US、HAG分别为65.9%,88.9%,83.3%。CT和US检出病灶敏感性与病灶的大小有关,HAG与病灶的血管丰富程度有关。对HHE诊断特异性:MRI由于原理独特,并采用多参数,多序列成像及Gd-DTPA增强等技术,对HHE的诊断有优良的特异性,CT、US和HAG分别为48.5%,31.8%和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海绵状/诊断 肝肿瘤/诊断 磁共振成像 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超声检查法 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0排CT超低管电压在体重指数≤30 kg/m^(2)患者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贾紫珺 尹伟 +3 位作者 胡信心 李佳余 陆建平 王敏杰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46-251,共6页
目的探讨在320排CT上应用70 kV管电压、低造影剂用量、低造影剂流速的扫描方案对BMI≤30 kg/m^(2)患者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的可行性。方法连续纳入我院2021年1-4月BMI≤30 kg/m^(2)、拟诊或确诊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52例,均通过宽体... 目的探讨在320排CT上应用70 kV管电压、低造影剂用量、低造影剂流速的扫描方案对BMI≤30 kg/m^(2)患者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的可行性。方法连续纳入我院2021年1-4月BMI≤30 kg/m^(2)、拟诊或确诊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52例,均通过宽体探测器CT前瞻性心电门控轴位扫描模式采集数据。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70 kV组(采用70 kV管电压及低造影剂用量和流速)和120 kV组(采用120 kV管电压及常规造影剂用量和流速)。两组均采用混合迭代算法重建图像。统计分析患者的年龄、体重、BMI、心率、造影剂用量及造影剂流速等,评估冠状动脉各节段血管的客观和主观图像质量,并分析比较两组的辐射剂量。结果70 kV组患者造影剂用量及流速均低于120 kV组[(27.15±3.70)mL vs(48.92±5.08)mL、(2.71±0.37)mL/s vs(4.50±0.35)mL/s,P均<0.001]。两组患者的客观图像质量指标中冠状动脉平均CT值、信噪比及对比噪声比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均>0.05),而70 kV组的图像噪声高于120 kV组[(31.50±5.74)HU vs(28.26±5.17)HU,P=0.037]。共770个冠状动脉节段纳入主观评估,2名观察者之间的图像主观评分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72);70 kV组与120 kV组冠状动脉平均评分及优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17±0.38)分vs(1.21±0.43)分、100.00%(384/384)vs 98.96%(382/386),P均>0.05]。70 kV组有效辐射剂量、CT容积剂量指数与辐射剂量长度乘积均低于120 kV组[(0.80±0.16)mSv vs(3.13±0.67)mSv、(4.51±0.98)mGy vs(17.36±3.19)mGy、(57.32±11.32)mGy·cm vs(223.61±47.64)mGy·cm,P均<0.001]。结论在320排CT上采用70 kV管电压对BMI≤30 kg/m^(2)患者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是可行的,在亚毫希沃特条件下可获得满足临床诊断的图像,且较常规扫描方案降低了碘造影剂用量和流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宽体探测器 造影 低管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CTA和HR-MRI血管壁成像比较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韶雅 王一峰 +4 位作者 徐曼曼 张鑫 周飞 李敬伟 徐运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4期344-349,共6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在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VBD)诊断中的作用,并对HR-MRI血管壁序列和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在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VBD)诊断中的作用,并对HR-MRI血管壁序列和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5年9月在我院影像科同时完成CTA和HR-MRI检查并确诊为VBD的25例患者的影像和临床资料,分析和比较CTA和HR-MRI在VBD诊断中的价值。结果在基底动脉脑桥处直径、最大直径及长度的测量上,CTA和HR-MRI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及可重复性[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0.913,P<0.001;ICC=0.951,P<0.001;ICC=0.929,P<0.001];但是,在偏移度测量上,CTA和HR-MRI的一致性强度为较强[加权Kappa系数=0.773,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606~0.941,P<0.001]。通过HR-MRI可准确测得椎动脉颅内段长度为左侧(32.02±6.29)mm,右侧(36.66±6.76)mm。HR-MRI检出5例合并基底动脉斑块的患者及2名合并椎动脉夹层的患者。结论 HR-MRI和CTA在VBD的诊断上具有非常好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HR-MRI作为一种无创检查,在研究VBD病变血管壁特点、检查有无合并其他血管病变及鉴别疾病病因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ep Insight软件术前肺部支气管血管成像的真实性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望 陈亮 +3 位作者 王俊 闻伟 徐心峰 朱全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8-93,共6页
背景与目的精准肺段切除术已成为肺结节及早期肺癌外科治疗的首要选择,而其手术重点及难点则在于对病灶的精准定位与切除。DeepInsight为我中心与东软公司共同研发的精准肺部手术辅助软件,可术前明确肺部精确解剖,定位肺部病灶位置,此... 背景与目的精准肺段切除术已成为肺结节及早期肺癌外科治疗的首要选择,而其手术重点及难点则在于对病灶的精准定位与切除。DeepInsight为我中心与东软公司共同研发的精准肺部手术辅助软件,可术前明确肺部精确解剖,定位肺部病灶位置,此次研究即为验证DeepInsight肺部支气管血管成像辅助手术的真实性及可靠性。方法本研究共纳入了2016年8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江苏省人民医院胸外科收治的1,020例预行手术治疗患者,所有入组患者肺部结节直径<2.0 cm,术前均行肺结节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检查,使用DeepInsight软件术前进行术侧肺部支气管血管成像,识别受累肺段、肺动脉及肺静脉,2位胸外科医师采用5分法独立评估受累肺血管的可视性情况,χ^(2)检验评估观察者间的一致性。此外,术侧肺部血管虚拟成像及真实解剖对比,由2名胸外科主任医师最终决定受累肺血管情况。结果1,020例患者术前运用Deep Insight软件术侧肺部虚拟成像血管与术中受累血管的数量及空间解剖关系之间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观察者间的一致性均相当满意。结论Dee术中进行p Insight软件肺部支气管血管虚拟成像可精准具化肺部真实血管情况,辅助肺段切除术的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Insight软件 肺部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检查 三维支气管血管成像 肺段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尿路梗阻影像学诊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14
作者 何志兵 周州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12-514,共3页
目的:探讨和评价影像学检查对上尿路梗阻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上尿路梗阻病例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比较B超(B-US)、静脉肾盂造影(IVP)、CT和磁共振尿路造影(MRU)对上尿路梗阻的定位、定性诊断中的作用。结果:B-US、IVP... 目的:探讨和评价影像学检查对上尿路梗阻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上尿路梗阻病例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比较B超(B-US)、静脉肾盂造影(IVP)、CT和磁共振尿路造影(MRU)对上尿路梗阻的定位、定性诊断中的作用。结果:B-US、IVP、CT和MRU对上尿路梗阻定位正确率分别为65.8%,88.6%,85.7%和92.9%,4项联合检查定位正确率为100%。定性正确率分别为68.3%,71.4%,87.3%和91.1%,4项联合检查定性正确率为100%。结论:影像学检查对上尿路梗阻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起重要作用,4种检查方法各有优缺点,临床应注意联合检查方法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梗阻 超声检查 尿路造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MRI多期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5
15
作者 马艳 张雪林 +3 位作者 李新瑜 张琳 苏欢欢 詹传银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235-2238,共4页
目的分析小肝癌的CT、MRI表现,提高对小肝癌诊断的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及临床随访证实的41例小肝癌患者的平扫及动态增强CT、MRI表现,观察病灶大小、密度或信号强度、强化方式、有无包膜等。结果CT检查28例29个病灶,平扫以低... 目的分析小肝癌的CT、MRI表现,提高对小肝癌诊断的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及临床随访证实的41例小肝癌患者的平扫及动态增强CT、MRI表现,观察病灶大小、密度或信号强度、强化方式、有无包膜等。结果CT检查28例29个病灶,平扫以低密度为主;MRI检查17例18个病灶(包括4例已做CT检查的病人),平扫T1以低信号为主,T2以高信号为主。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表现为全瘤性强化CT15例、MRI13例,等密度或等信号CT4、MRI4,延迟扫描为低密度或低信号CT25例、MRI12例;13例在延迟期可见假包膜强化。结论动态增强三期扫描能够显示小肝癌的血供特点,提高小肝癌的检出率及与肝脏其他病变的鉴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肝癌 计算机X射线断层造影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影像诊断学在累犯血管的软组织肉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如明 张琥 +2 位作者 刘印文 徐震球 张闽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4期1407-1411,共5页
目的:探讨现代影像学在软组织肉瘤累犯血管的诊断价值和对外科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4例软组织肉瘤手术前、后均行影像学检查。结果:平均随访6个月,肿瘤无复发。现代影像学诊断血管被侵犯后的手术干预率为87.5%。结论:CT、MRI、DSA对诊... 目的:探讨现代影像学在软组织肉瘤累犯血管的诊断价值和对外科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4例软组织肉瘤手术前、后均行影像学检查。结果:平均随访6个月,肿瘤无复发。现代影像学诊断血管被侵犯后的手术干预率为87.5%。结论:CT、MRI、DSA对诊断软组织肉瘤是否侵犯血管有重要价值,并能评价受累程度,从而指导外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肉瘤 侵犯血管 磁共振成像 计算机断层 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尿管囊肿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14
17
作者 牛玉军 陈荣霞 +3 位作者 谷娜 吴凤霞 杨晓军 何翠菊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409-412,共4页
目的:研究输尿管囊肿的影像学诊断并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对18例输尿管囊肿患者进行了平片、静脉肾盂造影(IVP)、超声(US)、膀胱造影、CT及MRI检查并结合膀胱镜、临床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18例输尿管囊肿患者术前均作... 目的:研究输尿管囊肿的影像学诊断并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对18例输尿管囊肿患者进行了平片、静脉肾盂造影(IVP)、超声(US)、膀胱造影、CT及MRI检查并结合膀胱镜、临床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18例输尿管囊肿患者术前均作出了正确影像诊断及分型,US、IVP及膀胱镜的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诊断符合率。结论:多种影像学检查的联合应用对输尿管囊肿具有很高的诊断效果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疾病 囊肿 尿路造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膀胱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性肾破裂的综合影像学诊断与评价(附22例报道)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玉 王秋实 +1 位作者 郭启勇 潘恩源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总结自发性肾破裂的影像学表现,评价US、IVU、CT、MRI等多种影像学检查技术对自发性肾破裂及其病因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22例均经US检查,17例经CT检查(13?17增强),8例经MRI检查(5?8增强,2?8MRU),14例经IVU检查,2例经逆行肾盂造... 目的:总结自发性肾破裂的影像学表现,评价US、IVU、CT、MRI等多种影像学检查技术对自发性肾破裂及其病因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22例均经US检查,17例经CT检查(13?17增强),8例经MRI检查(5?8增强,2?8MRU),14例经IVU检查,2例经逆行肾盂造影检查。结果:自发性肾破裂的病因中AML5例,肾癌3例,肾胚瘤1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例,盂管交界部狭窄继发脓肾1例,前列腺肥大1例,反流性肾病并肾结石2例,结石微波碎石后输尿管结石梗阻1例,妊高症1例,腹膜后纤维化1例,腹膜后恶性淋巴瘤1例,Bertin柱增生1例,原因不明3例。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例经超声引导下穿刺证实,5例经影像及临床诊断,随诊观察。结论:CT或MRI增强扫描对自发性肾实质破裂的直接征象及病因诊断最有价值,多种影像检查与临床资料的综合分析是正确、全面诊断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疾病 尿路造影 超声检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诊断价值 被引量:18
19
作者 许健 卢光明 +2 位作者 郑玲 袁彩云 陈鹏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10期910-914,I0005,共6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 IST)的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G IST患者影像及临床资料。结果:病灶分布于食管1例,胃29例,小肠16例,大肠5例,胃肠道外2例。病理分型:良性G IST 14例,交界性10例,恶性26例,...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 IST)的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G IST患者影像及临床资料。结果:病灶分布于食管1例,胃29例,小肠16例,大肠5例,胃肠道外2例。病理分型:良性G IST 14例,交界性10例,恶性26例,未确定3例。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占38%(20/53),腹部不适及腹痛占36%(19/53)。主要影像学表现为黏膜下富含血供的肿块,境界清晰光整,外生性为主,肿块内出血、坏死、囊性变明显,局部淋巴结无转移。结论:G IST患者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准确定位、良恶性的判断、指导临床治疗和估计预后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胃肠道双对比造影 计算机体层扫描 核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增生的影像学评价方法 被引量:13
20
作者 赵敏 王雅皙 +3 位作者 段莎莎 施依璐 赵捷 张小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52-956,共5页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以慢性、对称性、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致残率极高。RA最重要的病理表现为滑膜增生和其内新生血管形成。目前能很好地显示RA滑膜增生的方法主要有超声、PET/CT和MRI,PET/CT可...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以慢性、对称性、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致残率极高。RA最重要的病理表现为滑膜增生和其内新生血管形成。目前能很好地显示RA滑膜增生的方法主要有超声、PET/CT和MRI,PET/CT可实现滑膜新生血管的定量靶向显影,对比增强超声也能实现同样的定量显像,这对于RA早期诊断、筛选新的治疗药物及开发靶向治疗意义重大。本文总结目前评价RA滑膜增生的影像学方法,并分析其优缺点,展望超声靶向微泡在RA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超声检查 造影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靶向显影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